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谨:人的起点和终点 五[魂魄]


   日期:2009/9/1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五讲 (一) 魂与魄

南老师:我们昨天讲到一个人的正常死亡过程。可是有一点,大家千万注意,我常发现一般人听话,头脑不够逻辑,主题在哪里抓不住,都被中间那些话带走;所以求学问,就要科学头脑,先懂得逻辑。昨天讲的是人道中正常死亡,四大分散的情况,这个要抓住。懂得逻辑就晓得,这是一个生死大题目里的一个小题目,只限于人类的正常死亡。同时你们的智慧要想到,那些非正常死亡,还有其它众生的死亡,是不是也这样?因为这次时间来不及,这个不是本题所讲的范围。不要认为一切众生的生死都是那么正常,真正正常的死太难了。

我们教书久了就晓得,一个老师在上面讲课,一百个学生听课,他们写心得的话,都不是老师讲的那一套,每个人抓到一小点就跑了。所以我现在有个结论——教育无用论。

普通学校教课也是这样,从小学起,为什么一班之中,有些学生成绩好,有些不好?因为有些学生的思想不够逻辑,不统一的,主题抓不住,一边在听,一边在自己的主观玩弄去了。这是很严重的事,不过现在兼带提起大家注意。

昨天只讲到四大分散以后,中阴身起来。我这也是用言语文字讲给你们的,就是所谓的言说道理。昨天上课,给你们讲四种道理:言说道理,观待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言说道理是用语言表达的;譬如刚才请徐某报告,这是观待道理,在科学上讲,是资料和个案的统计,所以说,研究一个东西是观察的,都是相对性的,不是绝对的,不是肯定的。

“中阴”是佛学的名词,还有个名词叫“中止”,这是《修行道地论》上最初佛学在中国的翻译,当时没有翻成“中阴”,也没有翻成“中有”。但是为了讲修持,第一个翻译用了“中止”,意思就是生像流水一样,是分段的,过去流到现在,现在把他停在中间,昨天是昨天,明天是明天,今天的存在,是停止在这里,所以叫“中止”。

过去翻译成中止,已经用得很不错了,可是被后人推翻,因为后来十二因缘正式讲“有”,有就是现在存在于现实的世界;又因为人的观念叫做有,此其一。再以本体的道理,佛法的观念来讲,现实世界也是虚幻的,不真实的,所以十二因缘既确定了“有”,因此中止改称中有。

那么,为什么又叫“中阴”呢?刚才说以中文来讲,这个有也是观待道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相对的事物明显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叫阳性的;摸不着看不见的,就叫做阴性的,所以中有也叫做中阴,我们普通叫做灵魂。譬如刚才徐某的报告,那个灵魂出去了,是他感觉到有个东西出去了。因为他是中国人,他的意识上受这个教育观念的影响,把这个东西叫做灵魂,也是个假定的名称。这是中国普通的叫法,并不是佛教的文化。所谓灵魂,是很灵敏,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有感觉,有知觉,可是他又不是个实体的东西。

所以讲中国字的来源,“魂”字是“云”字旁边一个“鬼”。鬼是阴面,看不见的;神是阳面,看得见的。严格研究这两个字,鬼与神,都与土地有关系,与“田”有关系。“鬼”是田字向地面下走的,阴性的电流,向下面下去,头上加一根头发一样的毛毛代表,这是鬼。“神”的右边中间是个田字,左边是“示”,属于上天的,田字上下通变成了“申”了,和起来叫做“神”。一个田字代表土地,出了一点头叫“由”,就是萌芽,由来,就是田上长个东西了,光向上长叫做“由”;上下通叫做“申”,是伸出来,四方八面通;旁边再加个示,上天所表示的,叫做神。

这个“魂”字右边是“鬼”,通下不通上的,为什么加个云?这是“雲”的简写,换一句话说,就是云雾一样,似有似无,濛濛的,搞不清楚,所以叫魂。

魂与魄有分别,“魄”是物质的,生理的,我们生理上有气,像我们在北方冷天呼吸,鼻子呼出来有白气的。魄,是实质的,有实体的;魂是没有这个实质,看不见的,云雾一样的搞不清。魂魄是两个东西,所以当我们受了惊吓,文学形容这个人“魂飞魄散”,魂就飞出去了,这个意识精神就离开了身体一样;魄,身体受了惊吓,下面屙尿了,人发抖了,就是身上物质的作用,四大不调和,就分散开,叫“魂飞魄散”。

所以,你看中国的古文,每一个字都有他的科学道理。现在提倡简体字,是一塌糊涂。


第五讲 (二) 中阴境界的行阴和想阴

我们不要叉开了。再说中阴,就是灵魂。现在生命科学正在研究,找了很多资料,是根据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阴能记得很多生的事,中文有四个字,很简单,叫“一灵不昧”,这个灵魂有这一点作用,没有暗昧,没有被遮住,自己还记得,叫一灵不昧。一般人死亡以后,魂飞魄散,如果有中阴,即使存在一灵不昧,也等于人世间不到一天;几个钟头以后,他又无知了,又等于睡过去了,昏过去了,又忘掉了。

