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桥旦曾堪布:保持少欲知足所带来的快乐自在(二)


   日期:2014/7/13 20: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冈波巴大师对贪欲财物的过患,也有非常深刻重要的开示:“应远离欲望和吝啬所束缚的贪执”、“对于物质资财,如何的贪心吝啬,临死时仍然赤裸空手而去,实在无益。”“斩断对欲乐的贪恋,而无贪守分,是自恩自惠的事;安贫知足,不贪欲乐,是自恩自惠的事。”“不将财富作供养及布施,却吝啬狡诈的积聚钱财,实在迷乱。”“不执一物,比供施所有财物殊胜。”“舍弃一切财物,离家出家,隐居安住于山林、洞穴、寺庙等处,而生活的资粮仍圆满而来,这是正法的功德。”

如果我们能够依据善知识、大德们的教证,充分思维认识到贪执财物的过患后,想方设法地放下对财物的过度贪执,始终都保持少欲知足的心态,并且过一个幸福自在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佛教主张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轮回是无始以来的,如果我们在过去世比较吝啬、不愿意布施等等,即便是父母留下了很多的遗产,我们也未必能够有福享用。如果过去世广行布施、广结善缘,即使我们生下来时什么都没有,但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福报都会逐渐具足。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人曾经在他的前世积累过很多的福报,另外一个人却没有积累过福报。积累过福报的这个人在这一世是位太子,从小心地善良,为人慷慨大方,广行布施;没有积累过福报的这个人这一世成为了乞丐。后来因为国家的一些问题王子放弃了继承王位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遇到了这个乞丐,两个人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然后,他俩一起结伴去流浪,流浪到某个国家的时候,那个地方上一任国王刚刚去世。国王又没有儿子,于是大臣们就到处找适合当国王的人。这时候刚好他俩在露天下睡觉,乞丐躺在石头旁边睡觉,太子躺在树阴下睡觉。大臣们看到,无论太阳如何移动,树的影子却一直没有离开过太子,始终为他遮挡着阳光。因此大臣们认定他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于是就迎请太子做了国王。

太子当上国王后,心里一直惦记着乞丐朋友,但是又不方便直接把他带到王宫。于是国王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做了几个白饼,在其中的一个里面放了一些黄金,并派人把这些白饼给他的乞丐朋友送去。乞丐拿到白饼后,发现有一个白饼特别重,因为里面有黄金嘛!但他却以为重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熟,里面还是生的,所以他就跟送白饼的那个人说:这个饼送给你,你吃了它吧。

我们的福报是因果不虚的,就像刚刚那位太子一样,他在自己的国家会继承王位,他到了别的国家也一样当上了国王,因为他福报具足。另外乞丐由于没有福报,即使和太子做朋友也没有办法改变,连黄金也只能在手上停留几分钟就又送给了别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报因缘,有些父母很有福报有很多财产,但是到了孩子这代却不一定有;有些父母很穷,但是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变得很富有,我们的福报如何都是跟自己所种下的因有关,不应该过于执着父母或祖先留下来的财产。倘若我们的福报足够,对于财产即使不去争夺,也不会匮乏;如果自己的福报不够,就算是夺得了财产,也未必能够留得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桥旦曾堪布       少欲知足)(五明学佛网:太桥旦曾堪布       少欲知足)  

 济群法师:无益苦行与少欲知足 

 常善法师:止语和少欲知足 

 太桥旦曾堪布:都说善恶终有报,那到底是怎么个报法? 

 嘎玛仁波切:五浊恶世,只有少欲知足才是无尽的财宝 

 太桥旦曾堪布:是谁束缚了你 

 太桥旦曾堪布:造业越久 越难净除? 

 太桥旦曾堪布: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标准是什么? 

 莲池大师: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太桥旦曾堪布:女众弟子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依止上师 

 太桥旦曾堪布:究竟什么才是修行? 

 太桥旦曾堪布:内心充实,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 

 太桥旦曾堪布:“自利”和“利他”,根​本不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