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七集


   日期:2013/10/26 16: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安。

    我们上一次谈到云谷禅师引导了凡先生他自己去思考,他自己觉得他应不应该有功名、有子嗣、有好的后代。后来他自己沉淀之后,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习气都折掉自己的福报了,所以整个他自己的坏习性,他都把它找出来了。其实人只要能改掉习气,每天都是用德行、用善心去工作、去处事待人,每天都可以积累很多的功德,所以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是先改掉习气。

    云谷禅师听到了凡先生的反省,接着说到: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

    岂止是科第求不到、子嗣求不到,因为你没有积德,你的命运就不可能改变的,所以讲到了其实世间的人都有命数、都有命运。经文当中说:

    【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

    我们看到这个“定”,就是云谷禅师对真理丝毫没有怀疑。这世间的人他确实有千金福报的人,那他的命中就能够获得这样的福报,谁也抢不走他的福报,因为他是自己修来的。前面我们讲了“一切福田不离方寸”,都是用心去积累的。

    我们复习一下,积福大分三大福田:恩田、悲田、敬田。“恩田”,就是知恩报恩的人有福,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祖先恩,以至于回报生命当中所有对我们有恩的人,这都是恩田。所以俗话讲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这种存心的人是有福之人。“悲田”,悲悯他人、悲悯一切的生命、爱护生命、救济生命,这是悲田。接着“敬田”,恭敬圣贤、恭敬一切的人,在公司恭敬领导,在国家恭敬领袖,以至于你所负责的一切事情你都尽心尽力去做。一来是积福,二来你尽力把事情做好,你在社会当中的信用、在团体当中的信用不断提高。人家说这个事情交给某某人安心,他会尽心尽力很恭敬地把它做好。而且一个人用心恭敬地把事情做好,不止有福,他的工作能力、他的工作技能也随着尽心尽力,不断提升起来。

    所以诸位朋友,天底下有没有吃亏的事情?所以大家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吃亏是福。别人都是浑水摸鱼,能偷懒就偷懒,看那些老老实实的人在那里做好像比较傻。其实人算不如天算,那个一般说很聪明会浑水摸鱼的,那个都叫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正有智慧的领导者,他会去观察很多这些细微的地方。

    恩田、悲田、敬田,他自己有积福,他这一生才享千金的财富。世间人的福报一不一样?不一样。好,大家看到有福之人内心作何感受?“运气好而已,有什么了不起”,是吧?心里都酸酸的,这个不好。这里我们看到,他能享千金之产,那一定是他修来的福,不能嫉妒,嫉妒这个心念又造业了。你要效法他乐善好施,我们也可以在一生当中改造我们的命运。假如嫉妒了,甚至毁谤、陷害了,那这个命运一定越来越差。

    所以很多人生的道理假如不搞清楚,有时候会很郁闷、会很埋怨,最后还搞得怨天尤人。比方说,在团体里面觉得,这个人又没有比我努力工作,为什么他升迁得快?为什么他的福报大?我同样开车,人家的车好好的,我的车就爆胎,还被人家撞,还要去修理。这些事越想越觉得很无奈。还有一句俗话叫“祸不单行”,有没有?你们怎么都点头?你们都有经验吗?其实为什么祸会不单行?我们要了解,人生的际遇跟自己的念头有关系,一直埋怨的人,他的坏事就会一件接一件,是吧?那个财神爷到他门口,看到他的臭脸都被他吓走了,有没有?所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人的磁场会跟一切万物相感应,这个怨恨不去掉,感来的人事物就是不好的事情,难怪他祸不单行。可是假如人心善良,他遇到一个不好的事情,可是他用善心去应对,他的灾祸就化解掉,他会转过来。都看怎么用心去转。

    日本有一位企业家叫松下幸之助,其实我们去了解到这些在世界当中很有名的企业家,他受到世人的尊重可以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请问大家原因在哪里?是他的钱赚得多吗?是不是?不是。是他的智慧对世人有很大的启发,是他的善行造福后世。松下幸之助先生他所办的松下私塾,专门培养政治家跟企业家,他办的私塾对于整个日本的企业界跟政界影响非常大。所以他还是因为办教育、办伦理道德教育,让世间人受益怀念他。

    有一次他的一个厂长所管的厂失火了,烧掉了,那一个厂烧掉损失非常大。后来他去了解,火灾的时候他这个厂长不在,是因为这个厂长的母亲这段时间病得比较严重,他因为心急就赶紧要赶到医院去探望他的母亲,结果刚好就在那个时间厂房失火了。

