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侯承业:我的老师南怀瑾(南师怀瑾每天别


   日期:2012/10/15 22: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侯承业:我的老师南怀瑾(南师怀瑾每天别样的生活)

 

作者:侯承业(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南怀瑾学院创立者、院长)

有规律的生活

南老师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他每天会客时间为下午六点开始,中间七点半为晚餐时间,老师称之谓“人民公社”,平时席开两桌,一桌是老师与当天到访的客人,另外一桌是老师的学生。如上课,则在八点半开始至十点左右结束,老师可讲述一万多字的内容。此时客人们也旁听上课。课后研究或问答至十一点左右。

如不上课,则客人一般均停留至深夜十一点左右。

在大家都离开后,老师才拿着自己的皮包下楼回自己的住处。老师常说:你们可以休息了,我还要回去做事呢!老师研究学问与著书的时间,是晚上十二点开始至第二天清晨。清晨至中午十二点是老师修法的时间,这时是没有人会去打扰教师的。

中午十二点至下午五点,是老师到市中心办公室上班的时间。此时处理有关兴建金温铁路,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光华文教基金会及其他的事务。老师兴建的金温铁路,在开工后,各施工处先后买了十几部小汽车,几乎每个干部均有车可乘。但是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老师,则上下班均为步行。金温铁路的董副总经理常说,每次到港,陪老师上山及下山都是落在后面。就是我也试着走过几次,但一到会客处已是上气不接下气,所以总是坐计程车的时候为多。下午五点左右,南老师就回山上会客处等候客人们的到来。一天的生活就是这么有规律。老师在会客的六个小时中,没有一点倦容,一直是精神焕发,说话的声音,不高也不低,正好全室均能听得清楚。

有一天,北京的聂将军来访临走时,老师要送她下楼,聂女士怕老师深夜上下楼不方便,就说,让我扶着老师。老师则开玩笑地说,我作您的保镖还可以呢!老师身手轻便,谁也看不出他有七十八岁了。

简朴的番薯稀饭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老师一天只吃一餐--晚餐,而且放在他面前的永远是两碗番薯稀饭,不吃早饭,也没有中饭,有时只在办公室会客室吃几颗花生米,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精神呢?

有一天,客人们都走了,我就向老师请教这个问题。老师则淡淡地说,其实不吃也可以。后来,在一次听老师的“生命科学”的课时,才体会到原来老师已修到这个境界了。但老师则常说,不要随便去学,还是要照时间吃饭。

平时吃饭时上的菜总有十种左右,老师总是招呼客人吃菜,自己则很少挟菜。有时老师的学生陈博士在座,他就会为老师挟菜,老师说,我自己来。陈博士还是照旧一样地挟,因为只要是放在老师碟子里的菜,老师一定吃完。有时有些客人看老师吃稀饭,也想吃一碗,老师就说,好,拿一碗去,如此,他老人家就吃不饱了。

有一天,客人离去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半左右,正好那天老师的两碗稀饭又分给了客人一碗,所以他说,今天好像没有吃饱。此时,所有的学生及工人均已离去,我就说,让我为老师弄点吃的。老师则说不必,我自己来。他一个人到厨房盛了半碗白饭,加了一点白糖,用开水冲成泡饭,很高兴地对我说,这是我们家乡的方法,很方便。当时我心中对老师有着无限的敬意,谁会想到像他这样的大教育家生活竟是这么的简单朴素呢!

