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妒忌心乃堕落因,发生在世间当即逻辑的奇事


   日期:2014/8/15 12: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汉地有位道秀法师,年少出家,精进 于佛学知识,座下学徒云集。当时,有位同修道友名慧懿,比他小几岁,但悟性过人,戒律清净,因辩才无碍而名震当地,深得众人景仰。见慧懿的名声、地位日益 转高,道秀心怀嫉妒,遂起恶心欲以暴力加害。一日道秀与弟子出城,在一棵树下休息,突然旋风四起,顷刻间,其双足合而为一变成蛇尾,向上至胸、颈、头,最 后整个身体变为长达二三丈许的蟒蛇。须臾间,草丛中出现数百条小蛇,竞相前来迎接,簇拥着它远去……。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可见产生恶念的果报不可思议, 不仅即生中马上变为旁生,来世的果报肯定更为悲惨。

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以前在读书时, 有时候的行为,现在想起来也特别不好意思。那时自己的嗔恨心、嫉妒心比较重,尤其看到别人学得好,就很想害他打他,不仅仅是想,实际行动中也做过很多坏 事。但后来依靠上师的加持,接受了一些大乘佛法的教育,虽然这种习气对凡夫来讲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断除,但自己的嫉妒、嗔恨等烦恼心态,应该说有所转变。

其实,如果没有嫉妒心,没有嗔恨心,由衷地随喜他人功德,对今生根本没有任何损害,自己也可以享受这种快乐。我们是发了菩提心的人,众生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别人怎么样对我都无所谓,反正我已供养给众生了,他们怎么做都理所当然。若没有这种正知正念,可能会经常处于痛苦与忧愁中。

反过来说,假如对他人的功德生起嗔 心嫉妒,依此过患所致,即生中会极度苦恼、痛苦万分,来世更是苦不堪言。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修行境界比较好的人,气色各方面都不错,跟任何人交往都非常 开心。而相续中有嗔嫉烦恼的人,由于无法调伏自心,在什么环境中都闷闷不乐,甚至会因嗔恨诽谤他人,不知不觉中造下恶业,来世也因这些恶业成熟而感受巨大 痛苦。

汉地有教言说:“他家富贵因缘定,嫉什么?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对于别人的福德,我们没必要生嫉妒之心,以前上师也讲过:“两个人若具有一些相同的功德,一人对另一人生嫉妒心、嗔恨心,不但对自己没有利益,反而是堕入恶趣之因。”

因此,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应尽量 发起一些善心,不要产生嗔恨和嫉妒,尤其这里主要讲了嫉妒心。现在有些人的嫉妒心非常复杂,凡是自己看不上的人,就可以给他挑出各种毛病。因为他们所看到 的,完全是以嫉妒心而导致眼睛不清净。这样的嫉妒心,如果没有发现、对治,那是非常可怕的。有了嫉妒心的话,就不会看到别人的功德;有了傲慢心的话,自己 的相续不会产生功德。这也是古大德的一种教言。所以在修行过程中,我们恒时要观察自己,看自己能不能随喜别人的功德,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也最好不要去毁 谤,不要去摧毁别人的功德。

转载:《格言宝藏论释》—“高僧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妒忌       逻辑)(五明学佛网:妒忌       逻辑)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逻辑与因明 

 李志夫教授:泛论佛陀及中论缘起理事观与逻辑理事观 

 胡晓光教授:略论中道义的逻辑特质 

 荆三隆教授:佛教逻辑 

 麻天祥教授:空、有二宗内在逻辑调适及法相宗之传衍 

 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五章 天台佛学研究 四、天台佛学 

 周齐教授:人间的佛教提倡“人间佛教”的逻辑及其意义 

 惟海法师:《楞严经》的脉络——《楞严经》逻辑体系的掌握方 

 宣化上人:脾气大、疑心重、妒忌心重的人,前生是造了什么业 

 宣化上人:脾气大、疑心重、妒忌心重的人,前生是造了什么业 

 宣化上人:脾气大、疑心重、妒忌心重的人,前生是造了什么业 

 嘎玛仁波切:被妒忌心支配,总是和别人比来比去,怎么从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