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面对诽谤者


   日期:2014/7/18 19: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下面说一个诽谤贤圣受恶报的故事。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瞿波离比丘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世尊曰:“此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造诸恶行。”

瞿波离应该是提婆达多的弟子。有一天,他去佛祖面前告状,说舍利弗和大目犍连尊者干坏事。

世尊告曰:“勿作是语!汝发欢喜心于如来所;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纯善,无有诸恶。”

佛祖告诉他,不要这样说啊,你应当在佛祖面前发欢喜心,不要起这种嫉妒心,诽谤心。舍利弗和大目犍连的行为是纯善,没有恶行啊。

是时,瞿波离比丘再三白世尊曰:“如来所说诚无虚妄,然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无有善本。”

世尊告曰:“汝是愚人!不信如来之所说乎?方言:‘舍利弗、目揵连比丘所行甚恶。’汝今造此恶行,后受报不久。”

这个瞿波离再三坚持说舍利弗和大目犍连干坏事。

佛祖告诉他,你真是愚痴啊,难道不信如来说的话?你现在诽谤尊者,很快会受恶报啊。

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你不信佛祖的话,当然是你的损失了。

佛祖出家前是太子,人间的荣华富贵都放下了,出家之后,把所有的外道都学会了,证明了外道是不究竟的法门,然后才觉悟证道,自己证道之后,又发心来指导我们这些迷茫的众生,结果呢,你还不信佛祖的话,你说是不是你傻啊?你不信佛祖也没办法。

尔时,彼比丘即于座上,身生恶疮,大如芥子,转如大豆,渐如阿摩勒果,稍如胡桃,遂如合掌,脓血流溢,身坏命终,生莲华地狱中。

当时,这个比丘就在座位上,身上长出恶疮,刚开始只有芥子的大小,很快转成合掌那么大的瘤子了,然后流脓流血,一会就死了,堕入地狱当中。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闻瞿波离命终,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瞿波离比丘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彼命终者生莲华地狱中。”

当时,大目犍连尊者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就来拜见佛祖,问瞿波离生到哪里去了?

佛祖告知:去莲华地狱了。

一般人听了之后,估计心想,这个家伙,诽谤尊者,罪有应得啊,该死啊。

大目犍连尊者呢?他是怎么想的呢?

是时,目连白世尊曰:“我今欲往至彼地狱,教化彼人。”

大目犍连说:我现在要去地狱,教化这个可怜的人。

大目犍连到底是大阿罗汉啊,慈悲为怀,瞿波离虽然恶意诽谤他,但是尊者并不因此而恨他,反而想去地狱教化他。

诽谤这个事情,很常见了,但凡有点名气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点诽谤。

有些反对意见纯属无事生非恶意诽谤,

有些反对意见可能是比较尖酸刻薄的,

有些反对意见可能是比较中肯语重心长,

那么你对于各种反对你的意见,不好听的话,你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以前介绍过苏东坡的诗句: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哪八风呢?

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这个讥就是讥笑你的过错,毁就暂且简单理解为诽谤,诋毁吧。

面对这些讥笑也好,诽谤也罢,如果你能做到如如不动,那你就很有些定力了。

怎么样才能做到呢?你每天念佛念大悲咒,那就是给自己增加定力的一种途径,你每天念108遍大悲咒或者1万佛号,每天不间断,念上3年,你的定力估计会让人刮目相待了。

有人说,不是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吗?我要有定力,应该持戒才行啊。

话是没错的,但是呢,你刚开始很难有持戒精严这个定力啊,那不就变成一个不可完成的目标了吗?

要有定力,需要持戒;要能持戒,需要有定力,死循环了。

所以呢,念佛持咒就能帮助你打破这个死循环。

只要你念佛持咒,未必你马上就能达到某个境界,

虽然你持戒更好,不过你做不到的时候,也不强求你一定要持戒。

但是呢,你念一句就有一句的好处,这个佛号和大悲咒就能潜移默化的消除你的贪欲,消除你的戾气,增加你的定力,等你的定力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了,那就能进入良性循环阶段了。

什么叫做良性循环呢?就是你不会觉得每天念佛持咒完成定课是一个负担了,而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就跟你每天要呼吸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情。

等你进入良性循环之后,假以时日,你的定力继续增加,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持戒也会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到了那个时候,或许你也不会觉得自己持戒是一个束缚了,就跟孔子说的一样: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如果你精进修行,你不用等到七十岁,你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那种感觉将会是很愉悦,很自在的。

大目犍连希望去地狱教化仇视他的人,那么佛祖是怎么说的呢?

世尊告曰:“目连,不须往彼!”

佛祖说:不必去了。

目连复重白世尊曰:“欲往至彼地狱中,教化彼人。”

尔时,世尊亦默然不对。

目连尊者再次请求,佛祖就不说话了。

有人一定很疑惑了,既然佛祖慈悲,为什么不赞成目连去地狱教化瞿波离呢?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如力士屈伸臂顷,从舍卫没不现,便至莲华大地狱中。当尔时,瞿波离比丘身体火燃,又有百头牛以犁其舌。

当时,大目犍连尊者一转眼就到了莲华大地狱。当时,瞿波离的身体正在被大火燃烧,而且还有100头牛在犁他的舌头。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虚空中结跏趺坐,弹指告彼比丘。

彼比丘即仰问曰:“汝是何人?”

