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佛法听懂了,老老实实修行,好好的念佛,天天过太


   日期:2012/11/30 22: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佛法听懂了,老老实实修行,好好的念佛,天天过太平日子

 

 

  恭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5集

   2012/10/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真正念佛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传给你什么法,他统统都是一句阿弥陀佛给回掉了,没有第二句话

 

    浊是染污,现在的话就是染污,五种,五大类的染污。第一个是「众生浊」,「谓众生多诸弊恶」,底下举的例子,「不孝敬父母尊长」,就是不孝父母、不敬尊长;「不畏恶业果报」,就是不相信因果;「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斋是身心清净这个意思,所以众生浊了。这个众生都是讲的人,这个世间人,我们讲身心染污,染污到极处。这是总说。那分开,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底下说,第二个「见浊」,他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看错了、想错了,烦恼浊是想错了,见浊是看错了,「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现在像法也灭了。《法苑珠林》这是唐朝人著作的,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多年。所以现在像法也灭了,现在是末法。

 
  末法一万年,现在是第一个一千年,也有人说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始,这些都是有根据的。末法灭了之后就是灭法,我们很冷静的观察现实环境,好像是末法跟灭法都看到了,似乎末法加速度了,灭法提前了。「邪法转生」。昨天我们看到一个信息,北方念佛法门里头有邪知见出来了,宣传有比现在这个经论上所讲的方法更快速的方法。光念《无量寿经》不行,还要加别的经咒;光念佛还不行,也要再加一些东西,那个速度就更快、更有把握。这都是妖言惑众,邪法转生。「邪见增盛」,都是邪知邪见,心浮气躁。诸位一定晓得一个最高的原则,你能掌握住,你就不会被人欺骗了。有智慧的人心是清净的,有智慧的人心里头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他与自性相应。世尊大小乘经里头常说,我们也常常提醒,这句话非常重要,「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愈杂,境界就愈乱,五花八门,扰乱你的情绪,扰乱你的觉观。所以佛提出制心一处,叫无事不办。

  
  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面告诉我们,最后一切诸法都归一法句,归一了,一法句。一法句是什么?「清净智慧,无为法身」。清净智慧,无为法身,我们在前面,就是昨天读过了,就是阿弥陀佛与这个名号;阿弥陀佛是清净法身,这句名号是智慧的圆满。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掌握这个原则你就不会受人欺骗。哪有在这么好单纯法里头还得再添加东西?一添加就错了、就乱了、就不纯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念佛真正成就、往生瑞相不可思议的,就是一句佛号,他连经都不念。不认识字,没有能力读经,经不要读了,就一句名号行了,锅漏匠一句名号成就的。我们看到几个,极乐寺的修无师,一句名号成就的,也是不认识字,没出家之前做泥水匠。人老实、心地善良,听话、真干,他就成就了。我们轻易受人家几句话一说,心就动了,就没主意了,这是什么?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个人叫不老实。不老实的人吃亏,真的是心浮气躁。

  
  第三个「烦恼浊」,「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谄是谄媚、巴结人,心念很杂很乱,「虚诳」,虚是不诚实,诳是欺骗别人。「摄受邪法」,邪门歪道他喜欢,「恼乱心神」,这叫烦恼浊。人生活在这个境界里头,他怎么不痛苦?我们想想这几样,一样都受不了,何况全都具足。我们这一生要想成就,搞这些是决定不可能的,要学锅漏匠、要学修无师。这两个都是出家人,修无师出家之后还受过戒,锅漏匠连戒都没有受过,成就不可思议,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真正念佛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传给你什么法,他统统都是一句阿弥陀佛给他回掉了,他没有第二句话。这个法有根据,在哪里?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讲到极处,就是阿弥陀佛来了,告诉你,我还有个法门比这个法门还殊胜,你都婉言拒绝:佛,我不要了,我就这一门行了,我不再换法门。这个人才叫做老实念佛,阿弥陀佛来了他也不动。这是善导大师在「上品上生章」里头举的例子,你遇到什么大善知识,遇到阿罗汉、遇到菩萨、遇到佛,最后是遇到阿弥陀佛,都不动摇,都不受影响。这叫真信,这叫真愿,那一句阿弥陀佛念得管用,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应。

