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佛陀成佛的过程!


   日期:2013/9/9 15: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看经文,他是这个过程是怎么产生的?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好,佛陀成佛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叫做身心的安住。这个身心的安住就是从现五浊刹到第四行的跏趺而坐。这个是第一段,我们先解释第一段。佛陀既然,当然佛陀是示现啦,佛陀本来是一个清净的法身,从这个清净法身里面依他的大悲心,他变现一个果报体来到人世间来陪我们成长,所以他是示现在五浊的恶世当中,既然佛陀示现,我们知道佛陀既然来到人世间,他不能坏世间的假相,这个很重要。

  《金刚经》讲:菩萨观一切法空,不坏世间的假名,假相,假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上一堂课说过,佛陀出生其实他不需要父母的因缘,他随时可以变现一个果报体出来。但是要跟人世间一样,那么既然是示现就要随顺众生,示有尘垢。既然他是一个血肉之躯,他就有污垢,他就要流汗,所以他就有这个洗澡的问题,那么他恒顺众生的相状,就示现身上有种种的污垢,我们知道佛陀当时在印度,他那个修苦行是非常辛苦的,一天就吃一颗麦,一麻一麦,根本没有时间洗澡的。

  那么这个时候,在藏经上说,佛陀修了这个六年的苦行以后,他突然间觉悟一个道理,他想众生贪着五欲的相状,这个让一个人身心放逸,没办法修学圣道,但是你太过的辛苦搞得你精神体力都不够,也不能修学圣道。所以他觉得说,一个人要成就圣道,必须要走中庸的道路,你也不能把自己搞得太快乐,但是不能弄得自己身体太虚弱,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觉悟到中庸之道以后,他就离开了苦行林。

  那么离开苦行林,第一件事他做什么呢?先洗澡,把身上的污垢洗干净。因为他知道他心中的道,菩提道即将出现。内心要清净,要先求色身的清净,所以他这个时候沐浴金流,这个金流就是尼罗河,尼罗河怎么叫金流呢?因为尼罗河它那个时候,古印度的时候,它那个里面的沙是金色的,太阳照下去闪闪发光所以叫金流。那么他洗完澡的时候,天案树枝,得攀出池。那么佛陀洗完澡的时候,他那个时候太虚弱,他爬不上岸,这个天人就把这个树枝,把它压下来让佛陀能够抓到树枝,他就从池水里面,尼罗河里面慢慢地走出来。走出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吉祥的征兆,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那么这个时候天上很多的飞鸟,这彩色的飞鸟,我们都知道动物有第六感,对不对,动物虽然不善于沟通,没有我们很复杂的语言,但是它一种直觉,你看地震来的时候老鼠就知道了。那么这个佛陀即将成就大道,他那个大功德即将出现,这个鸟类是知道的,这鸟类就跟随佛陀慢慢慢慢的走上这个成佛的道场,那么这是一种非常吉祥的征兆,来表章功祚,这个祚就是功德,来表达佛陀的功德,这种大功德,圆满的功德即将成就,这种动物都受到他的感召。

  那么这个时候,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 ,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个牧牛人,他把这个吉祥草,这个吉祥草古代是非常柔软,很有弹性的草,这个时候,就帮佛陀铺在一个石头,我们叫做金刚座,就是一个大石头,佛陀要坐之前这个牧牛人就把这个草先铺上去,这个时候佛陀结跏趺坐,这个时候的佛陀还做了一件事情,我们再补充一下,他受了牧羊人的这个羊乳粥。他洗完澡以后,有一个牧羊人就供养他一个养乳粥,羊乳熬成的粥是比较稠的,像粥一样的羊乳粥。那么这个时候的佛陀,他洗完了澡,也吃了东西,这个时候身心安座,这个时候就是表示他的心已经寂静下来了,那么是一个成道的方便。

  再看第二段,降伏魔道。那么这个时候,佛陀在成道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事情奋大光明,使魔知之。在藏经上说,佛陀在成道之前他就思维,三世诸佛要成道之前,都一定要做一个动作,降魔。所以他必须遵守这个轨则,所以他就用神通力让身体放光,让六欲天的天王,这个魔王知道说我要成道了,你要障碍我,趁现在赶紧过来。那么这个时候通知魔王,当然我们知道魔王的心情,是希望大家陪他在三界流转,所以有一个人要成佛,成佛以后要宣扬真理,这件事情魔王是不高兴的,所以魔王一定要阻碍这件事情,魔率官属,而来逼试,魔王就带了很多的他的眷属,呵责佛陀说,叫太子,你现在不准坐在这个地方,赶紧起座,你要在这个地方我就要伤害你了,那么这个时候佛陀怎么做呢?