目揵连报曰:“瞿波离,我是释迦文佛弟子,字目揵连,姓拘利陀。”

当时,大目犍连就在虚空中双盘坐下,弹指叫瞿波离。

瞿波离问:你是谁啊?

大目犍连说:我是释迦摩尼佛的弟子目犍连。

是时,比丘见目连已,吐此恶言:“我今堕此恶趣,犹不免汝前乎?”

当时,瞿波离见了大目犍连,又愤愤不平的说:我现在都已经堕入地狱了,难道还不能摆脱你的阴影吗?

说此语讫,即其时以有千头牛以犁其舌。

说完这些恶语之后,又来了1000头牛犁他的舌头。

目连见已,倍增愁悒,生变悔心,即于彼没,还至舍卫国,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尔时,目连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告曰:“我前语汝,不须至彼见此恶人。”

目连见了之后,更加忧愁,后悔不该来地狱,不但没有教化到瞿波离,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嗔心,于是就回去向佛祖汇报了。

佛祖说:我之前已经告诉你了,不需要去地狱见这个恶人的。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彼息我息,此二俱善;

 已造恶行,斯堕恶趣。

 此为最恶,有尽无尽,

 向如来恶,此者最重。

 壹万三千,六壹灰狱,

 谤圣堕彼,身口所造。”

当时佛祖说了一个偈子:

一个人的舌头,就好象一把斧头啊,如果用这个舌头造下恶口之业,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学三法,成就其行。云何为三?

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

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祖告诉大家,大家要守好身口意三业啊,

身体要行善,口也要行善,意也要行善啊。

这个就是经常见到的十善业:

身行善:不杀生,不邪YIN,不偷盗

口行善: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这个不绮语就是不要说一些荤段子黄色笑话,挑逗异性的话语。

意三业:不贪,不嗔,不痴。

之前宣化上人提出了万佛城的六大宗旨:

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大概也是跟根据当时美国人的习气结合这个十善业来说的:

不争:不贪心,不发脾气,

不贪:不贪心

不求:不贪心

不自私:不贪心

不自利:不贪心

不妄语:守好口业

身语意业不作恶,不恼世间诸有情,

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苦行当远离。

昨天分享的故事当中,我们留了一个思考题,佛祖为什么不赞成大目犍连去地狱教化瞿波离呢?

可能有些师兄思考了,可能有些师兄直接忽略了。

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启发:

度人要看机缘,无缘不度。

瞿波离对大目犍连估计是成见很深了,下了地狱正在受苦的时候,大目犍连出于慈悲,希望去教化他,但是在瞿波离当时的心态来看,估计认为大目犍连是来看他的笑话的。

这样的情况下,让瞿波离造更多恶业,结果自然是达不到教化的目的了。

所以呢,结合精进群师兄自身的情况,又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

1 对于不信佛的家人或者朋友,你不必急于求成,整天用不对路的方法来试图改变对方,这样往往可能会适得其反。不要搞得自己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不妨试试潜移默化,把自己变得更加柔和,让别人慢慢接受你,尊敬你,然后再慢慢跟着你学佛。

2 对于已经信了外道甚至邪教的人,你现在能力不够的时候,也不必要求自己众生无边誓愿度,愿望是好的,不过在合适的阶段应该做合适的事情,你说一遍,如果对方不听,那就算了,不必争论,你跟他既然没有这个缘分,那就留给更有缘分的人去度化他,可能会更好一点。所以呢,我们如果在其他的场合,遇到知见不一定正确的人,你可以考虑委婉的说说,如果觉得气氛不对,那或许不说可能还更好一点。

3 对于加入到普渡群或者净土群的有缘人,时不时会有人有意无意的发一些与净土无关的内容,甚至还有一些邪教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客气的把群规介绍给他,所谓登门问讳,入乡随俗。就好象你如果去到回民同胞家里,大谈猪肉的各种烹调方法,估计会被人赶出来了。

如果对方懂礼节的,可能下次就会注意了,如果对方不懂礼节,那管理员也不会打他,默摈就好了。

经文出自:小乘阿含部第0539部  增壹阿含经 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面对       诽谤)(五明学佛网:面对       诽谤)  

 其它: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张家提) 

 杨云唐居士:勇敢面对烦恼 

 惟觉法师:面对疾病 

 惟觉法师:如何面对顺境与逆境 

 楼宇烈教授:面对当今科学时代 佛教定位何在? 

 净界法师:你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寿命的问题 

 成观法师:佛教徒如何面对生老病死与感情生活 

 法界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黑能量 改善自己的处境 

 开愿法师:如何正确地面对我们的世界 

 梦参法师:如何面对满口佛语却言行不一的朋友 

 仁焕法师:如何面对灾难 

 仁焕法师:如何面对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