 
  第四个是「命浊」,「谓往古世时,人寿八万四千岁」,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的寿命最长的八万四千岁,我们这个世间所讲的八万四千年。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十岁是最低的,这个叫一减;然后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我们现在处的是减劫里面,只剩下七十年了。释迦牟尼佛出世,人寿是一百岁,一百年减一岁,佛距离我们三千年,就减了三十岁。所以现在人的寿命是七十岁,平均寿命。七十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那就是五千年,一千年减十岁,再五千年。佛的末法是一万年,从现在算起,世尊的法运还有三千年,后头。那三千年是增劫,一百年加一岁,加到人寿三十岁,佛法在这个世间才消失。所以是在增劫里头人寿三十岁。寿命愈短,灾难愈多,人活得愈苦。

   
  「今时人寿转减,百岁者稀」,很少有一百岁,一百岁是他的福报,他修来的。「以恶业增故,寿数短促」,造恶造得太多了。造了很多恶业,寿命还很长,这是什么缘故?不是说没有报应,这是说他过去生中积的福积得太厚,今天造恶是折寿。百分之百的福报折掉了百分之九十,他还有百分之十,那个百分之十也是一般人不能跟他比的,你就晓得他福报多大。这个人如果说一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的福报我们一般讲一千年都享不完。他如果是个帝王,他子子孙孙传世,他可以传一千年,周家是八百年。今天造极恶之业的时候还享大福报,你就知道他的福报多大。但是福报享尽了,来生苦报就现前,他享完了。这些事、理佛法里头讲得很清楚,不能不知道。你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修福的人在受罪,造孽的人在享福,你的心就平了。为什么?你知道前因后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一点都没错,因缘果报丝毫不错。

  
  第五,「劫浊」。劫是时间,时间实在讲没有浊与不浊,没有。为什么说这段时间染污?是因为前面四种,有见、有烦恼、有命、有众生浊,所以这个时间我们称为浊恶。恶,就是十恶业,人造十恶业,造十善的人很少,造十恶的人非常普遍。这里面几句话是经上说的,「谓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大概也就是三、四千年之后,这个三灾就起来了。第一个是「饥馑灾起」,人饥饿,没有东西吃。「减至二十岁时」,就是瘟疫,地球上普遍到处都是瘟疫。减到十岁的时候,「刀兵灾起」,这个刀兵就是人人看人都不顺眼,看到人就想杀人。「世界众生,无不被害」,这叫劫浊。特别是指人寿在三十岁的时候,灾难都起来了。

 
  《佛学大辞典》里面也有,这都抄在一起,都可以做个参考,我们把它念一下。五浊也叫「五滓」,滓是渣滓,这个是污浊,一般把渣滓都丢掉;也叫「五浑」,浑浊。「住劫中人寿二万岁已后,而有浑浊不净之法五种」,这五种的习气由来已久。减劫,人寿八万四千岁,减到二万岁的时候开始有这个现象,有这个五浊的现象,然后随著时间逐渐逐渐明朗。现在呢?现在我们看好像浊恶已经到了极处。怎么会这么快?这是科学带来的。我们喜欢科学、发展科学,科学带来的浊恶我们要承受。然后就想到中国老祖宗有智慧,为什么不走科学这个路子?就是不愿意这个现象提前发生。中国人要发展科学,应该在两千年之前就发展,不是在今天。中国人还是因为受到伦理道德的教育,不忍心做这个事情。外国人没有伦理教育、没有道德教育、没有因果教育,他敢做这种事情。中国人要发明这些东西,叫做什么?对不起老祖宗,对不起天下人,对不起后代,知道也不说。所以教育多么重要!

 

    佛法听懂了,老老实实修行,好好的念佛,天天过太平日子

 
  这边排列,第一个是「劫浊,谓至二万岁已后,见等」,这就是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见等之四浊起时也」,开始,开始有这个,但是都很轻。第二种「见浊」,你看错了,「身见边见等」,等字这个字就是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五种错误的见解,劫浊这个时代,「众生盛起之」。身见、边见、见取见愈来愈强、愈来愈盛,这个麻烦就来了。这个东西起来之后,圣教不能接触,佛法不能接触,他反对,他不能接受,跟他的见解不同。佛法讲无我,他不承认;佛法讲轮回,他不相信。第三个「烦恼浊」,烦恼是思惑,贪瞋痴慢疑,这一切修惑的烦恼,「劫浊时之众生盛起之」。「众生浊」是什么意思?「劫浊时之众生为见浊、烦恼浊之结果」,具足见浊、烦恼浊,众生就浊了。「人间之果报渐衰」,这个果报是福报,人间的福报衰了。「心钝体弱」,这个心怎么?迷惑,聪明智慧没有了,身体弱,「苦多福少」。