所以为什么修行要修定?如果拿文学来讲,修到自己一灵不昧,儒家的形容叫“昭昭灵灵”,昭昭是很光明的,灵灵是很明白,见闻觉知没有昏迷,一灵不昧。

什么叫得定呢?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换一句话说就是儒学家、理学家讲的昭昭灵灵,一灵不昧,清清楚楚,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佛者觉也,觉就是从睡中醒了,觉悟了清醒了。我们睡觉这个“觉”字就是觉悟!睡是昏迷,醒了叫做觉悟。佛是永远清醒的人,一灵不昧,昭昭灵灵,不散乱不昏沉,可是一般人做不到。所以打坐修定,要做到这样才行。这是兼带说明。

中阴生起来以后,一点灵明,所以其它修行的书形容,一道灵光就起来了,一闪就过去了。实际上,中阴身起来是像梦醒了一样。昨天讲到这里,对不对?在这个阶段,昏迷过后醒来时,中国有个说法,“生不认魂,死不认尸”。我们活着自己不认得自己的灵魂,除非你打坐做工夫,到了一灵不昧,“看”清楚了,才晓得自己心念变成的灵魂境界是怎么一回事。一般人死后,中阴身看到自己的尸体也不认识。

在佛学里,灵魂这个作用属于“想阴”与“行阴”的范围。想阴是思想,行阴是生命动力的范围。当中阴生起,是行阴的作用,行阴是一股业力,快速得很。这个时候,眼前演电影一样,把一生的所作所为,好的坏的,善的恶的,都回忆起来了,快得很,比电视不晓得快速多少,你平生压制在下意识中隐瞒的事,都出来了,善恶分别果报都来了,对不起人的事,对得起人的事,受委屈的事,委屈人家的事,统统都出现。不但如此,连前生所作所为都出现了。这时候,行阴发动思想回忆的这一股力量,叫做业报的作用,叫做业力,这股力量,都重复出来了。怎么证明呢?等于我们年纪大的人,目前的事情都忘记了,过去的事情却很清楚出现。这还是活着的时候喔!到中阴的时候比这个更严重了,不但小时候的事情出现,前几生、很多生的事都出现了。

现在我们提一个问题,在这个时候,有没有天堂地狱?有,天堂地狱境界也出现了。有没有鬼?有,都出现了,比梦中的快,比电影电视电脑不晓得快多少倍。

但是佛告诉你,也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也没有这些事,都是唯心的作用,一切现象都是唯心所现。不只中阴境界如此,我们活着的身心内外一切,精神的、物质的,都是唯心所现。这个唯心是心物一元的心,就是哲学上说的本体。没有任何独立于本体之外存在的现象,都是本体的作用和变化现象。我们所认为的有或者没有,都是相对的,是我们意识假定的,是观待道理、作用道理,不是法尔道理。


第五讲 (三) 中阴境界的多生业识现象

从现象上,观待道理上看,中阴境界出现各种现象,是因为意识里头有这些种子,这是种子都爆发了。我们人的这一生,为什么变成男的,变成女的,每个人身体、遭遇、环境又各人都不同?这是前面多生多世的果报来的,种子生现行。过去多生累劫,我们所作所为,善恶无记这三种业力,形成种子,因缘成熟时,种子会变成现行。这一生成什么样子,一生的命运、遭遇、思想情绪习惯,就是种子变成现在的行为、现象。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加上第六意识累积,又变成阿赖耶识里未来生命的种子,所以“现行”又生“种子”……因果是这样来的。这其中,很多因素都是因缘所生的,因果太复杂了,最精密的计算机也算不清。

所以,从现象上、观待道理上看,佛也说,中阴这个时候有天堂地狱没有?有,都有,都会出现。

如果是一个信基督教的人,他看到的是基督教描绘的现象,因为他的意识里头存在了这些印象。其它宗教信仰的人,看到的现象是其它的宗教境界;如果没有信仰的人,他看到的是自己习惯意识里的形象。所以并不是说,中阴起来,第一个七天有什么菩萨出来,第二个七天如何如何……这是对于学佛或学某一个宗派的人而言;因为他从小长大只看到这个,他的环境如此,习惯了。如果他不是学这个宗教的人,连画像、塑像,连这个环境都没有经过的话,看到的就不是这些了。像美国人看的,就是白衣天使出来,圣母出来,或者他们理想里的境界。

这个中间有个问题,佛说“无主宰,非自然”,没有什么阎王、上帝、菩萨、佛做你的主宰;你的生命,完全是看你自己因缘成熟,业报如何。这里面的重点是三世因果。所以佛有一个最重要的吩咐,这个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为和你平常作人做事,过去到现在无数生的行为,累积起来的,这是个动力。拿现在的话讲,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内,这个叫做业力。前面说过,“造业”包括善、恶、无记三种业。无记业是中性的,有时候记忆里没有,不要认为记忆里没有就真没有,有的,存在的,都会报应的。

所以学佛为什么要学戒定慧?有个基本的原则,有一个偈语大家注意:

假使经百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假使经百劫”,不管你过去生,多少时间,百千万亿年,“所作业不亡”,你所做的行为没有亡,没有消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我们所做的行为,在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一切做过的事都有记录的。譬如,我们年轻时,所遭遇的最痛苦的事情,最喜欢的事情,永远不会忘,就算平常不去想它,但在下意识里都存在的。这就是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没有忘失过,永远存在,所以这个叫“一切有”,不是“一切空”。因缘会遇时,就受这个果报,生死是这样来的。

