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日期:2015/4/4 5: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明朝的嘉靖年间,在江西有一位俞先生,俞公,姓俞,名字叫俞都,字叫良臣,从小就多才博学,很聪明。“18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到第18岁的时候,已经考了秀才了,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是个聪明人。

  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YIN杀口过。行之有年。

  考中秀才以后,年纪大了以后,因为家里很贫穷,就开始教小学生,做私塾了。那么和他的同学,十来个人一块儿,结了个文昌社,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念佛堂啊、放生组。干什么呢?“惜字”。因为古代印刷也不方便,所以呢,就认为写了字的纸都很珍贵,要捡起来。“放生”,也放生。而且戒什么呢?“YIN、杀、口过”,就和我们“五戒十善”一样。“行之有年”,干了这么几年了。

  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两目皆盲。公潦倒终年。贫窘益甚。自反无大过。惨膺天罚。

  你看,这么聪明人,教学生,而且和同学呢,也干好事儿,跟现在念佛人一样,天天干好事,放生啊,持戒啊,“行之有年”了。这么做的中间,前后应试了七科,考了七次,都不中,科举考试都不中。那么生了五个儿子呢?四个儿子很小就夭折了。只有第三个孩子很聪明,左足底有两个痣,夫妇俩都很喜欢。到八岁呢,玩的中间,丢了。生了四个女儿,只留了一个,那三个也死了。他妻子因为哭儿女,两个眼睛都瞎了。俞公呢,“潦倒终年”,至少这七年穷困潦倒,非常窘迫。自己就想,你看,我也没什么大过,没什么大错呀,怎么老天这么罚我呢?

  咱们现在人很多,经常有人得了癌症了,就来问,你看我一辈子干了好事了,都是好人啊,怎么有这么不好的结果呢?特别多。

  年四十外。每岁腊月终。自写黄疏。祷于灶神。求其上达。如是数年。亦无报应。至四十七岁时。

  你看,从十八岁以后,他就开始教学生了,行善、结文昌社,这么经历了生了九个孩子,死了七个,一个丢了,还剩一个。到四十岁了,等到每年“腊月终”,三十,写上黄裱,“黄疏”,开始写信了。在灶神,就是炉灶那儿,跟灶神说,请他给上帝那儿转达,把这个信给递上去。这样“如是数年”,也没人理他。到了四十七岁,显然,至少写了七年的信。

  除夕与瞽妻一女夜坐。举室萧然。凄凉相吊。

  除夕晚上,和自己瞎了的妻子,还有一个女儿,坐在一起,全家啥东西也没有,凄凉极了,也没什么快乐。

  忽闻叩门声。公秉烛视之。见一角巾皂服之士。须发半苍。长揖就座。口称张姓。自远路而归。闻君家愁叹。特来相慰。

  这时有人来敲门了。进来一个人,“须发半苍”,就是半白了。自己说姓张的一个人,从远路回来的,听说你们家不好,来慰问一下。

  公心异其人。执礼甚恭。

  俞先生觉得这个人不一般,对他很有礼貌。

  自言生平读书积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且以历焚灶疏。为张诵之。

  自己就说,你看,我这一生,又读书,又行善,结果呢,功不成名不就,妻子有病,儿女不全,衣食呢,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给这个姓张的先生,把他每到腊月给上帝写的信念一遍。

  张曰。予知君家事久矣。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恐受罚不止此也。

  张先生说,你呀,我早就知道你家的事儿,你呢,“意恶太重”,满脑子都是恶念,专好什么?虚名。给上帝写的信啊,全是怨恨的言辞、抱怨的言辞,等于亵渎上帝,你将来受的刑罚恐怕还不是现在这么点儿。后面还早着呢,马上大难临头了。

  公大惊曰:闻冥冥之中。纤善必录。予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岂尽属虚名乎。

  俞公就说,以前看书或听人说了,冥冥之中,天地谁做了一点点善事,一定会记录下来。我呢,发誓做善事,也依照规条去做,做了这么长时间了,难道说都是虚名吗?他不懂。

  张曰。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与知交辈。多用书文旧册。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亲见。略不戒谕一语。但遇途间字纸。拾归付火。有何益哉。

