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法师:学佛青年的通病(下)


   日期:2013/7/22 22: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青年的通病(下)

作者:星云法师

五、不着意而无心

《阿含经》说明“非人”的情形,其中有一条是:“闻善言不着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意见执着不放,但是对于好话却漫不经心而不着意,普遍害了“无心”的毛病,对于善言漠不关心。老师告诉他:“你们要把握少年时光,好好读书!”青年就在心中嘀咕:“嗯!老生常谈!”“你们要惜福喔,要发愿立志呀!”“哼!讨厌!”青年对于好话不仅不接受,甚至厌弃,岂不可悲?我们听到金玉良言应该喜欢,牢牢记住,把它吸收,付诸行为。我记得幼小时候,那是岁尽冬残的晚上,大家围着火炉讲故事,长辈说:“在一个深山里,有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生病了,没有人照顾他……”故事还没说完,大人找不到我,老半天才发现我躲在桌底下啜泣,细问之下,才知道故事感人的情节深入小孩子童稚的心灵,激发了慈悲心,联想到“远在他方的外公好可怜哟!”非得连夜冒着风雪去探望才能安心。我从小到现在,很容易被一句话所感动,别人讲的话,尤其是至理名言,人体艺术摄影总是那么深深打动我。同学中有人喜欢看电影的,你们看电影有没有感动过?你们看书是否被书中的道理所吸引?大家看什么东西,只是用眼睛,不用脑筋,不用心去留意事物,因此事情过眼即忘,一片空白。能够被善言所感动,表示这句话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引起共鸣。所以同学们虽然常常在听话,并且听了那么多年的话,有几个是真正懂得听话的人呢?今后同学们要用心听话,听好话,闻善言,长养信心,增加善行。

闻善言而着意是长养善心精进的力量。我们的身体有毛病了,需要打针、吃药,我们的精神也需要善言来滋养,好吃的东西给我们吃却不要,实在太可惜了!这种不着意的毛病就是不用心、不留心。做什么事总是得过且过,心不在焉,当然不会成功。譬如有人出家许多年了,早晚五堂功课还不会背念。以前有一位同学,《楞严咒》背得滚瓜烂熟,因为他花了二个月的时间,每天早课用心听来的。但你们大家听了几年还不会,关键就在是不是肯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决心去做一件事,事情没有不成功的。今后大家要一心一意,处处留心,时时注意,除了用眼睛更要用心去观察每一件事事物物,去细思每一项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这样,无所不及,无所不成。

六、不立愿而无志

大家在小学时代,老师出作文题目:“我的志向”,有的人立志做工程师,有的人立志做教育家、医生、飞行员、科学家等,现在我问大家:你们进入了佛门,发了愿没有?立了志没有?立了愿完成了吗?我们射箭的时候,需要鹄的;赛跑的时候,需要目标;人生也需要发愿立志,愿力好比上了燃料的汽车,风驰电掣,奔跑迅速,小说排行榜是推动我们到达成功的力量。古来的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往往立下恢宏的大愿,像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观音菩萨的十二悲愿……佛菩萨发了愿,好比学生订了功课表,愿力激发了慈悲心,就会产生无比的力量,逐一的去实现行慈济众的工作。过去的佛菩萨如果不发愿,好比没有方向的船只,随波逐流,能够成为圣贤吗?有愿才有力量,以愿心来庄严国土,普济群伦。

同学们或许会说:“我们每天早晚课不是都唱四弘誓愿吗?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法门,愿成佛道,怎说我们不发愿呢?”同学们!那四弘誓愿,我承认你们会唱,而且唱得非常好听,但是你们不敢讲啊!你们也没有做啊!你们真的有度无边的众生,断无尽的烦恼,学无量的法门,成无上的佛果吗?

现在的青年懒洋洋的,做事提不起干劲,打不起精神,读书引发不起兴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发愿,没有发愿,所以就没有力量。譬如有一位青年发了一个心愿:要把毕业特刊编排得很好,有了这一个心愿,给自己加上了一项责任,好比上了发条的时钟,力量就产生了,废寝忘食,绞尽脑汁,要把这本刊物编得尽善尽美。这时候,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要实现愿望,一定能够如愿以偿。过去的祖师们在一个地方一住就是十年、二十年,即使受到任何的磨难,短篇小说散文也不轻易离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了愿,立了志,为了将来能够成为法器,所以甘受一切磨练。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愿心呢?没有发愿,就害了“无志病”。佛陀在年轻的少年,看到受苦的众生,就有救济众生出离苦海的悲愿。玄奘大师幼小的年纪,就有光大佛教的志愿,同学们要希圣成贤,首先要先学习发愿。

同学们也许会说:“佛菩萨的愿心太伟大了,我们无法望其项背。”这是因为同学们不立志的缘故。譬如出家众立志要把出家人做好,出家人应该具备的条件:守戒修定,求慧学法,发四无量心,行六波罗蜜,你只要有愿力,何患无力做到?譬如大家立志把学生做好,那么就会发愿:尊敬师长,用功读书。《劝发菩提心文》中省庵大师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怎样发各种的愿呢?譬如典座的时候,发愿烹调得很好,让大众享受甘美羹肴;扫地的时候,发愿打扫清净,让大众拥有清洁的环境。时时发愿,从各种的愿心中,去培养成佛作祖的功行。

