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慈诚罗珠堪布:谦卑,就是修行


   日期:2009/7/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跟任何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世间人在这些情况下,会是什么样的心态呢?譬如,无论事业上也好,学习上也好,如果别人比自己强一点,就会嫉妒、不高兴;如果别人与自己不相上下,就会想方设法超过他;如果别人不如自己,就会寻机侮辱对方。刚刚相处的时候,不一定立即看得出来;时间久了以后,这些心态就会慢慢出现。凡夫基本上离不开这样的心态。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佛说的,佛经上多次提到这一点。

但是大乘佛法却告诉我们,在和任何一个人相处的时候,要发自内心地认为,在所有人当中我是最底层的人,我不如所有的人。为什么要这样想呢?这样我们就不会有骄傲自满的心态,才不会去欺负任何一个生命。

不过,这种心态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倘若心里自以为了不起,却表面上说自己是最差的、最弱的,只是虚伪地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就不符合大乘精神。

所有的生命,包括蚂蚁、蚯蚓等等,对我们的恩德都是很大的,虽然也许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但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这些蚂蚁、蚯蚓等等却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利益,而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众生的呢?在流转轮回的多世累劫当中,我们有些时候是去杀这些众生,有些时候是去骂这些众生,伤害这些众生,偷众生的东西等等,就只会这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有其他作为,哪怕只是在这一生,我们也伤害了很多很多的众生。

汉地的学佛人很多都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佛的,除了一些小孩子以外,都是半路学佛的,虽然在此之前,我们不是什么屠夫、妓女,但现代人的生活,却总是跟“点杀”等残忍字眼连在一起的,即使现在我们也学佛了,听了很多法,学了很多大乘知识,但我们现在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证悟呢?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我们不是最差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才不能认为,因为我有钱、有权、有名,所以不是最差的!现代人就是这样,有了一点钱、一点权、一点学问,连走路的方式都不一样了——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大乘佛法最反感的就是这些做法,有了这样的心态,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修行人。

名利、金钱到了关键的时候,能起什么作用呢?你们可以想想,全世界最富有的富翁倒在病床上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他的钱可不可以帮他解决什么问题呢?根本无法解决!那个时候,他和最贫穷的老百姓所面临的都是一样的,名利、金钱等等,只是一套用来欺骗我们的骗术而已!

这次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词——“和谐从心开始”说得很好,一切就是从心开始的。中国联通的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也是这样,沟通也是从心里开始的,如果心与心不沟通,心与心不和谐,表面的沟通与和谐实际上都是虚假的、骗人的,这些骗局不但对整个生命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导致很多的不利因素。

虽然大乘佛法并不是说什么事情只是心里想想就可以了,仅仅将菩提心停留在口头上或思想上,而没有实际的行动是不行的,但真正的菩提心却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第一步一定要从心里开始,之后才是外表上的实际行动。没有发自内心的一举一动,都是虚伪的,整个佛法都不欢迎、不提倡这一点!

当然,我们上次也讲过,在实际行动上,也是有过程、有次第的,不是今天发了菩提心,明天就要把身体也布施了。

有了内心的愿望以后,行为方面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佛也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度化所有生命,这个佛也做不到,我们更做不到!但是,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根据自己的力量去利益众生,就基本上达到了佛的要求。

大乘佛法的宗旨,就是真心实意、全力以赴地服务于所有生命——不是全人类,而是所有的生命!这也不是说,从今天起,大乘修行人就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情,不能吃好的东西,不能穿新的衣服,不能住舒适的房间,全部都要过原始生活,佛没有这样要求我们,即便是要求了,我们也做不到。佛要求我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只要有了利益众生的发心,基本的、朴素的生活条件自然而然就会具备。不仅如此,如果我们的力量、精力没有投错方向,不但自己的事情会成就,众生的事情也会成就的。

从有史以来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金钱、名利,或者子女、前程等等,但是每个人却最多只能得到一个临时性的结果——短暂的幸福、健康、升官、发财等等,然而,当他们离开人世间的时候,却不是开开心心、心满意足地走的,而是在心不甘、情不愿的前提下,死不瞑目地走的——他们最终失败了。因为他们的力量投错了方向,所以最后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就像投资商投资错了,最后一无所获一样。投资商的失败只是钱收不回来,这没有太大的问题,而我们所投入的,却是生命与毕生的精力,假如我们投错了,就是惨重的损失,巨大的失败!

最新研究资料发现,人类吃了半个多世纪,并认为是最有营养价值、最了不起的肉啊,蛋啊等等,原来是一些潜在的健康杀手,是导致现代文明病的巨大顽凶。令人深思的是,为了人类的这种错误,无数的动物却付出了生命的沉重代价!

现在很多人开始从原来的幻觉中慢慢苏醒过来——不能把健康、发财等等作为生存的意义,不能把努力的方向搞错了。佛教徒在这方面,应该是走在前列的先锋,因为佛在两、三千年前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如果把我们的力量——慈悲心与智慧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最后一定会成佛!佛是智慧的顶峰、慈悲心的顶峰,达到这样的顶峰,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前几天我们之所以把“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当作一个专门的课题来讲,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的精力不能投错。错误的投资是没有回报的!

