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明确目标次第修法入相续具实义


   日期:2014/10/6 6: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百日共修三特加行小结开示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第五届百日共修即将结束了,最后的这十天,大家学修的是三特加行的内容。  

  大圆满正行也分正行的正行,正行的加行。三特加行的内容都属于正行的加行,正行的加行分共同的和不共同的,三特加行属于共同的加行。  

  第一,身的要点,即毗卢七座。尤其是刚开始修行,身体的姿态很重要,要尽量做到毗卢七座。通过修炼,毗卢七座也不是很难,刚开始要难一些,尤其要求双盘。但现在我们没有要求双盘,单盘也可以,实在不行散盘也可以。别的都不难。  

  身直则脉直,脉直则心直,这样心容易静下来。身体和意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是身体姿态没有摆好,也会影响心态,心不容易静下来,所以毗卢七座是很重要的。  

  第二,口的要点,即九次排浊气的方法,这也很重要。先把这些不好的浊气排出去,同时可以平息贪嗔痴等粗大的烦恼、粗大的念,这也是入坐,尤其是入定的助缘。  

  第三,意的要点。意的要点也有很多,要发菩提心。在三特加行里,我们主要讲的是“拆毁心房”。把心比喻成一座房子,将柱子、墙、土、石头、地板等一个一个都拿走,这样分解,房子就没有了。同样,这个“心”从何处来,往何处走,住在何处?将万法抉择为心,心抉择为空。  

  我们修大圆满法,空性的见解是基础。你要证悟大圆满,首先要了解空性的真理。这两年我们也在学习中观的内容,对此将的多一些。  

  显宗里讲的主要是空性,所以说显宗是密宗的基础。显宗也分小乘、大乘,小乘讲的是无我,大乘讲的是空性。大乘有唯识与中观,主要是中观,中观有自续派和应成派。应成派抉择万法为大空性,这是最究竟的。这是学密法的基础。  

  以前也讲过,显宗和密宗在最终的境界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显宗强调的是诸法的本性——大空性。这个大空性是不离显现的,是现空双运的。显宗主要讲空性,显现是如幻如梦的、虚妄的。但是,密宗主要强调的显现分。  

  密宗讲的显现跟显宗讲的显现有什么不同?  

  显宗讲的显现都是虚幻的,主要是这些不清净的显现。这些不清净的显现是虚幻的,但是还有清净的显现——大光明。佛第三转法轮时讲到光明。佛讲如来藏,如来藏也就是光明。如来藏指佛的德性、佛的无漏功德,所有的众生都具有如来藏。“藏”,就是没显现出来,藏在里面。因为众生有妄想、分别,所以它显现不出来,被遮蔽了。众生都是自性清净的佛,自性都具备佛所有的功德。如同灿烂的天空,妄想、分别好比云彩。云彩不是天空的本性,它是突然起来的,是可以散掉的。若通过刮风等令云雾散掉了,灿烂的天空就显现了。同样,若不打妄想,不分别了,本具的光明就显现了。  

   佛第三转法轮时才讲了大光明,但只讲了如来藏,没讲太多。这些主要是在密宗里讲的。密宗强调的是明分。明分是什么?就是大光明。一切本来清净,都是净土,都是佛,密宗强调的是这个,这是密宗的特点。 

  空性在显宗已经抉择完了,已经讲完了,所以密宗不强调空分。尽管如此,密宗里也讲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两个次第。观坛城、观本尊、观咒轮等属于生起次第,这些都不能离开圆满次第。圆满次第包括有相圆满次第和无相圆满次第有两种。有相圆满次第就是修气脉明点,无相圆满次第指的是空性见,即空性智慧。观坛城、本尊、咒轮、发光、做二利等,都不能离开空性的见解,否则就不如法了。若是你执着这些清净的显现,也是障碍啊。佛在《般若经》中讲:轮回是空的,涅槃也是空的,都是空性。所以,清净的显现也是空的,也不能执着。  

  有些人说:“观想是着相。”观想不是着相。若着相,就不是观想。观想属于生起次第,生起次第是不能远离圆满圆满次第的,在此处讲的圆满次第就是指空性的见解。生起次第不能离开空性的见解。无论是清净的还是不清净的显现,都是从空性中显现的。不清净的显现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清净的显现是真实的,但是它也不离空性。这个空不是单空。所以,着相都不行。观想时,若是你执着三轮的话,还是着相,这样是不如法的。观想不是着相,着相不是真正的观想。  