    诸位朋友,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听故事要会听,您听故事的时候你是谁?Hello?我再问另外一个问题,请问你在看电影的时候,who are you?你是谁?按照我的经验来讲,我假如看电影,我是男主角,女孩子应该是女主角。有没有女孩子看说我是男主角,还是男孩子说我要是女主角?那可能就会有点麻烦了,那这样子男人会不像男人,女人会不像女人,这样就不好了。有没有发现现在男人越不像男人?没什么担当。女人也不像女人,个个都很刚强。所以老子劝我们“男要忠良,女要柔顺”。男女在这个天地之间,属性特性不同,阴阳展现不同。男人忠,忠就是尽心尽力,为家庭、为父母在所不辞,那种忠诚;良是善良,男人心胸要大,不要小鼻子小眼睛,这么会计较,还会嫉妒障碍别人,还会吃醋。请问大家,假如一个男人会吃醋,像不像男人?比方在团体里面,“哼,领导都对他比较好,都对我比较不好,我好吃醋”,你看那个讲话就不像大丈夫,是不是?大丈夫是什么?自己有德行有能力不被重用,还是非常坦荡,“人不知而不愠”,这个才是大丈夫君子之风嘛。

    (听众书本掉地)我有讲不对的地方,多多包涵。还是刚刚讲的这一段是很……天地间的正理,所以稍微有点晃动,书就掉下去了,所谓的震动天地。为什么?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这个家才能安定,家一安定,这个家才能出圣贤子孙。比方女人很刚强,一定会克到他的先生,他先生就会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因为被女人给踩下去了。这个是我长期观察的。包含谁也会被她踩下去呢?他的儿子,她不止克先生还克儿子。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跟很多玩伴在一起,那个玩伴有点娘娘腔的,他的妈妈都很强。每一次我们几个男孩商量事情的时候,他说“我先回去问我妈”,都没什么主见。一个男孩都没有什么主见,他以后怎么做丈夫?怎么做父亲?所以不顺着天地、阴阳、男女的特质,真的会出现很多异常的现象。

    当然也不能怪女人刚强,女人也是不得已的,是不是?你看这么多人点头。诸位男子汉要听得到女人的心声,因为我们的肩膀不够厚,所以女人就要得刚强。所以假如男人不承担,然后不扛起家庭的重担,包含教育孩子的威严,那女人就又要当男人,又要当女人,所以现在女人最严重的病叫内分泌失调,跟她的这种柔顺不符合。每天要做那些事,有些女子骂完孩子,自己还要再哭一场。有没有?她就觉得我干嘛那么凶对孩子,然后自己还在那里哭老半天。她天性是母爱的光辉,也不想这么刚强,但是被一些环境逼到最后,都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这些角色、事情。

    这个“享千金之产者”,怎么讲到了男人跟女人的事情?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因为男人跟女人都能守住他的本分,尤其夫妻能够同心,其利断金,夫妻一同心,他这个家的命运一定可以改变。

    刚刚也是跟大家谈到的,我们不需要去羡慕,更不要去嫉妒他人,也不要去埋怨上苍。上天他是公平的,所有人的福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得不了。你纵使再努力,那是一个缘分,你必须要有福报加上你的努力,你才会有财富,你才会有福报现前。这个用物理来讲,就是一个种子种到地上,这个种子是因,你给它施肥,给它浇水,给它种在土壤里面,土壤、水、阳光这些是属于缘,最后它会开花结果。而我们要有福报,你去种福田这是因,接着你努力工作是缘,最后才会结大福报的果出来。

    可是我们往往只看到“我很努力了”,那是缘,还要修福,还要修布施。福田靠什么?心耕。你是真心的,你的命运一定改得很快。所以我们一明理了,最重要的理得心安,不再有任何的怨天尤人的念头起来。所以“享百金之产”,他也定是“百金人物”。

    我们认识一个企业家,他是一个旅游区,而且他那个旅游区里面那些树,它那个板根都有几公尺,那些树都上几千年的。他为了保护这些树,因为这几千年的树太难得,而且那都有树神,他不忍心把这个树砍掉,他都避开这些大树建房子。当然他的成本也会很高,结果一直亏损一直亏损。人家就建议他,你砍一棵这几千年的树,你可以卖多少钱,又把这个空间腾出来,就一直劝他砍树。我们曾经听过很多朋友,他们在自己的故乡,遇到有人无缘无故去砍那几百年的树,把它砍掉,结果后来这个人还有他的家就出了一些灾祸。所以人要恭敬一切万物,不可以傲慢,不可以伤害生命。大家想一想,那几百年的树,它几百岁呢!我们才几岁?对树不珍惜、不恭敬,这个存心都是折福。

    这一位企业家他坚持不砍这些这么难得的原始树木,后来他亏亏亏,亏了连续好多年,差不多十年左右,可能是上天对他的考验。突然在他的旅游区挖出温泉,温泉在大台北地区,那都市的人一到放假期间,一定要找这些森林,还可以泡温泉、还可以调身体,他的生意一下子就上来了,马上那个亏损就整个都改善。