  我们看今天这个世界真的是这个样子,纵然有大福报的人,他并不快乐。实在讲,有亿万财富的人,有很高地位的人,没有一般人这么自在、这么快乐。他的苦我们不知道,你跟这些人接触,你就晓得了。他从早到晚多少操心的事情,我们今天所说的操不完的心,这个话不是夸张的,是真的。心的乐是没事,清净自在,这个叫真乐。身心都没有事,这是有福德的人。不缺吃、不缺穿,房子遮蔽风雨足够,身心自在,这个快乐无比!这个世间拥有财富的人我见过,地位很高的人我也见过,快不快乐?不快乐。我们在旁边看,苦不堪言,要叫我去干,我才不干。可是你看,劫浊时代的人,他还拼命去争,唯恐没有,唯恐自己烦恼少了,你说这不叫迷惑颠倒吗?现在人争著要做大官,古时候读书人争著做大官有道理,为什么?做官人没事情做,社会太平安定,人人都是好人,没有作奸犯科的。一个月有那么二、三件就很多了,你这个地方怎么这么多事?哪有像现在,案件堆积如山,办不完。

 
  所以人要有智慧,做大好事,还省心。我们今天做大好事,如果每天在外面讲经有二、三万人来听,不累死人了。我们在摄影棚讲经,摄影棚里一个人也没有,外面听众上百万、上千万,不见面,没事。不需要见面,要见面干什么?佛法听懂了,老老实实修行,好好的念佛,天天过太平日子。想过太平日子,清心寡欲,不能看电视、不能看报纸,所有信息统统断绝,天下天平。你看,今天没事,太平盛世,明天也没事,天天都没事。除了读经、念佛之外,没事了,这不是太平盛世吗?太平盛世在哪里?就在眼前,问你会不会过,於外头境界不相干。这佛教给我们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走这个路子。如果为境界所转,那你就是凡夫,就是五浊恶世的凡夫,苦不堪言!

  
  我们居住的小区,这里头居住的同学都转过来了,这小区就是极乐世界。有个十年、八年我们住在这里,影响了周边人都跟我们学习,我们这个小区就变成大区,极乐世界慢慢在扩大,好事情!澳洲图文巴的同修,包括图文巴所有的宗教,都盼望著我回去,要我长住在那个地方,不要出门了。好事,真是好事,万缘放下,一无所有,你说你多自在、多快乐,真自在!我要回到澳洲,我不住那个房子了,现在我们买了很多帐篷、蒙古包,睡那个好。我们一大片绿地,蒙古包一排摆上几百个,那也挺热闹的,不寂寞。小区一片念佛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你真正有道、真正有德,天地鬼神都护持你,你操什么心

 
  我们再看,第五叫「命浊」,「此亦为前二浊之结果」,前面二浊就是见跟烦恼,其实五浊之形成就是见跟烦恼。寿命渐渐减少了,你看一直减少到十岁,这没福报。「此中以劫浊为总」,劫是讲时间,这一段时间不好,其他「四浊为别」。「劫浊中有四浊,以四浊之故」称它叫劫浊。又四浊当中是「以见浊、烦恼浊」这两者「为浊之自体」。怎么染污的?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染污了。为什么会有错误?不学正法,不敬正法。正法的根是孝养父母、尊敬师长,从这儿来的。

  
  我们中国人讲孝亲尊师是万善的根源,这个东西丢掉了,麻烦就大了。中国古人懂得教育,懂得教学从哪里教起,教孝、教敬,一个人一生不能离开这两个字。孝,决定不会有恶念,不会有恶的行为,为什么?如果有恶念,自己会感觉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祖宗,这个力量太大了!我们有恶念、有恶行,就对老师不尊敬。所以,孝敬是万善之根。这两个字拔除了,善没有了,善真叫断掉了;恶呢?恶就生长了,是无恶不作。为什么?他能杀父母,他能杀老师,还有他什么不敢杀的,还有什么恶事他不敢造的?这个世界就走向毁灭了。人比禽兽都不如,禽兽还能够共存共荣。狮子、老虎是猛兽,不是饿到极处,它不会侵犯小动物。我们看到很多外国人拍摄的动物奇观,那都是真实的,不是表演出来的。看到这些毒蛇猛兽它不侵犯别人,除非你去想杀它,它来抵抗。你没有恶意,它也没有恶意;你对它友善,它回对你的也是友善。
 