  张先生说了,举例子,比如说你们文昌社有一条叫惜字,你们怎么惜字的呢?你们这帮人,拿那些旧的“书文”、文字,就像咱们拿报纸,又糊窗子又裹东西,甚至拿这些擦地、擦桌子,还用个借口别污染了,不要浪费了。很快擦完桌子不是脏了吗,结果说别污染了字,烧了。你天天看见不去说,不告诫他们。只是干啥?只是走在路上看见有字的纸拾起来,拿回去烧了。光做这点事儿有啥用处呢?有啥益处呢?大量的字纸干了不合适的事儿,你不管;路上捡了一点小破纸,你就说行善了,说惜字了,你这不是假的吗?有啥用呢?再举个例子。

  社中每月放生。君随班奔逐。因人成事。倘诸人不举。君亦浮沉而已。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

  打个比方说放生,你是什么呢?跟着人家吆喝,因人成事,人家做你就做,人家不做你就不做。其实你自己慈悲的念头是发自内心出来的吗?不是。你这种放生是个假放生,你心里边根本就没有慈悲的念头,这又有什么用呢?

  且君家虾蟹之类。亦登于庖。彼独非生命耶。

  何况你家里面虾呀、蟹呀还吃着,难道说这些虾蟹就不是生命吗?一边放生一边还吃着,这不都是假放生吗?

  若口过一节。君语言敏妙。谈者常倾倒于君。君彼时出口。心亦自知伤厚。但于朋谈惯熟中。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触怒鬼神。阴恶之注。不知凡几。乃犹以简厚自居。吾谁欺。欺天乎。

  口业,就像这个俞先生,这个俞先生是语言敏捷,一谈话经常把人说得倾倒,太精彩了。你自己把话说出口,自己也知道伤厚,伤厚是什么?是刻薄。“但于朋谈惯熟中”,朋友之间,熟悉的人之间,谈话中间叫“随风讪笑”,看见不好的东西,讽刺人家,嘲笑人家,不能禁止。“舌锋所及,触怒鬼神”,大家要知道,说出的话来,叫什么呢?叫舌锋,就好像刀子一样。我们以为说过就没事儿了,没那么简单。说出的刻薄话,刻薄到什么程度呢,比刀子还厉害。你以为我们说过,伤害别人吗?不是,我们这么刻薄,伤的是鬼神,鬼神听了以后都大怒。“阴恶之注,不知凡几”。就是干的这些恶事,说的这些恶言恶语,伤害别人的这些,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阴恶之注, 鬼神都给你记着。不知道有多少了。你自己还老说,我很厚道,做事很简单,用这个来自居。你欺骗谁呀?你难道想欺骗天吗?

  邪YIN虽无实迹。君见人家美子女。必熟视之。心即摇摇不能遣。但无邪缘相凑耳。君自反身当其境。能如鲁男子乎。遂谓终身无邪色。可对天地鬼神。真妄也。

  邪YIN,再举个例子。你虽然没有做出来,但是你看见别人家的漂亮的女孩子,就猛盯着看,心里摇晃啊,只不过没这个邪缘而已。你自己想想,如果身临其境,你能够做到不邪YIN吗?就因为这样子,你自己就说,我这一辈子,做到了不邪YIN了。可以对天地鬼神表明,自己没做过。张先生就说,这纯粹是大妄语,骗人的,纯粹说假话。

  此君之规条誓行者。尚然如此。何况其余。

  这是你们文昌社定的规条,我跟你说说,你一条条做到什么程度。你没一条做到,一条都没做到,何况那些没定规条的呢?更做不到。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善行可记。

  你啊,每年给上帝写的信,早就到上帝那儿了。上帝一看见这个,以为弄错了,赶快就派出日游使者去查看。一查,这么几年,没有一善可记,一善都没有。为什么呢?记了啥呢?

  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YIN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

  你自己在一个屋子里面,干嘛呢?人家使者考察着你呢,你干嘛呢?“贪念、YIN念、嫉妒念”,这个嫉妒念咱们很多,很容易有。“褊急念”,是指看见别人的事做得不合我们的意了,生气。“高己卑人念”,觉得我都对,别人都错。“忆往期来念”,想着过去,哎呀,过去辉煌啊,或者说过去本来有机会能挣钱啊,本来买彩券,就差一个字儿,没中,“亿往期来”,就想着以后,以后没问题,天天在想着这个。“恩仇报复念”,想着有恩怎么报,想着有仇的怎么害他。这些念头啊,每天都在心里边,没一刻停息的时候,叫什么?“不可纪极”,多到没办法记了。

  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每天心里起的意念的恶,多到没有办法记了,天神已经记的无数了。老天对你的惩罚马上就来了,祸你都跑不了,还想说求福?