    所以人不管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这一份善念,大家有没有坚持善念,然后说我快撑不下去了,我快撑不下去了,有没有?你假如觉得撑不下去,代表你的福报快要现前,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是要坚持,为什么?不坚持这一生良心都不安,你再有钱有地位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

    大家去观察,现在的人有钱有地位,越有钱越有地位的吃安眠药的比例越高,有没有道理?你们吃不吃安眠药?不吃嘛,你们不是大官,你们也不是大企业家。这个我不是乱讲的,大家注意看一些新闻,很多大企业都是一方排在前十名的富豪,自杀的比例非常高。因为他做了太多可能违反法律,或者违反良心,最后他承受不了就自杀了。所以人生的福报、人生的事业成就,都要让它水到渠成,不要做任何一个犯法或者违背良心的事情。该是你的跑都跑不掉,干嘛去违背良心呢?这个真的叫“小人冤枉做小人”,明明是该他的福报,他又去违背良心、又折损自己福报,最后一生也快乐不起来。接着讲到:

    【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

    他假如命中没有福报,就该饿死的,那真的他还会走到穷途末路去。像明朝有一个大奸臣叫严嵩,他弄权几十年,最后老百姓非常痛恨他。因为他做宰相做那么久,皇帝跟他也有感情,这么大的官后来查到祸国殃民,皇帝不杀他,给了他一个金子做的饭碗。诸位朋友,你看过金子做的碗没有?有没有看过?没有。所以皇上赐给他之后,全天下的人,一看到那个拿金碗的人就知道是谁?大奸臣。所以没有人愿意拿东西给他吃,严嵩最后是饿死的。“弄权一时,凄凉万古”。所以人还是要凭良心来经营人生。

    而且人这个饿死的命,你再从根源去看,根源在哪?思想有问题。很多地方很穷,很多慈善团体去给他们救济,结果越救,老百姓越懒惰,然后说给我都是应该的。很多慈善团体很无奈,曾经有慈善团体去问师长,为什么那些我们救济越多的地方,老百姓越不感恩?老人家回答他一句话,他连父母都不感恩,他还感恩你?感恩心的源头是感恩父母的养育、教育之恩,“百善孝为先”,孝心开,他的知恩报恩的心才会开、他的德行才会开。所以真的要帮人,好心还不够,还要用什么?智慧!不然会帮倒忙。

    你们有没有帮朋友,后来觉得帮倒忙的经验?有,你一定有很多苦衷。没关系,“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真正要帮人解决他人生的问题,一定要从他正确的思想观念开始帮起。所以除了应急,一时济人以财物,真正要帮人家彻底解决他人生的问题,还是要靠教育,他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应该要给他送《了凡四训》去、送这些《弟子规》经书去。好人要做到底,送佛要送到西天。

    真的这个时代要做好事,容不容易?不容易,为什么?人失去伦理道德教育太久了。所以也不要去对不懂事的亲朋好友生气了,他们其实都是可怜的中华儿女,断了自己祖宗五千年的智慧,才会落得现在人生这么多的烦恼跟错误。所以我们不要气,也不要指责,转成一个慈悲哀悯的心,因为我们已经学了圣教,有这一份道义去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转变思想、改造命运。

    而刚刚跟大家讲这个“饿死者”、“饿死人物”,我们看到报道,美国有那个乐透,大家知道吗?就是那个一下子赚很多,也是赌博,突然就变亿万富翁。结果发现这些突然从贫穷变得很有钱的,后来去追踪这些人最后怎么样?很多都死在家里面。因为他一有钱之后,他只想到什么?花,痛快的花,结果不到几年亿万资产全部花光,最后死在家里。然后家里面还一大堆这些加工食品、泡面,整个家庭乱七八糟。所以一个人思想有毛病的时候,你给他一堆钱,是祸不是福,最后还是什么命?饿死的命。

    而我们现在很冷静,我们回到自己的孩子教育,假如我们的孩子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父母所给予他的一切,他都觉得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那这样的孩子以后福报花完了会怎么样?会穷困潦倒。所以看到这一段,我们还是要长养孩子的孝心、知恩报恩的心。

    接着经文讲:

    【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上天是公平的,它不会偏心,因每个人的特质,所谓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刚刚跟大家有讲到,人生一切的际遇其实跟自己的心是相应的。“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自弃者天弃”,所以“天不过因材而笃”。这个人自立自强,上天护念他,为什么?人作善,天报之以福,就降福给他了嘛;人为恶,天报之以殃,祸殃给他了嘛。这不是上天决定的,是人自己决定的。而你说恶人他恶报先来,这样他就不会继续造恶了,给了他应有的提醒、处分,他才知道要忏悔、要改过。“几曾加纤毫意思”,上天绝对没有加自己的私心,公平正直这才是上天。所以是每一个人自然的因果律、因果报应所感召来的。接着:

