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三集)


   日期:2013/10/21 9: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校长,大家早安。

    刚刚我们主持人何老师有提到,冠军可以不要,但是要想到孩子的健康、他的成长、包含他的学习。我们真正用这样的心去爱孩子,冠军还是拿得到。因为孩子感受到爱,他对学校有一种责任心,他有荣誉感,而这种动力是长长久久的。你一直训练、一直训练,那个只能撑一下子而已,他那个成绩没有办法持久。

    其实我们要看得很远。比方,孩子是患得患失的心能够成就他的幸福,还是平常心能够成就他的幸福?我们把成绩看得很重的时候,孩子的得失心也会跟着很重。我们强调在平常的努力,尽人事、听天命,平常心去应对考试、应对比赛,反而他的表现会更好。这都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我们有了这些正确的观念,我们在面对老师、面对孩子都能很从容,不会受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那种急功近利的情况。

    我们在跟老师们、家长们谈德行教育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是两分重要还是德行重要?大部分都会回答德行重要。我都会跟家长讲,这叫“标准答案”。我们不要那个标准答案,我们要实际的情况。我们的学生都会写标准答案,实际上处世待人呢?我们不希望教出来的孩子说一套做一套,那首先我们大人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我自己印象很深,昨天陈老师讲到,要有教育的敏感度。什么时候是教育孩子?实实在在讲,anytime,anywhere,随时随地。就像孩子犯错的时候,可能是他一次成长的机会出现了。我们的老师们是这种心态,用耐心、用爱心去陪伴他,他提升。可是假如老师一看到学生犯错马上说,“你又给我找麻烦了。”那老师会堕落,学生也会堕落。所以老师的一念之间,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是很大的。老师的成熟度重要,不是他有一个师范学院的文凭,他就能做一个好老师,他必须有人去引领他,去协助、帮助他,那最重要的就是校长。

    昨天,我们几次听到陈老师说佩服他的赵校长,真的是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这一句好话当然是发自内心的关心,还有对教育的使命感,还有那份时时为国家下一代培养人才的心,这个才会感得这些老师们都有这份仁义之心。所以校长,还有教育界的前辈,他们的教学经验跟智慧一定要传承下来,这样年轻的老师才会减少摸索的时间。很多时候正确的心态没有建立,很可能十年、二十年才知道自己心态偏在哪里,那对他自己来讲他就会非常遗憾,对学生来讲就是很大的损失。

    昨天陈老师也几次提到“至诚感通”,会感通的哦。只要我们是一个无私的心,会招感来很多的助力。大家注意去观察,特别有教育爱心的校长,他的老师、他的家长都会特别支持他,这是互相感应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互相互动起来的,人的一生当中遇到的机缘都不是偶然的,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都是自己的心感召来的。

    我自己大学毕业出来两年左右,换了差不多十个工作,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想赚钱。我爸爸有一天进我的书房,说:“哇,你换那么多工作,你的名片都可以开展览了。”当那时候我遇到传统文化,开始学经典,心定下来了。从想赚钱、享受,转成应该去利益别人,去付出才对。人生的目的是助人为乐,助人为快乐之本,这个心念转了。一转,想当老师的因缘就出现了。本来都是想要赚钱,然后怎么做都不顺,为什么?没有福报。没有福气做什么都做不成,你再有能力都不行。中年人很多能力很高的,然后怀才不遇,因为他没有福气。那个工作机会叫“缘”,他能不能有事业,他的“因”是他有没有福气、福报。

    所以人这一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能改变我们错误的思想观念。台湾是宝岛,大马是宝地,宝岛好在哪呢?随时可以听到圣贤的教诲,很多电视台它都是公益的,都是讲古圣先贤教诲的。有一些讲宗教经典,都是劝善的。刚好我就在电视上看到我师长讲课了,这老人家怎么把道理讲得这么清楚?自私自利折福,念念为他人着想才是添福。明白了,就不能再做糊涂事了。心念一转,人有时候真的需要静下来,看看经典、听听课。

    刚好我那个时候在台东,遇到一个学校有老师生产,要两个月产假。我是一个大都市(高雄人)跑到台东乡下去。那个老师生产了,那一年规定大学毕业才可以代课,法律规定,不能违法。结果在池上乡那个乡下,找不到一个大学生。我刚好从大都市跑过去的,就找到我了,说:“你可不可以来教一年级的学生?”我一想到那一年级的站起来才到我的腰而已,我很怕把他给戳伤,到时候脾气忍不住,一抓起来把他给抓伤了就麻烦了。我就推掉了:“不要,我没想过要当老师。”后来他又来说,真的找不到大学生。这个时候爸爸的教诲就起来了“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就勉强答应了。

    我妈妈听到这件事情,马上从高雄坐车坐了四百公里赶过来,我妈说:“我教书三十多年,来,我教给你看。”你看,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人这一生最大也是最持久的助力,就是自己的父母跟兄弟姐妹,那个是无条件的支持我们。我妈来了,我心里就比较没有那么恐惧了。我妈说:“才七个孩子,想当年我六十几个孩子,我都教。”结果教了一天,进门的时候,我妈说了:“怎么七个比六十几个还难教?”因为我妈忘记了,她那个教鞭已经放下不少年了。现在的孩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每天看电视,那个魔王太厉害了,所以都很不好带。后来在母亲指导之下,我开始带这个班。

