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肯认错改过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及佩服


   日期:2014/8/2 20: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到了,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跟月食,日食的时候,是月亮挡住阳光;月食,那是刚好地球在中间挡住阳光。而这是譬喻,君子有过失的时候就像日食、月食,每个人都看到,所以犯了过错每个人都见到。尤其假如我们是为人父母,我们是教学的老师,我们是一个团体的领导者,所谓君亲师这传统文化的三宝,为什么?它的影响大。父母影响下一代,老师影响广大的学生,领导者影响他整个团体的人心,上行下效。而且君亲师这些角色,因为孩子、学生、下属每天都看著君亲师,因为他们内心也很尊重,所以很关注,我们假如做错,他们马上看到。你看孩子这么尊重父母,父母每天随顺习气,其实孩子是最难过的。他相信父母那颗心是天性自然的,可是父母一直习气做主,甚至有时候发脾气乱打孩子,慢慢孩子的信任就不见了,最后变成怀疑父母。所以孩子不能信任父母,我们不能一味怪孩子,还得要反思,我们没有做出有德行的行为,保护好孩子那个天性。

我们男孩子从小最佩服父亲,我现在快四十岁,我也是最佩服父亲,很欢喜,效法父亲。包含老师,我们在学校教书,那个小孩很尊重我们,当他觉得老师很多行为都不对的,他的内心在挣扎、在扭曲,我们怎么忍心这样去障碍孩子、伤害孩子?我自己在学校教书的时候,我看到这句话就很有感触。有时候习气做主,自己明明处理错误,还在那里倘揜饰,在找藉口。孩子心地很清净,老师一找藉口,他们的心地很自然感受到,听我在那里解释,他们就愈听这个脸色愈来愈难看,听不下去。他不会刻意装给你看,他没有任何的所求,他就很直心表达出来,老师怎么在找藉口,脸色很难看。我一看他们的表情,愈讲愈讲不下去了,这个还知道迷途知返,马上转个念头,要承认过失才好。当下就给学生讲,这是老师不对,老师哪里错了给你们道歉。我给他们鞠一个躬,当我再把头抬起来的时候,他们的脸全变了,变成放光,眼睛瞪得大大的,反而佩服老师勇于认错。

所以“过也,人皆见之”,都看到了。但是当场肯认错、改过,“更也,人皆仰之”,反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佩服。父母、老师如此,一个团体的领导者也是要有这样的态度,这样才能凝聚人心;不肯承认错误,人家对我们的信心就丧失了。唐太宗是个明君,在这一点他是非常可贵的,处处在整个《贞观政要》,在唐朝历史当中,都看到唐太宗勇于承认过失的可贵。有一次他最心爱的马被养死,结果他很生气,就要杀这个人。他的太太很柔和的讲了个故事给他听,当时候齐景公,春秋时代的齐景公也很喜欢一匹马,被底下的人给养死了,当下就要处死他。晏婴很善巧,马上说君王,这个人太该死,我来处理他,他死以前要让他死得明白,他错在哪里。他犯了三个严重过失,第一把君王最心爱的马养死了,这个罪当死;第二个会让国人都知道,齐景公为了一匹马,杀了底下的人,所以让全国人民都瞧不起齐景公,这是他第二个罪当死;第三个罪,就是让所有的国家瞧不起我们齐国,为什么?国君为了一匹马杀底下人,三条大罪。讲完齐景公就说好了,放了他、放了他。

这故事讲完,唐太宗也听明白,可贵在哪?只要人家讲的在道里当中,他马上能息怒。后面还有几个例子我们再来讲。听完以后唐太宗跟旁边的大臣讲,我真幸运,身边有这么好的太太,每一次太太讲的,对我的启发都非常大。他不只接受,生起感恩心,珍惜太太的帮助。当唐太宗马上能放下自己的错误,“更也,人皆仰之”,反而天下的人、身边的人愈景仰他,一个人勇于改过,才能真正赢得身边人的尊重。一个修行人不勇于改过,甚至连最亲的另一半都不会尊重我们。所以人家不尊重我们,不能怪别人,怪自己德未修,感未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