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贤法师:佛陀涅槃前的度化


   日期:2014/6/22 19: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圣佛寺佛像


  佛陀对于涅槃这个消息的公开,在人们看来几乎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谨小慎微的过程,像《道德经》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教主快要圆寂了,得度与未得度的弟子们心里的感受该是何等多样啊!


  当年佛陀说罢《大宝积经》,特意咐嘱罗睺罗系意鼻头,修安般行,知息冷热,便无忧恼。罗睺罗尊者端身正意,出入四禅,深入三昧,得微妙智,证罗汉果,密行第一。


  罗睺罗尊者得度后,佛陀俗世的父亲净饭王由于身体衰老,为迦毗罗卫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而重病不起。他对众侍臣说:“人生无常,我身体衰朽,这不算什么痛苦。只是想念身为大众怙主的儿子悉达多以及随他行道而去的其弟难陀、其侄阿难以及孙儿罗睺罗。何时能再见他们一面啊!”老人边说边淌下了眼泪。


  其弟白饭王说:“我遣信使飞马通报,请世尊前来看望兄长。”净饭王说:“我儿已经成佛,有人溺水,他作舟船,有人得病,他作良医。他日夜关怀众生,如母念子。我想念他,相信他会回来。”


  当时,佛陀正在灵鹫山说法,知父王已到最后时日,通知难陀、阿难和罗睺罗准备启程返乡。佛陀加持三人,如大雁般踊身虚空,顷刻之间,迦毗罗卫城大放光明,城中苦恼百姓抬头喜见释迦牟尼佛自空中而来,无不欢呼惊叹。


  此时净饭王正处弥留之际,听大臣来报,便睁开双眼。看见佛陀高大庄严的身躯无与伦比、光辉耀眼,心中欣慰无限。佛陀轻抚父王身体,净饭王顿时觉得周身轻松安详,他在卧榻上恭敬合十,说:“世尊,现在你的愿望已经实现。虽然我释迦族后继无人,但你功德超迈,早已跨越了国度的限制,遍及三千世界。有你这样的儿子,为父死而无憾。”


  佛陀说:“父王,您一生梵行清净,心垢已除,虽未出家,也能获得了生脱死的成就。您虽拥有无量财富却不贪心;握有至高王权却平等待人。您年事已高,我出家修行,您却以出世智慧理解王子、王孙的出离之心。”净饭王听后非常高兴,环视佛陀、难陀、阿难及罗睺罗,见他们一一法相庄严,心生感慰,微微点头,无有恐惧,双手紧握佛陀的双手在自己胸前,安详去世。


  在葬礼上,老百姓悲哭不绝,释尊亲自抬棺,为父送葬。众人议论:“成就佛果的大圣人亲自送葬了!”一位孩童对他的母亲说:“母亲,要是我孝敬您,将来身上也会发光吗?”释尊对他说:“会,一定会的。”


  净饭王灵柩开始火化,有人悲痛号哭说:“老国王去世,一切都完了。我要跟老国王一起走。”说完,举身便要跳向火堆。释尊拦住他们,说道:“世间一切无常,人命如水泡一样容易幻灭,解脱痛苦的方法唯有修道,方能永离生死,得大安乐。”


  安葬后,释尊还为父王建造了灵塔。


  释尊还曾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演说《地藏菩萨本愿经》,度化生母。又演说《大悲妙法白莲花经》,殷切讲述自己在因地所发在浊世度生的五百大愿。对比西方净土的清净庄严,释尊说:“西方极乐世界为诸净土中庄严第一,娑婆世界乃诸五浊恶世中庄严第一。”并发大愿:“无能往生诸佛净土之诸众生,自然皆来生我国度。我诸众生心性中,彼不种善根,我为之代种;彼破灭佛法,我以此因缘,共其有缘,发菩提心。”


  在说完本生大愿后,释尊又续转法华等法轮。最后,释尊在灵鹫山转动了平生最为重要的心地法门,于灵山道场及八万菩萨及百万人天大众中,付法于迦叶尊者,做最后的咐嘱。


  昔日的灵鹫山,拈花微笑的时刻,那该是何等辉煌!直到今天,这一在灵山别传的法脉始终维系着汉传佛教的佛法生命。遥想当年,佛陀寂灭后,义净大师随同道友,“每以觉树初绿,观洗沐于龙池,竹苑新黄,奉折华于鹫岭”,并以杂言诗述其所怀,云:


  游,愁。


  赤悬远,丹思抽。


  鹫岭寒风驶,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颓年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遇,终望持经振锡往神州。




船子和尚诗枕


  生命将尽,以法相付,或说:法已相付,生命可尽。这是历代祖师一直遵用的传法秩序。昔日有位禅师率性疏野,唯好山水,悟道后,乐情自遣,只一人来,或堪雕琢,将授平生。


  于江浙秀州华亭泛一小舟,以接送四方过往为务,人称“船子和尚”。他一边摆渡,一边等待适合自己的法子,经历了大约三十年的漫长光阴,直到遭遇夹山禅师,他才终止了这“一船明月,一船诗”的生活。


  当时,夹山来到岸头,船子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夹山刚要开口,便被船子一桨打落水中。夹山在水中扣住船舷求救,船子以桨逼之:“道!道!”夹山还没开口,船子又举桨将其打入水底,夹山豁然大悟,从水中露出头来,船子连续问“道!”夹山点头三下,乃得船子印可,云:“如是!如是!”


  船子和尚嘱咐夹山说:“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药山,只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钁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夹山谨记船子教诲,辞师而行。上路时频频回首,于是船子厉声大喝:“阇梨!”夹山一听,便回头,只见船子和尚竖起船桨,说道:“汝将谓别有(你认为还有别的什么妙法,不肯死心承当)!”说完便将船翻过来,投水而逝,以绝其疑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陀       度化)(五明学佛网:佛陀       度化)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佛陀——觉者(于晓非) 

 李志夫教授:泛论佛陀及中论缘起理事观与逻辑理事观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佛陀观 

 净界法师:佛陀的愿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是完全不一样 

 净界法师:你是不是具足被佛度化的因缘 

 徐文明教授: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洪修平教授:佛陀本怀与中国佛教的特点 

 杨曾文教授:泰国的当代佛教思想家佛陀达沙比丘 

 楞严悲华法师:佛陀的真爱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许智铭居士:谈佛陀与摩诃迦叶的法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