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如何尽孝?_太上感应篇


   日期:2015/3/6 13: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一切善行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孝父母,此人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善人,即便有所谓的善行,也只是虚伪狡诈之举而已。

《增一阿含经》中说:“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褥卧具,病瘦医药,亲于肩上放于屎尿,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思,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左肩扛父亲,右肩扛母亲,供养他们吃穿住医药等一切资具,父母双亲在自己肩上拉屎拉尿都无怨言,即便这样也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比丘应当经常思惟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从小就抱着我将我养大,随时呵护自己,从来不会拖延懈怠,才使得我渐渐长大,能够活在天地日月之间。以此念父母大恩的方法,就知道父母恩实在难以报答。所以,你们比丘,应当供养父母,恒常孝顺,不可拖延懈怠。你们比丘应当这样去修学。

《四十二章经》中说:“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想通过供养天地鬼神求福消灾,还不如孝敬父母,通过孝敬父母求福消灾,是最灵验的方法。”《佛说未生冤经》中说:“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意思是说:“功德最大的善,就是孝敬父母;罪业最大的恶,就是伤害父母。”《杂宝藏经》中说:“于父母所少作不顺,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此经又说:“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又说:“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

在孝敬父母方面,不仅要孝养父母的身体,还要提升父母的心灵。如《本事经》中说:“若父母先无,信戒闻舍慧,子令其修习,名真实报恩。恭敬给所需,唯现世安乐,令修信戒等,究竟得涅槃。”意思是:“如果父母没有对因果的信心、没有持戒、没有闻慧、没有布施的理念、没有世出世间的智慧,为子女的让父母具备,这是真实的报恩。恭敬地给予物质上的需求,只能让父母得到现世的安乐,而让他们修习‘信戒闻舍慧’,他们可以得到究竟的涅槃大安乐。”《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说:“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

孝敬父母,要从经常忆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人之所以不孝,都是不知父母的恩德;而不知恩德,都是由于没有好好地去思惟父母的恩德。下面摘录唐朝王刚中书的《劝孝篇》,以帮助大家思惟父母的恩德,反省自己对父母是否尽了孝道:

世有不孝子,浮生空碌碌,不念父母恩,何殊生枯木。”世间有不孝顺父母的子女,他们一生忙忙碌碌,但最后都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念父母养育之恩的人,与没有任何情感的枯木有什么差别呢?

百骸未成人,十月居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儿身将欲生,母腹如杀戮,父为母悲辛,妻对夫啼哭。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一旦见儿面,一命喜再续。”在母腹之中时,百骸尚未长成人,在此十个月中,所有的营养都依赖于母亲的身体获得。将要生产的时候,母亲疼痛得像要被杀戮一样,父亲也不知所措地忙碌,看着妻子在痛苦地啼哭。在生孩子时,父母唯恐孩子丧命,成为鬼的眷属,而一旦孩子顺利出生,他们就像自己又重新获得了生命一样欢喜。

自是慈母心,日夜勤抚鞠,母卧湿簟(diàn)席,儿眠干裀褥(yīn rù)。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潜身在臭秽,不暇思沐浴。横簪与倒冠,形容不顾恤,动步忧坑井,举足畏颠覆。乳哺经三年,汗血计几斛,辛苦千万端,年至十五六。”从此之后,父母就日夜辛勤地抚摸拥抱着孩子,母亲宁愿自己睡在潮湿的席子上,也要让子女睡在干净的被褥上。孩子睡得安稳的时候,母亲不敢随便伸缩,怕吵醒孩子;呵护子女汗流浃背,也没有闲暇去洗澡。父母忙于呵护子女,母亲头上的簪子倒下了,父亲的帽子戴歪了,也没有心思梳理一下;由于怀里抱着孩子,动步怕踩到坑里伤了孩子,举足怕颠簸使孩子不舒服。母亲哺乳喂奶孩子需要三年,各种呵护付出的汗血不知有多少升,吃尽了千辛万苦,总算将孩子抚养到十五六岁。

性气渐刚强,行止难拘束,朋友外追游,酒色恣所欲。日暮不归家,倚门至昏旭,儿行千里程,母心千里逐。此时孩子渐渐成人,性格却越来越刚强,行为举止很难去管束了,他们常常随朋友外出游玩,耽著酒色。晚了还不回家,父母会在家门口等待着孩子的归来;如果儿子出行远门,母亲的心就日夜挂念着儿子。

一娶得好妻,鱼水情和睦,看母面如土,观妻颜似玉。母若责一言,含怒瞋双目,妻或骂百般,陪笑不为辱。母披旧裙衫,妻着新罗縠,不避人憎嫌,不解人羞恶。”不孝儿子,一旦娶了长相好的妻子,就整天耽着于男女之情,在父母面前,面无表情,而见到妻子则笑逐颜开。母亲若责备一句话,儿子就怒目相对,而妻子即便百般辱骂,却仍陪着笑脸,不觉得是耻辱。母亲穿的衣服是破旧的,而妻子穿的衣服却是崭新时髦的,即便这样,也不怕人非议,自己也不觉得羞耻罪恶。

父母或鳏寡,长夜守孤独,健则与一饭,病则与一粥。弃置在空房,犹如客寄宿,将为泉下鬼,命若风前烛。父亲去世或母亲去世了,剩下孤独的母亲或父亲一个人,子女也不去关心他们,无论他们健康还是生病,都只是给一顿饭而已。把孤独的父母抛弃在空荡荡的房屋里,就像暂时寄居的客人;父母很快就会离世,命就像风中残烛,此时也不去关心。

怏怏至无常,孤魂殡山谷,魂灵在幽壤,谁念膺桎梏。才得父母亡,兄弟分财禄,不识二亲恩,惟言我之福。父母一旦离世,身体被葬在山谷之中,灵魂在阴间受苦,但孩子根本不去思念父母。父母才过世,兄弟之间就忙着分家产。不去思惟双亲的养育之恩,只是想着自己眼前如何享福。

咸谓此等人,不如禽与畜,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都说这类人连禽兽与畜生都不如,为什么呢?因为乌鸦还知道捉食喂养不能飞的母亲,羔羊还自己跪着接受母羊哺乳。

劝汝为人子,经书勤诵读,黄香夏扇枕,冬预温衾褥。王祥卧寒冰,孟宗泣枯竹,郭巨尚埋儿,丁兰曾刻木。为人子要多读圣贤书。汉时黄香,九岁就知道夏天为父母扇枕头床席,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冬日严寒则以身为父母暖被子。王祥为了父母冬天卧在寒冰之上求鱼,孟宗因没有竹笋为母亲治病而在竹林中哭泣,郭巨无力赡养父母而埋儿,丁兰雕刻亡去父母的木像而怀念父母。

如何今时人,不学古风俗?勿以不孝头,枉戴人间屋;勿以不孝身,枉着人衣服;勿以不孝口,枉食人五谷。为何现在的人不学学古人的孝顺?不要以不孝的头,枉住在人住的屋子里;不要以不孝的身,枉穿着人穿的衣服;不要以不孝的口,枉吃着人吃的五谷。

天地虽广大,不容忤逆族,早早悔前非,莫待天诛戮。”天地虽然广阔,却不容不孝父母之人,不孝父母者应当早早忏悔改过,不要等待老天降下灾祸诛戮自己。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尽孝       太上感应)(五明学佛网:如何尽孝       太上感应)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身为佛教徒,我们应当如何尽孝?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印光法师:念佛人如何尽孝?(38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