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新闻

 太湖大学堂南怀瑾先生追思会(发言摘录)


   日期:2012/10/23 17: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太湖大学堂南怀瑾先生追思会

*****

让宝贵精神财富发扬光大

(苏州市副市长、吴江市委书记 徐 明)

南怀瑾先生以九五高寿和精深修为,在先生倾心打造的太湖大学堂,安详辞世。噩耗传出,哀思如潮。今天,我们在这里,一道追思南先生,再次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南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身治学、知行合一,开启智慧、弘扬文明,言传身教、别出心裁。先生的思想,融贯古今,成煌煌之一派。学界称先生“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但先生却自谦“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正如先贤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道至简。

  

数千年来,从春秋私学,至汉唐精舍,以及此后闻名遐迩的宋元明清书院,贤哲大儒结庐讲学,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重要途径。新的千年伊始,南先生以耄耋之年,结缘吴江,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之畔、庙港之角,创办太湖大学堂,弘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化教育精神,致广大、尽精微,力行不辍、春风化雨、桃李芬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堂之大,在于先生。先生的湖畔讲学,也成就了百年来,吴江大地上,继南社雅集、江村调查之后,第三件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的文化盛事,这是中华文化之幸,更是吴江之幸。

  

南先生生前,我曾有幸多次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先生亲切随和、幽默健谈,让人每每豁然开朗、如沐春风,此时此刻,犹在耳畔心头。我从先生身上所获教益颇多,对先生的崇敬之意,更是难以言表。

  

吴江是南先生亲自选择的人生归宿地。作为吴江名誉市民,先生对吴江感情甚深、贡献长久,吴江人民真诚感谢先生,吴江人民永远铭记和怀念先生。我们真诚希望,也全力支持,在南先生的讲学和辞世之地,建设南先生纪念馆,供世人瞻仰和缅怀,让南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发扬光大,让南先生的学术事业继续传承,也使之成为神州大地上一座永久保存的文化地标。

  

“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先生此去,如同远游;身归寂静,音容长在。先生的嘉言善行,惠及当世,亦将泽被后人。先生将永远活在所有爱他、敬他的人的心中,将永远活在传承国学经典、促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之中。

  

先生的境界,让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青山巍巍,绿水滔滔;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愿这块文化宝地代有相传

(吴江市委原书记、太湖大学堂顾问 汝留根)

今天,本人与大家怀着同样悲哀的心情缅怀南师怀瑾先生在吴江的往日。南师怀瑾先生近日仙逝,吴江上下为之悲哀,江城大地为之失色,中国大地又一颗文化巨星瞬间闪失,真可谓是悲痛之至。

  

生老病死虽说是自然法则,理应顺变,但在本人的情感上无以平静,难以顺便。记得12年前,为争取南师定居吴江实为不易。吴江虽名不见经传,但硬是从澳门、杭州、上海、北京等强人之手中争夺胜出,曾引发外界对吴江的好奇。

  

平心而论,南师光临吴江应当说向子平夫妇功不可没,是有功之臣,为南师定居吴江作出了应尽的努力。当然,南师定居吴江,也是由于南师与吴江的不解之缘。

  

南师在日,本人虽拜谒寥寥,但受南师的教益匪浅。人的一生总有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之感,每到这种转折交替之时,南师总是以墨宝相赠,在为官、做人、做事上予以指点教诲,使本人在关键的时刻受到针对性和哲理性的人生引导和启发。来自南师的关爱,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今天南师虽逝,但愿南师在天之灵一如既往倾情吴江,使南师亲自开辟的这块文化宝地代有相传,辉煌永存。今天南师虽逝,但南师倾注毕生精力所弘扬的中华文化精神常在,南师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必将在中国大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

南师为地方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七都镇党委书记 查旭东)

此刻,站在您的遗像前,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您的谆谆教诲历历在目,有太多的话想对您说,可无论怎样表达,都不足以抑制我心中永远的痛。

  

七月大学堂一别,说好改日再来,不料竟成永别。今天,我们在这里追思缅怀您的道德、事业,您毕生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人格、身体力行倡导改进教育、教化人心的崇高风范,居功至伟。

  

2006年,太湖大学堂建成,您便长年定居于此,89岁开始结庐授课,堪称佳话。6年来,您以九旬高龄,公开授课50余次,受教者无数;一年365天,读书修行育人,从无怠懈。

  

在太湖大学堂,国学文化薪火相传。七都(庙港)则有幸成为您实践心愿之地,同时,借由您的影响,沉淀着这一方水土的历史文化,将您的文化精神实践于社会发展之中,为地方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您对这一块土地上的历史文化渊源十分了解和重视。您说过,这里曾是吴文化的一个中心,佛家思想、儒家文化兴盛,对于七都在传承这些优秀文化上的作为,您也都给予了最积极的支持。

  

2011年,七都镇以区域内优秀文化、自然生态资源,建设太湖浦江源国家水利风景区,您闻讯十分欣喜,不仅亲笔题写景区名,而且为景区的定位出谋划策———希望能将七都(庙港)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整理,使其在现实中得以传承与弘扬。对于今年5月以来七都镇开展的推选“七都孝贤”活动,您更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评价,认为这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的实践与发扬,意义深远。

  

2012年,七都镇决定恢复重建曾经的太湖文化标志之一——老太庙文化广场。这个文化广场将吴文化、太湖文化、宗教文化融为一体,集中展示。这个广场,作为一个人文文化的载体,将启发人们效法先贤,人人从我做起,点亮自己,照亮别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与社会。

  

而这样一个文化项目,正是在您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才得以顺利实现的。您亲自关心指点老太庙文化广场的选址、设计,亲笔为“老太庙”题词,您和太湖大学堂的同学们共襄盛举,还为广场建设捐资350万余元,其中更有您自己100万元的稿费。您曾对我说:“哪怕只有一块钱,你就可以动工了,我会全力支持你。”

  

6年来,您在七都(庙港)的日日夜夜,影响着这块土地,也影响着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您的辞世,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更是七都人民的永远之痛,您离开了我们,而您的精神与事业永存!

*****

他把最精彩的岁月留在吴江(答谢词)

(吴江太湖国际学校董事长 李传洪)

多谢你们对老师的缅怀。

  

西方有一首诗,说生命像一首诗,在于他的内容,不在于他的长短。

  

我们南师19岁离开家乡到杭州读书,先后到过台湾、香港以及欧美等地。在我追随南老师的30年岁月里,觉得老师最丰沛的岁月、最丰沛的内容、最精彩的晚年是在吴江,在这块土地上度过的。

  

在这里,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针一线上都可以看到南老师的心血;在长廊上好像还能看到老师的背影;在这讲台上,老师的讲课还历历在目。老师常留在我们心里,老师的话语犹在耳际。

  

虽然在吴江只有短短6年,对老师来说,他是在营造一个圣地,他的光和热温暖了整个大学堂和整个世界。感谢吴江历届领导和在座各位的高瞻远瞩,你们真心、实意、用心地支持老师营造的千秋事业。

  

我代表太湖大学堂向各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相信,回顾这段岁月,我们觉得没有虚度此生,我们会永远向前迈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追思会)(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追思会)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