    【即如生子。】

    刚刚讲到福报的部分,接着讲“生子”,就是传宗接代。

    【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

    我们从历史当中来看这个事情,其实现在的人,有一个心态必须要调整,就是疑心特别重。一看到这个道理,“真的吗?那是以前的事情,现代还能够用得上吗?”很多的问号、怀疑。而我们从整个历史当中来看,孔子他是至圣先师,他的后代已经八十几代了,所以“有百世之德,定有百世子孙保之”,八十几代代代都是圣贤。你们有没有认识孔氏的后代(孔夫子的后代)?有,告诉大家,我所遇过孔氏的后代没有一个没有成就的,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我遇过的到目前为止,没有说庸庸无为的,而且很多还是政界、教育界都是举足轻重的人。我有一次在南京办一个班,五天的课,七十四代、七十五代、七十六代、七十七代同时四代都出现。他们四个人站在那里照相,结果那个七十四代最年轻,辈分最高。他还要站中间,他辈分最高,七十四代,到那个七十七代应该算他的曾孙辈的,差三代。而且有官员、有大企业家、有老师,还有精通《易经》的。

    所以大家要有一个信念,圣贤人做得到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做得到。我们不能边学,“啊,那只有了凡先生做得到,我们都做不到;只有孔子做得到,我们都做不到”,那麻烦了。自弃者怎么样?天弃。大家读过《弟子规》没有?《弟子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你们念这一句的时候有没有突然间觉得精神抖擞?有。为什么?是因为最后一句终于念完了吗?不是吧?念经书随文入观,那是法喜充满,越念精神越好,是因为这一句话鼓励了我们不要自暴自弃,每一个人都有明德、都有本善,既有明德就能够成为圣贤,本有的德能智慧每个人都有,就看愿不愿意自己好好地努力下功夫。

    所以孟子他是圣人,他契入的境界讲出了一句话,“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我看大家的眼睛,我还是写一下好。诸位朋友,假如是您的尊姓有在黑板上,这句话你要背起来,因为这个是谈到你的祖先,这些姓氏都是大舜的后代。有没有人今天才知道自己是大舜的后代?有没有?待会你走路会有风,今天认祖归宗,跟祖先的德行接上去了,要承传祖德。孟子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予”是指自己,我是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就是肯自立自强的人,也能够契入像大舜这样圣人的境界。

    而舜王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在《孟子》里面有提到,他住在森林里面,跟一般的农夫也没有说看起来差很多。但最大的差别在当舜王他看到人家的善行,他就马上全力地去效法学习他;听到一个善言、好的教诲,他就马上去落实它,差别就在这里。就是“见人善,即思齐”,马上就去真正地、一步一脚印地去学习他。我们刚刚讲到孔子,百世之德,就有百世子孙保之。

    再来,范仲淹先生也是八九百年,他的后代也是都非常好。我两年前还在台湾去范公后嗣的一个家庭里面,他十个孩子个个都有成就。还有一年高考,高考是公务员考试,好像有五个孩子同时考上了,很不简单。那个时代高考都很难考的,他居然孩子都上了。“百世之德”,大家目标定好了没有?你现在立定志向,“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你的后嗣就有福报,还有可以效法的好榜样,就是你们这些祖先。

    【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

    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德行可以保几世的子孙?“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古人对这个因果,对这个“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他们了解得很透彻。所以真正爱护后代子孙,一定给他们积福,这是有见识的父母。而不是留一大堆财产,最后让兄弟争产,甚至现在报纸上说告上法庭的都有。所以要有智慧,《三字经》上说“人遗子,金满赢”,人给孩子一大堆财物;“我教子,惟一经”,把伦理道德传给孩子。

    宋朝有一个宰相叫王旦,他肚量很大,“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就是当宰相。结果当时候有一个大官叫寇准。我们可能可以找个时间大家交流一下中国历史,唐朝过来是宋、元、明、清,这是最近的这几个王朝。其中宋朝文人很多,他们开国的赵匡胤(宋太祖)都是喜欢读书的人,常常在骑马的时候还不放过读书的机会,又尊重读书人,就有非常多读书人为他们的国家奋斗、尽忠职守。我们看南宋晚年的时候,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有这么多忠臣,其实也是因为这个朝代对读书人的尊重,这个也是感来的。