这不是我告诉你们的,而是佛告诉我们的,佛给我们指点的路,就是这样的。除了佛以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说出这样的话。

人类有史以来,没有一个人是跟自己斗争的,都是两个教派、两个国家、两个种族相互之间的斗争,我们要尊重佛,向佛学习,往佛的方向走,就不能往外斗争,而应当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杀掉我们的自私心,铲除我们的烦恼、我慢、我执。《入菩萨行论》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内容,佛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作为凡夫,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自私心、我慢、我执等清扫得干干净净,但至少应当有所进步,当出现一些坏念头的时候,就要马上意识到:这是不好的想法,我不该有这样的念头,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有一点钱、有一点权、有一点名利,都没有什么了不起,金钱、权利、名望,都是合合离离的身外之物,没有一个会永远属于我。如果因为这些东西而傲慢,我们就堕入了无明的网。要想真正做一个大乘修行人,就要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虽然很多世俗人也很不错,看见一些穷人生病了,就掏出钱给别人看病,电视台、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也会连篇累牍地报道,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当事人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大乘佛法却不是这样,后面也会讲到,所有的行善——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等等,都应当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悄悄地去做,如果做一点点好事,就马上大肆宣扬,做很多自我宣传,把新闻媒体都找来,召开记者招待会等等,就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外表。

大乘佛法反对这些做法。做事情就要实实在在去做,做了以后,也不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因为其他人做不到,只有我才做得到,如果这样,就不会有菩提心。

小乘的经书里面也提到过这一点。主修小乘的南传佛教,到现在都十分强调修四禅八定。小乘的止观修法,也即修四禅八定。当禅定修到非常好的阶段,即修到色界四禅的时候,如果突然间冒出一个念头——只有我才有这样的禅定,其他人都不会有这样的禅定,我是很了不起的——坐禅者的心相续立即就像一条河被搅浑了一样,这个禅定从此以后就是烦恼定,会变成没有用的东西。既然连小乘佛法都是这样要求,大乘佛法就更不用说了。

发自内心地服务众生,是我们的义务,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就像从传统的角度来讲,父母抚养儿女是天经地义的义务,谁也不会觉得自己很伟大一样。我们第一天进入大乘佛法行列的时候,就发誓要度化一切众生。既然要度化一切众生,那我们今天做一点利他的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我们要把其他人视为最珍贵的人,因为所有众生都对我有恩德,所有众生都是好的,只有我才是不好的,帮助好人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这样我们才会有度化众生的愿望。反之,如果认为,虽然我有不好的地方,但我也不是一个全方位的坏蛋,这些众生也有不好的地方啊!他们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啊!我为什么要去帮助坏人呢?这种心态就会阻止我们的菩萨行,破坏我们的菩提心。我们不能去琢磨、思维这一点,如果这样思维,就会生起傲慢心,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众生虽然有不好的一面,但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观察这些不好的一面,所以至今什么成就都没有,如果我们依旧去观察众生的缺点,就永远不会有什么收获与成就。

发现众生好的一面,我们才会产生感恩、报恩的念头,而报恩的唯一方法,就是成佛,这样我们才会发菩提心,这样的心态既利他、也利己,二利都可以成办,这是一个非常理性、聪明的选择。

我们以前总是看自己好的一面,即使自己有再大的过失,都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甚至把自己的缺点当成是优点,却非常细致地去观察别人的过失,对别人吹毛求疵,哪怕其他众生有一点点过失,都会绞尽脑汁地去挖掘、去宣传,这样就使我们变成了凡夫当中的凡夫。

我们在轮回当中流转了那么长的时间,但我们却没有任何功德。你们好好想想,从小到大,我们在学校里面读了那么多书,在社会上学了那么多知识,城里人比乡下人所受的教育程度高很多,但我们所得到的教育都是些什么呢?就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去挣钱、怎么样去骗钱、抢钱。
为什么说是骗钱、抢钱呢?学校当然不会直接教我们去骗钱、抢钱,但世界上就只有这么多的资源和财富,如果自己挣到手了,其他人就没有办法拥有,这实际上和抢劫、偷盗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这些知识对我们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除了这些知识,我们还能有什么呢?也许在银行里有一些存款,当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吃、可以穿、可以住的时候,我们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我们辛苦一辈子挣的钱还是有点用,但是,当我们离开人世的时候,当我们再也不能吃、不能穿、不能住的时候,这些知识、这些钱都没有用了。你们从头到尾、里里外外、从上到下再三地思维,我们能带走的、真正属于我们的是什么呢?死的时候,除了业力以外,无论是所学的知识,还是其他的身外之物,全部都要放弃,没有什么可以带走的。

我们已经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很优越了,但我们还想创造更优越的条件,然而,当我们走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那需不需要为来世创造什么条件,需不需要为死亡作一些准备呢?这就是一个问题,你们自己回去思维,并把这种思维延伸到所有众生身上——因为我需要这样,所以众生也需要,我必须为众生服务!

这些说起来很简单,你们也会觉得这是很基础的佛教常识,但我在山上待了那么长时间,学了那么长时间,这些常识我一个都没有做好。你们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则即便是常识,我们还是要做啊!所以,我们要从头开始,发自内心地把所有众生当作很殊胜的对境,要珍爱所有的众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诚罗珠堪布       谦卑)(五明学佛网:慈诚罗珠堪布       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谦卑 

 常善法师:师徒关系中的修行-恭敬心、谦卑心成就自己 

 嘎玛仁波切:谦卑自省跪拜顶礼,亦如成熟的麦穗弯腰低头 

 道证法师:要练习修谦卑、称赞随喜的美德,我们时常在这种地 

 慈诚罗珠堪布:天人能看​到你,你却看不到天人 

 慈诚罗珠堪布:放生是大功德 

 道证法师:凡夫散乱妄想心作决定,未必明智,不如谦卑恭敬一 

 慈诚罗珠堪布:如果能发造作的菩提心,竟然都有这么大功&# 

 慈诚罗珠堪布:吃了“尝解脱”甘露丸,躺着就能成佛吗? 

 净土法门法师:我处处处谦卑,可是很多人笑话我,说我好欺负 

 慈诚罗珠堪布:在某个瞬间,我突然从生老病死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