  公惊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系尊神。愿求救度。

  俞净意公一听,明白了错在哪里,害怕了。伏地流泪,就说:请您救我。

  张曰。君读书明礼。亦知慕善为乐。当其闻一善言时。不胜激劝。见一善事时。不胜鼓舞。但旋过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沉。何尝有一事著实。

  就说了,你也是读书明礼的人了,平时也懂得行善,“慕善”,喜欢行善。知道做好事是个快乐的事儿,是正当的事儿,是光明的事儿,也懂得。听到别人说一个善言呢,也欢欣鼓舞,希望也跟着做。看见别人做一个善事呢,也好高兴。但是呢,“旋过旋忘”,过去以后,行了,该干嘛又干嘛。自己的信根不坚固,不深,“恒性”,没长劲儿。行善,看别人做我们跟着做做,或者说只是看看而已,自己想不起来做。知道这个好,但是呢,老想不起来。所以生平的善言善行,都是什么呢,叫敷衍,“浮沉”,可做可不做。所以说,你所做的一切善行,哪有一件事是落实的呢,没有一个落实的,都敷衍的,都是浮皮潦草的,没有一件善事儿是真正落实的。

  且满腔意恶。起伏缠绵。犹欲责天美报。如种遍地荆棘。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谬哉。

  而且你满腔的怒火,意念里面全是恶,满腔的怒火,这个怒火是什么呢?起伏缠绵,太多了,满腔怒火,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这样做,还想骂老天不给你好的报应。就好像遍地种的是什么呢?荆棘。想期望收出小米、大麦,这不是荒谬的事吗?

  君从今后。凡有贪YIN。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摒除。收拾干干净净。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务名。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

  你看,前面说了,满脑子都是恶,表面上做点善呢,根本没落实,怎么可能有善果、善报呢?不可能。那么这个张君就开始教他了,怎么能真正行善,怎么能彻底改变命运的好方法。

  那么从今天开始以后,凡是有“贪YIN”、“客气”,客气就是因为对境产生出不同的想法,“妄想”,还有一切的杂念,自己“先具猛力”,用猛力,不能依靠别人,要自己下猛力,下狠力,“一切摒除”,摒除的是什么呢?杂念、念头,把这些念头要收拾得干干净净。起的一个念头呢,只理会善的一面,我们每起一个念头,只有善的一面,没有恶的一面,绝不能够有贪嗔痴、恶毒的念头,不能有刚才说的这些“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不能有这个。心里念头只有善的一面。我们打七的知道,什么是善呢?为别人想是善,为自己就是恶。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这才落实到做。先管你的意,因为意圆满了,你的善就圆满了,意不圆满,你的善就不圆满。意圆满以后,你有了能力了,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要图报,不要图名,不论大小难易,都要实实落落,耐心去做,而且是落到实处,一点一点去做,不要管别人做不做,我们自己做。

  行善没有条件,别人不做我们就不做了,这不是善,这是恶。如果力量不能行的,做不到,力量不到,怎么办呢?要“勤勤恳恳”,跟人家说清楚,我的确没能力,但是要让自己的善意圆满。意要圆满,你做不到不要紧,你只要意是善的,圆满了,就是善,这就是纯善。不是说你做不到就不是善,不是。只要你意达到了纯善,你这个善就圆满了。做到做不到不要紧。能做,有力量,我们就要老老实实、一点一滴地做到,哪怕是微小的一点,也要做到。

  行善不容易,行善做不好就恼害了众生。行善一定要做得让自己欢喜,让别人得利,让别人也欢喜。你行善做了半天,人家不需要,我们做了半天,人家还不需要,添麻烦了,那就不是善。所以我们心里边真正做到了善,没能力不要紧,就跟人家老老实实说清楚我们没能力,可以。