    而王旦他当宰相,寇准就讲他的坏话,常常讲。结果皇帝听久了以后,有一天就跟王旦说:“寇准常常打你的小报告,讲你的坏话。”诸位朋友,我们刚刚说要会看电影,也要会听故事,是吧?好,你现在是谁?你现在是王旦,你会怎么做?假如是我,我可能会:“拜托!我都做得累得要死了,你还在那边写一大堆。”所以我做不了宰相,而且还这么瘦,人家有宰相肚量的都是福德之相。了凡先生讲的,“余福薄”,他自己有自知之明,长得就不像有大福报的样子。

    而王旦当宰相是非常辛苦的,可是当他听到皇帝说寇准批评他,他马上跟皇帝讲:“皇上,我做宰相这么久了,一定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寇准批评,他是爱国,他希望做得更好。”大家学到了没有?差很多!大家去感受一下,王旦这么说,这个话再传出去,整个朝廷佩服他的肚量,寇准听一听也会不好意思。可是假如王旦肚量不够大,这么一批评,“好,寇准你给我记住,我非找个机会捅你的漏洞不可”,最后变成什么?变成两个人在那里争,最后变党争都有可能。所以位置越高的人,你的肚量太重要。

    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家族兄弟不和,最后打成两派,不相往来,最后家族里面很多人得忧郁症,为什么?那个怨恨一直摆,摆到最后会生病的。还有更傻的人是什么?上一代的恩怨统统降临在下一代的人生里面,让他从小就对这些亲人怨恨,这是最没有智慧的父母,你毁了孩子一生健康的人格啊!所以人还是要有肚量,才是有智慧。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量大福大,能包容,就把宽宏大量传给你的下一代了,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

    而王旦修养好到什么程度?不讲人家的不是,结果他们家里的人有一天就要试验他,就拿一些粉末,黑的粉末,洒在他的羹汤里面,看他生不生气,肚量大到什么程度。结果他就一直吃饭,家里的人问他:“你怎么不喝羹汤?”“今天不想喝。”又有一天,把尘埃洒在饭里,看他吃不吃。他说:“我今天不想吃饭,给我拿粥来。”他就是厚道到不愿意讲人家的不好。

    结果又有一天,他的儿子跑来跟他讲:“父亲,我们家那个厨房的工人,我们家本来买一斤肉,半斤都被他吃掉了,你看要怎么处罚他?”结果王旦跟他说:“他就吃掉半斤,不然你们到底要吃多少?”“我们一定要一斤才够。”“明天开始我给你们买一斤半,半斤给他吃没关系。”大家想一想,这个事情一传到这个仆人耳朵里面,哪有不感动到流眼泪、改过自新的?所以人首先要学吃亏,不要去扬人家的恶,肚量要大。

    而王旦做到宰相,也是他父亲王佑的庇荫,“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王佑在宋朝初年,太祖听到有人告符彦卿。我现在念的这些都是历史上记的,不是我编出来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符彦卿他是镇守在大名这个地方的一个大官,然后人家说他有严重的罪行,所以皇帝就怀疑他,怕他乱来,然后就派王佑(王旦的父亲)去调查。请问诸位朋友你姓王的请举手?注意听,这是你祖先的故事,不要忘本。

    结果王佑去调查之后,了解到其实符彦卿他并没有那些罪状,只是他的两个仆人仗势欺人而已。而当他要去调查的时候,皇帝跟王佑说:“你好好去查,假如查到了,这个事办妥了,回来我给你当宰相。”结果他去调查完,说他根本就没有犯这些罪,回来他就跟皇上讲:“皇上,符大人没有那些罪状,我以我们家百口的性命作担保。”这义薄云天,不想一个忠良受害,拿自己全家担保,真有道义。这样的人,你这一辈子交一个这样的朋友,够本了!然后不止还了符大人的清白,王佑接着告诉皇帝说:“皇上,前几代的皇帝都做没多久,这个王朝就灭掉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猜疑心、怀疑心太重了,一怀疑就杀掉一大堆忠臣,所以他的国运都不可以长久,所以陛下,皇上你要引以为戒,不可以乱杀无辜。”真是正直,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乌纱帽,都讲真话。

    结果讲完,太祖很生气,“你讲话也够直的了,这么不给我面子”,就把他贬到华州去当官,贬职了。假如你是王佑,被贬官了,难不难受?你假如难受,推荐一篇文章给你看,叫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假如遇到什么事,这个心情就七上八下,那你这一辈子也很难快乐。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随遇而安,只要对得起良心就好,那你随时随地都是快乐的,而不是要赚多少钱,当到什么官、当到总经理才快乐。告诉大家,立这种目标永远没有快乐的一天,因为那是欲望。等你达到那个目标了,你又会往下一个目标,又去为名为利搞了几十年。

