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柳亚军:因果教育是佛法的基础课


   日期:2013/8/27 14: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记得是90年代初,我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寺院里,看到一块《心经》的石刻。那时的我还是个文艺青年,立刻就被《心经》中华美异常的辞句吸引住了。以后又在地摊上买到一些佛经,看《金刚经》时,觉得章句美轮美奂,特别有韵味。虽然一句都没读懂,如看天书,但却爱不释手。时隔十多年,2005年的一天,我在无意中又一次打开《金刚经》,读诵一遍后,突然间心头一震,当下有所领悟,似乎找到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宏大无比的佛法,将我彻底折服了。再加上那段时间在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两次产生超乎寻常的体验。从理论到现实感应,都让我完全相信,佛法是真实不虚的,佛菩萨是真实存在的。于是我开始信佛了,并于当年受了三皈依。

  引导周围人信佛的经历

  自己找到好东西,总是愿意与别人分享。我很想劝我父亲信佛。于是,那时我便开始到处寻找佛教简介方面的书,但一直没找到适合的。很多书挺好,但不一定适合我父亲。我了解我父亲,知道他能接受什么。所以就开始自己写——实际上是寻找与综合各方面适合我父亲根性的内容,之后汇集成一本册子,打印出来,送给我父亲。父亲听说我信佛,开始时还很惊诧,也很担忧,正想了解一下我信的佛教到底是什么内容。这本小册子,解开了父亲的疑惑,他看完不久就开始信佛了。后来我又把这本小册子送给我伯父与弟弟,他们看了之后,也都很快开始信佛并受了三皈依。时至今日,家里绝大部分人都皈依了佛门,家族中也有不少人走上了虔诚学佛之路。我伯父皈依之后,组织当地人在原址修复了一座明代弘治年间传承下来的古寺。这个过程说明,很多人有这个根性,只是需要一个适当的方式,需要一个引入佛门的合适契机。

  那时在网络上,看到对佛法的种种说法,就忍不住参与论战。两年多论战下来,几乎没说服任何人。后来才明白,要讲理,每个人的理都大,只能越说越远。

  从2008年开始,由于看到时下对传统文化的非议太多,就开始在网络论坛上开帖介绍传统文化,帖子从易学入手,讲一些基础的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最终导归佛法。由于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跟帖的人很快多起来了。由于种种机缘,陆续又开了几个博客。很多人看了帖子与博客,开始走上了信佛之路。这正好印证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道理。

  写帖子期间,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位女孩发的帖子。她因为一直与父亲不和,心态又很不好,导致感情不顺,生活与工作一直不如意。正在困顿彷徨之际,她无意间看到了我发的那个帖子。她在网上发帖写道:“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下午,好像糨糊一般的人生被人划开了,透出一丝曙光,以前想不通的事情忽然豁然开朗。”她很快开始信佛,并参加了当地一个青年佛教组织,参与放生。心态很快改变了,对父亲也孝顺了,人际关系与生活状态,完全改观。正是很多这种类似的反馈,让我看到了导人向善、劝人向佛的意义。

  导人向佛的入手点

  我佛学知识很浅,所以不敢讲什么大道理,基本都是讲点因果事例及浅近的佛法知识。主要目的是告诉过路人,从这里进去,就是春色满园不胜收的美景了。以这种方式,让人对佛法有个基本的了解,建立起初步的信心。

  经常有读者问我佛法的实质是什么?我更愿意以事例来说明问题。在一些事例中所折射出来的因果法则及心法不二的原理,使佛法就像一面镜子,让人照见自我,照见人们从未看到过的内心深处的另一面,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些年,看到太多的悲欢离合、颠沛流离。只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推动自己人生的,正是自己亲手一点一滴造就的业流。我发表在《净土》杂志上的那些文章,大多是在亲朋好友身上或身边发生的因果事例。我觉得这些正在现实中上演的一出出悲喜剧,更容易令人起信、更容易打动人心。

