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南怀瑾先生的国学体系


   日期:2012/10/11 20: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先生的国学体系

 

南怀瑾先生仙逝以后,国人纪念这位世纪老人、国学大师,上世纪九十年初先生的作品刚引进大陆时有人断言将会有“南学”出现,像学术界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叫“红学”,研究王阳明的学问叫“王学”。“南学”的研究早就开始了。我应邀撰述一篇梳理南先生国学体系的文章,是难题,非难题。难者,我旅行在外,身边没有书籍可参考;不难,在于我用22年的时间遍读南先生的著作和写南先生的著作,成竹在胸。

何为国学?中华民族故有的文化学术的总和就是国学。其主干是儒释(佛)道三学,还包括中医学、古典文学、诸子百家之学、史学、数术方技,其中包括天文、地理、数学、养生之道等古代“自然国学”。研究国学的人很多,但对国学大本如“儒、释(佛)道、中医学、古典文学、诸子百家之学、史学、数术方技、武术”等都有研究、都有成就的人不多,有则必为通家,必为大师,必为旷世奇才。仅儒释道医,通一家皆可成大家乃至大师,何况都要精通。中国文化有个好处,能“一通百通”,一通百通的前提是修行得道,具超凡之见地,有圣神之境界,就能对百家之学豁然贯通,皆达本质。南先生正是以修行开悟的成就豁然贯通中华文化的国学大师。很多治国学的人是专才,不是全才、通才。专门研究道学、专门研究儒学、专门研究佛学的专家成千上万,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成就。每一门下又有很多细致的专科,即便道学,有专门研究道家的,有研究道教的,有研究道教思想的,有研究道教史的,有专究方术的,有研究丹道的;即便儒学,有研究孔孟之道的,有研究宋明理学的,有研究陆王心学的;研究佛学,有研究禅宗的,有研究密宗的,有研究哲学的,有研究修法的;研究历史,有研究通史的,有研究断代史的。或青年成名,著作风行,或皓首穷经,乃有所成。南先生在五十岁前对这些学问,大本已立,以佛为心、以道为骨、以儒为表来建立他的国学体系,他打比喻说: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中药店,佛家是百货店,作为中国人,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

南先生讲经说法,以佛家为主,他是佛门居士,参禅开悟,讲佛经以禅宗经典为主,所讲《金刚经》、《维摩经》、《圆觉经》、《楞严经》、《楞伽经》、《心经》都是禅宗推许的经典,与实修禅定、开悟见性有关,而他影响最广泛、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戈国龙先生读过十七遍的《如何修证佛法》,也以禅宗为核心讲解佛法的修证原理,参同儒道,究元决疑。南先生对《法华经》、《华严经》及净土宗经典如《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避而不讲,有的是因为篇幅太长,不容易讲述,如《华严经》,他只选了《普贤菩萨行愿品》来讲;有的是因为经典里的神奇世界、超凡境界很难讲述,如《法华经》、《华严经》,而净土经典宗教气息非常浓,讲究信仰。南先生重点讲禅宗经典,注重开悟,注重见地,见性起修,先证法身,但得其本,不愁期末。南先生最看重的作品是《禅海蠡测》,先生用文言撰述,不像其他作品多是先生讲经,弟子录音整理而成。南先生讲经多,讲论少,讲律更少,“论”讲了汉地高僧所著《宗镜录》,依然是禅宗经典,也讲了印度菩萨所著《现观庄严论》。南先生讲佛法的同时参同儒道,便于读者理解。南先生还讲过佛教史。南先生注重唯识宗,在于唯识的精细与如理分析,有助于学佛者系统地了解佛法的基本原理和心法世界。但南先生讲唯识的作品遭到很多质疑。可能与先生“以禅宗之心,解唯识之意”有关,在理解上和注重唯识名相的学者有分歧。

讲道家经典,一是讲道家哲学的根本经典《老子》、《庄子》、《列子》,重在阐发道家的哲学精华。南先生讲了一部道教很看重的修仙经典《参同契》,还讲了《黄帝内经》里的部分内容以及《素书》、《长短经》等经世谋略之学,一般归到道家,至少本源上是道家。南先生讲过道教史。公平而论,南先生讲得最精彩是《老》、《庄》、《列》,最畅销的是《老子他说》,佛儒参同,经史参解,传道解惑,诠释老子的思想精华。南先生讲仙道的作品明显不及他讲禅宗的精彩,先生对仙道的研究逊色于禅宗。有些丹道精华未揭示出来。南先生讲道学,重在道家哲学与经世致用之道。

