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阿罗汉永远不会去做的十一件事情


   日期:2014/8/22 22: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滕建波

当时,象舍利弗进城乞食,这个时候,有位外道梵志就生了恶念:这些佛弟子,到处都有他们身影,搞得我们的咒术都没有市场了。我现在要向城里的人民说这个沙门的坏话。于是,这位梵志就对城里的人民说:你们看到那个象舍利弗了没有?他以前自称是阿罗汉,中途却还俗,纵情五欲。现在又重新出家,挨家挨户乞食,装做清心寡欲的样子,实际上却到处看美女,心里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回到住处之后,心里还是在想着女色。就好象那些困乏的驴子,没有能力继续驮东西,只知道偷懒睡觉。这个佛弟子也是这样,假装乞食,实际上是看美女,满脑子的肮脏念头。

这位梵志诽谤象舍利弗尊者,尊者有没有生气呢?当然没有生气。当时,象舍利弗尊者听到这位梵志恶口诽谤他,心想:这个人真是愚痴,居然兴起了嫉妒心,看到别人得到供养,就嫉妒别人;如果自己得到供养,就欢天喜地,为了达到目的,去造谣诽谤。我应当让他不要继续造谣,不要让他日后受罪无量。

于是象舍利弗尊者就飞到空中,告诉这位梵志:你眼力不行,没有善方便,起恶念诽谤梵行,这是自作孽,以后会下地狱受苦啊。说完,象舍利弗尊者就走了。你看看,象舍利弗尊者也没有跟对方厮打谩骂,也没有去想方设法攻击对方的缺点,只是告诉对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恶意诽谤贤圣,那么果报在地狱啊。何去何从,你自己看着办吧。

有人说,有话好好说就行了,为什么要显神通飞到空中呢?佛祖不是禁止弟子显神通吗?你显这个神通,不是为了让人来供养你,不是为了骗财骗色,如果是为了降伏外道,那也是可以的。如果你显这个神通,是为了名闻利养,那就是不对的。

当时,城里的人民听到梵志诽谤,又听到象舍利弗尊者说的偈子,心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于是,大家都去拜见象舍利弗尊者,然后问:有没有阿罗汉会还俗,贪图世俗五欲的呢?象舍利弗尊者说:没有。人民又问:有没有阿罗汉会犯戒的呢?象舍利弗尊者回答说:得了阿罗汉的,永不犯戒。人民又问:那些还在学地的人,会不会犯戒呢?象舍利弗尊者说:有,如果还在学地的人,会因为宿世业力牵引而导致犯戒。没到阿罗汉之前,叫做学地,相当于还在念书学习,那么就有可能触犯校规;阿罗汉叫做无学地,相当于学得非常好,已经顺利通过毕业考试,从学校毕业了,永不犯校规。当时,人民继续问:尊者以前已经是阿罗汉,却又还俗染欲,现在又重新出家,你以前就有神足通,为什么会这样呢?象舍利弗尊者说了一个偈子,大概意思是说:我以前只是得到了一些世俗禅定,没有证阿罗汉,这些不能彻底解脱,所以业障现前的时候,又去贪图五欲。阿罗汉就不一样了,就好象没有柴就不会生火,没有根就不会生成枝叶,石女就不会怀胎,阿罗汉已经证了漏尽通,当然不会再有漏,不再被五欲污染。

人民又继续问象舍利弗尊者:那您之前难道还不是罗汉吗?象舍利弗尊者说:之前我还不是罗汉。诸位居士要知道:五通和六通,那是有天壤之别。五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六通就是五通加上漏尽通。五通虽然看上去很牛,虽然有机会生天,但是天福耗尽之后,还会重新堕入欲界。还没有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六通就不一样了,这个漏尽通就是核心,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其他五通都是陪衬,是副产品。那些阿罗汉,都得了漏尽通,就能入无余涅槃,彻底了脱生死。人民说:看来世界上没有阿罗汉会还俗的。象舍利弗尊者说:是啊,没有阿罗汉会还俗的。

阿罗汉有11件事情不会去做:

阿罗汉永远不会还俗

阿罗汉永远不会做不净的事情,这里不净的事情就是指YIN欲

阿罗汉永远不会杀生

阿罗汉永远不会偷盗

5 阿罗汉食终不留遗余,这个不太明白,估计是阿罗汉不会浪费粮食,吃东西不会浪费,万一没吃完,也会布施给其他动物。

6 阿罗汉永不妄语

7 阿罗汉终不群类相佐,这个也不太明白,估计是说阿罗汉不会结党营私?

