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投射到对方身上!


   日期:2014/11/1 23: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抱怨显示了你的无力感(powerlessness)。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你把快乐附着在他的行为之上,所以你就把力量给了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快乐负责。

你觉得你为他而改变了,可是你有一个隐藏的议程(目的------hiddenagenda)------"我改了,所以你也应该改。”他不是不了解,他还不改是因为你希望他改,他探悉到了你的意图。

期望是一种负面的能量,它只会带来失望。

你被囚禁在这个情境中,没有人规定你要留在这里,但是你忍受它,被它囚禁。

对任何事情有期望都会让你受苦。关系的两大杀手,头号就是期望,其次就是“要对”!

“期望”是说,如果得不到,我就会失望、伤心、难过。而“希望”是说,我希望你能这样做,但是如果你没有做到,我也还是很OK。如果我们只有希望,没有期望,日子会好过很多。期望就意味着落空,而希望可以激励我们朝自己想要的目标迈进,如果没有成功,我们还是可以活在平安喜悦之中。

我们的关系遇到困难时------无论是跟谁------投射出来的结果都是我们跟自己内在某个部分的关系很差。而这份目前不好的关系,只是来帮助我们修复内在那个部分的创伤。

爱人有外遇,不是他的行为伤害了你,而是你内心被激起的被背叛的感受让你无处可逃、痛苦不已,所以会采取一些手段对付他。对方说的话让你生气,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他说的东西勾起了你内心被贬低、无价值、被误解等不同的感受,引发痛苦的情绪,让你无法承受,所以你用愤怒反击回去,目的在于让自己不要感受到这份痛苦。

有些人的怨恨还不仅止于此,甚至是“转嫁”情绪,自己无法承担面临的痛苦,所以迁怒别人。有的时候反照出来我们内心阴暗的一面,我们不愿意去看,就愤怒地摔破镜子。不过,镜子永远不会“断货”,他们会源源不绝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你是否在不了解一个人,甚或是了解他不适合你的状况下爱上他?那你就是有上瘾症,也许对不被爱上瘾,也许对拯救人上瘾,也许对被虐待上瘾,也许就是对痛苦上瘾。这人就是你最好的老师,教你要去爱自己。既然苦是一定要吃的,何不学会自己的人生课题?如果学不会,同样的课题会再度出现,只是换个人来演。

改变自己的期待。

我发现,对我来说愈是重要的东西,我愈是无法从另一半的身上得到。

我为自己的感受负起责任,同时愿意去承受自己内在的痛苦,试着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安慰自己,心甘情愿地停留在那个从小到大我一直想要逃避的感受中:孤独与无助。当我不再视他们为洪水猛兽,愿意试着去与它们和谐共处的时候,它们也就不像以前那样时时来造访我,而且一来就赶不走似的。

诚心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有能力和它们在一起,不要另一半为它们负责,这是维系一段亲密关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每个人在亲密关系中都必须仔细、冷静思考的一个话题------你为对方带来了什么?这些年来你有没有成长?有没有让自己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并且愈来愈自信?还是拿婚姻的保障、感情的基础作为老本,不断地啃噬它?

对一般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亲密关系里寻找童年时期的遗憾。如果你可以给一个人他童年时没有得到的那种爱:支持、包容、理解、关怀,那这个人是永远不会离开你的。

在亲密关系中,配偶其实在扮演两个角色:一个角色就是你的镜子,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所以对方的种种行为可能映照出了你内在的一些特质,但却是放大了数百倍好让你看清楚。另一个角色是,他是来教你学会一些功课的,你应该把焦点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把这两个字放在我们最亲密的人身上------“应该”,而这两个字就是通往地狱的捷径。

很多人(包括我)把恋爱的对象当成生命的救星,片刻不想离开,耗费心力地投入自己生命的全部。但这是缓兵之计,最终,我们必须自己去拥抱我的内在孩童,做自己最好的伴侣,而不是在外面找慰藉。

你在生活中碰到的“怨憎会”,其实都是你的放大镜。你所讨厌的人或是某人有你所讨厌的特质,都是你的放大镜------把你自己也有的,但是不被你承认或接受的东西,放大数百倍,然后拿给你看,谁受得了啊!所以,我们当然可以振振有词地批评别人,但是别忘了,他的特质、习惯、态度、做事方式,如果惹毛了你的话,很抱歉,你身上一定有和这些一样的特质在呼应着。

对别人的问题常常可以一针见血开药方的我,为什么碰到关于自己爱人的问题时,我就完全失去了平时的从容淡定、智慧优雅、成熟干练?原因其实很简单,每次碰到自己深沉的心灵伤口时,我们就立刻退化成一个完全无行为能力的孩子,完全的自私、不讲理,只希望对方能给我们一个“奶嘴”------一个拥抱,一个眼神、微笑或是一句温暖安慰的话语,什么都行,只要别让我在这里撒泼哭闹没有人理。

但是抱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伴侣通常是自顾不暇的,因为他勾起了我们的伤口,我们过度、偏激的反应也让他进入到自己的伤口之中,变成一个无行为能力的5岁孩子,所以他立刻展现他的“自动防御机制”------躲到洞穴里,对外面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

我的自动防御机制是攻击,而有些人是粉饰太平,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有些人则是逃避、躲藏。只要我们进入孩童的退化状态,每个人的自动防御机制就会被启动。

我终于学会了在两人发生争执(也许我还是说了不该说的气话),试着回到自己的中心,看到自己那个无助、脆弱的内在小孩正在撒泼瞎闹。其实你的反应跟对方是无关的,他的言行只不过勾起了你旧时的一个伤口,你不需要他为你过去几十年累积下来的痛苦埋单。在这一点上,自我负责是非常重要的: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投射到对方身上,要他负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情绪       投射)(五明学佛网:情绪       投射)  

 郑振煌居士:佛法与情绪管理 

 郑振煌居士:情绪的四放 

 惟觉法师:禅与情绪管理 

 惟觉法师:禅与情绪管理 

 黄国达居士:受蕴的净化——情绪处理 

 黄国达居士:身心调治与情绪管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 

 雪漠:出离心不是一时的情绪 

 悟妙法师: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控制情绪,如何降伏心魔? 

 宗性法师:佛法与情绪管理 

 法藏法师:情绪〝停看听〞,跟烦恼say〝掰掰〞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A 第830经、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