  制以智力,皆令降伏。佛陀用智慧的力量,这个智慧的力量我们解释一下 。其实佛陀是用了两件事情,从藏经上说,用智慧跟慈悲。佛陀先用智慧开导魔王,他跟魔王说:你是不能伤害我的,你过去生造了一个寺庙,而且那一生你很精进,持了八关斋戒,你以两种的善业力,但是你这个人贪爱生死,没有发菩提心,所以你这个安乐的果报跑到魔王去了。享受魔王的福业,他说你就盖一个寺庙,受持了八关斋戒这么一点魔王的福报力。佛陀说我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的地方,我踏遍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块土地不是我舍生命的地方,你随便指一块土地都有我曾经为了利益众生,而舍生命的地方。魔王不相信,说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佛陀说,我说的话如果是真实的话,大地证明之,佛陀以手按大地,这个时候大地六种震动,证明佛陀说的话是对的。但是这个时候魔王还是不相信,就使令魔军用箭射这个太子。那么佛陀先用智慧开导他,他也不服从。这个时候佛陀用慈心三昧,现出慈悲的光芒,慈悲无障碍。这个时候魔军的箭射到佛陀的身上,佛陀以大悲心的感化都变成莲花掉下来。这个是佛陀的降魔,以智慧跟慈悲使令魔王降伏,那么这个是在成佛之前他的一个降魔的过程。

  第三个是正式成佛。得微妙法,成最正觉。佛陀在安座以后,降魔以后,最后终于成就了微妙不可思议的道法。

  这个微妙道法我们解释一下,有些道法不一定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比方说我们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罪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件事情很容易理解,也没有什么高深,对不对?世间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个是很容易清楚的。无常,这个也没有什么高深,你只要心静下来你就会发觉你今天跟昨天不一样,小时候的你跟长大的你身心世界都变化了,色身也改变了,思想也改变了,只是我们执着,有一个不变的我,那是你打妄想捏造出来的。所以善业的道,那个因果的道跟无常的道,都不能讲微妙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容易理解。最难的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佛陀在空性当中不障碍一切法的缘起,在缘起当中又能够安住空性,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这个不可思议,就是《楞严经》说的离一切相,又能够即一切法,他能够跟相状接触的时候,他不沾染相状,但是在相状里面佛陀来修六波罗密的法,借相修法。

  大乘佛法的修学是怎么回事,先懂因果,断恶修善,这是基本功。但是第二个就是否定,佛法是先否定再肯定,诸位要知道否定门入,肯定门出。佛法先否定相状的存在,这个相状只是让你痛苦的,它会带动你放逸的,它会启动你生死业力的。你看佛陀在这个修解脱道的时候,那把这个相状是骂得一文不值,不净,苦,无常,无我,一无是处。你看所有的跟让我们离相的《金刚经》《般若心经》乃至于《楞严经》对相状都是呵责的,都是否定的。但是你看佛陀到了《法华经》跟《华严经》就不一样了,佛陀开始赞叹相状,他说相状是不会障碍你的,你要把前面丢掉的相状再借回来了,所以《法华经》就把相状借回来了,叫借相修心,你要藉众生的相来布施,你要藉众生的相来修持戒,藉众生的相来修忍辱,所以这个叫真空妙有,借相修法。所以这个微妙道就是佛陀从前面的无常无我,他离开了相状他选择了出家,但是成佛以后,我们看到佛陀又来到人世间弘扬佛法。但是这个时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还是昨天的青山,夕阳已经不是昨天的夕阳了,就是佛陀的心态不同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是经过了两个过程:第一个,从假入空,佛陀先从相状里面离开进入空性,这个叫解脱道。比方说佛陀的出家,修苦行,修禅定,这个时候佛陀十一年,一个人都没有见,完全的修出离之道,叫做从假入空。但是他成道以后他开始从空出假,原来相状没有好坏,损益在人。就像藕益大师说的,一把刀子,你善加利用,它割除毒瘤,你不好好利用它伤到你的身体,刀子没有好坏,那么我们刚开始要先对相状要远离。因为相状会让我们攀缘产生一种爱取,弄得我们很痛苦。但是你远离相状以后你还记得总有一天你还得把相状找回来,因为你要成就万德庄严,你还得靠这些相状,你还得借相修心借假修真,假藉这种因缘的假相,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叫做得微妙法,佛陀进入了不二法门,他知道相状跟空性是可以平衡的,这个就是天台宗的即空,即假,即中,这件事情不可思议。

  他同时在因缘当中,他能够离一切相,又能够即一切法,不可思议。凡夫是单边的执著相状,二乘人是单边的远离相状,这个都不对。他能够走入中道他能够借相修法,这件事叫做得微妙法。那么当然佛陀是经过有过程的,佛陀先从安乐道的因果的思想,到解脱道的无常苦谛的思维,到最后的进入中道的思想,他知道这个真空妙有的道理,这个时候他正式成佛了,那么这个就是佛陀的一个从解脱道而迈入了菩提道,就是他得到的这个中道的第一义谛的智慧,真空妙有的智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