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积累资粮最殊胜的方法是舍身


   日期:2012/11/7 18: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索达吉堪布:积累资粮最殊胜的方法是舍身

 

修持古萨里的修法,是为了在很快的时间中断除四魔、圆满资粮。

认清四魔

● 以显宗观点宣说

所谓四魔,在《大方等大集经》[1]等显宗经典中,指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

蕴魔(或阴魔):指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众生接受它后会产生执著,所以叫魔。第一色蕴,四大及四大所生的眼根等一切色法,都是痛苦的来源、基础、依处,所以是魔;第二受蕴,不管是乐受还是苦受等,产生受以后,就不可能获得自在,所以是魔;第三想蕴,无论是大的分别念还是小的分别念,所有想都会带来执著,所以是魔;第四行蕴,因为缘好产生贪执、缘不好产生嗔恨等心相应不相应法,所以是魔;第五识蕴,六识所带来的一切相状、感受、分别,能给众生带来痛苦,所以是魔。

烦恼魔:包括三毒、五毒在内的八万四千烦恼。

死魔:从粗大的角度来讲,众生的相续最后灭尽时,都有极大的痛苦;从细微的角度来讲,万事万物都是刹那无常变化的,都是痛苦的本性,因此叫死亡魔。

天子魔(或天魔):对解脱和遍知果位制造障碍的魔王。一般来讲,魔王波旬[2]看见有人希求解脱和遍知果位,就心生不悦,经常对众生放射贪嗔痴慢疑五种毒箭,让众生相续中产生贪心、嗔心、痴心等烦恼。

总之,所谓魔,能夺走众生的解脱慧命,毁坏道法、功德。如《大智度论》云:“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 以密宗观点宣说

在密宗当中,四魔指有碍魔、无碍魔、欢喜魔、傲慢魔。

有碍魔:指在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地水火风四大灾难,和生老病死苦,以及在五根前显现的各种障碍解脱之法。

无碍魔:指心里产生的贪嗔痴等各种烦恼,它们虽然没有一个真实的形体,却能在无形中障碍道法。

欢喜魔:指在修行过程中,心里觉得自己的修行最好,因为经常能跟本尊一起说话;自己的上师最好,因为上师天天都加持我;以及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人,自己穿的衣服最好,自己吃的东西最香,自己的禅房最殊胜……凡是缘修行验相产生欢喜心、执著心,就叫欢喜魔。真正通达一切平等的修行人,对这些都不会执著。比如,梦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境界,也不会特别欢喜;有时出现许多不好的现象,也不会特别垂头丧气。

一般来讲,不管是修密法还是显宗法,在出现境界时,都要在自然状态中平然安住,这样,很多戏论和障碍自然而然消于法界。对一位经验丰富的修行人来说,这是他的基本行为。如果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经常患得患失,处于希(希求、希望)、忧(忧愁、担忧)当中,比如我心情特别好,事情特别顺利,经常做好梦,就觉得“修行快成功了!三宝的加持真不可思议,我特别感激上师老人家,佛陀、莲花生大士多么慈悲啊!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我一定要永远学下去”;而在一点点小事上碰壁后,就特别伤心:“怎么三宝没有加持?上师怎么不管我?”这些都是修行不稳固的标志。

傲慢魔:指自认为我和我所存在,也就是我执。这个特别坚固的我执,一直在背后对修行、解脱制造种种违缘,只有将它断除后,才能真正修持而获得圆满解脱。

古萨里与曼茶罗合修,能很快圆满资粮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都认识到了四魔的危害性,也想通过修断法古萨里来断除。

我记得在《前行备忘录》里面,阿琼堪布将曼茶罗和断法结合起来修持,在每晚的梦境中都能见到充满新旧尸体与各种飞禽猛兽的大尸陀林,而且他还能按照断法舍施身体。

后来他将这些梦境告诉了上师,上师问:“到这样的尸陀林,金刚手菩萨也会害怕,难道你不害怕?”阿琼堪布说:“没有什么害怕的,因为所谓的‘我’或心性就像虚空一样。”上师开玩笑地说:“不要说大话了,难道你比金刚手菩萨还厉害?”并给他讲了一些教言。所以,古萨里跟曼茶罗结合起来修持,非常有必要。

其实,这里所说的积累古萨里资粮舍施身体的略修法,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和《三处三善引导文》中,无垢光尊者是把它和上师瑜伽结合在一起讲的,所以作为上师瑜伽的支分也不矛盾。而且,修上师瑜伽的目的就是为了断除我执,而供施自己的身体,确实是断除我执的殊胜方便方法,因此一点都不相违。但在这里,按照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的言教传统,加在曼茶罗的后面讲。

其实,从智悲光尊者到堪布阿琼之间,都将古萨里和曼茶罗放在一起修,因为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等教言中,一直这样要求。那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呢?一方面,以自私自利心供养曼茶罗,积累资粮不一定非常成功。另一方面,在修曼茶罗时,要观想将包括四大部洲、须弥山以及我和我所(如身体、受用、善根等)在内的所有世间圆满供养上师三宝,并将所修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而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甘露上供上师三宝、下施六道众生,也正符合这个要求。所以,两者结合起来修行会非常圆满、非常成功!

