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家里人有过失,不要去指责,只想著如何帮助他改过来


   日期:2014/12/19 9: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说到孝,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最好的榜样,舜王,那个孝做到了极处。父母对他很多的伤害,大舜都不放在心里,甚至於都是时时想著: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们感受一下,大舜父母对他这么不好,但是他没有任何的责怪,反而是不断的在反省自己。大舜这样的态度,他人生委不委屈?他人生吃不吃亏?其实不肯吃亏就吃了大亏。而真肯吃亏、真肯委屈,为自己的家庭和谐求全的话,那是后福无穷。所以我们人生面对家庭的很多情境,真的要深谋远虑,一言一行是给子孙无穷的福分,还是祸患?在大舜的心中,没有丝毫父母的不是,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诸位大德同修们,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其实这句话非常有哲理,我们想想,父母一辈子有没有可能没有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不可能没有过失。但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因为父母跟我们是一体,家人跟我们是一体,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如何去帮助家人、帮助父母,如何去成就父母,没有其他的念头了。

  绝对不把父母家人的过失放在心上,因为家庭是感恩的地方、是付出的地方,家庭不是计较的地方,不是指责的地方,不是论是非的地方。这个心境自然而然看不到所有家人的过失,而只想著透过自己以身作则,透过自己的善巧方便,能让父母欢喜,让父母能够改正过来。就像《弟子规》说的「亲有过,谏使更」,家里人有过失,没有其他的念头,不去指责,只想著如何帮助他改过来。「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我们从这句经句当中,每个字都是流露著,一个孝子的真心、耐心跟善巧方便的智慧。悦复谏就是看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劝,察言观色;复是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因为那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没有条件、没有要求。大舜做到了不见父母的过,甚至於不见兄弟的过,把父母、弟弟完全感化了,一家团结、和谐。而且不只成就了他当下的家庭,还成就了他自己的学问、自己的福分,以至於世世代代子孙的福分。

  在《中庸》里面,孔夫子称赞大舜,说到舜王「其大孝也与」,他的孝达到极点,德行成就了,「德为圣人,尊为天子」,他的福报也是达到顶点。而且还说到大舜的福分、智慧、德行,会庇佑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不会衰。孔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言,舜王的后代会非常的显达。像古月胡、耳东陈、田地的田、女字旁的姚、人字旁的傅、虞美人的虞,好多的姓氏都是舜王的后代。刚刚有念到您的尊姓的长辈、朋友,请举手一下,我们给舜王的后代掌声欢迎一下。我们看到好多的朋友们都举手了,这些朋友待会儿走出去的时候走路有风,走起路来跟以前都不一样,抬头挺胸,我是舜王的后代,一举手一投足,不可以给舜王丢脸。你看一个祖宗的德行,足以庇荫他几千年以后的后代,这样的祖宗我们为什么不做?舜王做到了,圣哲人做到了,我们应该也要这样去期许自己。

2007年净宗弘法大会—饮水思源 知恩报恩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7/12/15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二厅  档名:52-241-000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家庭)(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家庭)  

 惟觉法师: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五章 家庭亲情 

 郑石岩教授:随缘成长 第三篇 随缘经营家庭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密教与家庭生活 

 于凌波居士: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其它法师:如何处理家庭危机(大愿法师) 

 仁焕法师:家庭伦常道德是根本 

 仁焕法师:家庭果报现前 

 仁焕法师:佛法与家庭 

 仁焕法师:家风好家庭才好 

 仁焕法师:关于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