    所以他讲完就被贬了,他的亲朋好友来给他送行,“我们本来想说,你回来之后就可以当宰相了,没想到还被贬到华州当司马。”结果王佑笑着说,你看古人真自在,被贬了还笑着说话,“虽然我没做宰相,我儿子铁定做宰相。”你看他有定,决定相信这个真理,后来果然王旦做了宰相。而且王佑在他的庭院里面种了三棵槐树,槐树是好树,而且这三棵槐树树荫非常大,后世的子孙都在这里乘凉,真的是庇荫后世。而且他种了这三棵槐树就说,“我的子孙里面一定有做到三公的。”三公就是皇帝的老师,三棵槐树就代表他后代子孙可以做到三公。所以后世称王氏的后代叫三槐王氏,三棵槐树,三槐王氏,他们的堂号就叫三槐堂。这个是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而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在秦朝有一个宰相,当到宰相也这么大了,可是他因为祸国殃民,秦朝的李斯,还杀了自己的师弟,因为他师弟的智慧能力比他好,他怕被抢位子,就把自己的师弟给杀了。最后没多久,他跟他的后代都被腰斩东市。那个腰斩,从腰切过去,断子绝孙。

    “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至”就是极,极薄没有福。在历史当中,我们都很熟悉南宋的岳飞精忠报国,他的母亲在他背后刻了这四个字。而岳飞,忠臣啊,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真的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因为整个老百姓人心完全跟随着他,对他百分之百信任,只要知道是岳飞,完全跟着他收复国家的失土,对他有这样的信心。而且岳飞治军“冻死不拆屋”,士兵纵使冻死了,绝对不强占老百姓一间房;饿死不当贼,哪怕自己饿死了,都不可以去拿老百姓一点东西。他治军非常严格,所以打得金兵落花流水。结果后来被秦桧陷害,当然那个陷害绝对不是一个人,有几个人联手诬告岳飞。而令我们最感佩的是什么?岳飞在要被调回来,他也清楚是被陷害,可能都要没命了,可是他却把一直跟着他的老百姓都把他们安置好生活,然后回来。自己都有生命的危险了,这个时候还念念想着安顿好长期跟随他的百姓,让他们能够安定下来过日子。

    结果回来之后,岳飞被陷害。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叫罗汝楫,这个人依附秦桧,秦桧就推荐他,他就当御史,然后就陷害岳飞,最后岳飞就死了。而当时候的人非常感念岳飞,就建了岳飞庙。这个罗汝楫他的恶报也很快,他害死岳飞之后没有多久,他的父母去世。古代重孝道,他再大的官,要回去服丧三年,可是他父母之丧三年之内,他也就死在服丧的时期,他也短命。他的儿子叫罗愿,很喜欢读古书,也很有学问,而且在鄂州这个地方当官,治理得还蛮有政绩的。他的父亲是大奸臣,但他心里良心也不安,也是看能不能赎罪,但因为他的父亲陷害岳飞,他一直不敢走进岳飞庙。后来有一天他想到自己的政绩还不错,他就战战兢兢走进岳飞庙去瞻礼、去礼拜岳飞。其实人还是有良心,也知道自己父亲做得太不对了。结果罗愿就礼拜岳飞,一拜下去,突然就死在岳飞神像的面前。所以当时候的人都觉得“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所以真正爱护子女后代,一定要积德给他们,“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台湾有一天报纸上登了一个新闻,有一个年轻人十几岁,做的真的是伤天害理的事情,结果好几年都抓不到他。刚好有一天他走过关公庙,就刚好路过关公庙,突然走到关公庙的门口,口吐白沫,然后就躺在地上不能动了。最后被抓起来调查,原来是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就被抓起来了。所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且这个人他的祖坟就在他犯下这个伤天害理事情之后,他的祖坟突然破洞。这些都有感应,为什么?他以自己的身体侮辱了他的列祖列宗,做了这个伤天害理的事,祖宗都蒙羞了。这些都是现代真实在报纸当中报出来的新闻,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会因为时空而改变的。

    曾国藩先生是清朝一位大官,他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他有提到,一个家族能维持三四代的兴旺,一定要勤俭持家。只要不勤俭,一两代就败掉了,勤劳、节俭。一个孩子不勤劳,他就胡思乱想,他就骄奢YIN逸。要承传到五六代能兴旺,要简朴、谨慎。简朴,不是那种爱慕虚荣,然后都会去张扬自己的财富的,不是这样的。他很朴实,传五六代一定要有这个特质;勤俭才能够三四代的兴旺;要到八代十代,一定要孝悌传家,才有可能。这些教诲都对我们为人父母、一家之长,都是很重要的启示。