  古时候,在深山里面修道的人很多,那个时候山上都有毒蛇猛兽。我们在《华严合论》序文里面看到,李长者想找一个清净地方,给《华严经》写个注解,到野外去看看。路上遇到一头老虎,他就跟老虎说,说出自己的意思,想找个清净地方来注《华严经》,你知不知道?老虎带他,带他走到一个老虎洞里头,里面全是老虎。李长者看中这个地方,是好,老虎搬家搬走了,这个洞让给他。老虎都可以商量,都请它搬家,把地方让出来,做好事,供养道场。长者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一个人住在那里真清净,没人干扰。那照顾他,就来了两个女孩子,给他烧饭、洗衣服,照顾他。他知道,看到点头笑笑,没有说一句话。等到这部注解完成了,就是《华严经合论》,注解完成之后,这两个女孩子不见了,不知道到哪去了。你看,从来没有问她,姓什么,名字叫什么,照顾这么多、这么长的时间,得谢谢人家。离开这个洞,走到邻居村庄里面去问问这两个女孩,没有人知道。真诚感应不可思议!古人有句话说「得道者多助」,帮助你的人很多,你真正有道、真正有德,天地鬼神都护持你,你操什么心。

  
    ……

 

    佛是跟五浊恶世没关系,只要你自己能够放下,不被外面境界所转,你就成佛了

   
  这个底下我们就可以把它省略掉,看最后这一段,「《阿弥陀经》曰: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称赞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能够不为环境所转,所以他住在无上正等正觉。这也是告诉我们,佛是跟五浊恶世没关系,只要你自己能够放下,不被外面境界所转,你就成佛了。这是说一句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要解》里头这句话不可思议,从来没有人说过。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是蕅益大师说出来的。经文摆在面前,从来没有人看出,蕅益大师看出来了,说出来,我们仔细再一看,不错,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出来?
 

     ……

 
  「《智度论》八十五曰: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最高的学位,这要把起心动念放下,而且把起心动念的习气断掉。起心动念放下容易,初住菩萨就放下了,就成佛了,叫分证佛,不是究竟佛,他习气没放下。到等觉才把最后那一点点残余的习气放下,他就成妙觉,从等觉升到妙觉,妙觉才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佛一个人。对正等正觉来说,正等正觉有四十一个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正等正觉。

 
  我们把它搞清楚之后就明白了,学佛的功夫全部在放下。我之感激章嘉大师,我头一天跟他见面,提出这个问题,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教我布施。我离开之后,他叮咛我要真干,不真干得不到利益。我那个时候贫穷,在公家服务,拿的那一点钱仅够维持自己一个人的生活费用,没有多余的,哪来的钱布施?老师教我,布施的心要有,遇到机会随分随力,一毛两毛、一块两块都可以。
不在数目字之多,在你那一点心,诚敬的心,真肯舍、真欢喜舍,这个重要。

   
  我们以后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这个女孩子,贫穷家庭的人,身上只有两文钱。两文,现在人不懂,这是古时候,清朝时候。一文是什么?是一个铜钱,圆的,当中有个方洞,用绳子可以穿起来的,那叫一文。到民国年间用铜板,当中没有洞,那一个上面写了当十文,那一个铜板换十个铜钱,当中有洞的,十个铜钱。三个铜板是一分钱,换句话就是从前的铜钱,三十个铜钱是一分钱。在当时那个钱很好用,三个铜钱就能吃饱饭。学生上学去,带三个铜钱,就可以买一杯热的汤,买烧饼油条,他早餐就解决了。三个铜钱,一个铜板还不到,民国初年那个时候的生活。

 
  书是最值钱的,书太贵了,商务印书馆印的《辞源》,商务印书馆《辞源》上下两册,这么厚,也不大,定价多少钱?大洋五块。五块大洋,差不多是四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书是宝!现在书不值钱,印刷术进步了,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你说从前讲《大藏经》,谁敢想?家里有一套,不可能的事情,寺庙都不可能供养一部《大藏经》。我知道我们安徽省,一个省只有两套半《大藏经》,太稀有了,物以稀为贵。现在普通人家,不但可以放一部《大藏经》,放一部《四库全书》也不稀奇。但是
从前人稀奇,人家是真读、真干;现在不稀奇,没人读它,没有人去学习了。