佛学还有个偈子:

欲知前生事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生事 今生作者是

“欲知前生事”,你问自己前生是个什么人,做了些什么事,“今生受者是”,他说你这一生观察自己的行为遭遇,就晓得自己前生或多少生前做了些什么,才有今生这样的果报,以果看到过去的因。“欲知来生事”,你想知道来生或后几生怎么样?也很容易,“今生作者是”,看你这一生做了些什么。你欺骗了人,来生一定受欺骗;你杀了人,来生你一定还这个命债。一切一切,爱情也好,什么也好,都有因果。

上面这两个偈子,就说明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第五讲 (四) 三个梦

所以中阴境界起来的时候会发现,不但现生的,过去多生的一切事,一幕一幕很快呈现了,快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个科学常识你们要知道,我请问在座的各位,人做一个梦,有多少时间?最长的梦不到五秒钟,这是以我们醒著的时间计算,不是梦中的时间。譬如历史上两个大梦,黄粱梦和南柯梦。黄粱梦又有两个,一个是吕纯阳的黄粱梦,是汉钟离在长安点化吕纯阳的。另外一个黄粱梦是在河北邯郸,讲吕纯阳得道以后,点化卢生的故事。

我们现在讲吕纯阳的这个。吕纯阳为什么出家啊?他去考功名,在陕西长安肚子饿了进饭馆,对面有一个老道士自己在那里做黄梁米饭。吕纯阳疲劳了,一靠就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一生几十年的事,怎么考取功名,怎么娶太太,生孩子,怎么样得意做官,一直做到宰相。最后,因罪被抄家,一家人都被流放,剩下年老的他孤单一人,立马风雪中慨叹无常。一觉醒来,几十年经过清清楚楚,抬头一看,对面的老道士对他一笑,说“好玩吧?”老道士都知道他的梦。再看老道士的饭还没有熟呢。一觉醒来,黄梁未熟,几秒钟之间,梦了几十年的事,这是吕纯阳的黄梁梦。

现在科学晓得,最长的梦不到五秒钟。悲哀痛苦的梦,甚至梦中被压住,觉得时间很长了。当然,一夜常常做很多个梦,大多数醒来都忘记了。每个梦都很短,但是在梦境中,你却感觉很长,有时候岂止几十年!所以说,时间是相对的。

还有一个是南柯梦,唐代的,说有一个人好吃懒做,却一心想大富大贵。有一天吃饱了饭,躺在院子里槐树下睡午觉,梦见自己到了一个槐安国,遇到了公主,他就吹自己如何如何有本领,结果骗娶了公主,又作了太守。没过多少时间,敌国攻打来了,结果没几下,他就被打败了,公主自杀,国王把他驱逐出境。他醒来之后,哪里有槐安国啊?只有槐树下两个蚂蚁窝。这个叫“南柯一梦”,同黄粱梦一样。另外还有一个庄子的蝴蝶梦,这些都是有名的,说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这里我们岔过来说一个故事。大家在文学上都感叹人生是黄粱一梦!清朝有个书生考功名失败,到了邯郸,想到吕纯阳点化卢生的那个黄粱梦,他很感慨,写了一首诗:

二十年来公与侯 纵然是梦也风流

我今落魄邯郸道 要向先生借枕头

“二十年来公与侯”,黄粱一梦里头,封公拜侯,那不得了啊,等于现在讲开国元勋一样的地位;“纵然是梦也风流”,你们说人生如梦,还感叹,我还正想做这个梦呢!“我今落魄邯郸道”,我是南方人,今天在邯郸,饭都没有吃,很可怜,功名考不取;“要向先生借枕头”,嗨!吕纯阳,你把借给卢生那个枕头也借给我吧,我也想做这么一个梦,这一生就满足了。

你看这首诗,文学特别好,意境特别高,代表了人生。据说这个人因为这首诗受到赏识,后来真的做了官,可是最后,也是个悲剧首场。他如愿以偿,亲自体会了一场黄粱梦。

我们现在明知人生如梦,但都很想做这样一个好梦。所以我上课讲哲学,常常引用这个“要向先生借枕头”。中国文学有两个名句,也是清朝的,“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像黄粱梦,南柯梦,一下就梦醒了。


第五讲 (五) 十二因缘到底是什么

回转来讲中阴的境界,要注意,都不是像有些书上讲的,第一个七天,哪些菩萨出现,有什么境界;第二个七天,哪些菩萨出来接引你……不是这样呆板固定的。他讲的对不对?完全对,是某一个宗教某一个习惯的范围。这类人没有接触到外面的知识和世界,从小到老永远在那个殿堂里头,见到的只有这些。如果拿这个去度一切众生,用这个学理跟人家讲,是不对的。

比如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有宗教信仰;另外满族、蒙古族等,也有个古老的宗教,叫萨满教。譬如日本,大家认为是佛教国家,其实日本的国教是“神教”,佛教不过是日本宗教中的一种。日本信的是天照大神,是多神教,真正的全民信仰是这个神教。