    好像才前两三天,刚好我走在走廊上看到几只蚂蚁已经往生了,俗话讲入土为安,“泛爱众,而亲仁”,这个众是指众生。我随手就把蚂蚁给埋了。我埋的时候,刚好有学生看到我蹲下来,他不知道我干什么,三个学生过来:“老师,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在埋蚂蚁,它们已经去世了,入土为安。”孩子都很单纯,一年级再怎么调皮都单纯,眼睛瞪着你看,很认真听。所以我们回想自己小的时候,读一年级、二年级,推开家里的门看到妈,“妈,我们老师说、我们老师说。”可见得老师在孩子心目当中影响非常非常大,好像老师说的句句都是金玉良言,不能忘记。

    隔天,我走在走廊上看到那三个孩子蹲在那里,不知道在做什么,我就靠过去:“你们在干什么?”其中一个男孩先转头过来回答我,那个男孩的长相我都还记得,白白胖胖的,那个脸真圆,他很认真地告诉我:“老师,我们在埋蚂蚁。”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我人生找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就是教书。孩子的善良,可以由你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把他的本善给唤起来,不断地增长,这是世间最有意义的事情。

    我带了两个月的课,之后,我就回来考师资班了。台湾有师资班要补一年的教育学分。当时候去考试,不好考,一百个差不多才考上八九个人。不过我有把握考得上,为什么?因为第一年考不上还有第二年,第二年考不上还有第三年,“有恒为成功之本”,你下了决心一定可以达到。“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很奇怪,我不怕多考几年,四个半月以后我就考上了。

    我去补习班之前就遇到陈真老师。陈真老师跟我们家距离多久呢?五百公尺。这么近,为什么遇不到?因为我的心在名利上嘛。心转成要走教育这条路了,这个缘不就接上了。所以,这件事也给我一个启示,时间、空间不是障碍,哪里是障碍?心是障碍。心是真诚、慈悲,很多助缘就会接上。

    我跟陈真老师认识,是因为她的学生是我小学同学的女朋友。有点复杂,她的学生刚好跟我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谈朋友,现在结婚了,小孩都挺大的了。我这个同学跟我感情非常好,那是十多年的朋友,现在是二十多年了,我们十岁左右就认识了。他很信任我,第一次交女朋友带来让我看一下,我是他的智囊团之一。这是对的,结婚是大事,不可马虎。

    结果他那个女朋友,我们在谈话的过程当中,数次提到:“我们老师说,做人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提了好几次“我们老师说”。我就在那里想,这个老师是大学,还是高中,还是国中,还是小学?真的不会想到小学。我就主动问她:“你所提的老师是你什么时候的老师?哪个你读书年龄的老师?”她说是小学,我就很吃惊了。我又要去考师资班,以后假如真的顺利当老师了,那这么好的老师影响她学生一生,这样的老师要拜见。所以我就很激动,马上就说:“我可不可以跟你们老师见见面?”她说:“好,我回去问一下我们老师。”

    当天晚上我就觉得好像自己有点唐突,老师是长辈,说不定人家正忙,突然说要见人家,人家也不知道好不好安排。我隔天早上就给她打个电话,我说:“这件事我看就先缓一下吧,好像太唐突了。”她说:“昨天晚上我已经给我们老师讲了,我们老师说好,要跟你见面。已经约好了,这个礼拜。”那已经约了,这个缘就上天有安排,我就欢喜接受了。

    结果就差五百公尺,我的朋友接完我之后就去接陈老师了。上了车,老师坐在前座,回过头来,第一句话对我的教学的态度影响非常大。第一句话就说:“三十多年来,我的学生教我很多东西。”这句话跟《礼记·学记》的一句话相应,叫“教学相长”。学生是来成就我们的道德、智慧的。为什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足够的地方,“然后能自反也”我们打开《论语》来,以孔夫子为榜样,我们向他学习。看到那一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不就感觉到跟孔夫子的差距了吗?自我反省,去提升、去改过,“自反也”。“知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在知识的传授,学生一问,我们答不出来,我们还有没贯通的地方,所以“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我们的老师假如像昨天facebook(一个社交网站)那一件事情,老师一遇到了马上讲:“一定我有不足的地方,我有错的地方,我怎么去突破这个瓶颈?”他懂得自强,他懂得去请教。所以老师的心态、成熟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年轻人你一下让他成熟度这么高也是不可能,必须我们校长、教育界的长辈去引导,包含整个学校老师们学习的氛围能建立起来。而且学习氛围建立起来,他就不是孤军奋战,他是同一个年级所有的同仁跟他一起来面对这个教学的现况,来支持他、来帮助他。

    比方说:这个学年有十位老师,十位老师所有教学的经验,包含他教学的资料全部可以提供出来,那老师们会觉得太有助力了。可是假如这些老师们没有互相切磋、互相帮助,都是孤军奋战,累不累?苦不苦?可能现在他面对的一个瓶颈,那个老师他已经经历过了,他马上把方法、把他的这些经验提供出来,可能那个老师的烦恼马上就解除掉了。所以教学团队的建立很重要。