何为古萨里

所谓的古萨里,是乞丐的意思[3],比如居于深山舍弃今生的瑜伽行者等,得不到用来积累资粮的其他受用,而依靠观想来供施自己的身体,是这样一种修法。

实际上,人们辛辛苦苦、勤勤恳恳所积累珍惜的一切其他物质,也无非是为了维护、保养自己的这个身体,为此每个众生必然珍爱自己的身体胜过其他一切受用。很多人都说,我对某某东西特别执著,但是和他对身体的执著比较起来也不算什么,相信大家都有这种感受。所以,如果真正能供养身体,其他就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也就是说,只要对身体不执著,就不会执著房子、轿车、耳环、手镯、项链等身外之物。

因此,为了断除对自己身体的爱执而进行供施身体,与供施其他物质相比较,显然功德更大、利益更巨。如颂云:“供施马象成百倍,供施妻儿成千倍,供施身体十万倍。”意思是,上供下施大象、骏马(当今时代,可能包括车辆在内)的功德是供施一般财物的百倍,供施自己的妻子、儿女的功德是供施一般财物的千倍,供施自己的身体的功德是供施一般财物的十万倍。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获得圣地时才能供施自己的身体吗?凡夫人怎么能供施呢?”

虽然在《入行论》、《山法集》等论典中说:在没有成为一地菩萨之前,不能将自己的身体一块一块地割下来布施给众生,因为这是一地菩萨以上圣者的境界——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以自己的身体喂养老虎等;但观想是开许的,而且同样得到布施身体的功德。因此,我们不要以自己是凡夫人为借口,而不修古萨里法。因为这是前辈大德特别开许的,也要求在没有登地时串习。

为什么这样要求呢?因为,凡夫人对自身的贪著特别强烈,在生病等时,就会特别担心:“是不是着魔了?会不会有魔障?”甚至还会在嗔恨心的驱使下,对魔众修诛法,以铲除而后快。其实,这是很不如法的。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应修断法,即以信心和菩提心摄持,将如梦如幻的身体,供施给如梦如幻的佛陀和众生,以圆满资粮、净除罪障。这样魔众也会离开,自己身体的疾病也会好,因为缘起规律如是之故,当然极个别前世所造的定业除外。

现在汉地文化特别复杂,可能有人看到这个修法后,会把它当作气功里面的简单修法来对待。其实,这是一个大错误,因为这是金刚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两个产品是一样的,但一个是伪品、一个是真品,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慧眼进行取舍。否则,若把它当作某某杂志上介绍的治病法,那就没有懂得它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藏地断法的创始者玛吉拉准空行母这样说过:“无贪施身体,未知为二资,珍爱蕴身体,佛母前忏悔。”她说:我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懂得无有贪执地布施自己的身体,实际上是积累资粮的最殊胜窍诀,而一直珍爱、贪著自己五蕴组合的身体,这是修行过程中的一大错误,如今我在般若佛母前,以最了义的三轮体空的方式进行忏悔。

以前我们也不知道积累资粮最殊胜的方法是舍身,从今以后一定要布施身体。如果舍不得就得不到,舍了才能得。其实,断法派以《般若经》为宗,所以显宗里也有特别殊胜的窍诀。

戊二、施身修法:

普劝重视施身法

修舍施法非常重要!记得上师如意宝住世时,每次学院里面蔓延疾病,老人家都会要求大家共同念舍施法,修古萨里;外出路上出现一些不吉祥的相兆,也会马上修断法。而上师的弟子,不管是汉族还是藏族,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人都对断法特别重视

作为凡夫人,在修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违缘,我希望大家在感觉中出现“是不是鬼神或非人在对我作障碍”,以及在身体不太好时,或在大仙和鬼神比较多的地方,一定要修这样的护身法。当然,也可直接安住于空性当中。这种护身法跟其他护身法不同,其他是保护自己、驱逐鬼神,这个法门是布施自己最珍贵的身体,迎请鬼神前来享用。所以,若能如法修行这里所讲的断法,对自他都是特别殊胜的因缘。

可能有人很害怕,担心自己会被吃掉,自己马上会死等。实际上并不会这样,因为很多修行人通过这种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利益。其实这和做人一样,若拼命维护自己,整天跟人吵架,更加没有安全感;若自己无所谓,随顺别人,为别人服务,反而不会有困难、违缘。



[2] 魔王波旬: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魔王。

[3] 乔美仁波切在《山法集》里讲:“所谓古萨里,除三想(吃饭、解大小便、睡觉)外无其他世间俗事,唯一心修禅定者。”

摘自《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一百二十四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积累资粮       舍身)(五明学佛网:积累资粮       舍身)  

 卢志丹居士:“舍身饲虎”出自哪部佛经? 

 卢志丹居士:宁舍身命不破戒 

 仁俊法师:印公导师「少壮」二字给予我最有力的大启导──从 

 传喜法师:积累资粮 净化心灵 

 传喜法师:大悲大慈尊 无处不舍身 

 星云法师:宁舍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释迦牟尼佛广传》七:舍物舍身而求法89 

 今天才意识到自己所遭遇的诸苦皆因邪YIN感召,悔恨交加, 

 《金光明最胜王经》舍身品(释五十六) 

 达真堪布:当下就可以积累资粮的妙法 

 高僧故事:远渡重洋西行求法,舍身​为人师徒双 

 索达吉堪布:一福压百祸,菩萨也要积累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