8 阿罗汉永不恶口,不会恶语伤人。

阿罗汉不会对佛法产生怀疑,不会去试探佛法到底灵不灵。

10 阿罗汉永不会恐惧。

11 阿罗汉永不会再拜其他人为师,只有佛祖是唯一的老师,而且不必再投胎,不必再受胞胎之苦。这个是说阿罗汉不必投胎,可以逍遥自在,但是如果阿罗汉愿意投胎做人,弘扬佛法,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那时,人民对象舍利弗尊者说:我们听了尊者所说,再回头看看那些外道,就好象一个空瓶子一样,肚子里面没有货。而佛法就好象装了蜂蜜的瓶子一样,非常甘美。那个梵志诽谤罗汉,日后将受罪无量啊。象舍利弗尊者又飞到空中,跏趺而坐,说了一个偈子:不明白佛法,学习外道,相互斗诤,智者是不会去做这种事情的。

当时,拘留沙国的人民对象舍利弗尊者说:尊者说的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好象盲人重见光明,聋子重新听到声音。尊者所说也是这样,用各种方便来为我们说法。我们今天归依佛法僧三宝,请允许我们成为优婆塞,这辈子都不再杀生。当时,象舍利弗尊者又为大家说法,让大家升起欢喜之心,然后大家就拜别尊者回去了。

阿难尊者听说了梵志诽谤象舍利弗尊者的事情,知道了梵志徒劳无功,连象舍利弗尊者的脸都不敢久看,更不用说跟象舍利弗尊者辩论了。于是又去把这件事情禀告佛祖。

当时,佛祖告诉阿难尊者:现在象舍利弗已经证了阿罗汉,以前传说的罗汉名,现在已经名符其实了。世俗的五神通,不是真实的,就跟梦幻泡影一样,以后一定会失去。只有六神通,才是真实的,能够让你彻底了脱生死。象舍利弗先有五通,现在终于获得六通,你也要学习象舍利弗啊。阿难尊者听说之后,欢喜奉行。

这个故事比较长,我们简单小结一下应当注意的地方:

1 出家人还俗,有他自己的因缘,我们作为在家人,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妄加评论。

2 以前说过一个故事,五通仙人也有可能去见阎王。所以你见到别人有五神通,你不要象苍蝇一样扑上去。有五神通,不值得你去追求。你可以赞叹,但是不必渴求对方用神通为你谋私利。

3 任何时候,都不应当嫉妒别人,不要恶意诽谤别人。否则果报自负。

4 面对别人诽谤你的时候,你应当逐渐学会不要生气,你至少应当做到不去跟别人对骂。你想啊,你下辈子都要去极乐世界了,还需要跟对方斤斤计较这些事情吗?

5 对于出家人还俗,外人不必去批评,对于自身来说,则应当心怀惭愧。你心有惭愧,忏悔业障,表示你的正见还没有泯灭,没有淹没在五欲当中,那你逐渐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一个比普通人要好的居士,那也是值得赞叹的。说不定等你日后机缘成熟了,又重新出家修行弘扬佛法去了。

6 显神通这个事情,应当注意,不能为了名闻利养而显神通,更不能借神通骗财骗色,这种属于邪魔附体,大家要远离。如果有人显神通,但是不求名利,弘扬正法,劝人精进修行,那是可以的。所以看到神通,关键在于你自己应当有正见,能够判断对方说的内容是否如法,看看对方所作所为是否如法。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保险一点的做法就是,听其言,观其行,先观察几年再看。

我们作为在家佛弟子,就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严于律己,让世人看到佛弟子的正面形象,为佛祖争光,不要为佛祖脸上抹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原文:

尔时,象舍利弗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有梵志便生斯念:“此诸释种子,无处不有,无处不遍,又遏绝我等所行咒术。吾今当向城中人民说此沙门瑕愆。”

尔时,此梵志语城中人民曰:“汝等诸人颇见象舍利弗乎?昔日自称言是阿罗汉,中还舍法服,习白衣行,与五欲相娱乐。今复更作沙门,家家乞食,佯现贞廉,观诸妇人,兴欲情想,还至园中,思惟女色,不去心首。亦如乏驴,不任负驮,寂然卧住;此释种子亦复如是,佯现乞食,观诸女色,思惟校计。”

