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弟子规》之恩欲报怨欲忘


   日期:2012/6/26 18: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蔡礼旭老师

 
    “恩欲报,怨欲忘”。这个“恩欲报”,其实当一个人能念念不忘恩德,不忘父母、不忘师长、不忘众人对他的恩德,他的精神生活一定非常充实。所以一个人幸福的根基就在爱与感恩之中。当他懂得爱、懂得付出,他会体认到自己的价值,施比受更有福。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做义工的人每天都满面笑容。你看我们许哲居士已经一百零六岁了,我曾经见过她本人,在高雄的时候,她笑起来真的跟婴儿没什么两样,真是一片赤子之心。“恩欲报,怨欲忘”,所以她时时想着可以帮助别人,这是活在爱人的世界里。

  当一个人能处处念恩,他就活在报恩的这种心境之中。当人在报恩的时候,他的内心会觉得非常充实。像我这一年多来也走了这么多地方,终于也有一点欣慰,觉得自己这一生很幸运,能够跟着杨老师,跟着卢叔叔,跟着我的师长,跟着古圣先贤的教诲,我是很幸运的人,所以也希望做一点事能够让他们欢喜。这一年多来,虽然看起来很忙碌,但是整个精神状况反而是愈来愈好,所以活在感恩当中确实不一样。当回首来时路,觉得还有这么一点充实的感觉。

  我记得杨老师有一次包了一个小红包给我,上面写着:蔡老师,你辛苦了。我看了以后,当场眼泪都掉下来。因为这一生能够有这么幸运,能够走向中国文化的推广这一条路,也是杨老师成就的。而在这一路上,虽然她没有在我的身旁,但是都是点点滴滴给我提携照顾。假如没有杨老师狠心把我放在海口,我就没有这种历练的机会。而且因为老师已经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她运筹帷幄,把很多的前期发展的愿景都规划好,我只是做一个教学的工作而已。而往后的这个安排,杨老师也是处处替我们这些晚辈着想。所以我们能够就是跟随这一些善知识学习,这些恩德要念念不忘。那回报这一些长者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依教奉行。所以我送卢叔叔礼物,他可能也不缺,最重要的他能够看到我们这些晚辈,能够听从他的教诲去立身行道,将是带给他最大的安慰。所以我们要时时念父母之恩,时时念师长之恩,时时要念几千年来我们的圣贤之恩。

  所以每一次我在看《德育故事》,都看到哭得止不下来,就好像这一位圣哲人把我的心光点亮。那一天我在看着祖逖带着他所有的这些亲党一起去避难,几百个人他都照顾,然后自己都是徒步在走,这些车马统统都让给他人。做到让他乡里这些长者都说:我们虽然年纪这么大了,但是在晚年还可以遇到他,遇到这个再世父母,死都无憾。我看到这里相当感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爱、就是关怀。当我们肯追随这些圣哲人,相信也会演出像祖逖这样的好戏。所以圣哲人点亮我们的心光,我们一定要起而效法他们。

  “恩欲报,怨欲忘”。人与人难免会发生冲突,但是我们之前也有说到“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也是没学过做人才会跟我们发生冲突。那还是要先反省自己,假如自己没有错,要进一步包容别人。那你总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那是把别人最肮脏的东西放在什么?自己最清澈的心灵,那是很傻的事。所以当我们肯原谅别人,其实就是原谅了自己。当你把别人的过失每天都放在心上,那可不好受。所以要能够“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对于已经发生的这些冲突,我们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当你把这个怨放在心上,对方能不能感觉到?能不能?可不可以?可以。你看当你有怨气的时候,会不会表现在眼睛?表情?一定会的。“诚于中,形于外”,那心不诚,当然也会表现在外在。所以当这个怨你放不下,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会愈来愈疏远,这样也不好;毕竟可能要朝夕相处,或者是常常在公司里都还要相见。所以当两个人不能彼此接纳,很可能又要影响一个家、影响一个团体的和谐,那又何苦来哉?

  我有一个长辈,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公司里面很多的事都会拜托他做。因为表现得特别好,很多的这些奖励都到他身上来,就会造成其它这些同事的嫉妒。那我这一个长辈就说:给人家嫉妒是光荣的,因为有本事才会被人家嫉妒,所以不需要生气。接着他又说到:有一个朋友就是批评他特别严重,但是他也没有放在心上。结果后来这个朋友有一件事没有人要帮他,刚好我这个长辈又有这个能力,所以就主动去帮忙他。结果这个动作一做出来,对方怎么样?很惭愧,惭愧自己过去所作所为。后来他们两个就变成好朋友,“冤家宜解不宜结”。而且真正交往之后,才了解到一个人常常会批评别人,就是内心不平。那他的心为什么会不平?因为可能成长过程或者现在的家庭让他的心无法平息,都是内心有很多苦没有好好的处理掉。所以藉由我这个长辈不跟他一般见识,又主动帮忙他,这一分情义就化开这个瓶颈,进一步又可以在思想观念当中引导他、帮助他。

  所以我们有缘千里来相会,不管善缘恶缘,只要我们的心保持平等、保持慈悲,相信纵使是恶缘也会转成善缘。所以要做到“怨亲平等”。真做到怨亲平等,才会让人打从心里佩服。我们看这一句成语,谁排前面?怨,怨亲平等,所以要扩宽心量。“恩欲报,怨欲忘”。其实我们很多的执着只要转一个念,当场从执着就变成智慧,所以人要会转念。所以我们要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磨链了我们的心智;感谢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我们的见识。

  我们来想一想,一个人进步最多的时候在什么时候?逆境。所以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磨链我们的心智;感谢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我们的见识,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感谢绊倒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我们的能力;感谢遗弃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教导我们应该独立。你人生能靠谁靠到终老?不可能!这个“靠”不是肉体上的靠,一个人要有心智的成长,你的一生最重要要靠的是自己的真实智慧。所以感谢斥责我们的人、骂我们的人,因为他增加了我们的定慧。所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只是父母,所有的人当他们对我们斥责的时候,我们都能虚心洗耳恭听,你在这当下道德学问都在提升。

  所以当一个人转一个念,所有的烦恼都可能变成智慧。也由于你能转得过来,这些伤害、欺骗,这一些绊倒你的人,会突然对你怎么样?很惊讶,进一步又对你很佩服,人的修养可以到这样,你到底跟谁学的?那你《弟子规》又可以介绍出去了。所以我们要让圣贤人的脸上贴金!可不能撑不过去,还是跟他一般见识,到最后对方又说:还说学什么弟子规?那就麻烦了。所以怨欲忘。
 
恭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主讲(第三十七集)    52-116-37    
感恩老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