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二谛双运才是成佛的因


   日期:2014/2/21 1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依二谛——世俗谛与胜义谛,为众生宣说妙法,佛所宣说的一切法,都包含在二谛里。

  我们的修行在任何时候都要不离二谛,并且二谛是要双运的,不能堕落二边。

  比如,皈依有世俗谛的皈依和胜义谛的皈依,有因皈依和果皈依。如果没有胜义谛的大空性见解,只是世俗谛的皈依,没有二谛双运的修持,只能成为世间福报的一个因,只能得到人天的一些福报而已,无法能够逃脱三界,无法成就、圆满。

  发心有世俗谛的菩提心和胜义谛的菩提心。慈无量心或悲无量心只能压制烦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烦恼。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烦恼,就要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佛在经中讲,慈无量心、悲无量心与轮回的根不相违,所以它们无法能够断除轮回的根。轮回的根就是我执和法执,要破除我执和法执,就要有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无我的智慧是与人我执和法我执是冲突、相违的,有无我的智慧,才能彻底断除轮回的根。所以,若要从根上遣除轮回的因,即使你有再大的慈心和悲心也没有意义。

  修金刚萨垛除障法时,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也是要双运的。观圣尊金刚萨垛佛、念咒语等这些世俗显现都属于生起次第,同时也要有圆满次第的摄持,即现而无自性,都是从空性中显现,最后也回归空性。在这种境界中修,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否则很难成就。现在我们每天都在修金刚萨垛除障法消业,但却始终达不到最究竟的效果,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在修七支供或修曼茶罗积福时,也应该有三轮体空的智慧的摄持,就是胜义谛的空性见,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现在,我们对诸法的实相、真理,对胜义谛和世俗谛二谛的实相都没有了知,更没有生起定解。我们先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去了解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在相续中产生相似的二谛双运智慧,虽然相续当中还没有真正的双运智慧,只有比量的见解、智慧,但通过相似的定解去修,登地的时候就可以现量见到诸法实相,这时我们能生起真实的定解,尽管它还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但我们通过此智慧的摄持再继续修,最后就能证得最圆满的智慧和功德。

  有人说:“念咒等这些都是着相,直接安住就可以了。”然后既不念也不学。这是着重胜义谛,落入了无边。有的人则着重于相,只行持念经、持咒等形式上、表面上的修法,根本不去领悟和体会空性的真理,或只着重于安住在无记的状态;或既不愿意做课,也不愿意闻法,与二谛双运的真理不符,这是落入了有边或空边。这都是修偏了。观察自己或别人是否修偏了,就以此来衡量。既不能落空边,也不能落显现边;既不能落相边,也不能落体边(相是现,体是空),否则都是错误的。

  有的人说:“我现在修加行,以观修为主,将来我修正行时就不用观想,不要念咒了。”若是有空性智慧的摄持,既不是什么也不念,也不是什么也不用做,那时你仍然要观想、念咒、修法,心里不会有执著、压力,所以能更轻松自在地念修。

  有些自诩修密宗的人,持咒甚至达一百万、一千万、一个亿,必须要通过两个次第双运的修法,最后才能成就本尊。有些修显宗的人,认为只念佛或诵经就可以了;有的还执着不能念经,只能念佛号;有的人只念经,开始时念《阿弥陀经》,觉得效果不是很好,再去念《地藏经》,过了一段时间又念《楞严经》,最后觉得这个也不行。这都是没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都不是正道。

  佛所说的一切法,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无论是净土宗还是禅宗等,都不离二谛,修禅宗的人也应该念佛,修净土宗的人也应该打坐参禅。修显宗的人念经或修密宗的人持咒时,如果有无我空性智慧的摄持,就是正确的,最终都能成就。否则就是修偏了。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了知显现和空性二谛至关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二谛       双运)(五明学佛网:二谛       双运)  

 普献法师:止观双运的技巧 

 其它:试论二谛义为龙树学的核心思想(张化蒙) 

 其它:二谛与三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人间佛教(于晓非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 

 杨惠南教授:智顗的二谛思想 

 李利安教授:观音与文殊: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姚卫群教授:佛教的“二谛”理论及其历史意义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悲智双运,即菩提心 

 明一法师:真、俗二谛要分清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