    接着我们看经文,云谷禅师分析完,所有的个人命运跟他家庭的福报,都跟自己积功累德有关。

    【汝今既知非。】

    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你有哪一些缺点过失。

    【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

    就将你过去那些不好的行为,造成你不能有科第、不能有好的子嗣的这些错误行为。

    【尽情改刷。】

    这个“尽情”就是要真下功夫,对自己的习气要赶尽杀绝,不可以手软,要下大功夫去改。这个改过,诸位朋友容不容易?我们想一想,我们这一辈子最严重的习气是什么?很可能小时候就有,有没有?现在都二三十年都过去了,还有没有?有,难怪命运好像没怎么改。不能怨人,我们就想一想就好,小时候的习气,改掉哪一条?那这样的人生不行,要痛改前非!我的人生就是随波逐流,习气越来越重。能想到这里,羞耻心就上来了。一有羞耻心,就有勇气来改自己的过。而且这个“尽情改刷”,就是从自己最严重的那个习气开始改,这是真干、真愿意改、真下功夫,从最难改的下去改。

    诸位朋友,待会下课完回到家里,拿出一张纸,把最难改的那个习气写大一点,写完之后,用什么方法来改,把它写出来,具体写出来,每天看、每天看,提醒自己,警觉性越来越高,慢慢就把它改过来了。告诉大家,你最严重的坏习惯一改过来,你全家人对你刮目相看,然后他们会觉得《了凡四训》很好、《弟子规》很好,因为你给他做表演,他就愿意学。假如我们都叫他们学,自己不改,他们说“那学没用,而且越学越严重,回来都讲我们不讲自己。”那会反作用,适得其反。

    【务要积德。】

    提醒他,你本来德薄,你当然要积。

    【务要包荒。】

    要能包容他人的缺点、不足,这对治他的什么?“不耐烦剧”,很没有耐性、很不能包容别人。

    【务要和爱。】

    和气,关爱他人。他的习气是善怒,一生气身边的人都害怕,甚至会吓到了。他善怒,还有残忍,这些习气都要改过来。

    【务要惜精神。】

    他喜欢彻夜长坐,这个损害自己的精气神,这也是没有子嗣的原因。我们也看到云谷禅师非常地用心良苦,把他引导出来所有自己身上问题之外,又重复给他提醒,这些用什么方法来把它转过来。所以残忍的人,要常常提起仁慈的心;遇到事情容易退缩的人,要时时把它转成勇气、勇往直前的态度。现在的人也很怕承担,什么事情“不行、不能、找别人”,勇于承担你就能够突破。你说“那有一些我不懂”,你只要肯承担、好学,慢慢都能够克服的。包含骄傲,要懂得谦退;懒惰,要提起勤奋的态度;激愤,脾气容易起来,要提醒自己要有和平、平和的态度;比较轻浮,要把它转成稳重的态度;比较吝啬、贪心,要把它懂得去布施。把这个坏的习性转过来。好,这些严重的习气找到了。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诸位朋友,这句话有没有印到你的心上?“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天是我的生日,再生之日;“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从今以后,我要让所有的亲朋好友刮目相看,从椅子上面跌下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志向?要志气。

    【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因为从此以后改掉习气,奉行道德仁义的人生态度,只要心存道德仁义,那也是积善之人,当然命数就控制不了他。我们再复习一下孟子说的,“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上天给你的福报。上天给你的,谁都抢不走。“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为善觉得自己很快乐,越做越欢喜都不疲惫,乐善不倦。“此天爵也”,上天给你爵位、福报。

    《三字经》当中有一个故事,就证明了他是义理再生之身,整个人生命运一百八十度转过来。哪一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重点在这个义字,他是义理再生之身。窦燕山,燕山是他的出生地,因为他后来太受尊崇,人家不叫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直接用他的出生地来称呼他,叫窦燕山。

    他从小丧父,结果当他三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儿子。有一天梦到他死去的祖父告诉他,他爷爷告诉他,“你命中没有儿子,而且寿命很短,应该要赶紧及早行善事。”诸位朋友,哪两件事不可以等?行孝跟行善。祖先爱护子孙,在梦中启发他。结果那一天以后,他念念想着多做一些善事。

    他有一个仆人偷了他两百千钱。两百千钱不少,结果这个仆人心里也很害怕,就写了一个契约,把他的女儿留下来,说我卖掉这个女儿来偿还我拿走的钱,挂在他小女儿的手臂上,然后就远走高飞。而窦燕山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迁怒于这个小孩,他烧掉那个契约,把她抚养长大,又帮她选择了一个好的对象。以德报怨,难得。我相信这个仆人最后知道了,也会感动得忏悔自己。这是举了一个例子。

