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徐足之:从佛陀那儿找回大乘佛法之道


   日期:2014/6/19 19: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何谓大乘佛法之道?我有个学习体验:经常看看宗萨仁波切的讲法,会有豁然开朗的意会。他坚称自己追随的是大乘佛教,认为大乘佛教不仅仅是局限在几本教科书里或是方法之中,梵文的大乘佛教名词“摩诃衍”告诉我们,大乘佛法有一个很宏大的见地,有一种宏大的态度,宏大的活动,宏大的方法,宏大的方便法门等等。所以,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大乘的方法不应该说是大乘的全部,也许有很多的大乘的叫法和方法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宗萨仁波切提醒我们:“如果你是一个大乘佛教徒,读过大乘的佛经,你就会知道当佛陀在开示的时候有不同的听众。有的是天神、阿修罗、鬼神,也有龙族类,以及很多其他的众生。如果说佛陀对他们的教授跟我们人类教授的方式是一样的话,我们就轻视了佛陀。佛陀一定是用了不同的语言,用了不同的方法,用了不同的方便法门来教他们。因为天神的思路想法与龙族类不一样,人类的想法和鬼神的想法也不一样,根据这些佛陀进行了教授。我讲这个是因为人类总是有一些倾向,他们习惯性认为只有‘这个’是佛陀真正的教授,其他的都不是。”

我读《涅槃经》(大涅槃经)有类似的感受。初次阅读《涅槃经》,当然会有很多“佛知佛见”不能融会贯通,但我明显觉察到,从《涅槃经》里看到佛陀讲授的很多见地和方法,是我看《涅槃经》之前所没有见到的。如果有人也想测试一下我的这个感受,唯一的办法是自己买一本《涅槃经》通读。

作为佛弟子,根本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有一个问题我经常萦绕脑际:我们学佛人念念不忘的一个巨大的功利是死后到哪儿去,不少人在整个学法过程中倾注极大的热忱“盯”着这个“终极目标”,可是我们的佛祖(法身)到哪儿去了呢?佛祖当年座下的弟子们又到哪儿去了呢?《涅槃经》告诉我们,佛陀仍在我们这个世界,跟我们在一起。《首楞严经》告诉我们,佛陀的大弟子们受佛敕令也仍然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行业度众生。

佛陀以超出我们想象的神通变化,用我们想象不到的方法度化众生。《涅槃经》卷二十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二”说:“如来或时分此一身为无量身,无量之身复为一身,山壁直过无有障碍,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行空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云雷震动其声可畏,或为城邑、聚落舍宅、山川树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童女身,是故如来亦非非幻。”

何以见得佛陀在以神通变化度人呢?《涅槃经》说以“瑞相”显现为证。佛说:“若有人能书写是经(涅槃经),读诵解说,为他敷演,思惟其义,当知是人真我弟子,善受我教,是我所见,我之所念。是人谛知我不涅槃,随如是人所住之处,若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房舍田宅、楼阁殿堂,我亦在中常住不移。我于是人常作受施,或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婆罗门、梵志、贪穷乞人。云何当令是人得知如来受其所施之物?善男子,是人或于夜卧梦中,梦见佛像,或见天像、沙门之像、国王圣王师子王像、莲华形像、优昙华像,或见大山或大海水,或见日月,或见白象及白马像,或见父母,得华得果、金银琉璃玻瓈等宝、五种牛味。尔时当知,即是如来受其所施。寤已喜乐,寻得种种所须之物,心不念恶,乐修善法。”

现实生活中,很多讲法者,包括出家法师和在家居士,他们很可能是代佛陀讲法,所以,善听法者,不以貌取人。在《涅槃经》卷二十一“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一”中,佛说:“若闻法已,当生敬信,至心听受,恭敬尊重;于正法所,莫求其过,莫念贪欲、瞋恚、愚痴,莫睹法师种姓好恶。既闻法已,莫生憍慢,莫为恭敬名誉利养,当为度世,甘露法利。亦莫生念:‘我听法已,先自度身然后度人,先自解身然后解人,先自安身然后安人,先自涅槃然后令人而得涅槃。’于佛法僧应生等想,于生死中生大苦想,于大涅槃应生常乐我净之想,先为他人然后为身,当为大乘莫为二乘,于一切法当无所住,亦莫专执一切法相,于诸法中莫生贪相,常生知法见法之相。善男子,汝能如是至心听法,是则名为闻所不闻。”

到底什么是大乘?还是听听宗萨仁波切怎么讲。他的结论是:“大乘佛法之道,它的成分实际上是智慧和方法。两个都是必要的,如果有一个缺少了就不是大乘佛法。有无数的方法,比如像绕佛塔或者供香,或者供花,或者修行布施,或者持戒,或者成为一个出家人,然后最受欢迎的是打坐,所有这些都是方法,所有的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智慧伴随的话,它就变成了另一个教条,这些都不会把道变成大乘之道。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必须伴随着智慧,当我们说智慧的时候,当然这是一个很宏大的主题,也是一个很困难的主题。当我说困难的时候,实际上困难点在于它的简单啊,这太简单了,所以我们的习惯性的大脑不能接受它,这就是它困难的地方。因为它很困难,所以有很多很多的教授(讲法)是在阐释佛陀的智慧。”

(2014年6月19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陀       大乘佛法)(五明学佛网:佛陀       大乘佛法)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佛陀——觉者(于晓非) 

 李志夫教授:泛论佛陀及中论缘起理事观与逻辑理事观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佛陀观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净界法师:佛陀的愿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是完全不一样 

 徐文明教授: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洪修平教授:佛陀本怀与中国佛教的特点 

 杨曾文教授:泰国的当代佛教思想家佛陀达沙比丘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楞严悲华法师:佛陀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