先生于儒学开讲了《论语》、《孟子》、《大学》,《论语别裁》先生最看重的书,是先生作品中最畅销、最受学界质疑的作品,同样是南先生最能传播中华文化精神的作品,为圣人传心,修身为本,淑世为怀,经史参解,大有为孔子思想正本清源之意。南先生讲过《易经》,《易经》在儒家视为群经之首,道家推许为根本经典。南先生没有展开讲《易经》全文,而是讲孔子注《易》的“十翼”里最重要的《系辞传》上下篇,讲述儒家本体论、方法论,《系辞》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先秦道家作品,像《周易参同契》等修道经典大量引用《系辞》的思想构建修仙的理论体系,《系辞》与修道的实践有关,与形而上道的探索有关,南先生讲《系辞》时结合道教、佛家对本体的探索和修行,阐幽发微。先生的《易经系传别讲》是一部重要著作,可是被很多读南先生作品的人忽视了,一是很多人喜欢《易经》体系的占卜方术,但先生避而不讲,直接讲系辞所表达的《易经》最核心的哲学是什么,讲天道不讲数术。再者,很多人对八卦等没有学习,使这本书读来困难,这是本书不及《金刚经说什么》、《如何修证佛法》、《老子他说》、《论语别裁》畅销的原因。

南先生对密宗的经典讲了《现观庄严论》、《解深密经》外,没有太多开示,他对西藏祖师们经典著作没有过多讲述,推崇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论》,他将密宗很多法门、学理散化到其他经典的讲述中。他和洋弟子探讨过密宗大师如密勒日巴、益西措嘉佛母的传记,借此讲了很多密宗的修持理法,这就是《现代学佛者的修证对话》一书,非常精彩,有助实修。

南先生懂得很多“杂学”如占卜、武术、中医、仙剑、奇门,以及其他佛道、民间的方术,但他不怎么用,也不轻易开示,这些杂学中他对中医和武术公开传授得比较多,医武通道,可以养生,可以筑基。他还旁及小说、野史、笔记、诗词,讲课时总能妙语连出,故事阐理,诗词点缀。让人在会心一笑中参悟真理。南先生对正史、野史都很留意,很注重以历史的经验参悟经典的意蕴。对史学经典,先生用功最深的还是《战国策》、《史记》等。经史合证,三教参同,是南先生讲学的特点,也是他博学所成。信手拈来,皆成文章。

纵观南先生讲学的特点,以经典用世、经世、济世、救世,重在思想文化。先生的修为,以佛为体,以儒道为用,构建了博大精深的国学体系。南先生说法,是讲大课,具有随意性,先生的作品多是讲学录音整理,难免有随意发挥、个别地方不精准或者理解有误或值得商榷的地方,很正常的。如,先生在讲解《孟子》里“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把“折枝”解为“为长者折下一段树枝”。能讲得通。一般把“折枝”看作“折肢”,是为长者行礼如鞠躬。两者都通,后者更合理。这些不重要,是末梢不是大本,南先生以他的修行和正见,以他伟大的发心和超凡的智慧,所确立的大本是正确无误的,他的方向是时代方向,眼光世界眼光,精神是中华精神。南先生这样的通家、大家,现代罕见,即便古代也很罕见。就说明儒王阳明和清儒曾国藩,是五百年来立功、立德、立言的伟人,对儒释道都有心得,但王阳明对道教的研究重在仙道和为人处世的谋略,对佛学汲取禅宗思想和教化修行方式,他早年浸YIN佛道,中年以儒为本,自成一家,中晚年对佛道颇有偏见,并不圆融;曾国藩对儒道研究精深,道学主要用于谋略和修身,对佛法的研究相对薄弱,没有做到三教通达,学贯百家。南怀瑾先生的国学修养(注意,我说的是“国学修养”)也超越了他的老师们如袁焕仙、虚云大师。近代很多大师学问很高,贡献巨大,但不圆满。如虚云、印光大师对道教多有微词,道学大师陈撄宁对佛教也有批评,近代新儒家三大宗师马一浮、梁漱溟、熊十力都对佛法深有研究,但三老对道学道教的研究就不及佛学,远未圆通。