    其实我们感觉得到,现在的老师辛不辛苦?很辛苦!诸位校长,你们也是久经沙场的人,你们也是老师过来的,你们是过来人,特别能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今天中心的成立也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要支援所有教育界的老师们,因为他们太不容易了。

    陈真老师为什么要办这个教师工作坊?希望透过这个平台,让自己的经验,包含所有有经验的这些长辈、前辈们的经验,能够在这个平台,能够供养给这些年轻的老师。这几天,诸位校长,你们把你们的经验能提供出来,我们吸收这些经验,也会在教师工作坊当中再跟广大的教师做分享。所以大家一定要提供出来,我们之前有跟大家讲到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您的智慧、经验提供出来,得聪明智慧,要提供哦。提供出来有聪明智慧,不提供出来很可惜,我们离开这个世间就埋到黄土里面去了,就很可惜。

    这几天跟大家在谈“君道”,而“君道”实质的落实,就是我们老祖宗讲的三宝:君、亲、师。这是世间最重要的三个角色,这三个角色能正,天下就安定了。“君”,是带领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亲”,是父母,代表家庭。父母有智慧、有德行,他下一代出人才,下一代出人才,国家、民族就强盛。家庭安定了,社会一定安定,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都健康了,哪有器官、哪有身体不健康的道理。家庭都安定了,社会国家一定越来越兴盛,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父母亲重要。

    而父亲跟母亲当中,谁更重要?母亲。待会儿我会举一个例子,是孔子讲的,不是我讲的。大家有没有听过“家庭主妇”?注意,那个“主”字是给妈妈的。大家有听过“家庭主夫”吗?家庭主妇是从孔子,在《孔子家语》里面讲的,我待会儿会证明给大家看。所以母亲的胎教,母亲的德行好,个个出人才。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圣贤人很多都是妈教出来的,爸爸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孔子,妈教出来的;孟子,妈教出来的;范仲淹……奇怪了,这些德行已经达到顶点的人怎么都是妈教出来的呢?你有没有听过哪一个圣哲人是只有爸,没有妈的?来,你举看看,有没有?所以你看,妈比爸重要太多了,这个孩子还没有出来以前就在受妈妈的影响,而且特别直接。他那个时候是很清净的,妈妈的一个善念他全收到,妈妈的一个恶念他也收到。所以我们老祖宗对这些人生的真相特别明白。

    有一个妈妈喜欢打麻将,而且她也听说,好像说什么胎教很重要,她就绑了一个录音机,然后放说,“儿子,好好听。我打麻将。”现在人搞不清楚要重实质,不可以做表相的事情。结果她这个孩子生出来以后,很有意思,晚上不睡觉。因为打麻将容易熬夜,然后什么时候才睡呢?得要有那个麻将声,扣,扣,有那个声音,他在胎里的时候很习惯听这个声音,他才睡得着。所以你看那个在胎里面的影响就很大了。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脾气蛮好的,可是她的儿子脾气特别大,她自己也很纳闷。我就问她:“你怀孕的时候,那一段时间工作、生活情况如何?”她说,那一段时间最苦,先生又好像出去哪里,什么都压在她身上,每天烦死了。那个机会点错失掉了,那个时候情绪特别大,孩子就受影响。所以这一段要回去讲给你们学校的老师听,她假如怀孕的时候骂孩子、还打孩子,她的孩子受伤很严重。

    告诉大家,一个人假如对父母生气、对上司生气,会伤到脑。现在人偏头痛特别多,偏左边头痛,就是对父亲、对男主管不敬。男左女右。天人合一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我们老祖宗都教过,木、火、土、金、水——五行,跟仁、义、礼、智、信完全相应。这个五行跟五脏、跟五常,跟太多东西全部都是相应的,最后回来就是跟人心相应。木—仁、火—礼、土—信、金—义、水—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个“水”表智。

    五脏:仁—肝,所以肝脏不好的人,仁慈心不够,尤其特别容易发脾气,暴怒就伤肝。所以怒会伤肝,而且肝开窍于目,眼睛会不好,肝脏不好的人眼睛发黄,早上起来红眼丝一大堆。其实我们会看自己的身体状况,就能查自己的修养哪里有问题。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知道人,看得懂人是智慧;“自知者明”,能看清楚自己的问题这个才是明白人。

    礼—心脏,你很傲慢,脾气很大你就是无礼了,会伤到心。从情绪来讲,那就是恨,恨会伤到心。从你的五官来讲,你的舌头会常常出状况,所以常常会咬到舌头的人可能火气太大了。再来,嘴巴常常破的,就是太常讲人家的是是非非,口业太重,都会表现在你的身上。你面对长辈无礼也是伤到头,兄弟之间,你跟你的哥哥过不去,你会伤到你的左手,男左女右,跟你的姐妹几个月没有通过电话了,就为了一个小事,会伤到你的右手。跟夫妻之间会伤到腰。你跟下属气得不行,气得你都睡不着觉了,会伤到你的脚。你的下属是女的,伤右脚;你的下属是男的,伤左脚。大家注意,有的中风,偏瘫,偏右边偏左边,他心里面太多怨。怨谁?你可能怨兄弟,你右手最后中风之后抬不起来,怨你的下属。或者,你烦你的孩子烦得不得了,你烦你儿子,你的左腿一定不好。所以老祖宗这些学问很微妙。