  打坐、禅修也是如此。若是你执着三轮,就是着相。我在打坐修法,有所修的法,有修法的过程,这就是三轮。若是你有三轮的执着,就不能成为解脱成佛的因。比如,禅宗要求打坐、参话头。当参话头时,若是执着三轮,没有放下,认为“我在禅修、参话头”“有这个过程”,这样就是着相,也是不如法的。  

  之所以说显宗是密宗的基础,意指修密法必须要有证悟空性的智慧、见解。我们修大圆满法也是如此,也必须要有空性的见解。首先要了知诸法的本性——空性,它属于加行。所以大家要学习中观,让自己的相续中产生空性的智慧。  

  这三个要点被称为“共同(特)加行”,为什么呢?这是跟显宗和外密(事部、行部、瑜伽部)是共同的。无论你是修显宗的法还是修外密的法,都需要这些修法,所以这是共同(特)加行。  

  大圆满有加行引导和正行引导。正行之加行有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这三个是共同加行;后面还有三个不共同加行,现在还没有讲;再后面还有大圆满正行,我们也没有讲。我们现在学修的都是加行引导,还没有开始学修正行引导。  

  通过加行引导,要让自己的相续变得成熟。如果相续不成熟,即使法再殊胜,也起不到作用。对你来说,法和相续是要相应的,法高相续低,就是不相应,不相应就不殊胜,即使法再高、再殊胜,也没有用。  

  其实法门都是平等的,没有殊胜和不殊胜的差别。那为什么还说“殊胜”或“不殊胜”呢?对个人来说,有殊胜和不殊胜的差别。对个人来说,若是真能找到跟自己相续相应的法,这个法对你来说是最最殊胜的。  

  现在很多人都求灌顶,求窍诀。你是这个法器吗?你是这种相续吗?若是你的相续还没有成熟,或是根基还没达到这种层次,没有用。即使你求到了灌顶,得到了窍诀,但对你来说,起不到任何作用。你看,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也许烦恼习气更重了,“我已经求到大法了,我已经开始修大圆满正行了……”觉得很了不起,开始傲慢了。  

  你们看看,以前藏地旧噶当派的大德们,个个都是真正的修行人,个个都是成就者。他们一辈子修的是什么?很多人一辈子不修别的,只修无常法,这样而成就的。  

  成就跟法的高低没有什么关系,主要看自己的意乐在哪里,相续在哪里?要修和自己相续相应的法。自己真正有信心,能够受到法益,这就是相应。主要是要受到法益,这个很重要。若没有受到法益,再精进有什么用啊?你对哪个法门有信心,学哪个法门能真正受益,这对你来说就是最最殊胜的法,没有比这个还殊胜的法了。  

  现在我们学修的是大圆满加行引导,正行引导还没有学修。大圆满正行属于捷径道,是即身成佛的方法,可以说是最最殊胜的法门,这是站在法本身的角度来讲的。它跟禅宗一样,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只是在一些方法上有所不同,其他都是一样的。若是你的相续真正成熟了,修大圆满正行可以当下解脱,即身成佛。  

  以前也讲过,真正修大圆满正行时,它是顿超、立断,是没有过程的。“立”是直接的意思,“立断”指立即断除所有的妄念;“顿超”是指顿时超出三界轮回。若是你的相续真正成熟了,自己真正成为法器了,修大圆满当下就能解脱、能圆满。  

  现在我们修的是加行,加行有外加行和内加行。四外加行指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通过学修四外加行,生起出离心,断除对世间的贪恋、贪着。五内加行指皈依、发心、曼茶罗、除障法、上师瑜伽。通过学修皈依、发心,发菩提心。学修供曼茶罗、除障法、上师瑜伽,也是发菩提心,这是胜义菩提心。若要证悟空性,证悟大圆满,必须要有胜义菩提心。所以这些加行很重要。 

  其实,大家没有必要好高骛远。无论你在山脚下、山腰上,还是在山顶上,都有草。你在山脚下,就要吃山脚下的草。如果你不吃山脚下的草,总想吃山顶上的草,还够不着,这样下去一定会饿死的。先吃山脚下的草,使劲吃,这样你才有力气往上爬。同样的道理,如果不修加行,你就无法修正行。  

  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修加行,尤其是不愿意修无常、轮回等,有的甚至根本不学不修。其实这些都是最重要的。佛讲空性以及其他高深的法,其基础都是因果、轮回。离开了因果、轮回,讲无我空性,修无我空性,统统都不是佛法。佛法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因果、轮回。佛其他所有的理念都是从这上面建立起来的。若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佛法;若没有因果、轮回,就没有佛法。  

   现在很多人都研究空性,研究一些高深的法,为什么不得力,越研究越糊涂?就是没有明白基本的佛理,由此所导致的。他们研究这些高深的法——无我、空性这些真理,越研究越糊涂,最后根本无法精通。若没有明白基础的教理,你是不会明白无我、空性等这些真理的。  

