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不念佛就错了,大错特错!一生的法布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


   日期:2013/11/18 19: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不念佛就错了,大错特错!一生的法布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



恭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464集 2013/10/7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一心与一念,文异而实同」,一个讲心,一个讲念,文字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心的作用就是念,念的本体就是心,说心,从体上讲,说念,从用上讲,起作用上讲。「《教行信证》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这个境界是佛的境界,说得亲切一点,是阿弥陀佛的境界,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学佛,学净土,不但希望我们这一生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希望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能提高品位。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这是略说、是概论,经上讲得很清楚,不能细分,细分品类无量,十方世界的众生根性不相同,品类差别自然就多。

我们提升品位全凭清净心。我们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用真心,不用妄心,用一心,不用二心,这样养成习惯,我们往生,纵然不能生实报土,肯定是方便有余土,这是真的,带得去的。世间名闻利养、亲情眷属、金银财宝,没有一样能带去,凡是带不去的绝不放在心上,要把它舍干净,没有牵挂、没有累赘。带得去的要认真努力,带得去的是什么?清净平等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发菩提心不是只对念佛讲的,我念佛用菩提心,我日常生活当中处世待人我还用分别执着,那就错了。祖师大德说的话,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这个话我们听多了。我们用菩提心念佛,我用菩提心生活,用菩提心工作,用菩提心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对了,这才真正有感应道交,这才是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把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纵然不能断,要把它减轻,不能让它增长,不能让它现行,这个控制住就是忍辱跟禅定。没有得禅定之前能忍,不发作,忍久了自然得定,定久了自然开智慧。

现在练,练什么?顺境里头不起贪恋,逆境里头没有瞋恚,这功夫,忍辱的功夫。小小不如意,心里头就有怨恨,错了,我们学佛的功夫全废了,禁不起考验。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很好,顺境善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顺境,好环境,你很喜欢,善缘,你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都是你喜欢的人,这个时候什么?不生贪爱。逆境,外面环境非常不好,处处都是障碍,恶缘,遇到的人都是找麻烦的,都是冤亲债主,在这里面不生瞋恚。我们对于环境、对于人都要生感恩的心,为什么?它来考试我。我考试及格了,通过了,这是大恩大德。没有这些人考试,我怎么知道自己境界提升?怎么能知道自己现在在某一个阶段?于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禁得起折磨,禁得起考验,在这里头看看你是不是一念清净。念佛人,在一切境缘当中,保持一念清净,这就对了,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真因。

「信心无二之心,即是一心」。我这一生生在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往生极乐世界,我就这一个方向,就这一条路,一个目标,其他的?附带的。这个附带也做自己往生净土的资粮,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到西方极乐世界,凭藉这个功德提升品位。这个世间里头一切的一切全放下,不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真正发大菩提心,能舍己为人,要救度这个世间众生,就要培养自己的智慧德相,以菩萨再来、祖师大德的身分来拯救大法。那要怎样?要从根本下手。能讲经不行,能修行也不行,一定要按照规矩走,规矩是戒定慧,要先学戒。在中国古时候,五年学戒,这是出家前五年学戒律。

……

念老引用这些话都是说明信心不二的殊胜功德。下面他又举《圆中钞》上的话,「持名一心不乱者,因也。得一念者,约行成而为言也」。得一念,「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一念清净,一念信心,里面没有妄念、没有杂念,妄念、杂念是迷惑颠倒,所以说它伏惑。「临终正念,自然现前,往生净土必矣」。这里学佛的人在临终最后一念决定是阿弥陀佛,这一念,阿弥陀佛就现前,佛来接引你往生,所以必定往生。这个必是肯定的语气,一丝毫怀疑都没有。

下面是念老的话,「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这个心无杂乱现在要养成,到临终来不及,平时就要养一个不散乱的心。怎么不散乱?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口里头有阿弥陀佛。对于念佛,一定要知道念佛功德。你在世间干什么样的好事,《金刚经》上的比喻好,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还得了,不是一个地球,大千世界。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十亿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十亿个银河系的七宝你拿去布施做好事,不如四句偈功德大。可以说无量四句偈法布施的功德,不如念一句阿弥陀佛。我这个比喻是真的不是假的,没人知道,所以大家把念佛疏忽了,多可惜!佛门古代里面文字的记载,多少学佛人在急难的时候,一句阿弥陀佛,化解了,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灾消了。这些记载的文字很多,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为什么不肯念佛?

你在我这个会上,我们是无量寿法会,真正把这个意思听懂、听明白了,你的问题解决了,讲到最后,就是一句佛号。你问我,我早晚散步,一步一声佛号,没有白走路。无论干什么事情,不用头脑的,干事情也念佛号,心里头默念,不出声音。得真干,分秒必争。我这一秒钟没有念佛,这空过了,这多可惜!这一句佛号里头含藏无量功德,为什么?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通号,念这一声佛号就是所有诸佛如来全念到。这句佛号里头,里面包含的是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量劫所修习的功德,一个也不漏,没人知道,没人讲。学佛不念佛就错了,大错特错!一生的法布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句句是实话,千万不要看轻,千万不要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造轮回业。我们的目的是出离轮回,求生净土,造轮回业,临命终时怕有障碍,你去不了,这比什么都要紧。