放眼五百年来的国学领域,南怀瑾先生是打破了学术局限、宗教局限的圆通之人,心中没有门派之见、宗教之争,有的是中华文化精神,有的是“大一统”的王者气度。在他的心中只有文化、真理,没有宗派。这是南怀瑾先生的国学特色。第二点,他以修行人、得道者、开悟者、救世者的智慧和慈悲来看世间、看问题的本质,担当重任,尽其形寿,不退初心。他是伟大学者,也是伟大行者,这是他超越很多学者的地方。很多学者虽然治国学,治佛学道学,但没有实修的证量和境界,以凡夫心,测圣人量,何能得真?何能透彻?何见真谛?何得受用?很多学者,佛道之学和做人处事是两张皮,烦恼不断,未得受用。南先生“以身作证,自得受用”,于佛于道于密于医于武皆有修证,皆有体验,皆有成就,注定了南先生之讲经与众不同,多了深邃的、本质的生命体验,远离了文字相,远离了琐碎的考证等,直达本质,这是南先生著作的过人之处。

南先生的国学有体有用,有本有末,对于数术等国学之末,皆有涉猎,慧而不用,不挟术以惊世,不借异以骇俗。重道本,不重术法;重德性,不重功夫;重见地,不重神异;重实修,不重玄谈。以人道立基而修佛道慧命,以形而下探形而上,见性起修,力求安全,最终的目的不是个人的成佛成仙,而是以广大心弘扬中华文化,点亮民族文化的火炬以照亮世界,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幸福。儒释道文化中,国人应该阅读的最基本的经典南先生都有讲述,先生的作品,可以看作打开国学大门的钥匙,读者依之登堂入室,自得受用。

南先生具有世界眼光,不排斥西学,主动学习西学,努力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但他看到了西学的弊端;不过分推崇国学,看到了国学里的阴暗。他是一位智者,提倡实修实证,身体力行,经世致用。道与术并用,智与谋同成。治学问,弟子满天下,著作等身高;做企业,计天下之利,察民生之情。他不单纯是一个学者,还是一位实干家、实业家,以东方哲学指导经营,身在财富外,心在大道之中。这些具体的事功是他的国学体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自南宋以来浙江“永嘉学派”注重事功,南先生的骨子里深受家乡千年事功思想的影响。建老古文化出版公司、修金温铁路、建太湖大学堂,都是他的事功,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不朽的文化事功,那就是“南学”。“南学”只是方便称呼的名相,先生的学问,到底还是国学。

南先生不尚玄谈,不尚空谈,求真务实,胸怀天下,这是做人、治学、立业、修道最基础的修为,也是最高的境界。南先生常说最高深的也是最基础的。先生仙逝后批评质疑之声不断,窃以为,南先生得的是大本,讲的是大本,而批他的人批的是末梢。这是一个缺乏大师的时代,而一个百年大师有绝尘而去;这是一个娱乐时代,缺乏关怀、缺乏同情和慈悲的时代;这是一个质疑一切、唯我独尊的时代;这是一个能把严肃问题娱乐化时代;这是一个衰退的时代,空虚的时代,也是一个孕育未来的时代。我们保存大师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也就是为中华文明保存未来可以燎原的火种,照亮空虚时代的天空,给黑暗以光明。某些学人在南先生辞世后忙着批判他,那意味良知的丧失,在毁坏文化、精神、良知的同时还在毁坏慧命。我们要站出来发扬南先生的精神,高举南先生留下来的火炬,分光传灯,薪火相续,代代传承,光芒照耀,这是民族之福、国家之幸。

南怀瑾先生是这个时代这个世道的“文化良心”,保赤子之心,茫茫人海,嚷嚷尘世,悠悠百年,拳拳诚心,先生始终如一,终得大成,是学人之楷模,民族之精英。先生为人谦和,处世低调,平易近人,和光同尘,真得国学大本者也,儒释道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和谐体现。

南先生的教诲与法身永存,著作并声名并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南怀瑾)(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南怀瑾)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