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慈心于物的公案_太上感应篇


   日期:2015/3/4 9: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感应篇》中“慈心于物”的意思是,内心对一切众生充满慈悲,诚心希望他们安乐,不忍他们受苦,即使对昆虫鸟兽这样的动物也是如此。慈悲心是世间最最珍贵的宝贝,一个人内心只要有了慈悲心,快乐就会时时伴随,因此,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培养内在的慈悲心。 

《大藏经》中说:“人不杀生,爱护物命及放生施食,得长寿报。”小孩玩耍时,应当教育他们,像苍蝇、蝴蝶、小虫子、鸟雀等小动物,都不可以伤害。因为如果从小就随随便便伤害这些小动物,不仅造下了杀生的恶业,还会培养杀心,长大了不知道仁慈宽恕他人。自己平时在洒水、烧柴、扫地时,也要注意不要伤害了蚂蚁等小动物。如果见到任何众生即将丧命,如飞蛾投火、雀鸟被伤、蝼蚁被踏、鱼虾被网等,都应当生起怜悯救护之心,方便救护,使之生还。如果能这样要求自己,必得长寿善报。

《观世音经》中大梵天王曾请教观世音菩萨:“一切佛法的根本是什么?”观音菩萨回答说:“大慈悲心。”《普贤行愿品》中说:“若令众生欢喜,则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有众生最爱惜的莫过于自己的身命了,而诸佛最爱众生,所以,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诸佛菩萨千言万语,无非教人救众生之苦;邪魔外道千言万语,无非教人食众生之肉。劝人放生则可以开启他人的慈悲之心,使之获得永恒的安乐;而劝人杀生,则会开启他人的残忍之心,使之永堕恶趣。

汉朝的杨宝,九岁时见到一只黄雀,为老鹰所伤而堕地,而且被很多蚂蚁爬在身上蚕食。杨宝内心不忍,救了这只黄雀,放在箱中,用黄花饲养,一直到羽毛长成之后,才放走。一天晚上,杨宝见到一个黄衣童子,来到面前礼拜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到蓬莱去,不想路过这里时遭受厄难,感谢你救了我一命。”并赠送杨宝四个玉环,说:“这四个玉环,可以使你的子孙,位至三公,洁白如此环。”说完就不见了。后来杨宝生下杨震,杨震生下杨秉,杨秉生下杨赐,杨赐生下杨彪,四世都位至三公,清白无比。

明朝沈万三,见人拿了几百只青蛙,将剥皮宰杀,于是全部买下放生到水池内。一天,路过池边,见很多青蛙围绕着一只瓦盆。沈万三将此瓦盆拿回家,当做洗手用的器皿。一天洗手时,将一只戒指遗落在瓦盆内,第二天早上看到时,满盆都是戒指。沈万三非常惊异,将金银放在盆里试验,发现也是如此,于是知道这是一只聚宝盆。从此沈万三富可敌国。

宋朝延寿禅师者,是镇江丹阳人。起初是余姚县的县吏,管库钱,亏空了几十万的库钱用于放生。县官责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只是买物放生,不想不知不觉间亏空了这么多。”按照当时的法律,这是死罪,临刑前,他面不改色地说:“我放活的生命有千千万,今天虽然死了,直接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件高兴的事情。”钱王听到之后,免了他的罪,释放了他。于是出家为僧,梦到观音以甘露灌口,智慧大开,著《万善同归集》六卷,常住永明寺,九十八岁时,合掌坐化。圆寂后,舍利放在永明寺旁边的舍利塔中。有一个出家人每天绕塔礼拜,别人问为什么如此,这位出家人回答说:“我是抚州的僧人,因为生病的缘故到了阴间,见到殿角有画像一轴,阎王亲自来顶礼。我问阴间主吏:“画像是何人”,回答说:“这是永明寺的延寿禅师,凡是死的人都要经过此处,只有永明寿禅师,直接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所以大王顶礼。”由此可见,放生回向极乐世界者,可以顺利承办往生极乐的净业。

明朝莲池大师曾经造戒杀文说:“人人爱命,物物贪生。何得杀彼形躯,充己口腹?或利刃剖腹,或尖刀刺心,或剥皮刮鳞,或断喉劈壳,或滚汤活煮鳖鳝,或盐酒生腌蟹虾,可怜大痛无伸,极苦难忍,造此弥天恶业,结成万世深仇。一日无常,即堕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受罪毕时,仍作畜类,怨怨对报,命命填还,还毕为人,多病早夭。我今哀告世人,普劝戒杀,更能随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当随愿往生,永脱轮回,功德无量。”