爱心与耐心

来拜访老师的客人,男女老幼皆有,包括了各个阶层,老师均以礼待之。有时候,有的客人,讲话实在文不对题,此时,就会发现老师身旁的学生,均先后以不同的理由,一个一个离开了会客室,包括我也在内。但是教师仍然热心地、认真地同对方谈话。老师常说,受人喜欢的人应该给予鼓励,不太受人喜欢的人更应该给予指导,使他变成被大家所能接受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目的,修行的目标。

老师在大庭广众之中,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称许的,很少有严厉的指责。就是有学生指出某位学生不对时,老师还会说出此人亦有优点的地方。每次我到老师的会客室中,老师常常对我的能力给予肯定。有一次,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他写了两句话给我:“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他补充说,今天只有您同我,所以我对您也要提几名批评的话。老师说:“你同富士(注:指作者妻子)最大的不同点是,富士做每件事情的出发点是为别人好,去帮助别人,就是即批评或指责了别人,别人还是心存感谢。而您呢,虽然最后目标是一样,也做了好事,但出发点不同,您是认为别人做不好,所以您一定要做好,您是不服气,所以您做起来很辛苦。您可称是儒家所谓的中流砥柱。而富士是道家所谓的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势,知其力,用其势。”老师这几句话,找出了我一生最大的毛病,也分析出了内人王富士修行有成就的原因。

老师对每位学生的需求看得很清楚,有时也随意提出一些很有远见的预言可惜很多学生在老师身旁久了,没有注意到它们的价值。有一次,我也在座,老师顺口说:“我看香港的股市跌到谷底了,谁要买股票,这可是时候。”那时香港股市为四千多点,大家认为还会再跌,所以听进去这句话的人不多。倒是在那天第一次来拜见老师的客人,回去后就真的买了不少股票,他赚了。过了一阵子,老师才说:“你们看,股市又升上来了,上次又被我猜着。”当天,有位老师的学生就说,老师以前也说过:“上海浦东的地可以去圈一下了。”但是大家认为还是广东比较有发展,故没有听进去。果然不久,上海浦东开始开发,土地上升不知多少倍,好的机会就错过了。

很多客人来拜见老师时,希望老师能给予事业上的指点。老师多在做人处事上给予解说及期勉,并要学生们为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心力,而不是赚多少钱而已,但在言谈中已指出了该走的路,不少的学生受益良多。

老师常要学生们研读传记文学,去年是看《曾国藩传》,共有三大册。大家看得很认真,其实老师的目的是要大家看清楚世事的变化,好有应变的借鉴。

超越自己的至高境界

很多人会问,老师对佛学、道教、儒家的思想都融会贯通了,为什么不出来盖一个大庙,自己做教主呢!其实了解老师的人都知道,他的境界已超越了自己设个小圈圈,去发展这个小圈圈的目的了。他已不是为个人做什么,得什么了。希望影响决策者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作出正确的决定。

有些人对老师也常有批评,认为他懂得太多了。他的研究领域不全在佛学,而有道教,又有儒教,所以不是纯真的佛学了。其实,学问就贵在能通,如果只在自己的小圈圈中,日久就会坐井观天而不自觉。有时,学生们会说,老师,谁又在批评您了。老师只是笑着回答说:“那很好呀,你们知道,二百年后才会有人纪念我呢!”

其实,在《圣经》上,基督耶稣就说过,大凡伟人除了在他的家乡都是受欢迎的。老师在上课时也说过:“文人千古相轻,官场千古相异,江湖千古相害,宗教千古相恨。”知道了就没有什么好去计较的了。老师时时提到,学佛就是随时反省自己,真正的学佛是学习如何做人。接受别人的批评更是应该的事。但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的要一直做下去,错的就要改过来才对。

老师对来访的客人们,均以握手为礼。常来的学生们只是向老师行鞠躬礼并说,老师,我来啦。老师虽然学问高深,修行实证,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为人谦虚,从来不接受学生们行叩拜大礼。有一次,内人王富士从美国来看老师,为感谢老师的教导,特行大礼。老师比她还快,已跪下来回礼了。老师说,下次不可。其实,礼出于心,而不是形式,所以老师时时以行动来教化他的学生。

南老师的宏愿和理念得到了国内上下阶层的敬仰。老师的家乡就特别要为老师重整家园,老师除了感谢外,自己寄钱回去盖,但完成后要乡政府将它变成“老人活动中心”,供乡村的老友们聚会之一用。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无私,他的超越。

摘自《南怀瑾的理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我的老师       南怀瑾)(五明学佛网:我的老师       南怀瑾)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