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金刚经》知识9


   日期:2014/4/25 8: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病:从庄严佛土在心中。精神病人也是自己理解为别人要攻击自己的,但是别人并没有这个意思。都是自己心里想的。你自己心里想别人对我很好,怎么还会想别人会害你呢?怎么还会想报复呢?所以说庄严佛土在心中。

至虚极,笃静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空无自性,若凡人可以知道这个(若见诸相非相),就见到如来了。

第九品:一相无相分——唯一的相是没有相。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心有住即为非住。非住就说明了未来的事情总是不可预知的。可参考我写的“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这句话说明了须菩提长老真证得了阿罗汉果。因为法尚应舍,长老舍了法,所以证得了。罗汉本就不生不灭是空的,并不需要什么法来证。

妙行无住分——非礼勿视很难做到,但止住这个非分的念头之后也很美,无住这个想看的念头。止住了这个想看念头就没烦恼了,就很美。

我心情由我不由他。

无明烦恼——不明不白的烦恼。

今天体会到了“清净心则见实相”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须陀洹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才叫须陀洹。因为不住,所以才不自满,不自满所以时时警惕小心。又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佛祖不住相才能是如来。

无所住而生其心——万物自有义意,这个义意就是自己的性,正如那句诗写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只有放下自我才能体会万物的义意(真理)。

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佛应该不离众生的烦恼。

现在心不可得——我现在生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心,瞬间生出八万四千烦恼,还不是须陀洹。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还可以说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万物相生相克,到头来就是一场空。

我空无自性自然把精力集中在别的问题上,又因为我空无自性所以我没有把柄(敌人)。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句话的意思也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好比念念相续,终是看不透)。既然相都是虚妄,那么有为的结果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好似众生到头来都会坏掉)。这句话的意思还与另一句话的意思相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世尊无所说法是因为: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恨佛法的就看破吧!佛祖是没有说法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泡影存在极短的时间,这说明了现在心不可得的道理和有为法存在极短的道理(有为法就是现在心不可得,存在极短)。就像做坏事,只能贪得一时之乐。但做好事虽然一时辛苦,但能得到长久快乐。

静观其变。

无为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规律来做事,而自己并不作为。以其不自生而能长生。

莫说佛没有功德,万物皆有佛性(可从如来如如不动的自性知道)。正因为随随处处是如来,我们才感觉幸福。还有佛祖帮助了无数众生解脱,这样佛的功德是无法比喻的,正因为如此侮辱佛的人是要受地狱罪的。

如果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还说出了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还说出了不要好色。还说出了色空不二的道理。

明心见性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明心见性也是空的。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若如来具足三十二相见(太狭隘)是不能说明众生都具有如来本质的。

究竟无我就是顺应天道做事,佛祖说的顺应因缘做事。因为不随意做事而顺应天道,故而能成就自我(以其不自生而能长生)。这个无我的我也可以理解成无“五蕴六尘”这个我。

是清净心则见实相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清净心自然无所住,无所住自然而生清净心。清净心思考符合大道的清净无为。

庄严佛土在心中,不论环境是好是坏,其实庄严一直在心中。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炼庄严佛土。

我们不应该说佛法在1万年后会消失因为——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能代表未来心,未来我们终究不知道,所以我们也应该心无所住。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相生的心是清净心,是清净心则见实相,见实相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事情解决了就看破了,看破了就放下了,放下了就是空。这是金刚经破万相的原理。

不住相布施就是不要求回报的布施,因为他不住相(不住相就是看透所有相到头都是空的)。

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因为我们永远也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只有不动任何妄念,下一秒也才是不动任何妄念),所以佛祖看透后就如如不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道看不见,只能感觉到(佛说的)。道就在身边,大道化为万物,大道平易近人,所以才容易被人接受,就好似众生皆有佛性。这是道和众生的共存性。

大道本空,和人性无我无为相呼应。

法尚应舍,不生法相,为什么?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相也是变化无常,住也是非住。这包含了佛祖融会贯通又变通的思想。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相由心生,三世之心不可,故相皆是虚妄。

婆娑世界乐,乐在是婆娑。佛不离众生苦。婆娑是我受苦的地方也是我成道的地方,好比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能讨厌这个地方吗?

奈得了平凡,就是不平凡的自己,感谢不平凡的自己。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好坏是相对而言,其实并无好坏、美丑。法也是,所以法尚应舍。

佛祖为何说自己“无得无说”——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来看空了或者从长时间来说法也是不能久住的),如来如如不动于法不说断灭相(就好比不说美丑只说法尚应舍)。

世事无常就是世间最常见的事。

现在之心不可得,因为你的心并不是众生的心,众生的心皆不一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金刚经》       所有相)(五明学佛网:《金刚经》       所有相)  

 傅味琴居士:《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 

 陈兵教授:《金刚经》宗要释论 

 王雷泉教授:《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李利安教授:《金刚经》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结束语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