    包含他整个家族婚丧喜庆,人家假如没有钱,他都会去帮助这些族人;而且他很重要的是办学校,给亲戚的后代,还有没钱读书的小孩,哪怕跟他没有亲戚关系,他都给他们读书,造了数十间的书院。造福的人,以至于时间就很长,可能是好几代的人都受他福荫,然后他还买来数千卷的圣贤书。

    结果他这样不断积德行善,后来有一天又梦到他祖父,他祖父告诉他,“上天因为你积了很厚的德,所以延寿你三纪”,一纪是十二年,延寿三十六年,“然后赐你五个儿子,个个都是贵显荣耀,而且你一定会得善终。”后来他五个孩子全部很有成就,他活到八十二岁,延寿三十六年,本来才四十六岁的命而已。结果他八十二岁临终以前还洗澡,然后欢欢喜喜跟他的亲朋好友道别,然后谈笑风生,最后眼睛一闭就走了,就say hello之后就走了。好不好?五福临门,最后就是死了没有痛苦,请问大家你现在一百个人找几个人死的时候自在?“我走了,拜拜”,就走了。那是功夫、那是造化!现在一百个有九十个在哪里走?大家好好努力。晚年在医院,任人宰割,他给你割一下、插一个管子,你那时候连说NO的权利可能都不一定有,是不是?人要五福临门,窦燕山是好榜样,可以效法他。

    所以孟子也期许我们要养天地的浩然之气,从此的人生就是情义,夫妻要有情义、朋友之间要有情义;恩义,不忘父母、不忘所有对我们有恩的人;道义人生,对下一代好好教育他们,心量再扩大,对整个民族世界的下一代,我们能做多少,尽力做多少。接着经文讲: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

    我们血肉的身体尚且是有定数。

    【义理之身。】

    从此都是道义人生,都是奉献利人的价值观。

    【岂不能格天。】

    “格”是感动,只要这样去做人,决定可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动上天。

    这一段话其实也是云谷禅师鼓励了凡先生,你一定要有信心,一定可以改造命运。这个也是我们学习讲话,大家有没有看到?《礼记·学记》里面讲,一个很好的老师,他怎么去引导别人?诸位朋友你是不是老师?你是你孩子的老师啊,第一任老师,怎么不是老师?你是不是老师?你们好像不大愿意承认。

    云谷禅师是非常高明的老师,他整个引导过程,让了凡先生如沐春风,整个人的志气、信心都被他给带动起来了。叫“道而弗牵”,引导他,而不是好像牵着他的鼻子硬拉他,“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强”是指鼓励他,“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强而弗抑”,鼓励他,不要打击他;“开而弗达”。

    您看一开始就跟他提到,《诗经》还有这些经典里面讲的,包含他熟悉的六祖大师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用这些他熟悉的经句让他觉得对,很有道理。然后又鼓励他,接着“开”是启发他,而不是好像一大堆知识要灌到他的脑袋里,应该让他自己去思考,他的悟性就上来了,叫“开而弗达”。这个很重要!尤其你的孩子已经会思考的,你就不要一直啪啪啪啪那个嘴巴一直讲一直讲,讲一两个小时都不会停下来,那听的人一定听到头昏脑胀。

    大家看,云谷禅师问了凡先生,“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是吧?这么一设问,启发他,没有说硬把一大堆道理压给他,“开而弗达”。这个用在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是非常好的。现在人都好像要用很多道理去说服别人,甚至压别人,反而不见得有好的效果。你要引导他去思考,而且你整个引导的过程,事实上不是带着你的目的,而是念念为他着想,他可以感觉到你的真诚跟慈悲的。

    接着说到:

    【太甲曰。】

    太甲是《书经》上面的一段经文。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天作孽”就是本来自己感来的人生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逢凶化吉的,“犹可违”这个‘违’就是可以改变的。当然这整部《了凡四训》就是了凡先生真的改变他的命运,我们后面也就能够证明。“自作孽,不可活”,假如自己还继续造作恶业,那就“不可活”就是很难改变命运,甚至很难生存。为什么?做太多恶事,就像《左传》当中讲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你的福报都折损完了,可能就没命了。所以现在意外灾害特别多,这个都跟人偏离伦理道德有关系,这个都属于不懂道理,都在自作孽,就会降临这些灾害。只要懂得赶紧断恶修善,“天作孽”都是“犹可违”的。

    今天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祝福大家今天夜梦吉祥!为什么夜梦吉祥?因为今天回去把自己最严重的习气写下来,然后对治方法也找出来了,然后很安心,三分钟就睡着了,叫理得心安,很好睡。好,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第七集) 蔡礼旭老师 2012/5/14 马来西亚中华教育中心 档名:07-045-00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了凡四训)(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了凡四训)  

 宽运法师: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