  第一、要忍耐心。

  做事要有忍耐心,一定要忍耐,你不忍耐,你就是恶。

  第二、要永远心。

  你行善要永远做下去,不是说做一件,做两件,要永远做下去。

  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

  第一不是自己懒惰,自己明明那儿能干不干,也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

  你只要真正这么做,一定会有效果。

  君家事我。甚见虔洁。特以此意报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

  你家里对我特别地虔诚,所以我来告诉你这个意思,赶快回心转意,修行吧,这样才能上天饶恕你。

  言毕即进公内室。公即起随之。至灶下。忽不见。方悟为司命之神。

  他讲完就进里边儿,进去一看,没了。到了灶炉下,忽然没了。这时才意识到是灶神。

  因焚香叩谢。即于次日元旦。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实行善事。自别其号曰净意道人。志誓除诸妄也。

  明白道理了。开始,第二天元旦了,对天地发愿:一定要痛改前非,一定要落实善事。而且把自己的号也改了,叫净意道人。净自己的意,意念善,你就是善;意念恶,你即使做了也是恶的。“志誓除诸妄也”,发誓一定要除妄。

  你看,他心里是恶的,他就会做出恶事儿,就会感召恶果、恶报,心地的纯善是最重要的,而不在于表面。

  初行之日。杂念纷乘。非疑即惰。已忽忽时日。依旧浮沉。

  你看,刚开始几天呢,杂念纷乘。跟咱们一样,咱一读经拜忏,妄念多了,比平时还多。就开始疑惑了,不是疑惑就是懒惰。这样过了好多日,“依旧浮沉”,还没用。这时候他,

  因于家堂所供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永纯。善力精进。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尊号一百声。以祈阴相。

  这一看不是招了,不是办法了,那么在佛堂叩头流血,发了大愿:一定要永远保持善念,“善念永纯”,善意要精进,有一点自己做不到就堕地狱,而且每天早晨念100声观音菩萨,请观音菩萨帮忙。

  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

  从那以后,一言一动一念一时,这就是身口意,而且是每时每刻的身口意里边,都好像鬼神在那儿看着,不敢自己瞎干了。

  这个是好办法。我们大家修行了,千万你不要说家里一个人了,我们啥都敢干。任何时候有人没人,你就想着,周围有鬼神在盯着我们,你不敢瞎来了。尤其是念头,不能有恶念,你有恶念,鬼神能知道,能看到。

  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随缘方便。广植阴功。

  凡是一切有利于人的,有利于物的,这就是善恶的标准。利于别人的是善,不论这个事大还是小,自己忙还是闲,人家知道不知道,自己力量够不够,都欢喜地去做,而且“委曲成就”。有的时候呢,我们自己为了做成帮助别人的善事,自己被人误解了,吃点亏。不要紧,只要是最后让人家受益了,才完事。即使自己被别人骂了、误会了,也不要紧。随缘方便去做,“广植阴功”。随缘方便很重要,不是说专门特定时间我们去做善事,随时随地,种种方便。

  且以敦伦。勤学。守谦。忍辱。与夫因果报应之言。逢人化导。惟恐不足。

  而且劝善,都是用这些敦伦,“敦伦”就是秩序、勤学、守谦、忍辱、因果报应这些话劝人家,逢人就劝,惟恐不足。

  每月晦日。即计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处为疏以告之。

  每月的最后一天,把一个月所做的善事、所说的言行都写下来,在灶神那儿,给灶神汇报,就烧了。

  持之既熟。动即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

  就这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呢?一动,就“万善相随”,念头里面全是善。就想怎么能帮别人,怎么能让人家好,全是这些念头,没有自私的东西;一静,脑子里面一个念头都没有。

  如是三年。年五十岁。乃万历二年。甲戌会试。张江陵为首辅。辍闱后。访于同乡。为子择师。人交口荐公。遂聘赴京师。公挈眷以行。张敬公德品。为援例入国学。

  这么干了三年,这可是老老实实修了三年,就到了五十岁。正好是万历二年,又去科举考试。当时有一个首辅,宰相叫张江陵的,主持考试。考完了,访同乡,想给自己的儿子找个老师。大家一致推荐俞净意公,说他品德好。于是张首辅就把他聘为老师。俞净意公就和家人一起,跟着他就回了京城了。因为张首辅敬重俞净意公的德品,给他“援例入国学”,上了国子监,大学吧,就是上学了。

  万历四年丙子。附京乡试。遂登科。次年中进士。

  好了,又过了两年,万历四年再考试,行了,考中了,中了进士。

  一日谒内监杨公。杨公五子出拜。皆其觅诸四方。为己嗣以娱老者。内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问其籍。曰江右人。小时误入粮船。犹依稀记姓氏闾里。公甚讶之。命脱左足。双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儿也。杨亦惊愕。即送其子。随公还寓。