世界上的宗教有几百种,每个人中阴境界起来时,所呈现的形象,是他熟悉的一套。像我们中国人近几十年来,受马列思想唯物的教育,那些完全不接触宗教哲学的人,他的中阴境界,梦中境界,只有马列这一套。所以我看到老的共产党人快死的时候说,哎呀,我快要死了,去见马克思。那也对的,因为他的观念里头没有其它的,他否定了其它的宗教。但是,一个唯物学者,或者其它人,死后的中阴有没有佛菩萨出现?可能有。因为我们不敢保证他前生不是信佛教或别的宗教的。我刚才讲过,中阴起来的景象不是这一生,而是多生累劫的,比梦还要快。

大家问算命看相有没有道理?我说有啊,那是过去的定业,显现出这一生应受的果报。譬如有些人,一辈子很富贵,有钱,有地位,可是遭遇永远不好,身体也不好。另外我所晓得的,当年跟随孙中山革命,了不起的几个人,其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名人,他天生是“天阉”,天生阳痿,后来他收养一个女儿。天阉的人很多,我在四川时,有个大财主朋友在自流井,那是四川最富有的地方,出盐的,这个朋友一辈子享受,可是也是“天阉”的;他有这个功名富贵的果报,可是身体却是这样。

再看古代许多英雄才子,遭遇很好,功名富贵,可一身是病,那就是古人的诗:“百年三万六千日”,活一百岁只有三万六千天,“不在愁中即病中”。的确有这些人,我也亲自遇到这些朋友。你说怎么说呢?人生的命运,以佛学来解释,那是多生累劫的因果,也就是这句话“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刚才我讲了,不是说,第一个七天一定是菩萨什么的出现,第二个七天又如何,不是一定这样的。譬如西藏人,从小在庙子出家,一辈子也在这个庙子修佛法,他才可能是那个境界,勉强可以如此说。但是他的境界里出现的不一定是神、菩萨,也会有家属出现,因为他也有家属的情感,或者也有爱情的情感等等。所以出现的又各有不同,不是那么呆板的。

那么天主教,其它异教徒,是否永远是异教徒呢?也不一定,每一生不一定。也许一个佛教徒,如果前生是信别的邪教,或者信其它宗教,他到中阴境界出来前生的事,也是那一套。

这个因果报应讲不清楚的,太复杂,计算机也算不清。所谓的六道轮回,我常常告诉修行人,去看《楞严经》由人道转生六道这一段,简单明了,比较是科学性的。你们出家讲修行做工夫,另一部很重要的经典是《修行道地经》,也讲到六道轮回的果报。但是这两部分,我不大喜欢翻译出来给大家看,因为你们看了以后,会喜欢观察别人,说这个人前生果报里带来的是什么成分,这个人来生快要变什么去了,大家会由这个错误认识,而且忘记了自己反省,只看别人的过错。像你们在座的某人一样,闭着眼睛乱说,他这个因果就背得很大,他不知道自己乱说犯口过。

你(胡松年)那些问题,有些已经顺便答复了;其它一些问题,可答可不答,以后再说了,你晓得我这里很忙。

那么死以后投生呢?现在回转来,我开始讲这个问题。前面给大家有个交待,我说,这一次给你们讲生死,是倒因为果的讲法,还记得吗?先讲到怎么死,对不对?现在这样大概可以交待清楚了吧!我们现在要讲的,是怎么样来投生了,也是讲普通人正常的投生。

关于这个,佛学有好多资料,最重要的资料,是给我们正式学佛用的,就是《修行道地经》。其实后来魏晋南北朝道唐朝之间翻译的,如《大集经》,里头分散得很,这里一段,那里一段,要连起来研究。再其次,《楞严经》只是讲生死的大原则。

讲生的问题以前,希望大家把十二因缘都要背来,尤其你们在家的居士们,出家的就更严重了,这个与所有佛法修持都有重要关联的,可是一般人都不记得。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老了以后死,死了以后再来,圆圈的,轮回的,又从无明开始了。这十二因缘,你也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标记。

所谓修行了生死,打坐修定,尤其是出家的人,出家是干什么啊?你们不要搞错了,认为打坐是练身体养精神,平常你这样说,我只好笑一笑,我也不骂。严格的讲,你那是胡说,不懂佛法。佛法是求了生死,所谓“了生脱死”四个字,了了这个生,脱开了老死、病苦,叫做了生脱死。必须先把十二因缘搞清楚,这不是理论,是个科学。如果详细解释,用十几个钟头也解释不清楚,很多牵涉到现代科学。可是现在的佛教,出家在家的不懂现代科学,不懂现代知识,同我一样,好差劲!这个就严重了。所以,我说佛教佛学没有办法,因为一般人不晓得现代自然科学,平常也不留意,就抱着一个佛学,认为最高明,自己困在一个范围里,以为是全体了。

大小乘修行学理,包括般若、唯识法相、华严,统统依十二因缘发展,大家要搞清楚。佛是讲这个给那些跟他出家的小乘弟子们听的,这些弟子是完全听他指导的,自己不加以其它的知识、理想,只是专门学佛的,所谓“声闻众”。声闻众是来受教育的,自己没有独立思想,也不去深究。佛怎么说,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办,自己没有本事参究。大菩萨不是这样,他可能提出来意见,与佛对辩研究。


