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十念、一念的问题


   日期:2014/9/19 14: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想趁机会再多问一点,就是这里谈到「乃至十念」、「乃至十声」,在我印象中好像法然上人也有在谈「十念」、「一念」的问题。这个问题之外,想请问师父,怎么来解释十念、一念的问题?然后回到刚刚师父所讲的,像这样的念佛,有分什么信前、信后吗?

   慧净法师:经典上是讲「乃至十念」、「乃至一念」,因为十念、一念的上面有「乃至」,所以它完整的是「乃至十念」、「乃至一念」。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是所有众生都要救度,乃至你一生没有学佛,直到临终只有十念,乃至只有一念,才遇到这个法门,也能够让你往生;何况你乃至有一天的寿命,乃至有七天的寿命,乃至有七年,乃至有十年、二十年、乃至尽形寿的人,哪有不能往生的呢?

  所以,是以「乃至十念」、「乃至一念」,来显示阿弥陀佛救度的绝对性,任何人阿弥陀佛都要救度。
  如果有条件的话,那等于说你到了临终,只剩下一天的寿命,才要来学佛、念佛,那来不及了!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是这样。「乃至十念」都还有机会往生,没有绝望。

  所以以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乃至一念」,可以三件事情,来显示这个法门的绝对救度性,所谓「三摄」:
  一、以临终摄平生:以寿命来讲,短到「乃至十念」、「乃至一念」,也还有往生的机会;何况平生即信愿专称,念念不舍。

  二、以少念摄多念:乃至十念,或只有五念、三念,或者一念,乃至你嘴巴念不出来,心中的一念,也能够往生;何况称念一辈子。

  三、以恶人摄善人:甚至一个完全没有修行或作恶多端的人,临终遇到这个法门,回心转意,也能够往生;何况善人。

  「乃至十念」,那么短的时间也能往生,没有什么功夫的人也能往生,恶人也能往生。我们寿命比他长,念佛已经好几十百千万声,平生又在累积善德,当然就更能往生。阿弥陀佛以这个来启发所有人的信心,所以,「乃至十念」背后有这些涵义。

  当然我们学这个法门,都要有一种「哎呀!我就是五逆十恶的人,后退无路!」因此,念念不舍这一句弥陀名号。不要高慢的说,我是一个很有善德、很会修行的人,我不需要靠阿弥陀佛。要把自己置于「死地」,才有「后生」,才能够被救度。

  所以,我们这个法门是「重生」的法门。念佛人时时刻刻都是重生的人,就像基督教所讲的,过去是旧的人,现在是新生的人。

  这个「乃至」,善导大师就解释为「上尽一形,下至一声一念」──乃至为一辈子的念佛,乃至为临终才遇到的十念、五念、三念、一念的念佛,因此善导大师说: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乃至」还有另外的涵义。譬如说,乃至所有的人,不管是男众、女众,在家众、出家众,善人、恶人,乃至天人、乃至畜牲;乃至任何时间,乃至任何的场所;乃至你做任何的事情,乃至你当下起任何的心念,乃至你念佛多少数目,都属于「乃至」的范围。

  所以,这个「乃至」的涵义很广,可说没有任何忌讳,没有任何的限制,就如同法然上人所讲的「念佛以无义为义」。

    法师您如何看待第十八愿最后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慧净法师:「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个字,可以说非常的好,让所有的人对往生有希望。因为有这八个字,才显示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彻彻底底、没有分别的,所有众生都要救度,没有一个遗漏。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有正反两面的意义,从文字上看,好像说我十方众生都要救度,但是你不可以犯五逆和谤法,如果你五逆和谤法就不救度。但其实恰恰相反。

      一方面说明你如果犯五逆、谤法的话,就会堕落地狱,你要回转过来,只有我能够救你。「下品下生」是五逆的人,怎么能够往生呢?一定堕落的嘛!既然是五逆,一定谤法,否则怎么会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呢?所以一定谤法。除了阿弥陀佛以外,无救了。这显示阿弥陀佛的愿,是连五逆、谤法也要救度的。那么,还有什么众生不能救度呢?这是一点。