  现在很多人修行,刚开始还很有信心、很精进似的,但越修就越不精进了,越学越没有信心了。为什么?这也是因为没有基础,或基础打得不牢。应该是越学越有信心,越修越精进,但事实不是这样的。问题出在哪里?基础上!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好高骛远,要把基础的教理弄明白。这就好比打地基,把地基打好了,再建房子就快了,只要砌墙、封顶,就完事了。如果不打基础,没有基础,房子很难盖起来,即使盖起来了也会很快倒塌的,因为不坚固啊!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基础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打好基础。  

  如果基础打好了,出离心自然就能生起来,菩提心也就不难了。出离心很重要啊!  

  我们都知道,戒、定、慧三学的最后是智慧。智慧的基础是什么?是定,禅定。禅定的基础是什么?是戒,戒律。戒律有密乘戒、菩萨戒、别解脱戒。密乘戒的基础是菩萨戒,菩萨戒的基础是别解脱戒。如居士五戒和出家人所受的沙弥(尼)戒等,都属于别解脱戒,这些都必须要有出离心的摄持。相续中要有出离心,否则都不属于别解脱戒。比如你受居士五戒了,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不属于别解脱戒。“别解脱”是个别解脱的意思,即谁受戒谁解脱,谁不受戒谁就不能解脱。有出离心的摄持,才是别解脱戒。若是没有出离心,尽管你受的是居士五戒或比丘戒等,都是没有用的,不是别解脱戒。  

  我们现在都在求往生净土,如果没有出离心,是不可能往生的。如果没有出离心,临终的时候会留恋世间,留恋自己的家人、财产等,所以你往生不了啊!  

  可见,出离心很重要。若要解脱、成佛,出离心是根本。  

  现在很多人都想走捷径,都想直接做火箭,那是不可能的。要坐火箭可以,但你要有这个条件啊!其实现在很多学佛人,没有真正明白学佛的目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佛。只是着别人信,随着别人做。  

  你学佛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比如说皈依。皈依有三种: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上士道的皈依。你仔细观察一下,自己为什么要皈依?  

  如果你念经或做些善事,始终是为了世间的利益,诸如健康、平安、发财等等,那就是下士道的皈依。你在这个基础上皈依佛门,断恶行善,多做善事,积累福德,这样就会得到一些人天福报,但这不是解脱,你自己要明确选择。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有钱有权,家庭很好,身体也很健康……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福报呢?这都是自己修的。他们往昔肯定做了很多善事,积了很多福德,所以今生才会这样。但是他们内心一样烦恼,一样痛苦啊!  

  皈依佛门以后,你也可以做善事、做功德、修世间的福报,将来也能得到世间的福报,因为因果是不虚的,但这是不清净的。你在做这些善事的时候,内心掺杂着烦恼,将来享受这些福报的时候,也是不清净的,里面也会掺杂烦恼。虽然很有钱,很有权,很健康,但是烦恼很多,痛苦也是一样有。  

  还有一部分人是为自我解脱而皈依的。 

  现在有些人很自私:“我要解脱,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也不回来了……”他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好,那里没有痛苦,他就求去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求自我解脱。虽然修的是净土法,但往生法属于大乘佛法,而这个人的发心是小乘发心,他求的只是自己解脱。我们是要求往生,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应该发心为了众生而乘愿再来。我们应该这样发心: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亲自见到了阿弥陀佛,消除了所有的业障和烦恼,然后乘愿再来,度化众生。为什么要往生?为什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要乘愿再来,尽快度化这些有缘的众生。若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消业就快了;见到了阿弥陀佛,烦恼就没有了,清净了。这时乘愿再来度化众生,那你就不是一般的凡夫了,你就有能力了。  

  很多人现在没有这种发心,只想自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也不回来了。这是求自我解脱。以前那些小乘修行人都是求自我解脱。我们讲《入行论•智慧品》时也讲过,虽然他们断除了一些粗大的烦恼,摆脱了三界轮回,但是断证功德没有圆满——所断的障碍还没有断尽,所证的菩提还没有圆满,还是不究竟。他们只是暂时入灭,但最后还要出定,还要入大乘,再精进修行,最后才能获得圆满。  

  这是求自我解脱的,也是中士道的皈依。  

  上士道的皈依,是为了度化众生而皈依,为了度化众生而做善事、修法等,这是上等的修行。  

  大家看看自己在哪个层次,这是很重要的。对照自己:自己是求世间福报的,还是求自我解脱的,还是为众生的?目标要定下来啊!若是没有目标,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主要是要把目标定下来。  

