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阿罗汉为救人而开杀戒


   日期:2012/7/9 12: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阿罗汉为救人而开杀戒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你入佛门,你接受三皈依,正式做佛的弟子,那你常常要想到遵守这三个原则,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三个原则,三个总纲领。怎么落实?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然后再进一步,这就是戒律,五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这些你统统都能做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绝对不会越轨,戒律就是轨道,你绝对不会超越,这叫持戒。持戒时间久了,你养成习惯了,自然就得定,定叫三昧,定久了肯定就开悟,开悟就证果、就成佛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定有很多等级,就跟戒一样,戒也有很多等级,《弟子规》是第一个等级,《感应篇》是第二个等级,《十善业道》是第三个等级,三皈五戒是第四个等级,戒律有很多等级。定也有很多等级,慧也有很多等级,真正佛弟子,所以具足众戒,慢慢把戒律向上提升。
  
  不犯威仪,威仪不是戒律,威仪是什么?威仪是我们言行举止有个好的样子,这叫威仪,让别人看到生欢喜心、生尊重心,给别人做个好榜样,这属于威仪。所以说行住坐卧、言谈举止,这都是属于威仪。第二条这是学佛的基础,不具足第一条就不能进入第二条。现在佛门的规矩坏了,头一条没有,第二条就受三皈,马上就受菩萨戒,这都是过失。可是在今天,真正发大心的,发心要续佛慧命,要传佛的圣教,要弘法利生,我就劝他赶快去受戒。为什么?假的,反正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的想受戒,找一个传戒的师父都找不到,传戒至少要五个传戒师你才能得戒,到哪里去找去,一个都找不到,哪来的五个。照佛门一般的规矩是十个师父,叫三师七证,十个老师传戒你才能够得戒。所以现在戒是假的,形式,有名无实。那还要受吗?要,免得别人毁谤你,说你是白衣,没有受戒。所以形式要受,自己心里要清楚,不要骄慢。为什么?你没有受到戒,受了之后认真学习,这就对了。这都是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的,他跟我讲受戒这桩事情,讲到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登坛受戒那种仪规那是形式,那不是实质。实质怎么样?譬如五戒,你想受一条,这一条你真正做到,你得戒了,你没有做到,那是假的,你必须要做到。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发誓,想一想这五条哪一条你可以做到,先受一条,做个一、二年,做得不错了,没有问题了,我再受一条,可以这样做法。佛法善巧方便不可思议,它不是呆板的,学佛不能不知道,得学真的,不学假的。
  
  所以戒律,每一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一定要懂,否则的话你就会死在戒条之下,你什么都没学到。
譬如不杀生这一条,佛经上有这个例子,有一个阿罗汉他要到外地去弘法,搭便船,在过去航海的时候搭便船,这条船有五百个商主,现在就讲企业家,都是有亿万财产身分的人,船上带了许多的珍宝,都是这些商人的财产。其中有个人就起了个恶念,想把那四百九十九个人害死,他想独吞这个财产。阿罗汉有神通,有他心通,这人起这个念头的时候他知道,怎么办?这个人造罪业必定堕地狱,这四百九十九个人被他害了,将来他都要偿命,财产被他夺去,将来要还债,后果不堪设想。阿罗汉就把这个人杀了,这算不算破戒?不算破戒,这叫开戒,不叫破戒。非开不可,为什么?知道这个商主的念头非常恶,不能劝他,你劝他,他先把你杀掉,杀人灭口,他的意念非常坚决,所以只有把他杀掉。把他杀掉是什么?救了他,本来他要堕地狱,他这个命债、财债多少生多少世还不完,这他就不要还了,他也不堕地狱了。另外这四百九十九个人,他救了他们,他们的身命能保全,财产没有损失。所以他这一做的时候,双方都救了,这是真实智慧,这是大慈大悲。所以要晓得,这个戒律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法去做一定要懂,你不能死在戒条之下。如果阿罗汉全晓得,让他们去做,反正与自己不相干,那你就看到做的这个人堕阿鼻地狱,被杀害的人都是他的冤亲债主,生生世世这个怨没完没了。所以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你都得要通达、都得要明了,在什么情况之下通权达变,所以善巧方便,通权达变,戒律是活的。戒律是要自己得善,也要让别人都得善,自己不堕落,也不能叫别人堕落,这是戒律的基本精神。
  
  不犯威仪,这一句很重要。不犯威仪,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言行举止都要给别人做好样子,这叫不犯威仪,威仪就是好样子,决定不能给别人做坏榜样。这能做到,这是小乘,才能修大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阿罗汉       开杀戒)(五明学佛网:阿罗汉       开杀戒)  

 仁清法师:吓跑“阿罗汉” 

 体慧法师:持八关斋戒--得清净的戒体,便可证得四果阿罗汉 

 昭慧法师:有关“慧解脱阿罗汉”有否“涅盘智”之讨论——开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N 1161经:本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D 1148经:本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A 第576经(难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各是什么 

 宣化上人:你若供这种斋,就会来一个阿罗汉赶斋 

 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宏圆法师:佛在方便有余土,为无佛期证果的阿罗汉说《法华经 

 宏圆法师:佛在方便有余土,为无佛期证果的阿罗汉说《法华经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供养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