七、不行慈而自私

我们佛教最注重慈悲精神,可是现代的青年却缺乏慈悲心,做事不与慈悲心相应。看到众生的苦难,没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切肤之痛;看到佛法的衰微,没有复兴佛教、舍我其谁的慨然之志。一切好像都与我没有关系,不行慈悲的事,不做有意义的善行,可以说普遍的害了“自私病”。

过去有的青年富有悲心的,开口闭口要到养老院和孤儿院去服务,把温暖布施给无依无怙的老人小孩。或者以“弘法利生”为己任,充满热诚。但是现在没有青年敢如此说了,因为只要青年有这种意向,学院马上会完成你的心愿,送你去本山所附设的这些单位服务。过去因为没有慈善机构,所以青年常发慈悲口号,等到真正有机会让你们去实践慈悲,却畏缩胆怯,不敢前进,所以慈悲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身体力行,实地去完成的。青年们求佛法,行佛法,如果不行慈悲,要与佛法相应是不可能的。没有慈悲心的知识,只是邪知邪见。

青年们为什么缺乏慈悲行呢?因为自私。自私而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自私只有个己,而没有佛教、众生。因为有“自我”为中心的念头,无众无教,所以慈悲兴不起来。我们来分析“我”字的构造,“我”旁边为“戈”字,因为自私,人人为谋图己利,所以就容易动干戈,有我就有纠纷。佛教很伟大,佛法很了不起,佛陀开示我们三法印中说:“诸法无我”,早就为我们揭橥了千古不变的真理,唯有去除自我,才能和平。但是惭愧的是,我们佛教徒太自私,没有把自己奉献给佛教和奉献给众生的观念,什么事只要对自己不利,即使对大众有利益的事,也吝于布施慈悲。我们常常批评耶稣教不好,可是我们看耶稣教徒把自己奉献给孤儿院、麻疯院,多少耶教徒在孤儿院、麻疯院中度过了一生的岁月。而我们佛教徒,一个微笑,一句好话,有时都不愿意布施给人。我们佛教本来是“大慈大悲”的宗教,但是今天的佛教界,不但青年,甚至长老们都自私不行慈,背道而驰,好比缘木求鱼,只有离佛法愈远了。所以我们要去除自私的观念,常行慈悲。

八、不求深而肤浅

前不久印顺法师到山上来演讲,曾经和我讨论有关青年们缺乏养深积厚的问题。我对他说:“现在的青年,在佛学院读了几年书,就急急忙忙想回去寺庙当住持,没有过去大丛林中求深求厚的精神。”他对我说:“过去的人,生活艰难,要成为一位法师,非得经过十年以上的积养不可。现在的人,生活太容易,太富裕了。学了几年佛法,马上成为法师,可以收徒弟,掌管寺院,受人供养了。况且过去的佛学院少,要有成就,非得一番潜修不可,现在做法师容易,做住持也容易,为什么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来学习呢?”我们看一看:台湾的佛学院如雨后春笋,为数不算少,而历来毕业的人,更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有几个人有成就?像会性法师这种求深求精的人太少了。

会性法师本来住在狮头山,闭关六年,狮头山元光寺非要他担任住持不可,但他寺庙不要,跑到乡下隐居阅藏,今日成为本省年轻一辈中有成就的青年楷模。大部分的青年都太肤浅,不愿求深,所以成不了大器。在高寒地带的树木,成长的非常缓慢,年轮非常的密集,所以质地很坚硬,为建屋造桥的好栋材。同学们将来希望有成就,出人头地,现在就需要培养这种积深的态度,做学问不比学技术,二、三年就技艺超伦。譬如有人学幼教,不必多久,就学会弹风琴。但是学佛法二、三年了,还是没有成就,因为佛法是人生的学问,是生生世世的大事。菩萨尚有十地精进,何况我们?所以同学们学佛法要下工夫,求深求厚,不能操之过急。

上面列举了青年们的八项毛病,尚有许许多多无法细数的毛病,不再赘叙。一个医生知道病人的疾病,并不是真正的目的,如何使病人百病消除,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同学们知道了自己的毛病,接着就要用心去改正。去除毛病的方法,就是把“不”字改为“要”字去努力:“要耐烦”、“要落实”、“要回头”、“要认错”、“要着意”、“要发愿”、“要行慈”、“要求深”,以佛法这面镜子来端正我们的举止,以佛法做我们的导师,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身体上的毛病,只要对症下药,容易治疗,而精神上的毛病不容易根治,佛法八万四千个法门,就是最好的药方,大家今后好好把握这剂良药,检讨奋发,使自己成为健康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青年       通病)(五明学佛网:学佛青年       通病)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人的通病 爱清静 

 大安法师:末世净业行人的通病 

 太虚大师:中国人的这八种通病,可以用佛法来改变 

 印光大师: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 

 印光大师: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 

 慧律法师:修行人常犯的通病 

 印光大师: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 

 星云大师谈学佛青年的通病 

 净界法师:现在念佛人的通病 

 万行大和尚:修行人的通病  

 净土法门法师:贪色、贪吃,是众生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