    “信”伤你的脾(肝、心、脾、肺、肾,这是五脏),会怨,这个是会反映在身体上。再来,这个“义”会伤到肺,就是常常会恼,气恼会伤到肺,这样你的鼻子会不好。你伤到肺,肺跟鼻子相通,常常早上起来流鼻涕,这个都有关系,义跟肺相应。

    “五常”跟“五脏”,跟怨、恨、恼、怒、烦都有关系。“智”是伤肾,肾会因为太多让自己烦心的事,会伤到肾。我们有时候说:“哎呀,烦啊烦啊,烦死了。”你的肾脏会不好。

    我有一次刚好送我们同仁每个人一本《四书读本节要》,把四书里面的精华节取出来,一本小的口袋书。我说:“你们很诚心来抽,都会抽到那一句跟你最有关的。”因为我在每一本书写了一句格言。我们有一个部门负责人,他们夫妻都在我们单位,那天他一进门就跟他太太讲:“烦啊烦啊,真是烦死了。”他太太说:“你先别烦,你去抽一本书。”他就马上去抽,结果抽了一打开来,“做大事者不可烦,烦必乱。”他吓了一大跳,怎么这么准?其实我们做教育事业,承传文化,冥冥当中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祖先都在保佑,他会用很多小事来提醒我们,我们要很敏锐地去感受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最后,肾是反映在耳朵,这个我们就再不延伸了。

    “五色”,青、黄、赤、黑、白。青,青色的东西对肝脏好,您看食物的颜色。黄对脾好,土;赤对心脏好;黑对肾脏好;白对肺好,白芝麻就对肺好,黑芝麻对肾脏好。你看大自然其实它都是相应的。

    诸位校长,你们以后慢慢再来研究这个,就可以帮你的老师算命了。他长期在那里花一大堆医药费,根源上是仁、义、礼、智、信有亏,这个时候他花再多的钱,都是冤枉钱。他一定要从心上再辅以这些食物、食疗、药物才有用,不然吃什么效果都不大。

    接着“师”,循循善诱,不疲不厌,传道授业,这就是师。要把人生的每一个角色扮演好,我们今天主要谈的,要把一个领导的角色扮演好,这三个精神一定都要能契入。我们要像家人一样去爱我们的下属,我们要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这是我们师。还要抓住一切机会点,就像昨天陈真老师讲那个facebook,那个校长会不会处理,影响就非常大了。他能够去引导这个老师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不会扩大。

    我们之前跟大家谈“务本”,就是一个领导者,他是主导、是领导整个教育的事业,他对于教育的根本,他要认知得很清楚。接着,这个君“以身作则”的原则很重要。

    再来,昨天陈真老师也有讲到,你要知人,你要会用人。舜王治理天下,他就用了五个人,天下大定。他用大禹治理水利,用契去管教育,用稷去负责整个农耕,用皋陶去负责这些刑法、这些管理,用伯益去管山川大泽。五个人,天下就安定下来。可是假如你用人用不对了,那问题就每天都会有了,你就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所以知人善任,也是君道当中的关键点。

    “亲”当中,我们有仁义、有使命,我们爱人,爱护老师、爱护孩子。“师”,我们能循循善诱,教化老师、教化学生,这一些我们待会儿会就《群书治要》的句子跟大家来交流。

    我们先看“以身作则”,在《大学》里面有讲到一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句话很重要。一个人这一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好自己的责任,从皇帝(天子)到一般的老百姓,都要以什么为本?“修身为本。”皇帝要以修身为本,农夫他要当好爸爸、好儿子,他也要修身为本。那身要怎么修呢?从哪里下手呢?《大学》又告诉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我们希望能够利益世界,先从哪里开始?“先治其国”,你自己的国家要先做出榜样来人家才相信你。“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从哪里下手?修这一颗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要有真诚。真诚容不容易?真诚是每个人都有的。大家有没有觉得看完《医道》的时候我们特别真诚?因为流了不少眼泪。那个眼泪会把我们一些习惯给洗掉,都觉得每一个人都好可爱。可是不一定能保持,可能一看到某一个人火气又上来,真诚又不见了。所以要诚意正心从哪里下手?“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你要明理,明白我这个念头不对,我说这一句话不对,我这么做是不对的,知道了才能去改,不知道就不知道从何改起了。但是“致知在格物”,烦恼轻了,智慧才能长。我们念过不少书,可是事实上,这些经典我们真正用上去的很少,为什么?因为傲慢没有去掉,都觉得经典都是讲别人的,不是讲自己。