      再一点,所谓「十方众生」,到底是指什么种类的众生呢?因为后面有「五逆谤法」,而显示出其实我们十方众生,我们这一种凡夫,内心都有五逆谤法的种子。只是遇缘则现,遇到这个缘,就会显现出这种行为。

      像我们看报纸新闻,今天社会上哪里又发生抢劫、哪里杀盗YIN妄,都要想到:这是我过去世做的,他是我过去世屏幕的播放。我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他的现在就是我的未来。因为我的阿赖耶识当中,还有这样的种子在,遇缘则现,只是这个缘他遇到了,我还没有再遇到。

      所以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个字,给我们无穷的希望跟安慰。因为连五逆、谤法,阿弥陀佛都要救、都能救。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在这里叫做「抑止门」。告诉你说,五逆谤法在世间是最要不得、最极恶的行为,不要去做──抑止。对于还没有做的,告诉你不要做;但如果你已经犯了,就摄取。就好像「下品下生」已经犯了,因此告诉你说要念佛,不然就会堕落──摄取。

      所以,第十八愿有摄取、有抑止。抑止当中又有摄取,摄取当中又有抑止。一重一重的。

      怎么讲呢?第十八愿是摄取,唯除五逆就是抑止。抑止当中有摄取,摄取在那里呢?在下品下生,就是摄取。摄取当中有抑止,抑止在那里?在十二大劫。虽然往生了,但告诉你说你犯了五逆,所以十二大劫在花胎里面,是不是又回到五逆谤法的抑止?

      摄取当中有抑止,抑止当中有摄取,摄取当中又有抑止,种种方便,无非要警告我们,五逆谤法的罪非常重,不要犯;因为你还没犯,所以不要犯。

      犯了的话,回心转意来念佛,就能够被救,是这样的。但是摄取了,被救了,在花胎里面十二大劫,那还是抑止了!这就是在警惕我们不要作恶,劝勉我们要尽量行善的来念佛,持戒、守戒的来念佛,做一个好人来念佛。所以摄取当中有抑止,抑止当中有摄取,摄取当中又有抑止,种种方便。

      这就好像父母调教孩子一样。一个扮演慈母,一个扮演严父;母亲就是摄取,父亲就是抑止。父亲说乖孩子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你会被赶出去哦!孩子无知调皮,有一天犯了,就被父亲罚到外面去站,不准吃饭。过了十分钟,糟糕!天色忽然暗下来,而且在打雷。哎呀!下大雨怎么办?母亲就说:暂且原谅他吧!孩子,快进来跟爸爸忏悔,母亲这是扮演摄取了。孩子进来忏悔了,忏悔难道就没事了吗?爸爸还要再警惕几句,警惕几句就是抑止。

      总之,佛就是彻彻底底的慈悲,而众生有贪瞋痴,比较顽劣。但也不能任凭众生发展他顽劣的本性,所以,还要有抑止。也就是在无条件的救度当中,会控制他顽劣的本性。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个字,让我们晓得阿弥陀佛的悲心,彻底无遗,所有众生都要救度。同时让我们体会佛心,佛心要我们做一个奉公守法、为世良民的人,那我们就要做一个奉公守法、为世良民的人;要我们做一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我们就要做一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十念       一念)(五明学佛网:十念       一念)  

 大寂尼师:无间地狱罪刑求一念间息苦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 

 王雷泉教授:禅定要略——从一念三千说看生存困境之解决 

 净界法师: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方立天教授: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说 

 张秉全居士:一念心性,不落断常 

 张秉全居士: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浅释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十四讲、当下一念中转烦恼成 

 妙祥法师:外境善恶一念间 

 洪修平教授:什么是一念三千? 

 传明法师:漫谈一念在修行中的重要性 

 陈坚教授:论智顗的“一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