  以前的时代,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仁义礼智信是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因果观念深入人心。近百余年来,传统文化历经劫难,西方价值观在强势经济的推动下,长驱直入,泥沙俱下,民族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过去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容易引起共鸣,讲因果报应容易令人相信。现在再讲这些,没有足够的善巧方便,都只能引来一片嘘声与嘲讽。鉴于此种现状,我们就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与时俯仰、与世浮沉的只是表象,是随顺众生的善巧,核心的内容,却从来都是佛陀传承下来的解脱之路。

  我以前做过十二年的销售。销售的技巧,一是从客户需求入手,二是从情感打动入手,这是两个最关键的地方。这种销售理念,对于佛法传播,同样有借鉴意义。

  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知道什么就说什么,而是要善于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别人正饿得头晕眼发黑,你该送上热菜馒头,还是百亿资产的运作方案?这会儿,恐怕热气腾腾的馒头更有吸引力一点。

  我觉得,对于徘徊在佛门外的将信将疑的人,以及稍有信心的初学者,从解决当下的问题入手,会更有现实意义。但是,当下许多人对佛法有孟子那种“何必曰利”的情怀,耻于谈及福报,更不屑于在学佛之中掺杂现世功利的目的。但佛法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魏晋名士清谈,不是小资们茶余饭后的生活调剂,而是当下切切实实的灭苦之道。

  当下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及一切五蕴炽盛之苦,同样深刻地困扰着我们。重病缠身之际,谁能心如止水?面对意外之灾,有几个人能超然物外?种种逆境现前,有多少人能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像我们这些在尘世间浮沉、过点小日子的市井小百姓,就需要当下的解决之道。利用因果律,从重度之苦走向轻度之苦,同样是灭苦之道的一部分。

  将来源于生活的鲜活内容,找一个令人一看就能接受的方式,用现代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我写因果故事的立足点。我从来都是力求在每一个细节都忠实于真实事件,至少做到在我这里不走样。自己演绎的,只是从故事中折射出来的意义。每当记录下一则事例,我都尽可能地发给讲述者自己看看,这些记录下来的情节与事实是否完全相符?在行文方面,自己也要反复阅读,看能不能说服自己,揣摩这种讲述方式是否容易令人起信。

  我看过不少因果故事,很多都是引用古代的传说、梦境,或太过离奇的事例,来佐证因果的真实性。在古代,这种故事是很容易让人起信的。但同样的方式放在现代,人家看过后,总是狐疑满腹,提出种种疑问。这效果就与劝人向佛的初衷相去甚远了。如学者于丹谈到《百家讲坛》时说的:“不是你来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观众,而是观众用遥控器决定你的生死存亡。”在网络弘法也一样,鼠标决定了读者的去留。佛教是佛法的教育,但这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教育模式,没有任何校规校纪能强行留住学生。能留住读者的,只有生动与贴近生活的内容,以及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慈悲情怀。

  结佛缘的方法

  很多学佛的师兄,乐于劝人相信因果、导人向善、劝人学佛。本来是出于善意,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介绍给别人,可往往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个人已经形成的固有观念,不可能因你的片言只语就能改变。一开始就想动摇其根本观念,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抗拒,找种种理由反驳。辩论的过程中,他实际上是在明确与强化自己不信佛的理由,所以只会越说越远。这结果就会与导人向佛的初衷完全相违了。

  导人向佛,最好是从缘而起,从小处入手。针对各人的根性,晓之以理,动之以利。选择对方最关心的、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最能接受的一个点入手。《史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字是众人之所趋,是流浪生死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我们同样可以因势利导,用这个“利”字将人引入佛门。