    我以前念《论语》,也念了不少,可是一句也没受用,因为我这个心态不对。因为《论语》里面最多的句子是什么呢?君子跟小人。是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好多这种句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念了那么多句,没有一句我用上了。为什么?因为读的时候,“君子”,一读到君子就觉得君子君子(指自己);一读到“小人”,噢,小人小人(指别人),心态不对了。没有办法往内看到自己的问题,就没有办法修行、没有办法修身了。念头一转,君子,谁啊?君子君子,人家的优点都要看得到;小人,每一句对照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得利益。人都能找别人的好处,这叫“补阳气”,你的身心会越来越健康。都看人家的不好,就是“藏阴气”,阴气沉沉就健康不了。所以“见人善,即思齐”,“道人善,即是善”,这个是“补阳气”。

    比方:我刚刚念到《论语》里面讲,“君子求诸己”,君子应该反求于自己。这句话我已经念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就是没有用上它,为什么?因为没有往自己的内心习气去对治的话,它只是知识,它只能考试用,它利益不了我们的人生。所以东方重视的是智慧、是悟性的教育。西方功利以后比较重视的是知识而已,背了一大堆知识,没有智慧。有智慧怎么离婚率越来越高,是吧?怎么意气用事的事越来越多?这不是的。

    大家注意看,离婚率越高的是哪一个学历的人?大学啊?我当时候看报纸,报纸上讲“高学历,高离婚率”,那个篇幅很大,我印象很深。高学识的高材生,他那个领域的高材生,却是生活的低能儿,报纸就这么写的。现在高学历不是高离婚率,是高失业率!他不肯干,他说:“我是硕士,怎么可以干这种事!”他屈不下来。读了一二十年的书,怎么会读成这个样子呢?所以他不是学智慧,他是学知识。可是你不能怪他,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为什么没有开他的悟性、开他的智慧呢?

    所以,我们从这里感觉到,人真正要能感悟到古圣先贤的这些德行,除非先去掉自己的习气。现在的人都不能接受批评,孔夫子的《论语》看一遍,“哎呀,这句话听了很不舒服,孔夫子怎么批评我?”那嗔恨心就上来了,孔子的教诲也听不下去了。

    比方说,有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听到这一句,“传统文化真是不行、不好啊。”听到这一句有没有很难过?你又不知道上一句是什么,“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什么这么讲?男人他出去了,他要服务社会,德行太重要了,他假如无德而有才,会祸乱天下,所以“有德便是才”。而且他有德行,他会很努力地去提升他的能力跟才华,而后面那一句它整文是什么?是女人很有才华都藏起来,不去炫耀,那个“无才”是不炫耀出来,这样的人才是真的有德行的。你看现在女强人都怕人家不知道她很厉害,是不是?那就犯了这个大忌了。所以,整段文你不去看,然后就抓一句话,你就很生气,然后就否定整个五千年文化,最大损失是谁?自己。所以现在人不相信圣人的话,都按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这些话,就很麻烦了。

    所以修身最后推到它的根本在哪儿?格物。格什么?格除坏习性、格除物欲,叫“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根找到了。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讲“至诚感通”,真诚能够感通。而曾国藩先生对“诚”下了一个定义很好,叫“一念不生是谓诚”。一个妄念都不生,这个时候人才有真诚。我们冷静去看,我们跟人在交往的时候,想到自己利益,一点便宜都不愿意让人家占,我们跟人家相处不真诚。都是先想到自己,不想别人,这是贪。

    一个男人看到女人贪色了,他真诚吗?你们怎么没有反应?你们从没遇过贪色的男人,是吧?你就看他那个心思哪是真诚?都是邪思了。所以只要欲望一上来,这个人就不真诚了。一个人坐在餐桌旁,看到他喜欢吃的东西,然后你在跟他说话的时候,他还看你吗?他真的看你的时候心也在想,你先别说了,让我吃一下吧。所以你看人贪念一起的时候,就没有真诚,不会想到别人了。

    所以,人只要这个习性:贪、嗔、痴、慢、疑不去掉,诚就不能现前。我们冷静去感受一下,当我们脾气起来的时候,什么话有时候就骂出去了,哪会想到说会不会伤到对方?“痴”,愚痴没有智慧。当人,比方说意气用事的时候就没有智慧,那时候也没有真诚;“慢”,傲慢瞧不起人,那个态度就让人家很难受,也不真诚;“疑”,疑神疑鬼,不信任人,这个时候也很难真诚。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歌,叫《爱的真谛》?你有没有真诚的爱心,这一首歌告诉我们。昨天我们李校长唱了这么多首歌,孔子有说,他假如听人家唱歌唱得很好听,他就会跟他一起唱。那我没有孔子的德行,也要学他的行为,所以今天也跟大家唱一首歌,《爱的真谛》。而我唱的时候大家注意去听,这首歌随时在提醒你不要贪、不要嗔、不要自私自利、不要坏脾气、不要愚痴。要有智慧、要爱真理,不要傲慢、不要怀疑,要信任。“凡事预则立”,唱歌以前气要先吸足够了。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后面那一句很重要:不止息——,这一句拉得很长,代表真爱是不会变的。我们本来对一个人很好,最后很讨厌他,那我们不是懂爱的人。因为我们的心变了,就不是真心。我们都说别人变心,我们自己的心变了没有?讲别人都很容易,自己有真心了,才能引导别人也是真心待人。这个也是君道当中正己化人。自己先做到了,自然感化他人也来效法学习。