 
  好在我们现在看到非洲这些小黑人,我们对他非常尊敬。这些小黑人,我看到他们,这些都是孤儿。他们现在在学中文,学得很好,读中国的古书,背《三字经》、背《千字文》,背这些中国传统的儿童读物;背,还得真干。所以我现在看到希望了,中国传统文化,非洲小朋友在认真学习,他们将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也能够相信,中国传统文化将来会复兴,从他们开始。你看看非常可爱,将来中国传统文化统治全世界,小黑人统治全世界。这是他们的几张照片,他们这个小团体有三千多人,都是孤儿,有一个法师发心收养,收养这些小黑人。中国传统文化后继有人,所以我们欢喜。

    
    ……

 

    你能把这两个字丢掉,无争、无求,你不得大自在,你得小自在了

 
  科学家告诉我们,估计大概人的身体总共是五十兆个细胞组成的。细胞从哪来的?细胞有生灭,新陈代谢,七年是一个周期。我们现在身体所有细胞跟七年前,七年前是旧的,一个都没有了,全是新的,再过七年又换一批新的。新的不如旧的,这是怎么回事情?应当新的愈来愈好,为什么愈换愈坏?换成一些老化的细胞,换成一些带著病毒的细胞,这是什么道理?如果细胞愈换愈新,不就是年年十八了吗?人不就不老了吗?我们得想想,为什么?这个转变都是心在主宰,境随心转。想一想,我们十八岁跟二十八岁比,是十八岁的时候心地纯洁,还是二十八岁的心地纯洁?人经历年龄愈多就愈不纯洁、就愈复杂,所以换出来的东西愈换愈坏,就这么个道理。如果心地保持,永远保持童年那个样子,童真,一点杂念、恶念都没有,他到老还是童年。古人讲童颜鹤发,头发白了,但是人身体跟童子一样。这什么原因?他没有改变他的童年,他永远保持他的童年,那样的单纯,那样的洁净,道理在此地。

  
  我们就晓得,心地愈干净、愈单纯你就愈年轻,不复杂。最怕的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忧患很多、顾虑很多。中国古语一句话说,忧能使人老。人怎么老化?忧虑太多了,就迅速老化;无忧无虑就不容易看到他老化。没有忧虑,没有担心的事情,也没有提防的事情,天下本无事。修行人、修道的人,中国古时候只有佛跟道,其他宗教很少,少之又少,佛、道很多。学佛、修道不容易老,什么原因?心清净,没有欲望、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一生永远过著单纯的生活,道理就在此地,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要晓得那个争、那个求,用多少心思、多少妄念、多少烦恼。你能把这两个字丢掉,无争、无求,你不得大自在,你得小自在了。得大自在那一定要是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得大自在,得大圆满。

 
    ……

 
    「法界之义有多种」,佛为什么一桩事情说这么多的名词?法界说得特别多,总有几十种之多。佛的用心是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名字是假的,要懂得它真正的意思,不要著相,这就对了。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告诉我们,学佛要用什么心态去学。听经离言说相,不要执著言语。读经不要执著文字相,要知道它所说的意思是什么。所以
依义不依语,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叫愿解如来真实义,那你就有受用了。如来真实义就是自己的真实义,生佛是一不是二。

 
  佛无量的善巧方便,都是帮助我们回头、帮助我们放下、帮助我们觉悟的方法。方法在没觉悟的时候管用,觉悟之后就没用了。好比我们坐船到个目的地,到了之后,不能把船背著走,就丢掉了。工具,我目的地达到了,这就不要了。佛法是工具,所以《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告诉我们,佛法不能执著,一执著就是病,你就错了,你要在里头懂得真实义。真实义怎么懂得?放下就懂得,执著就不懂。执著在名相里头,你怎么会懂得?名相是假设的,不是真的。所以
证得真如、证得实相,不需要认识字,不需要念好多书,也不需要你去打坐参禅,不需要,就在一念放下。一念觉悟,明白了,是假的,假的我都不要,真的就现前,真的就是佛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