  有一天呢,去拜见一个太监,姓杨的太监。这位太监有五个儿子,都是从四方领养来的,作为养老用的。里面有一个儿子,年十六岁了。俞净意公一看,相貌很熟悉。就问哪里人,说是江右人。小时候因为误入粮船,这个粮船走了,走失了,依稀还记得姓什么,在哪里。俞净意公让他脱掉左脚的袜子,一看,两个痣还在,于是认出来是自己的儿子了。杨太监也很惊愕,就把他儿子给送还给俞净意公了。

  公奔告夫人。夫人抚子大恸。血泪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双目复明。

  回来以后,也告诉他夫人,夫人看见儿子回来了,非常地激动,眼睛血泪都流出来了。儿子舔他的母亲的眼睛,这样他母亲,一下子双目又能看见了,复明了。

  公悲喜交集。遂不愿为官。

  俞净意公看见这些事实的变化,不想再做官了,没意思。

  辞江陵回籍。张高其义。厚赠而还。公居乡。为善益力。

  这样他就辞别了张首辅,张宰相。宰相对他的品德特别尊重,赠送了他许多礼物,送他回家。俞净意公回到家里,“为善”,更是不遗余力地去行善。因为他知道行善改变命运了。

  其子娶妇。连生七子。皆育。悉嗣书香焉。公手书遇灶神。并实行改过事以训子孙。

  他的儿子娶了媳妇以后,连生了七个儿子,都养活下来了,而且都是念书,最后考试成就了。于是俞净意公把自己遇到灶神的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并把自己实行改过的事情都写明白了,给子孙留下来。

  身享康寿。八十八岁。

  活到了八十八岁,也没病。

  人皆以为实行善事。回天之报云。

  大家都认为他是真正行善,老天都给他的一个回报。

  同里后学罗祯记。

  这是他同乡晚辈叫罗祯的,记下来的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大家现在都学,大家都知道,但是可能知道呢,泛泛看过去就算了,没有真正地按俞净意公那样真正去做。所以我们不真正做,那对不起,那我们就不行善,我们的命运就改变不了。所以这个“意”,意是最重要的。大家不要搞形式,千万不要搞形式。现在搞形式的特别多。你“意”里边满脑子还是恶,读经啊,拜忏啊,为别人好啊,都是不行的,都是假的。慢慢啊,大家“意”里边一定要真善,真的照俞净意公那样,要做“净意”,一定要去净意,你不净意,就都是假的。把自己的意念全部纯净了,修行就成功了。

  我们现在学佛人搞热闹,今天参加法会,明天又是参加这个念佛的,那个念咒的,特别热闹。没有效果。不能够真正地去净自己的意,修身口意,达到纯善,毫无意义,真的是毫无意义。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意念改过来,这是根本的修行、彻底的修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最快的,才有可能改变。所以我们这个方法让大家学上三五年,修行三五年,就有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把握,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大家要净意。现在我们这个方法威力很大,靠的是地藏菩萨,阿弥陀佛,八十八佛,这些诸佛菩萨的力量,帮我们净意。我们现在自己做不到,请佛菩萨帮我们净意,净我们的身,净我们的心,净我们的意。逐渐地净了以后,我们自己慢慢也做到了净。现在修行,一方面做功课,一方面把五戒十善要落实,尤其是落实到念头里边去,念头不落实啊,没用,假的。

  我想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意义吧。大家无论如何把这个五戒十善持起来,尤其念头不要起了,不要管别人,不要管别人好坏,不要看别人的过失。看完了以后,自己必然造恶,必然会产生问题,产生恶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俞净意公       灶神)(五明学佛网:俞净意公       灶神)  

 传喜法师:灶神漫谈——蒙山开示 

 传喜法师:灶神漫谈 

 家家都有监控器,人人都是大数据!恭迎监斋菩萨圣诞!迎小年 

 传喜法师:俞净意公遇灶神,真心忏悔改命运 

 俞净意公给我们的启示 

 净土法门法师:《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讲记 

 净土法门法师:《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讲记 

 那些灶神留给我们的戒色启示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白话文版讲解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讲记(04)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讲记(03)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讲记(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