    好,那我们现在进入“不贪”,君道的第一个重点就是修身。我们打开第1页,因为句子比较多,所以我们来看第五句:

    【训有之。】

    这个是夏王大禹给他后代的教诲,说道: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后面讲到,上面的这些欲望,假如有一条,这个人如果他是领导者,他的国家就会败亡,一条就不行。我们冷静看,“内作色荒”,就是他好色,YIN乱了;“外作禽荒”,就是他很喜欢,古代是去打猎都不回家,就是去玩乐,玩到当学生的不读书,做事业的人都不回来尽他的职责,就“外作禽荒”;“甘酒”,就喜欢喝酒,饮酒作乐;“嗜音”,喜欢听靡靡之音;“峻宇雕墙”,就是喜欢住很豪华的房子,又喜欢开豪华的汽车,这些都是欲望。

    诸位校长,我们冷静看看,现在的青少年犯了几条?那你看我们的国家民族危不危险?我们把他的价值观误导了,他们觉得享受欲望是人生的目标跟成就,错了,应该是尽道义,应该是服务人群才是对的。那首先我们先稳住,我们自己做校长有没有这个问题?有没有哪些欲望是我们不去做受不了的,一定要去的?假如有这个情况,一定影响我们的生活跟工作,为什么?这种欲望跟吸毒品差不多,你会上瘾的,你不做就很难过。

    现在,有的老师迷上网络,有的也打到三更半夜,隔天去了就没有精神。也有女老师喜欢买衣服,都买名牌的,逛百货公司逛到很晚,回来累得半死,隔天没精神。我有认识一个女士,她就说以前到什么程度?看电视看那个服装秀,一看喜欢,马上跑到百货公司去买,找啊找啊,有时候找了一整天没找到,回来累得半死,“啪”躺下去就睡着了。她说现在想想,就为了一件衣服,搞了好几天,而且买了以后一刷卡,都不少钱。所以我们自身包含引导老师们他的价值观,不要是这个纵欲的价值观。

    我遇到一个长辈卢叔叔,他送我一个杯子,我非常感念他的恩德,他说:“这个杯子我本来要传给我儿子的。”要当做他的传家宝,后来他传给我,这个杯子叫“戒盈杯”。从直接看,杯子水倒得太多会怎么样?满出来了。所以不能傲慢、不能自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为只要一傲慢,人生就毁掉了。孔子也有非常慈悯的叮咛,就在58页,131句,在《论语》当中,孔子讲到: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拥有周公这样的才华、办事能力。

    【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假使他因此骄傲、傲慢了。这个“吝”,就是吝啬,不跟人家分享这些智慧、经验。“其余不足观也已”,纵使他还有一些优点、小善,他也成就不了事情,不足一观。

    诸位校长,我们冷静观察我们所遇到的人,他很有才华,可是他一傲慢,他就不能凝聚众人的力量,人家在他旁边就好像矮半截了,就很难受了,不肯跟他合作,甚至会得罪所有的人。

    昨天,陈老师举一个例子:一个博士,二十岁就拿到数学博士。可是,十年以后,他这个顶尖的人才,都升不上教授。因为他看不起所有的教授,人家就不通过他所提的建设案件,包含也不想提他做教授,他就遇到很多障碍了。而且这个时代做任何事都是团体的力量,不可能靠他一个人,一枝独秀的能力。

    在《大学》里面就有讲到,真正能够利益一个国家的大臣,是很谦虚,都看别人长处,别人的好他都赞叹,去支持他、去成就他,成人之美的人才是栋梁之才。这个是不能自满。

    孔老夫子又说举一要反三,所以这个“YIN”字(戒“YIN”杯),这个YIN是沉溺,男女之色不能沉溺,包含财、色、名、食、睡都不能沉溺。这个“五欲”不懂得节制就会陷进去了。

    “财、色、名、食、睡”,我们现在整个地球的灾难就是吃出来的,大自然就被我们给吃到整个失衡掉。我们现在吃肉的量是古代不知道多少倍。而要吃肉就要去养牛,要去养这些畜生,养牛就要把森林砍掉。所以你越吃,整个森林就越来越不见了,然后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所以,只要不节制了,整个大自然就失去平衡,自己的身心也会失去平衡。所以现在人的病,病从口入,吃出来的。“财、色、名、食、睡”,这个欲望要懂得节制,不能放纵。

    再来,这个“银”字也就是财(戒“银”杯),钱财不可以有丝毫的贪恋,一失足成千古恨。立名于一生,失之只顷刻之间,一生清名,可能就是一个贪念就给毁掉了。所以,古人为什么要严以律己、战战兢兢,是有道理的。

    我们不只代表自己,我们还代表父母、代表家族,我们还代表学校,还有我们还代表教育界。大家有没有看到现在教育界的名声被谁害的?就是被少数那些老师做错了,就好像把我们的这个名声都给打坏掉了。现在那些家长一讲到老师,好像那个怀疑的眼神就起来了,所以,我们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界。