相传智者大师为释迦牟尼佛乘愿再来,隋陈时代,大师见临海渔民捕鱼杀生,大起慈悲,买临海渔户一作业处,用作放生池,兼为渔民讲经说法,渔民闻法后都改行转业,好生从善,并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处,三四百余里,全部作为放生池,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大规模放生池。当时所救活的物命,数以亿万计。现在的西湖,就是大师当年所开创的古放生池。

宋代的张奎,是钱塘县人。小时候,在小河边上剖鱼,不注意而伤了手指,心想:“我伤了一个手指尚且疼得这样厉害,那鱼被割破肚子,得多么疼痛呀?”于是把一篮子鱼都放到水里了。从此他经常戒杀放生,后来梦见一个人,送给他一条大鱼。他的妻子便生下一个贵子,成年后考取了进士,官做到水州的太守,世世代代过着很富裕的生活。

明代洪武年间,有个叫项德兴的人,是休宁桂山人。家里很穷,靠教书维生。父亲瞎了眼,母亲是疯子,但他非常孝顺。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他十分哀伤地埋葬了父母,尽到了做儿子的责任。有个姓陈的,见他孝敬父母,很是赏识,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时,项德兴已经四十多岁了。姓陈的岳父一向以捕捉黄头画眉等鸟雀为职业,项德兴于是也跟着去做了。项德兴的妻子生了好几个女儿,却没有儿子,于是项德兴常到庙里去祷告神灵,祈求生儿子。一夜,他梦见亡父指责他说道:“你伤害生灵太多,触怒了上天,即将受到惩罚,快快地改过,还能延续血脉。”他的妻子也和他做了同样的梦。于是他就把笼里的鸟都放了,并劝岳父也改行。到五十八岁时,终于生了一个儿子,七十五岁得到孙子。于是子孙越来越多,成了大家族。

杭州阮起鹏,年小时发愿放生,最喜放螺蛳鱼子,因用钱不多,救命很多;又恳切劝化旁人。康熙十九年,坐船经过富春江,船底触石破了,水竟不漏进船里。靠岸后,见有几万只鱼聚在船底破处,又有螺蛳攒满,这才明白,这是鱼儿和螺蛳报答放生之恩。

埃建人曹舜聪,在汀州郑家教书,凡是鲜鸡虾蟹一类活物都不吃,恐怕主人为他杀生害命。顺治丙申年,得病,僵冷了三昼夜,忽苏醒告诉人说:“我的命应在甲申夏,被流贼杀死,因在人家教书爱惜生命,所以加寿十二年,且免横死;又因庚寅夏,劝人刻金刚经三页,加寿三年。”可见爱惜生命,能够加寿延年,解除大祸;如要得福免灾,不杀生命,是最有效验的。

过去有一个高僧入定,照见一个沙弥徒弟七天后即将死去。高僧不想让这个沙弥死在庙里,于是就让他回去看望父母,叫他八天以后再回来。沙弥回家看望父母,八天后安然归来。这个高僧很诧异,于是又入定观察,发现沙弥在归家的路上,见到一个蚂蚁穴,即将被流水灌入,于是急忙脱掉袈裟,用土挡住水,不让水灌入蚂蚁穴,因为这件善事的缘故,延寿十二年。

有个姓屈的教书先生,遇到捕鱼人抓了一条红鲤鱼,他心生怜悯,向捕鱼人买下了这条红鲤鱼,并放到河里。后来梦见龙王将他请到龙宫,并对他说:“你本来寿命已尽,因为救了一条龙,所以增寿十二年。”

在太湖边上,有一个村庄,村民都以捕鱼或打猎为生。沈文宝,全家好善,见人捕到鱼、抓到鸟兽,就买下来放生。大家都笑他迂腐,沈文宝仍不懈怠。后来,这个村庄遭受瘟疫,有人有梦见几个瘟鬼,每人手里拿着一束小旗子,相互说:“除沈家放生修善外,其他人家门前全部插上旗子。”不久,一村三百多家,因瘟疫而死者的超过了一半,唯独沈文宝全家无恙。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心于物       太上感应篇)(五明学佛网:慈心于物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慈心于物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