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日期:2012/6/12 19: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钟茂森博士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里讲,就是与朋友交往要存一个什么样的信念?这一章讲“信”,你看刚才讲的,所羡慕的是德学才艺,而不以饮食衣服为忧,这就是一种信念。下面这条跟朋友在一起,我们都希望跟善友在一起,能够提升自己,但是你要有真正的善友,关键还是要靠自己。为什么?假如我们心里没有很好的态度,往往善友在面前都当面错过。问题出在哪儿?这一条就是个问题,“闻过怒,闻誉乐”,听到人家说我们的过失,就发脾气,发怒了,心里非常的不舒服。甚至有时候可能你为了表现修养,听到别人给你劝谏,你表面上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但是内心里已经起了瞋恼。

  当我们听到别人的赞誉,“你修道很有功夫,念佛能够念上一天一夜都不睡觉,好厉害”,“你讲经说法讲得很好听”,赞誉你的声音,你听了就沾沾自喜。这样的话谁会来靠近你?那些不会批评你过失的人他们来,来跟你阿谀奉承,来都是赞叹你很好很好,让你沾沾自喜的人,他们都跟你聚在一起。那些真正给你直言相劝的朋友,帮助你提升道德学问的那些益友,他们就退却了,他们不会跟你在一起。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劝诫你不能接受,而他们也不会去奉承你,他们当然就离开你。谁最后受影响?还是自己受影响。所以听到过失,古人讲“闻过则喜”,这非常重要。听到自己的过失,正是我应该改的时候。别人如果不是至交,不是真正的真实慈悲,他不肯告诉你过失,费事得罪你。所以对他感恩戴德都来不及,怎么可以发怒?

  发怒很麻烦,发怒决定影响我们的健康。美国一个生理学家叫做爱尔马,这位科学家他就研究人在发怒的时候,他是怎么样研究?他就拿了一个试管的水,冰水混合在一起,正好是零度。在零度水的时候,当一个人发了脾气之后,向这试管里吹气,结果颜色变成一种紫色的沉淀物,很可怕。要知道我们身上血液都是水分,人身体百分之七十是水分,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原来这些水都变成紫色的沉淀,你想想身体怎么会健康?所以发一次的脾气,对身体的亏损就非常大,吃多少营养都补不回来,身体带上了毒素。印光大师在他《文钞》里就讲,那些如果发了脾气的妇女,不可以给孩子喂奶。因为她发了脾气,这身上的奶汁都带有毒素,小孩吃了以后,他甚至严重的会死掉。这位生理学家爱尔马,他就是把这个生过气的人吹的气的水给那些小白鼠喝。结果只是注射到,把这些生气水注射到这些小白鼠身上,几分钟之后,小白鼠就死掉了。可见得生气有多大的害处。

  所以当我们闻过发怒,对身心都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时候往往那些小人、那些损友都聚集起来。什么是损友?《论语》上对损友有个定义,三种人是损友。第一种,“友便辟”,就是指善于奉承、巴结的人,这种损友;另外一种,“友善柔”,就是善于献媚、讨好你,说些花言巧语来蒙骗你;第三种,“友便佞”,就是他能言善辩,很有口才,甚至把那些是非都说颠倒的,假的变成真的那种人。这些都属于小人、损友,决定是把你拖下水。所以应该是什么?交益友,“益友”是什么?也有三种,一种是“友直”,“友谅”,还有“友多闻”。友直就是正直的人,为人正直的,那是君子,他来做你朋友,你的道德学问就提升了。友谅就是他诚实,讲信用,还能够宽容,这是谅,下面讲的“直谅士”的谅也是这个意思。还有多闻,博学多闻,很有学问的,这些属于益友。

  所以真正身边有没有善友,我们的菩提道上能够一帆风顺,善友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还有良师、益友关键取决不在他们,而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善友。当听到他们直言相劝的时候,应该闻过则喜,马上去改进自己。听到赞誉,这是“闻誉则恐”,很害怕,别人赞叹,怕什么?名不符实,心里有一种戒慎恐惧的心理,受宠若惊。这样的人他自然良师益友就多了,道业长进就会特别快,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
 
恭摘自 修德立业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四集 52-197-000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弟子规》从头至尾都是修恭敬心 

 净土法门法师:《弟子规》怎么补救?最好是在无线电广播电台 

 大安法师:《弟子规》与往生之间的关系 

 这个孩子说: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孝顺父母 

 净土法门法师:学习《弟子规》与往生西方有什么关系?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七(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六(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五(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四(专刊)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