    还有,我们关系到中华民族,我们一走出去,坐飞机的时候,所有的华人以外的民族看到我们,都说我们是什么?Chinese(中国人)。是吧?我们都是华人,所以我们做对一件事,人家说这个世界上Chinese好。我们做不对事,人家说这个Chinese都是这样,是不是?所以,做华人要积功德比较容易,你一做好,人家十几亿人都夸了。你做不好,你把十几亿人拖下水,罪业也比较大。所以,说到最后也是跟校长们一起共勉,我们没有后路可以走了,只有一条路,成圣成贤,勇往直前就对了。

    再来,处处都想赢就会很好面子,就会输不起,这个“戒赢”其实主要的就是贪这个名。像昨天举到的,假如为了拿到冠军,贪这个名,却把孩子的身体给搞坏了,却忽略了他的学习、他的成长,这个名有何意义?那不是有亏我们当校长、当领导的这份对孩子,甚至对老师的一份道义了吗?

    再来,就是这个“赢”好像是希望所有的目光、所有的光彩都到自己的身上来。其实成就一件事情并不容易,都是众人的力量。而人其实真的是都贪这个名的时候,你只看到名,体恤不到底下人的辛苦。就为了追求这个名,把你带领的人统统累得半死,最后真的会到众叛亲离的程度都不一定。以前君王穷兵黩武,常常打仗,他就好一个名,最后流离失所的百姓有多少?同样的,我们今天追一个名之后,真的就没有办法去爱护、去尊重我们身边的人,爱敬的心就被这个贪欲给障碍住了。

    我曾经在学校看到一幕,我也比较痛心。就是教育部门要来检查了,前三天赶紧印一大堆资料出来,那三天最熟悉的声音,就是printer(打印机)的声音,所有的课程全部打乱,就是为了让教育官员看。三天以后,所有打印出来的资料统统锁起来,不然就丢掉。一罐printer(墨)很贵,几百块台币,就这样欻欻欻欻,最后就为了什么?做个表面看,可悲!请问大家,学生学到什么?学生学到什么?什么时候是教育?Anytime(任何时候),anywhere(任何地方)。教育敏感度,我们都说老师没有教育敏感度,我们校长要带头。

    一个学校如此,一个家不是这样吗?请问大家,妈妈什么时候整理房间?客人要来了。所以孩子学到什么?“哦,有人要看的时候才做。”那不是教出伪君子,不然教出什么?

    我佩服陈真老师在哪里?当时我感觉老师教学经验很宝贵,我推荐我的同学去看陈老师上课,怎么看呢?平常怎么上就怎么看。现在教学演示,那个准备的老师紧张两个月,然后搞了一大堆资料东西,然后演出来,好厉害啊。底下的老师说:“做不到,我假如像他这么教,那我一节课要花多少时间?”我们演示出来是做不到的,演那个干嘛?我们到底在瞎忙些什么?所以一大堆比赛,一大堆什么成果展览,那叫什么?“揠苗助长”。

    推行个运动“德行教育成果发表会”,教育当局在办这个活动。德行教育成果,什么时候才有成果?看你那个总统做得好不好,看你那些官员做得好不好,看你那些立法委员是哪个小学、哪个中学教出来的,那个叫成果展览。哪是你做了一些事马上就贴出来在那里展览,那就是成果?孩子的德行有没有越来越好,那个都要看整个生活的这些细节。

    我们教育当局的人也好,领头的人也好,统统都是要立竿见影,那怎么可能会是真正能够启发孩子的德行呢?“欲速则不达”,十年树木……这些标准答案我们都写得出来,真正遇到了可能还是恍恍惚惚,搞不清楚。

    孟子有一段譬喻真的是启示我,“揠苗助长”。孟子有一个寓言就是讲到了:有一个农夫到田里去,看到那些稻子,“怎么长这么慢?”他就拔拔拔,都把它们拉长了。一看很满意,都变长了。自己累得半死,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了。隔天一来看全死了。因为被他给拉坏了。那请问孟子讲这个故事给谁听呢?给两千多年后我们这些子孙,提醒我们当爸爸妈妈、当老师、当领导都不能犯这个错误。

    我曾经听一个中学校长讲了一段话,我很感动,他说现在的教育犯了两个问题,比较突出:就是“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这“本”是德行,没有掌握到。他做了一个比喻:假如你把一个蛋放在咸水里面,请问它会变成什么?咸蛋。你把它放在甜水里面它会变成什么?你不用急,它迟早就变了,是不是?自然而然。假如今天你煮饭,煮饭它还没熟,你就“熟了没有?熟了没有?”最后怎样?煮不熟。古代懂啊。古代这些教育部门来视察读书,都是有规定时间的,他不是常常来的,常常来会干扰老师的教学,他就不能一贯。《礼记·学记》讲的,不是我讲的。所以,老祖宗这些智慧要发扬光大。我们才能把很多不是很妥当的现象慢慢导回正路来,这是讲到“贪”这个部分。

    所以“绳锯木断,檐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矜躁狐疑”,想快反而适得其反。“矜”是自以为自己的认知才对。“躁”是急躁。“狐疑”,我们怀疑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育智慧,觉得自己的方法比较好了。“欲速”,想要真正快一点帮助孩子,反而跟目标越离越远。就是我们现在的父母、老师,明明比以前的父母、老师努力,为什么得到的教育效果更差。所以还是要遵循这些智慧来做,从本做起、从孝道做起、从德行教育做起。