第五讲 (六) 等流和异熟的生命

十二因缘,第一是“无明”,这是佛创立的理论。无明是没有光明,依中国字解释,就是阴的,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佛学上常用这个名词。昨天我讲过,我们怎么样睡着了,我们醒来是怎么样醒来,你不知道,是糊涂的,那就是一念无明。我们坐在这里很好,忽然想到很远的事,这个突然的念头不晓得怎么来的,就是你们讲的动脑筋。爱做生意的,在这里打坐,忽然想到要飞到美国去,有一个机会差点忘了;这叫一念无明。你说他是什么动机来的?为什么几十年前的事,或者前生的事一下想起?有时候我们的思想牵涉到前生哦,譬如一个完全没有想过、没有经过的事,我们念头里忽然有这个幻象出来,我们叫做幻象,实际上有前生的因缘在,也就是一念无明来的。

这个无明,讲唯心的道理,是讲心意识一念无明。假使明白了呢?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已经把自己的根本找出来了,这个无明的反面就成为明了,就是大光明大智慧,大圆镜智了。可是众生却并不明白,仍然念念在无明中。

一个科学问题来了,刚才我们提的这个无明,我坐在这里好好的,从来没有想的一件事,忽然一下想起来了,这个是什么来的?是“行”来的,有一股动力,是股力量,“行”就是业力,这股业力很大,永远在流动,千生万劫,没有时间空间的阻碍。所以佛解释生命的要点,有一部最深的、最秘密的经典,叫《解深密经》,其中有个偈子,讲出来这个一念唯心的生命根本: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阿陀那识甚深细”,佛到最后,推翻一切宗教、一切哲学,没有上帝,没有阎王,没有神,也没有一个人格化的神叫佛,根本没有一个主宰。这个生命的本体有个东西,用个代号叫做“阿陀那识”,也叫“阿赖耶识”。佛说这个东西啊,给你们讲不清楚,你们不懂的,阿陀那识既深又细,非常秘密难懂,要实证到了才会懂。

“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们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实际上没有空间时间的限制,是心物一元的。譬如黄河壶口的瀑布流水,长江三峡那个流水也一样,这股力量,哗啦啦在流。这个流,佛学唯识上叫“等流”,平等在流动。你看黄河瀑布的水里头,一切水分子,水里还夹杂着泥沙、木头,一切好的、坏的,善的、恶的、不善不恶的,一切唯物的种子、唯心的种子,哗啦啦没有分别,一起流动。这个宇宙的生命有股动力,使一切种子平等的一起流动,心物一元的,这个动力是“行阴”,是根本动力。

那么中国固有文化有没有这个?有!《易经》就告诉你,用乾卦代表,“天行健”三个字。这个天不是科学物理概念的天,而是理念的天,代表本体,就是宇宙有股力量,永远在动;物质的、精神的功能作用,永远有个动力在动在变。

这个“行阴”最难懂,修行是修这个啊!一般讲修行,如果不懂这个,修个什么行!所以《易经》告诉你“天行健”。接着有句话,“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是周公加上去的。文王当年研究《易经》悟道了,通了,他对乾卦只有三个字——天行健。他的儿子周公,研究《易经》,加一句话“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作人要懂得乾卦的道理,懂得宇宙一切随时在变,自己因此要懂得自强,要随时反省,努力修养学问,要永恒的前进,不能停留。所以《大学》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这样来的。后世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是这样来的。《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基于宇宙这个状态而来的道理,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你还抓个什么!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佛讲《解深密经》《楞严经》,是最后讲的,《解深密经》是佛到晚年要走以前讲的。佛说,我对于一般没有智慧的人一概不讲,这些笨家伙智慧不够,给他们讲了以后,他们以为宇宙中间有个动力是本有的生命,他又把无我的东西,当成有个我了,又起了意识分别,思想又抓住有个生命的本来。

生命没有本来,只是有个流动性的现象,像风一样。你说风从哪里来?你说西北来,那西北以前呢?后面是空。《金刚经》告诉你,一切现象都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即有即空,即空即有。可是佛讲了这个科学的道理,大家都把它当成一个总的东西在那里存在,就错了,所以佛说,“恐彼分别执为我”,所以不敢讲。

这个阿赖耶识里的种子是等流的,,但是这个“等流”作用的同时,中间有个作用,叫“异熟”,这是因果的规律。每一个众生的种子里,有善有恶,有无记。譬如大家喜欢偷懒,喜欢离开世间打坐修行,不想做事,那是属于无记业的。无记业的果报很严重了,所以给大家指出来,因果是很可怕的。人这个生命是“等流”和“异熟”作用变化出来的,成熟了,等于一个果子熟了。

至于变成人,变男人女人,变笨人聪明人,变好人坏人,都是因果的异熟。我们把山东的苹果移到美国去种,它完全变味了,而果子长得非常大,统统不同。讲种菜、种水果、种树,有个方法叫“嫁接”,一棵树接另外一种树,使果实味道改变,外形也改变。这个也是因果的异熟。

阿赖耶识有等流、异熟的作用。所以《楞伽经》告诉你,有些人天生是凡夫,不愿意修行;有些人天生要修行;有些是爱修小乘,只管自己的声闻;有些走大乘菩萨路线,最后成佛。他说,根器是异熟的果报不同,这叫做根基不同,种姓不同。《楞伽经》不叫根基,叫种姓。譬如他姓王,他姓李,每个人家族不同。这个人是小乘的种子,那个人是大乘的种子,这个是文人的种子,那个是武人的种子,军人的种子……种姓是多生多世积累的因果,属于异熟。

“无明缘行”,倒转来讲,这一念无明哪里来的?是生命那个动力,像瀑布流水一样,昼夜在转动。等于我们打开电灯,看起来亮光没有动,实际上里头随时在动,只不过我们看不出电灯里的电是怎么接上来的,这就是无明。我们只看到亮光永远亮着,实际上它每个分子都随时在变化,在异熟,生命是那么细的一个科学。

十二因缘,看你怎么去了解,古来的高僧,他把普通的学问搞好了,再讲佛学就讲通了。现在一般学佛的,普通的书都没有读好;而且这个时代,只把古文搞好了没有用,还要知道现代科学才行,佛学是那么深啊!


