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的基础


   日期:2014/12/26 1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要修道,要有基础,第一是物质基础。第二是身体基础。

要修行,首先要有生活保障。现在很多人学佛,一心就出离,然后班也不上,活也不干,钱也不赚,每天念佛。以为这个叫做解脱。或者认为这就是最大的功德。甚至瞧不起那些上班的人,觉得他们都没有善根,不知道解脱。那修行真的是如此吗?很多人越修行,越没有福报,世俗事业也没有成功,想要出家也出不成。这个是比较危险的。

你要修行,首先也要有地,有地才有福报。你看出家人为什么要盖寺院,没有地,就无法弘法。这个是很现实的。古人讲的,身安而道隆,身要安住,福报要够。那在家人和出家人不同,在家人身安,最起码的家庭要和睦,出家人在寺院,常住也要六和敬,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没有是非,大家欢欢喜喜的才能修行。

有了地,就要培养福报。出家人也不是一天到晚躲着念佛,他要接待,要自己耕种,要处理很多事情,早上四点起来,到晚上九点睡觉,没有周末周六。他们的福报就是这么拼出来的。世俗人还有上下班,有休息日。修行人是没有的,休息日更忙。人家是这样子培养的,所以福报才大。

有人说,我不追求人天福报,我要去极乐世界。不追求,不代表就没有啊。想要修行,连人天福报都没有,那要如何求得出世间的福报呢。出世间的福报,比世间的福报更难求。虽然说,三宝门中福好修。那是说求世间福报而言。那要求出世间福报,让人天敬仰,那要付出双倍的努力。

民国时期,禅宗也是大德辈出,像来果老和尚,冶开老和尚,虚云老和尚等。说到开悟境界来讲,应该都差不多。为什么虚云老和尚,他影响力最广泛?那就是他福报最大。他一辈子就盖庙,收弟子,度众生。也活得最久,一百二十岁。他福报大,所以对后来的人影响大。

古德说,不盖庙,不知祖师之艰辛。修行是要把所学的东西,兑现出来。这里面就有酸甜苦辣,要面对这个境界,和各种人处理关系,那就不是打坐时,或者躲起来念经那么简单。比如虚云老和尚,如果你看他开示,其实看了也没有意义。他的开示都是给禅堂里用功的人讲的。那他讲的话,都是高尖端的部分。那低层部分,他就不讲了。比如老和尚自己盖庙,自己还懂风水地理,堪舆。那他也没有讲。那老和尚,他有次生病,就去占卜,从药王华佗那里占卜来了一味草药,治好他的病。后来老和尚还发愿,以后盖庙都要建华佗殿,来报答华佗救命之恩。

不要把修行想象的那么容易,好像念念佛,就觉得自己功德最大。比如修《金刚经》,就说起口头禅,一切都是空,不要执着,如梦幻泡影。真的是如此吗?其实《金刚经》是给大福报,大菩提心的人说的。那些福报很多,利益众生很多的人,他也会有痛苦。那佛陀就给他开示《金刚经》的道理。他就解脱了。记得,《金刚经》不是给福报很小,很自私,想自己了生死的人说的。

那些在世俗事业上很拼命的人,他修行起来,就容易成就。因为他有拼命的因素,努力的因素。放在修行上,他也会很努力修行。那世俗事业做不好,又想闭关的人,修个一辈子,估计也是没有用处。他没有努力的因素,就想着捡便宜:念哪经成就更快,求财最快?都在搞这一块。这就是偷心。是很可惜。

第二点,是讲到身体基础。修行要尊重天地宇宙的规律。听闻佛法后,不要觉得自己已经跳出三界了。这个是很颠倒的。那要怎么办?就是恰当的运用这个色身。

药师法门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说一个人是否修行有成就,从色身上可以看出来。幻化色身即法身。真正的心转变,心有能量后,色身就能转变。古人讲的,相有心生。那其实一个人福报大小,从相上也可以看出来。像五祖弘忍小时候,有师父看到他,就说,这个小孩了不得,佛陀有三十二相,他就有二十五相,就差七相就圆满了。这个相,也是福报所化现出来的。

如果要了解禅宗,你去看禅门公案,看他们表演来表演去,那就错了。看公案就好比看电视一样,你看电视里面的人,好像都不用吃饭,不用上厕所。那是很不现实的。那禅门的现实是什么,就是在生活中修。生活是什么,人会有生老病死,会有遇到各种境界,也会有情绪,喜怒哀乐等。就需要《黄帝内经》。

禅宗大德,很注重养生,一边说色身是臭皮囊,但一边他们生活规律,从来不乱动。没有三更半夜跑起来打坐,也没有故意饿着肚子。而且他们住的地方,都是风水宝地,灵气十足。天下名山僧占多。这就是需要身体功夫。

修行人一定不能忽略身对心的影响。比如说看一个人有没有魄力,看哪里?看鼻子。看一个人有没有志气,看他肾气足不足。小孩子肾气很足,都说自己长大要当科学家,当作家。年纪大了,只记得呆在家,成为宅男宅女,甚至班也不上,人也不想接触。这就是肾精严重不足而引起的。有的人越修行,越躲起来,其实是身体也出毛病了。

除非是大修行者,凡夫都是被色身转。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这个意思。人的创造力最丰富时,是在三十岁左右。像虚云老和尚,在四十岁之前,他都是到处参学,听经,下各种体力和脑力的功夫。五十多岁,他开悟后,就一心建寺度众生了。

修行要趁早。我虽然说,大家不要执着文字,但不是不要文字。文字般若也是很重要的。单单有境界,但没有文字功底,那再美妙的佛法,也是宣扬不出来。就像六祖他境界很高,但他文字不行,但弟子法海禅师文字般若很高。所以就有了《六祖坛经》。文字功德,也是功不可没。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修行的基础)(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修行的基础)  

 净土法门法师:听经、好学是我们修行的基础 ,修行的根本 

 人品是修行的基础学佛必须先学做人 

 洛桑陀美仁波切:下,中士道的修行是进入上士道修行的基础 

 圣严法师: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洛桑陀美仁波切:下、中士道的修行是进入上士道修行的基础 

 人品是修行的基础 

 修行的基础:做人、孝义仁、恭敬、十善业、吃亏 

 济群法师: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成佛修行的基础 

 生根活佛开示修行的基础与关键 

 孝是我们修行的基础--小和尚眼中的寺庙生活98 

 明信因果是学佛修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