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患得患失,百事不成


   日期:2012/12/23 10: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患得患失,百事不成

 

南怀瑾说:没有谋国的思想,没有忠贞的情操,只为个人的利益而计校,深怕自己的权力地位失去,于是不考虑一切,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打击同事、打击好人、嫉妒贤才等等都来了。孔子在这里就是说明私欲太大,没有真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目标,只为个人利害而计较的为鄙夫。后世“患得患失”的成语,就是根据这里来的。

经典回放

选自《论语·阳货第十七》

【原文】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孔子说:哪种没智慧、没修养的人,难道能同她共事吗?当她没有得到的时候,生怕得不到;当她得到以后,又害怕失去。假如害怕失去,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了。

大师释疑

【注释】

鄙夫:据南大师解释,是指“没有学识的、很糟糕的这种人”。

患得之:担心得不到。

患失之:担心会失去。

无所不用其极:没有什么事不敢用最坏的手段。

学儒一得:“勇气使危险减半”

孔子把患得患失的人说得很可怕:无所不用其极。生活中确实有这种人,为了一己之私,什么卑鄙下流、凶狠残暴的手段都用得出来。但这种人通常成不了气候,即使僥幸做成大事,也不能持久,后果往往很悲惨。

但有一个人似乎例外,哪就是《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她误杀吕伯奢的家人并虐杀吕伯奢本人后,竟然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一个人为了一己得失,不惜与天下人为敌,可她却做成了大事业,结局也不坏。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是罗贯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不是历史的真逻辑。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当时说的是:“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这个“人”字,是“她”的意思,主要针对吕伯奢而言,打击范围小多了。何况,即使曹操真的有“宁负天下人”的想法,她也并没有这样做。相反,她还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兴利除害的事,当她的马踏麦田时,还“割发代首”以自罚,并没有无视她人利益的举动。当她诚心聘请弥衡时,弥衡竟脱掉裤子骂她,搞得她下不了台,明显有负于她,她却没有因此杀掉弥衡。可见偶尔“人负我”,她也是能容忍的。

所以,曹操的例子,并不能说明患得患失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能有好结果。

但是,患得患失的人也并不都像孔子所说的哪样会无所不用其极。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患得患失的毛病,绝大多数人不会采用不正当手段,这种毛病的直接伤害对象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为什么呢?这种毛病使我们该下决断时迟疑不定,因而错过机会;使我们做事时因紧张不安而出现不该有的失误,遭致意外的失败。

兵法说:“三军之灾,起于狐疑。”既担心这个,又担心哪个,进攻怕敌人抄了后路,防守怕敌人断了粮路,后退又怕中了埋伏,既想这样,又想哪样,迟疑不定,即使能打赢的仗也会打成败仗的。

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很多事情之所以失败,并不是能力不足、条件不够、机遇不好,而是患得患失,以至心态失常、行动走样,正常的能力发挥不出来。

有一个故事:夏朝的后羿,是天下闻名的神箭手——这个后羿不是神话中射掉九个太阳的人,而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她有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领,无论立射、跪射、骑射,百发百中,从不失手。

夏王听说她的名声后,想一睹神技,就把她召来,命人在禦花园立起一个兽皮箭靶,靶心约一寸见方,然后说:“请先生展示一下精湛的本领。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彩头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就要削减你一千户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后,面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她慢慢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谨慎地瞄准起来。如果是平时,她信手一箭,也能射中靶心,可是,想到这一箭射出,要么得到黄金万两,要么失去千户封地,关系何等重大,心情顿时紧张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她瞄了很久,几次想把箭射出去,又收回来,继续瞄准。后来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却射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如是者数箭,竟没有一箭射中靶心。

后羿无奈,满面羞愧地收拾起弓箭,勉强赔笑着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对这一结果,夏王既感失望,又心存疑惑,就问手下:“听说此人箭技通神,发必中的,今天看来,也平常得很,难道是浪得虚名?

一位大臣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因为没有赌注的压力,心情放松,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她射箭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她的切身利益,叫她怎能静下心来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得失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阿!

后羿不是常人,她在得失面前也难免发挥失常,何况一般人呢?要想避免患得患失的危害,就要努力培养平常心,使自己达到“八风吹不动”的佛家境界,或者达到兵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境界,就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了。韩国围棋天才李昌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无论多么重要的对局,她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好像没有什么事能扰乱她的心神一样,因而被誉为“石佛”。有此定力,难怪她成为世界围棋第一人。

如何保持平常心呢?最好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但这很难做到。有没有比较容易做到的呢?以下四个方法值得一试:

第一,身体调节法。当你感到紧张时,进行深呼吸,直至心情平静下来。人在紧张时,大脑缺氧,指挥失灵,很容易失误,进行深呼吸,可给大脑充氧,有利于保持冷静。还可以用手掐自己的皮肉,疼痛感能份散注意力,可以暂时摆脱担心或渴望的事,有利于恢复平静。

第二,坦陈恐惧法。如果在她人面前感到紧张,不妨主动说出来:“我现在感到很紧张,我怕会说不好。”或者:“我很紧张,做得不好请别见笑。”当你说出自己的紧张时,你会发现,紧张感很快就消失无踪了。

第三,自我鼓劲法。当你担心做不好或说不好时,就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怕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一定能行。”等等。当你这样说时,勇气会渐渐充满全身。

第四,破罐破摔法。先设想最坏结果,然后对它表示轻视。比如电影里经常有人说:“怕什么!大不了一死。”“怕什么!掉了脑袋不过碗大的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说这种话的人,并非真的无所畏惧,更不是对生死无所谓,其目的是平息紧张心情。

我们平时一般不会面临生死考验,大不了丢人、赔钱或输球之类。运用此法时,就可以说:“怕什么!大不了让大家笑我,反正不会笑死我。”“怕什么!大不了赔个精光,重新再来。”“怕什么!大不了这次输了,我下次再赢她。”当你对最坏结果表示轻视时,勇气就滋生了。丘吉尔说:“勇气使危险减半。”当一个人滋生出勇气时,最坏的结果通常不会发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患得患失       百事不成)(五明学佛网:患得患失       百事不成)  

 嘎玛仁波切:不要总是在世间法中本末倒置的患得患失 

 刘素云人的烦恼,多半是由患得患失中来 

 嘎玛仁波切:但凡心有所向,就会有患得患失的果 

 嘎玛仁波切:不要总是在世间法中本末倒置的患得患失 

 嘎玛仁波切:不要总是在世间法中本末倒置的患得患失 

 净土法门法师:患得患失叫自找麻烦、自生烦恼 

 嘎玛仁波切:思维无常的种种形式,苦乐无常,不要患得患失 

 嘎玛仁波切:但凡心有所向,就会有患得患失的果 

 嘎玛仁波切:不要总是在世间法中本末倒置的患得患失 

 嘎玛仁波切:不要总是在世间法中本末倒置的患得患失 

 净土法门法师:世间人的苦恼,两个字就说尽了,患得患失 

 嘎玛仁波切:思维无常的种种形式,苦乐无常,不要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