下面念老的话,盖言,持名心无散乱者,这是因。「能得一念,乃行成之果」。得一念,这个一念有浅深之别,深的就是一心不乱,浅的是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上品的功夫成片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佛就来迎接你,因为你每一念跟阿弥陀佛都通了,都感应到了,什么时候去都可以。在这个世界多住几年也没关系,为什么?你已经到不染污了,这个世界无论善缘恶缘、逆境顺境,你统统不染;换句话说,你已经可以做到不造业,善恶业都不造。善业感的三善道,恶业感的三恶道,善恶业都不造,这六道没有你的分,这才能超越。一心不乱难,事一心不乱等于小乘阿罗汉,理一心不乱等于大乘圆教初住菩萨,这个真不容易。但是功夫成片不难,人人都可以修成,人人都能往生。所以万修万人去,道理在此地。

「若得一念,则临终时,能伏诸惑,正念自然现前,定为往生之因」。所以我们学佛,不念佛就大错特错。搞什么都要断烦恼,才能证菩提,这个事情大难大难。我学佛六十二年,自己想想,我做不到。所以我晚年回头了,专讲《无量寿经》,生平最喜欢的是《华严》、《楞严》、《圆觉》,放下了,不再看它了,专门学《无量寿经》,每天读它,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坚定大家的信心。我不是随便选择的,通过六十二年的修学,选定这一部,选定这个会集本,选定黄念老的集注。学佛不求别的,真求了生死出三界,这个法门就是你迫切需要的,真正能帮助你达到你的目的,了生死出三界,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

「故本经曰」,《无量寿经》上说的,「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这是《无量寿经》上的经文。「又《弥陀要解》谓」,这是蕅益大师的开示,「十念乃至一念往生,但约临终时,亦与此无违」。《要解》上讲到十念、一念,关键时候是往生最后一念,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他决定往生,都是就临终时候讲的,与我们现在念佛也没有违背。「若于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关键是一念清净心,「冥契理体,入于一念。则因此一念之力,临终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平常我们念佛能够与弥陀的本愿相应,与净宗的教义不违背,这个念佛不在乎多少,在乎什么?在乎是你清净心,一念清净心,也就是说你念佛这一念或者十念里头,决定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万缘真放下,这个功夫就得力。一句佛号功德就不思议,何况十句!

这是为一切工作繁忙的人,他没有时间念佛,在寺庙里面做执事的,方丈、住持、监院、知客这些,他们没有这个时间,修十念法,早晚用这个十念,功德跟一天到晚念佛的人没有两样。执事是护法,哪些人出来做护法?过去是修行证果的人,他来护持,他已经开悟,他已经万缘放下,大公无私来护持,做得周到。现在出家人福报很薄,没有菩萨来护法,没有罗汉来护法,所以护法出事情,常常做得不如法。真正有修行人的时候,所感得的,佛菩萨来护法,他们为我们示现的。用这种修行方法,在家人最合适,工作繁忙,早晚十念。这个十念要真诚清净心,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起来。念十声佛号,或者是古大德教给我们,一口气做为一声,念十口气,一口气里面念多少佛号不拘,没关系,念十口气。我在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教同学是一天九次,一次就是十句佛号,也有很大的效果。东南亚一带很多人用这个方法,在美国、加拿大也不少人用这个方法。这个更简单,也不过二、三分钟,不耽误你事情。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十声,不一定要一口气,就十声,这个十声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我们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十念,早晨一次,晚上一次,这两次,每天三餐饭,吃饭之前不要念供养咒,念十声佛号,就五次,在工作,上午你上工、放工,下午工作的时候上下班,四次,一共九次。养成习惯,到时候佛号就起来了,它会起很大的作用。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讲得非常透彻,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真相信,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你就拿到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不是多少,这个话说得好。功夫是什么深?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功夫就深。这三句话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这个法门殊胜无比。因此一念之力,临终仍能有十念或一念,感得在临命终时得佛力的加持。自己平时功夫得力,决定得生。

「如《圆中钞》所云」,幽溪大师说的,「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临终正念,自然现前」。临终这一句佛号,因为你养成习惯,你阿赖耶识里头有很强的力量,念佛的力量,这时候一定会现前。千万不要养成错误的习惯,那是什么?贪瞋痴慢、财色名利,这个习惯在临命终最后一念起来,六道去了,又搞轮回,这比什么都可怕。临终最后那个念头冒出来,就是你阿赖耶种子里头最强的那个念头。我们要把最强的这个念头,一般是亲情,不容易放下。现在人亲情淡薄,现在名利心很重,名利心放不下。古人因为有伦理道德教育,亲情最重,现在伦理道德没有了,亲情很淡薄,但是把财色看得很重,这个东西到临终的时候一下冒起来,三途去了,不在善道,在三恶道,所以不能不知道。一定要把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养成功、培养成功,无论在什么时候,第一个念头起来就是阿弥陀佛,这就好了,问题就能解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不念佛       大错特错)(五明学佛网:不念佛       大错特错)  

 净土法门法师:明心见性的菩萨,没有一个不念佛的 

 净土法门法师:不念佛的时候也没有妄想,这叫功夫得力 

 如果你这样“孝顺”就大错特错,这就造成父母最大的过失 

 道证法师:临终的人一生不信佛不念佛,能否“临时”助念? 

 如果你这样“孝顺”就大错特错,这就造成父母最大的过失 

 你念病,念苦,不念佛,不念慈悲,当然被病打倒 

 宣化上人:不要把听经当作听故事,如果是那样就大错特错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你这样孝顺就大错特错,这就造成父母最大 

 净土法门法师:心里面有这些念头,你就大错特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不念佛,只有信愿就能往生吗?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你这样“孝顺”就大错特错,这就造成父母 

 传喜法师:人生有限,再不念佛,如何往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