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呆若木鸡的佛教徒


   日期:2014/4/23 18: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呆若木鸡的佛教徒

《净土》杂志 2013年第5期  文/庐月居士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含经》里讲,马夫训练马匹,分刚烈、柔弱以及刚柔并用,如果这三种办法都不好用,这匹马就成了个无用的废物,必须杀掉!佛陀说他教化世人,也是这三种方法,三个方式都不好用的时候,也要把这个无用的废物杀掉!当然,佛说的杀掉,是幽那个马夫一默,意指不要理睬。

事实上,中国人对于调伏人心,自古以来就有极高明的智慧。其中庄子说的训练斗鸡的故事,就暗合了佛陀的深意。当时国王找了一只聪明勇敢的鸡,继续加以训练,试图使它成为鸡中之王。过了十天,国王问,训好了吗?答曰,没有好,因为这只鸡,高昂着脖子,呈现骄傲的气质。又过十天国王再问,答曰,仍然没有好,因为这只鸡,一听见旁边有声音,或者看见眼前有东西,就做出反应。再过十天,仍然答曰,没有好,因为这只鸡呢,眼睛十分锐利,气势还是很盛。

最终,这只最厉害的鸡被训练成了。它什么样子呢?虽然偶尔也叫两声,但动作很小,基本总是处于静止状态。无论是什么声音,什么事物,什么景象,都不能让它有反应,远看上去,就像一只木雕似的。虽然它没有高昂的气势和锐利的眼睛,其他鸡看见它只有落荒而逃的份了。

在大自然生存竞争里,跑得越快,意味着生存几率越高。人类社会尽管已经实现了空前的财富创造,但是生存竞争的心却愈演愈烈,远胜于前。所以,我们所受的主流教育,也是训练你反应越快越好,甚至是越激烈越好。

人心是极复杂的工作系统,能够创造春风朗月,清泉雨露,也能创造利剑刀锋,鸩毒猛药。为求见效迅捷,心往往就会选择极刚猛的手段。有个北京小伙子,本来刚出狱不久,在停车的时候,与一位推着婴儿车的母亲发生争执。他正在醉中,大怒难遏,竟然将婴儿车高高举起,将婴儿摔死在当街。我们或许会觉得是酒精让他失去了意识,其实不对。他恰恰是要故意地摔死这个婴儿,因为他的愤怒,要给予这个母亲最严厉的惩罚,否则怎么能够震慑那些对他不够恭敬、不够顺从的人?而酒精,只是帮助他掩盖了恐惧和克制。

人在修道之后,能够次第培育观心的功夫。对于外境的刺激,他和其他人一样,全都会起反应。但是,当他将这些反应释放出来之前,会进行一个审视、甄别、过滤、增减的过程。他能够判断,有些反应是对的,有些则是错的,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有些是善的,有些是恶的。对于对的、真的、善的那一部分,就予放行。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修道之人,往往会表现的有点慢吞吞的。

做事,是往外境求法。修道,是往内心求法。做事日久,则锋芒日利,心机愈深。修道日久,则锋芒日削,耳目愈拙。内心是池塘,则秋叶尘埃,即可荡起涟。内心如大海,则山崩地裂,不足扬其波。当然,修道甚深并且做事也到如如不动的人也有,其缘难得,虽百年而无一二。

古人对此认识深刻。抱诚守拙,就是这个意思。真诚的心是很容易丢的,所以要紧紧地抱住,免得摔坏了。审慎、质朴、简约的做事风格是不容易坚持的,因此要加以坚持。有些人急于表露自己的聪明锐利,那只是因为他并不聪明锐利。有些人急于表现得高人一等,那只是因为他还低到泥里。所以,古人早就明白,修道之人,往往看起来有点木讷,有点沉闷,有点迟缓,像个木鸡。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觉得自己又聪明,又勇敢,一遇到什么不容易的事情,就立即跳起来?为什么我们的眼睛锐利,总是能够洞察一切,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谁多拿了奖金,总是一目了然?为什么我们一听见什么,或者一看见什么,心里顿时就起了巨大的波澜?因为我们是不合格的佛弟子,我们连那只鸡也不如呢。

所以,一个佛教徒确实要有一点呆若木鸡的精神。低头走路,好像看不见别人的过失。闭目养神,好像不注意身边的事物。说话缓慢而温和,似乎没有争辩的力气。这就是木鸡精神,无论什么风吹过,不能在心里留下波动,无论什么赞誉和毁谤,都不能让你产生骄慢和沮丧。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真正对佛陀生出真切信心的人,就能够领会这一妙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呆若木鸡       佛教徒)(五明学佛网:呆若木鸡       佛教徒)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下) 

 一个佛教徒的科学观(上) 

 成观法师:佛教徒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与感情生活 

 成观法师:佛教徒:反叛命运的人 

 万行法师:佛教徒如何看待财权观 

 道坚法师:佛教徒不是偶像崇拜者 

 周叔迦居士:论佛教徒的修养 

 温金柯博士:佛教徒参政之省思 

 道坚法师:假如时疫来临佛教徒应当做些什么 

 乐崇辉居士:佛教徒应持有的修养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1 真正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