  比如告诉特别注重容貌的年轻女孩,以鲜花供佛能改善容貌,她不管信不信佛,十有八九会动心。对久治不愈的病人,告诉他诵经放生有利于健康,他也很可能会去试试。经常遭遇梦魇(鬼压床)的人,告诉她默念佛菩萨名号,就能应声而解,她以后碰到时肯定会试试的,这种灵验无比的方法,会很快让她建立起对佛菩萨的信心。再如常开车的人,最担忧的是安全问题,让其放一本《金刚经》在车里,以保平安,按我的经验,时日既久,相当一部分人会走入佛门。太过唯物的人,介绍一些他能接受的书籍,比如南怀瑾先生的讲易理之类的书,很可能会由此动摇他的观念,而旧的观念的崩解是需要新的内容填补的。理性而烦恼重的人,可以从佛教方法论上入手,比如介绍一些观心法门,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解决其当下的烦恼。喜欢辨析的人,可以介绍一些唯识论的内容,从佛教哲学的意义上令人起信。诸如此类,方法可以随机应变。每一样似乎都是小事,不影响他以往的正常生活,不动摇其既已成形的观念,不让其产生排斥心理。正所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能否信佛是需要缘分的,有的人生生世世以来,从来没跟佛法结过缘,让他们起信就很难;而有的人,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闻即生信;更多的人在中间状态,可左可右。各人的根性是因,我们的方法是缘。如六祖慧能所言:“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对能接受的人,才讲佛法,对不能接受的人,结个善缘即可,至少不要因此惹人反感。这个善缘,即有可能成为他未来走入佛门之因。

  佛法教育的梯次

  我在网络上讲这类内容,很多人觉得我胆子实在太大。有一位学佛的朋友一直强烈反对我在网上发帖,说要发帖的话,也只能一字不动地复制与粘贴高僧大德讲经的内容。

  就我个人的理解,佛教是佛法的教育。没有任何一种教育体系,是只有少数几个人有执教资格的,而是不同的层次,需要配备不同的教育资源。我表妹读过幼师,应当是可以带带幼儿园的孩子的;我辅导读小学的女儿的数学题目,也应当不至于错得太离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先学带后学,相互帮带,应当更有利于佛法的传播。佛法不是亿万伏高压线、也不是核反应堆,佛法是下至修福消业的方法、上至心灵解脱之途径,是平平实实的人间之道。从基础的因果报应,到高层次的了脱生死,就像我们读书一样,是需要不同层次的老师来教的。你见过哪所幼儿园与小学里面,只通过播放各学科顶尖学者的讲座,来进行基础教学的吗?如果担心村子里的民办教师,教错了个别字的读音与字义而误人子弟,就搬张板凳堵在学校门前,不让开学,非要等南怀瑾、爱因斯坦等学术泰斗亲自到村子里来才能开始执教,村子里就是清一色的文盲了。这种行为,看起来是出于爱护子弟,实则祸害了整个村子。

  我与《净土》杂志

  记得2010年第一次接到《净土》杂志编辑的邮件,说准备采用我博客中的文章时,我是有点诚惶诚恐的,这种感觉相随至今。东林寺是净土宗的祖庭,是佛弟子心目中的泰山北斗,仰之弥高,载于《净土》杂志的文章流布四方。杂志从我博客中选稿,也促使我在写博客时,越发不敢率意而为。看到杂志末页长长的捐助名单,想到背后那么多人付出的劳动与心血,我总是担心我的文章写得不好,承载不起这份期望。

  《净土》杂志办刊二十年,编缉部积累了大量的办刊经验。所以对于杂志,我不敢谈太多的想法,只能讲讲自己在网络上传播佛法的一些心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的发言,若能言中一二,则幸甚之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柳亚军       因果教育)(五明学佛网:柳亚军       因果教育)  

 蔡礼旭:要想让世道人心恢复到一个正常的轨迹,得从因果教育 

 净土法门法师:有因果教育,才会有道德教育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挽救社会人心 提倡因果教育挽救社会风气 

 因果教育:善人则亲近之 恶人则远避之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相信因果教育的人决定不敢干这个事情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相信因果教育的人决定不敢干这个事情 

 净土法门法师:相信因果教育的人决定不敢干这个事情 

 净土法门法师:谁能提倡因果教育,这个人会积很大福 

 蔡礼旭:假如不恢复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整个社会、世界不堪设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教育能救人心,能救社会 

 净土法门法师:拯救今天的社会主要要靠什么?要靠因果教育 

 净土法门法师:因果教育才真正能达到强不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