第五讲 (七) 禅宗、密宗、性宗

再回到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这一念无明,引起生命的动力在动,这里头带着异熟和等流作用,可是这个行动里头是心物一元的。你要晓得物理世界也永远在动,无明里头也是包括心物一元的,行阴是心物两个一起动的喔!等流来的喔!

现在讲人的生命来源,特别抽出来这个十二因缘。无明是代表本体痴的、不明的作用;行阴同第七识意根,有连带关系。佛学中讲的心意识,心代表心物一元的本体,就是阿赖耶识;意就是第七识,是我执、法执的根本;能够思想分别,能够思维的这个识,叫做第六意识,根根是第七识。这是所谓“心意识”。

现在人常常讲禅宗,禅宗古来祖师有个教育方法,我们叫它瞒人的方法,就是唬你一下,说“离心意识,参!”离开心意识,还参个什么啊!那早成佛悟道了,也就不要参了。可是他用瞒人教育法。“离心意识去参!”这句话现在好多人随便讲,他也不懂,如果懂了离心意识,那是已经到了,没有无明了,行阴也停了,那就成佛了。我已经成了佛,还上你禅堂参吗?哼!

禅堂也叫做参堂,进去要研究的,不是说死抱一个东西,死死在那里坐一辈子,那是搞什么啊!造什么业啊!但是造的算是好业,来生做一个学者,天地间就是我一个人的学者而已。

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识”是思维意识,就分阴阳了。因为行的动力连带阳的,就是灵魂一灵不昧,阳的动力能够起各种思维。唯识学是把十二因缘“识”的部分,专门扩充来讲的,透过一切现象来了解本体,所以叫做法相学。

与法相学相对的是般若,譬如《金刚经》是性宗,不讲相,把现象遮住了,推翻了一切现象,直接讲那个无明的本体变成光明自性,那个就是般若,这是性宗,直接的,禅宗走的是性宗路线。

唯识法相走的是科学路线,把现象研究透了,最后还是回到性宗,般若性宗。

禅宗和密宗大手印,都先走性宗的路线,开悟了以后,一悟千悟,再把这些法相学统统明白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就是佛的大彻大悟。如果还有所不知,还有所不明白,连佛经道理也搞不懂,只会守住那个香板当成是佛,或者只守着那个铃子,叮叮当当,拿个咒语就当是佛,那都不是的。那只是给凡夫一个方便之门,找一条路走走,凡夫都喜欢抓一个东西,所以给他一样东西抓着玩玩。

佛在般若经上讲,我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啊,你们不要认为我传了法,没有啊!《法华经》上佛说,佛法只有一乘,说东说西不过是“空拳诳小儿”,那是一个教育法,为了是你们真的明白那个本体的法尔道理。等于小孩哭了,大人握一个拳头,说不要哭不要哭,我这里有糖给你吃。小孩子不哭了,拳头打开并没有糖,嘿!是“空拳诳小儿”。这也叫做“黄叶止儿啼”,小孩哭了没有办法,拿一片黄树叶,说这个多好看啊!这个是黄金啊,你不哭,金子给你;你再哭,不给你。孩子说,我要我要,就不哭了。结果给你的,只是一片黄叶,所谓“黄叶止儿啼”。


第五讲 (八) 破山海明的故事

当年我到四川一个庙子里头,看到一副对联:

山迴迴 水潺潺 片片白云催犊返

风潇潇 雨洒洒 飘飘黄叶止儿啼

对联好,字叶写得好,这是谁写的呢?是破山海明禅师写的,也是他作的对联。所以我看了书法,看了陈抟老祖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看了张三丰写的字,看了破山祖师写的字,我再也不学那些法帖了。那些仙佛的字真是不同!这副对联也好,可惜现在都没有了。

“山迴迴,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就是讲佛法的教育,每个方法都是引导你归家成佛的。小牛在乱跑,把牛拉回来,把这个心念拉回来,回到本体一片光明自性清净。“风潇潇,雨洒洒,飘飘黄叶止儿啼”,那文字境界真好。破山祖师是大彻大悟的。

张献忠杀到了四川,结果破山祖师要来看张献忠,他的弟子忠最护法的就是秦亮玉,是四川著名的女将军,在川东跟张献忠对抗,就是现在重庆这一边。在川东,张献忠杀人太多了,破山明师父讲,不行,我要去看他。秦亮玉说,不行哎,师父,您是出家人,他会杀了你。破山明师父说,即使杀了我,我也要去看他,叫他不要杀人。结果他一个人去了。张献忠一看到,“你来啦!很好!什么事啊,大和尚?”他说:“不要杀人了!”张献忠说:可以!一个条件,你吃肉,我就不杀人。“破山明说,拿肉来!当场吃了,张献忠说,我不杀了。

