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太桥旦曾堪布:一切万法中,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一)


   日期:2014/7/13 20: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乞丐,一直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后来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他高兴极了,看着宝石,笑得合不上嘴,心里面盘算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憧憬着种种荣华富贵。然而,他却不知道,黑暗中,一个小偷一直在窥伺着宝石……乞丐守着宝石,盘算了很久,很是疲惫,于是带着笑容闷头睡去。小偷看到乞丐睡着了,悄悄摸进屋,偷走了宝石。乞丐醒来后,发现宝石不见了,顿时目瞪口呆,可为时已晚。一切宛如黄粱一梦,他还没来得及享受到宝石的丝毫价值,就又变得一无所有,只能怀着无比悔恨的心情继续原来的生活。

这颗宝石就好比我们的暇满人身,小偷就好比我们过去世造下的业。虽然我们现在拥有这个无价之宝,但过去世的业却一直都在窥伺着我们,随时都可能偷走我们的人身。因此,我们千万不能闷头大睡,虚度年华,应该好好把握生命里的分分秒秒。光阴随时都在消逝,时光无法倒流,我们浪费的时间,哪怕是一小时、一分钟,都是不可挽回的。有时静下心来想一想,人生已经过了不少光景,那些逝去的岁月去了哪里?还能回来吗?我们都知道,人的寿命是不会增加的。你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能活多少年,死亡的倒计时在出生时已经开启,我们的未来只能是离死亡越来越近。

在佛法中,人的寿命有两种:一种是定寿;一种是非时死亡。

定寿:是指固定的寿命,如果一个人已经活到了定寿,那即使接受长寿佛的灌顶也不能延长寿命,即使药师佛亲自来帮他治病也无法延长,即使让文殊菩萨来帮他算命也不能多算出几年,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死亡。

非时死亡:是指本来能活到定寿,比如八十岁,但在生命过程中,有些违缘出现,所以活不到八十岁就会死去。而非时死亡的人,寿命是可以延长的。有些修行者不希望遇到非时死亡的障碍,念长寿佛心咒,接受长寿佛灌顶,目的就在于此。可见,非时死亡的障碍是可以清除,可以改变的。

无论是定寿还是非时死亡,对我们凡夫来说,都是无常的,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去。所以,即使获得了珍贵的暇满人身,也不一定就能解脱轮回。生命是无常的,它关系到暇满人身,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生死是凡人不能控制的,却和我们形影不离,那么,我们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生死呢?

佛陀说:一切万法中,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如同一切动物的足迹中,大象的足迹最为殊胜。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大象特别稳重且谨慎,去到的地方都很安全,人们踩着大象的足迹走就不会遇到危险,所以佛陀用大象足迹来形容观想死亡的殊胜感受。

具体说来,观想死亡无常有三种殊胜:

 其一,最初成为进入佛门的增上助缘。观想死亡无常会让我们产生恐惧感和紧迫感。死亡随时都会来,趁着没死一定要多做些功课,否则死的时候一定会很悲惨……凡夫经常这样观想,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修行的动力。

其二,过程中间成为修持的助缘。因为知道了死亡的不确定和迅速,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不会偷懒,会督促自己努力精进,好好把握时间。

其三,最后成为获得成就的因素。因为常常观想死亡无常,生命随时可能结束,就不敢有丝毫懈怠,在没有达到最究竟的成就之前不会半途而废,会一直努力。

从入门到成就,修行者都离不开观想死亡无常,因此,佛陀才会说,一切万法中,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桥旦曾堪布       观想)(五明学佛网:太桥旦曾堪布       观想)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修道与观想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六章 以观想辅助持名 

 传明法师:形象教育法——观想念佛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二讲:大自然的观想 

 黄国达居士:观想与观照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流程、观想与企业文化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用「庵摩罗识」观想 

 永海法师:饭食观想 

 正净法师:观想(净土法门) 

 药师山·紫虚居士:定中观想心得报告 

 继程法师:观想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K 第270经(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