  虽然你还不懂什么是解脱,更不知道什么叫成佛,只是想求世间福报,这也行,但是最终你得不到解脱,还有烦恼、痛苦,还是在六道中轮回。但是人天福报也不是想要就可以有的,也是修来的。若是修人天福报,就有人天道,佛在经中对此讲得也很详细、圆满。如果你修人天福报,就修人天道。  

  若是你不管众生,只想自己解脱,这叫求自我解脱,也可以啊。你想从三界轮回中解脱烦恼,解脱痛苦,这就是佛讲的解脱道,这样你就可以修解脱道,以此可以脱离三界,获得解脱。  

  如果你发心“我为众生,我要度化众生……”那也要有能力啊。你自己先解脱,然后才能帮助众生解脱;你自己先圆满,然后才能帮助众生圆满。你要修大乘道,也叫菩提道,这样才能获得成就,可以成佛,可以利益众生,度化众生。  

  如果要度化众生,自己先要解脱成佛。成佛有远道、近道、捷径道三种。波罗蜜乘是远道,之所以称之为“远道”,因为时间漫长啊,比如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学修,最后才圆满。近道是外密事部、行部、瑜伽部,还有内密的玛哈瑜伽和阿努瑜伽。  

  修玛哈瑜伽和阿努瑜伽今生今世就能获得成就,修外密需要三世或七世能成就。时间相对来说不是很漫长,但是学修起来非常难,也复杂。现在我们选择大圆满法,这是捷径道,就像坐火箭一样。大家看看,自己的根基和意乐在哪里,然后去选择修远道、近道还是捷径道。  

  大家参加百日共修,学修了一百天,应该明白修行的过程了,有些人可能受益更大。这一百天至少像探路况一样,你已经把路况了解得很清楚了,回去后就开始修。现在不迷茫了,知道该怎样修了,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了。下去以后,大家还要精进修行啊,不精进也没有用。比如我们要去拉萨,你了解路况后,就要启程开始走了,否则还是达不到目的地。  

  学佛修行,不能糊里糊涂啊!若是不如法修行,佛法也会变成恶趣因,学佛也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痛苦,所以希望大家如理如法地学修。你可以少做点,可以少念点,但是必须要如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尽量做到如理如法,这样你才会受益。尤其是要将法融入相续,修行融入生活,这是最重要的。法融入相续,通过法改变相续,改变心态;修行融入生活,去改变生活。  

  法融入相续。大家要以佛法对照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把佛法当镜子照自己,对照自己有什么毛病缺点,发现后就改。你要通过智慧去观察,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去改,这就是“法融入相续”。  

  修行融入到生活。比如拜佛,怎样融入生活?家里人也是佛,也是宿世的父母,应该要感恩他们,恭敬他们,这就是拜佛!否则,若是你有分别,认为“这是讨厌的众生”“这是可爱的佛陀”,就不行了。众生都是佛,都是宿世的父母啊,这样拜佛才有意义,才会受益,才会改变你的生活状态。若你真能把众生当父母去感恩,当佛菩萨去恭敬,你真的不得了。  

  供养、布施也如此。比如,你做家务、照顾家人等,这些都是布施。你不是要布施给众生,要利益众生吗?你身边的家人,身边的众生就是与你最有缘分的众生、最需要你的众生,你为什么舍弃他们呢?这都是有缘的众生,都是最需要自己的众生,以这种心态去伺候他们、照顾他们,才是真正的布施啊!  

  此处只是举几个例子,其实所有的修行都可以这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若是你能做到这一点,就真的不得了。  

  法融入相续,修行融入生活;法和相续结合,修行和生活结合,这是最重要的。现在对我们而言,这些都是脱节的,所以不得力,不受益。法是法,相续是相续,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结果越修越没有信心,越修越平淡,然后得过且过,一切错过,一辈子就这样没有了。到时候一定会后悔的,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如果大家真的想学佛修行,就要老老实实地学,认认真真地修,才会受益。人规是佛规的基础,做人是作佛的基础。什么叫做人,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老实认真是做人的标准,一个人应该做到老实认真。但是,我们现在学佛修行都不老实,不认真,心口不一致,表里不一致。心里想的跟表面做的不一样,没有做到认真、老实,没有基础,这样学佛修行不会受益,不如法啊!  

  真的,佛法是真正的如意宝,但是它没有主人,谁学谁是主人,谁修谁就得益。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不要管别人,管好自己!得人身不容易,闻到佛法更不容易,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学修,要如理如法地学修。  

  今天就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确目标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明确目标       达真堪布)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