破山海明禅师,二十三岁时,为了悟道住在黄梅破头山三年,三年当中,使尽浑身解数,还是没有悟道。最后,他决定以七天为限,克期取证。四五天后,他腿的气脉比较通了,走路好像在云中飘一样,他也不怕,也不理,可是还没有悟道。这下,他发狠心了,到悬崖上立足,说:“悟不悟,性命在今日。”今天再不悟,死了算了!之后,他进入了人境双亡浑然一体的境界,看到眼前的是平坦的大地,根本没有悬崖,他抬脚要经行,就是行香走路,结果一下踏空了,摔到悬崖下面,跌断了脚,变成跛子,毕竟悬崖还是悬崖。

他后来开悟了,在现在的重庆那里建了双桂堂,我去过的。这一副对联是他作的,字也是他写的。看了这副对联……我们喜欢文学的,作不出来;这个字之潇洒!真了不起!这是高僧,不是你们现在什么乱画的书法家。

我现在讲的本题是什么啊?是识。为什么讲到识扯到这里来啊?由“识”讲到唯识法相,讲到性宗、相宗,都是帮忙你觉悟的方便,“空拳诳小儿”罢了。

说到唯识法相,我说这一般讲唯识的,后人这些讲唯识的书,讲得都对;可是他不知道唯识法相是专门指导修证的,叫你清楚认识任何一个相,一个境界。现在大家不从这里研究,反而把唯识法相搞成了哲学思想,那跟修正由什么相干啊?


第五讲 (九) 三合一——名色

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识,在生命而言,就是灵魂了。究竟这个灵魂怎么样跟身体结合?我们肉体里头怎么样有这个思想在?他们怎么搅在一起,变成一个生命?所以“识缘名色”比较难懂了。

一个精虫,一个卵子,古代叫父精母血。其实真讲精的话,什么是精?我们说男人出精,女人性交的时候出水,都是精。佛讲得很清楚,精是全身的,那个出来的精,已经是废物了;因为全身都是精,就是每个细胞,每个地方都是精。而且佛经中在律部告诉我们,一般讲的男人的精分七类:“青、黄、赤、白、黑、酪色、酪浆色”。青色是转轮圣王的精;黄色是转轮圣王太子的精;赤色是因为玩女色过度的精;白色是普通人的精;黑色是转轮圣王大臣的精;酪色是须陀洹(初果罗汉)的精;酪浆色是斯陀含(二果罗汉)的精。

那么,当男女两个出精的时候,精虫乱子结在一起的时候,中阴身被那个业力一搅,有个强大的吸力,就吸进去了,和受精卵搅在一起混合了。这个心物混合的东西叫做“名色”。

你们打坐,开始上座念头蛮清净,为什么等一下心里就不清净了呢?是那个心念的吸力又在吸了,吸外界的杂念进来,你放不下。所以禅宗讲——放下!你放不下,都是向里面吸了,这就是苦集灭道的集,我们随时随地都在集,在抓,抓念头、抓感觉,什么都抓。

“名”是属于精神理念的,受想行识都属于名的范围,看不到形体的。中阴身那个灵魂,是精神的,属于“名”的范围。

什么是“色”?地水火风,物质的叫做色。精虫卵子是生理的,物质的,四大所变化的,属于“色”的范围。

精虫卵子结合,再加上你的灵魂,三个东西“哗”一搅,那个强大的吸力你跑不出来,这个就是轮回,进去投胎了,这叫“名色”。

“名色”开始七天一个变化。第一个七天,那是稀稀的,佛经形容好像冻了的牛奶,好像现在小孩子吃的果冻。七天一个变化,慢慢成长。可是你那个识,精神那个心,那个思维意识,跳不出来这个行阴,你转不出来,所以叫轮回,永远在里头转。等于电风扇里头有一个苍蝇,电风扇开动了,苍蝇飞不出来,除非把电风扇关掉,他才可以飞出来。我们的思想灵魂,前生所有带来的果报,都卷在里头,在这个名色里头。

这个名色七天一个明显的成长,详细的要看《入胎经》,佛在二千多年前讲的,非常详细。现代医学提出一些证据,证明佛讲得正确。你们研究懂了《入胎经》以后,你才晓得打坐坐在那里,七个钟头,七分钟,七秒钟,七天,都有一个变化,同那个胎儿成长的道理一样。可是你们不去研究,光是叫老师,有什么用!都在骗自己。



第五讲 (十) 十个一切入

“名色缘六入”,“六入”是什么东西?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是名色本有的;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也是物理和精神世界的东西。六尘穿进六根这个过程,叫做“六入”。

当年我看佛经,六根六尘,为什么这里用个“入”字?奇怪,就留意了。所以叫你们留意十种“一切入”,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你们用功都不用脑筋。“一切入”是穿透进来,譬如我们坐在房间里,你们什么感觉啊?今天比昨天气候沉闷一点,是不是?湿度高,它穿透进来,你受不了。你以为房间关着,外界环境就穿不进来了吗?都是穿入的。我们不过用暖气调剂,不然大家坐在这里不会这么舒服。这就要懂得,外面物理环境、精神环境对你身心穿透进来了,色声香味触法穿透进来了,就有接触,所以叫“六入”。