尔时,象舍利弗闻此梵志有恶声响,便生此念:“此人极为愚痴,兴嫉妒心;见他得利养,起悭嫉心;若己得利养,便怀欢喜,至白衣家主行诽谤。吾今当制令不为恶,无令此人受罪无量。”

尔时,象舍利弗飞在空中,告梵志曰:“无眼无巧便,兴意谤梵行,自造无益事,久受地狱苦。”

尔时,象舍利弗说此偈已,便自退还,还归所在。

是时,城中人民闻梵志诽谤,又闻象舍利弗说偈,各生斯念:“若当如梵志语者,然后现神足难及;又我等见还舍法服,习白衣行。”

是时,众多人民各各相将至象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众多人民问象舍利弗曰:“颇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耶?

象舍利弗报曰:“无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

是时,诸人民白象舍利弗言:“阿罗汉颇由本缘而犯戒乎?”

象舍利弗报言:“已得阿罗汉,终不犯戒。”

诸人民复白言:“在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戒乎?”

象舍利弗报言:“有,若住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禁戒。”

时,诸人民复言:“尊者先已是阿罗汉,复舍法服,习白衣行,于五欲自相娱乐;今复出家学道,本先有神足,今何故乃尔?”

尔时,象舍利弗便说此偈:“游于世俗禅,至竟不解脱,不得灭尽迹,复习于五欲。无薪火不燃,无根枝不生,石女无有胎,罗汉不受漏。”

尔时,诸人民复问象舍利弗曰:“尊先非罗汉乎?”

象舍利弗报曰:“我先非罗汉也。诸居士当知:五通与六通,各各差别,今当说十一通。夫五通仙人欲爱已尽,若生上界,复来堕欲界。六通阿罗汉如来弟子者,得漏尽通,即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时,诸人民复白言:“我等观察象舍利弗所说,世间无有阿罗汉舍法服,习白衣行。”

时,象舍利弗报曰:“如是,如汝所言,无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者。有十一法阿罗汉所不习者。

云何为十一?漏尽阿罗汉终不舍法服,习白衣行;漏尽阿罗汉终不习不净行;漏尽阿罗汉终不杀生;漏尽阿罗汉终不盗;漏尽阿罗汉食终不留遗余;漏尽阿罗汉终不妄语;漏尽阿罗汉终不群类相佐;漏尽阿罗汉终不吐恶言;漏尽阿罗汉终不有狐疑;漏尽阿罗汉终不恐惧;漏尽阿罗汉终不受余师,又不更受胞胎。是谓,诸贤士,漏尽阿罗汉终不处十一之地。

尔时,诸人民白象舍利弗言:“我等闻尊者所说,观外道异学,如观空瓶而无所有。今察内法如似蜜瓶,靡不甘美,今如来正法亦复如是。今彼梵志受罪无量。”

尔时,象舍利弗飞在虚空,结跏趺坐,便说此偈:“不解彼此要,习于外道术,彼此而斗乱,智者所不行。”

尔时,拘留沙人民白象舍利弗言:“所说过多,实为难及。犹盲者得眼,耳聋者得听;今尊者所说亦复如是,无数方便而说法教。我等今日自归如来法及比丘僧,惟愿尊者听为优婆塞,尽形寿不复杀生!”

尔时,象舍利弗与诸人民说微妙之法,令发欢喜之心,各从座起,礼足而去。

尔时,尊者阿难闻梵志谤象舍利弗,然无所至,尚不能熟视象舍利弗,况与共论?即往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如来。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夫论平等阿罗汉,当说象舍利弗是也。所以然者?今象舍利弗已成阿罗汉,昔所传罗汉名者今日已获,世俗五通非真实行,后必还失;六通者是真实行。所以然者?此象舍利弗先有五通,今获六通。汝亦当学及象舍利弗。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小乘阿含部 第0539部 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腾建波       阿罗汉)(五明学佛网:腾建波       阿罗汉)  

 仁清法师:吓跑“阿罗汉” 

 体慧法师:持八关斋戒--得清净的戒体,便可证得四果阿罗汉 

 昭慧法师:有关“慧解脱阿罗汉”有否“涅盘智”之讨论——开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N 1161经:本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D 1148经:本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A 第576经(难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各是什么 

 宣化上人:你若供这种斋,就会来一个阿罗汉赶斋 

 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宏圆法师:佛在方便有余土,为无佛期证果的阿罗汉说《法华经 

 宏圆法师:佛在方便有余土,为无佛期证果的阿罗汉说《法华经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供养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