    我们看第七句,也就是好名是很大的杀伤力。

    【人主之大患。】

    一个领导者、一个君主最大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

    【莫大乎好名。】

    其实诸位校长,你们在这个领域去观察,这个校长特别就是“我要多拿多少奖杯的”,他的老师、孩子一定累得半死。

    【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

    而这个“群臣”是指什么呢?指那些特别会巴结谄媚校长的人,底下的实际情况就传不上来了,因为校长只想听这些好听的,“哇!太光荣了,拿多少奖杯了,怎么样怎么样。”

    槟城的吴校长,钟灵独中的吴校长,他们的学生得奖太多太多了,都是因为他爱护孩子,所以这些孩子特别认真学习,包含这些艺术的学习都很下工夫。那些都不是逼出来的,都是他的爱带出来的,而不是好名带出来的。

    我们接着看格物的第二个重点,“勤俭”。曾国藩先生有一句话讲到:家败,败在一个“奢”字,奢侈。人败,败在一个“逸”字,放逸、懒惰、懒散,没有目标。

    诸位校长,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家”字,不想自己家,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家败,奢侈;人败,败在一个“逸”字,不勤劳;讨人厌败在一个“骄”字,骄傲。我们看一个学校,假如今天我们不节俭、不勤劳,反而是奢侈跟放逸了,我们一定赢得不了大众,赢得不了家长的支持。我们对于所有支持我们的人,我们用钱用得非常地勤俭,他们会很感动,他们会更支持。这样你才是有福的人,勤俭才是有福的人。

    有一句话叫“禄尽人亡”,一个人这一生的福报,你把它享尽了,你的寿命就到了。可是假如你本来是六十岁的命,但是你很节俭,到了六十岁你的福都没有享完,你会多延长二十岁的寿命,到八十岁。假如命中是六十岁,可是非常挥霍,就像我们现在的这些青少年,不赶快改掉他的习惯,他到四十岁的时候,他的福就享尽了,他就走了。所以大家注意看,越奢侈的地方,现在天灾最多,因为他的福报享尽了,灾祸就要到了。

    所以节俭是重要的美德。而且人一节俭,有仁爱心。为什么?省下来给谁?给后代、给社会。现在穷苦的人很多,我把水省下来,我把资源省下来给谁?给地球。地球现在资源有限,很多人都快饿死了、渴死了,我们不能再浪费,要把这个福报留给他们。诸位校长,您的孩子假如用水、用电都为天下着想,你的孩子会没福?量大福就大,他那个心量是在用水的时候都为天下着想,这样的教育是带给孩子一生幸福。大家想,节俭,他自然而然仁爱心就上来了。

    我们冷静看,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奢侈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不要觉得说西方社会福利很好。不要看表面,请问大家,西方社会福利的钱从哪里来?大家有没有去调查调查?从哪里来?这么多福利,钱从哪里来?国债。以后谁还?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你听过哪一个时代的祖先是花后代的钱?而且不是花后一代,花后两三代,有这种祖先吗?有这种父母吗?可是你看这个时代的人类,尤其高度“发达”的国家,这个“发达”打括号,花到两三代了啊。这怎么是对的呢?而且它还是世界文明国家的代表、领袖,真的很夸张,美国是全世界负债最严重的国家。我们华人能做出来给别人借钱去享受吗?告诉大家,这个叫无耻。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过多少日子,哪有去借钱来还过好日子?这是没有羞耻心。

    结果,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跟价值观居然引领了全世界,有没有?下一代大学还没毕业,都还没赚钱,信用卡好几张,真是讽刺。都没赚钱就花钱,谈什么信用?谁的信用?他妈妈的血汗钱、他爸爸的血汗钱,拿他爸妈的血汗钱来这样挥霍,这样的人有信用?所以,我们所处的整个环境,很多价值观它是错误的,我们自己要会判断。你看那个花后代钱花越多的,现在灾祸越多,这在历史当中都有记载的。现在真的时间不够了,不是不够,时间到了,都有故事讲给大家听的。

    古人对这些道理很明白,祸福相倚。有一个地方,这一年刚好旱灾,他们那个地方的水利工程比较好,没事,整个地区就他们没事。就给朝廷报这个地区免税,他们就免税了。第二年,水灾,他们那个地方地势比较高又没淹到,整个地方又免税,他们又不用交,可是他们又没受灾。两年过去以后,他们那个地方最有钱。其他地方都很穷,就开始卖东西。他们就开始买,都用那些高级的东西。当地有见识的人就说了,我们这个地方要遭难了,因为把福报都花完了。结果没多少年,那个地方火灾也来了、瘟疫也来了,很多家族是全家族的人一个都没有留,全死。《德育古鉴》里面有记载,这在提醒我们不可以奢侈,所以这个“俭”字重要,还要勤劳,勤俭为持家之本。

    好,这一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资料摘自: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2012年4月和谐校长研习营
君道—管理的智慧(第三集) 蔡礼旭老师 2012/4/1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4-020-00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群书治要)(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群书治要)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