小乘的佛经你不能不研究,佛经十分科学,有十种一切入,地水火风空这五大,加上“识”这个理念精神作用,还有青黄赤白,那是地水火风等色法变化发生的现象,不论任何地方,任何地区,它都穿透你。

这个里头你研究研究,没有“黑”字吧?为什么啊?读佛经要做科学的研究,他说青黄赤白,怎么忘记了一个黑字?他没有忘记,实际上没有黑;因为所有颜色的集中就是黑。颜色分很多种,譬如你们中学的时候读过有七种,背来听听,红橙黄绿蓝靛紫,对了。不仅七种,还可以变化出更多的色彩。所有的色彩集中了以后,就是黑。全部反射了,就是白。各种颜色都是变化出来的,都是物理科学。所以你们如果不懂科学,就不要谈修行了。而古代那些得了道的师父们都懂,不过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知道了十种一切入,就晓得坐在那里为什么定不住,因为你同时受气候等等外界的影响,地水火风空识,乃至各种现象境界,随时变化刺激你。你的心力不强,智慧不够,就会去抓,不能不理。所以般若谈空,叫你把它化开了,放出去。可是人呢?习惯在抓,这个生命在入胎时,识缘名色的时候已经都是吸进来。可是真吸得住吗?吸不住。他一边吸入,一边集中,一边散掉;越集中,越松散,反作用力越大。这个心理、生理与力学道理一样。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讲到“触”,一有六入以后,就发生接触,触就是交感,互相就受影响。

“触缘受”,触就是发生感觉、感受。你说,我受凉了,给风吹了,就是十一切入的地水火风这个风进来,冷气进来凉到了。一凉了以后里面发炎了,火起来了;接着流鼻水了,鼻子不通了,水大不流畅了;所以地水火风在里头变化,触受接二连三太多了。

我们从娘胎生出来到现在,没有一天是舒服过的,每一秒钟的触受都是很痛苦的。但是人们没有感受到,因为麻木了,习惯了,加上智慧不够,观察不清楚。工夫能够做到离开了触受,那你就变成虹光之身了,一片光明,空灵,与虚空合一,那也就是空无边处定了。这不是理论,也不是幻想,是真的工夫。

这个中间的修持关键,就靠你心意识的力量,能够做到不受这股业力的驱使。所以叫你们仔细了解《三十七菩提道品》。打坐不过是练习学定啊!坐着能够定了,还要在行住坐卧中,随时都能定,定慧等持。如果连定的根都没有扎好,五根中的定根都没有,当然就没有定力,怎么不受这股业力的驱使呢?五根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依五根发起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有了慧力,智慧变成力量了,破一切执着挂碍,那才叫做修行。

触受是很严重的,一切众生都被触受骗走了。男女两个为什么要做爱啊?是触受的舒服嘛!可是很短暂的。因为触而有感受,你们叫享受。你看,性的高潮享受不到一秒钟就没有了,这个力量就散了。那个高潮来的时候,是十一切入,都进入,集中了,那个力量一集中,爆炸了,又散了,结果什么都没有。可是众生凡夫呢,愚痴,没有智慧,给骗住了。所以触缘受,受是感觉。

“受缘爱”,爱就是喜欢、贪图。“爱缘取”,明明抓不住的东西还要拼命抓。所以我说你们拼命抓财富、大权、高位,有什么用?那都是暂时之所属,给你用一下,它不是你之所有,都要散去的。

“取缘有”,抓到手,所谓有,是暂时做到归你之所有,不是真的属于你,是骗你的,都会变去消散的。即使一部分你用掉了,好像这部分用掉的真属于你了,其实也都是欺骗自己,不过是刹那之间的因缘聚会触受而已。一切都是因缘聚会复消散,根本没有个“得”,没有真的拥有过,连你自己的身心都在随时新陈代谢,都留不住。所谓有所得、拥有过,不过是心理上的想法,骗自己的。既然无所得,当然也无所失,一切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真的看清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拼命去抓了,也就可以把一切无保留的贡献给社会了,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不是有心为善,是自然的如此,当然也要智慧去做,不是乱来的。

“有缘生,生缘老死”,因为“有”,比如有孕了,就有生,有老死。人生如此,一件事情,一个东西,一切有为法都如此,有生必有毁灭。

老死了以后呢,灵魂再来,无明缘行……就这么轮回。这是大原则,了解了之后,才晓得入胎是怎么回事,人生是怎么回事。懂了吧?

现在准备吃饭。你看我给你们费了那么大力气讲,你们跟我很多年,自己不在这里头参透,有什么用啊!这就是话头!禅堂讲参话头,每一个都是话头,你去参!

譬如你打起坐来,有时候痛得受不了,你就要晓得“受即是空”,那个痛再痛你也留不住的,无常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从空中来,又回到空中,好像来过,你不要被它骗走了。你们不是会念《心经》吗?《心经》告诉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接下来你就要晓得,难过的时候,你就念“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嘛!你就不晓得用吗?思想多了,你就晓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不论出家在家学佛,学些什么啊!在这里被自己感受困住了,闷在那里,那个是受阴嘛,你就被它骗了嘛。有时候,自己还觉得蛮舒服,是受阴配上想阴,还误以为这个是定呢!去你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