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怎样才快乐


   日期:2015/4/14 21: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讲的是“怎样才快乐”。我的快乐是喝点茶,看看书,观观心,把所有的这些信息全部都关掉,这就是快乐。我的快乐跟你们分享的话,就是这样的。怎样才快乐呢?我可能谈不上讲快乐的窍诀,但总的来讲,我也看了许多前辈大德的经典、论典,以及一些窍诀、教言,与沉迷在茫茫无边的苦海里面的有些众生比较起来,与不断涌现种种分别念的这些人比较起来,自己觉得也是享有一定的快乐。这种快乐与人分享,也未尝不可。因此,今天就利用短短的时间,我们一起交流!

  另一方面今天我为什么上课呢?主要是大家共同念诵《普贤行愿品》,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而且今天是我们神变月的最后一天,这个功德也很大的!还有今天是“世界无肉日”。

  ◎相比失去自由、被宰杀啖食的动物,人们是快乐的

  世界无肉日,我记得是从1985年开始的。当时为什么这样提倡呢?因为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农场里面,这些动物感受非常痛苦。为了呼吁人们戒杀放生,很多善心人士就提倡这么一个节日,要求全世界的人们在3月20号这一天不要吃肉。我们学院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外面的很多人不知道刚才吃了多少肉,然后现在来听课。

  有时候人们很喜欢吃肉,有这个习气。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对人的尸体很害怕,人死了以后,不敢把他的肉切成一块一块放在冰箱里面,但是对于其他动物的肉,就习惯跟它一起住。如果把人的肉一块一块放在家里面,你可能不舒服,人的头、脚或者手,放在冰箱里,你打开的时候心里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但是其他动物的肉,包括鸡鸭也好,牛羊也好,这些放在冰箱里面,就觉得很好,很好吃。猪肉、羊肉等也是动物的尸体,我们对它享用的时候,详细思考的话,可能有些地方与人的尸体也有相同之处。

  我前段时间去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那边有特别大的工厂,里面的牛羊特别可怜,因为它们一辈子都被关在里面,身体一辈子都没办法动,一直被围着养到最后被杀掉,从小就在这样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当中。而藏地的一些牛羊,比较而言,在没有被宰杀之前,它在草原上、在山上是有自由的、放心的。但现在很多农场里的牛羊,完全都是一种工业化流水线,被困在框架当中,睡也没办法睡,动也没办法动,一直到死为止。所以我们人类确实需要提倡素食,有时候我们人类也的确可怕,对众生的快乐、众生最执著的肉体,我们却肆意地享用。有些学者说,吃众生的肉实际上是吃众生的生命。

  大乘佛教徒,尤其是在汉传佛教当中,历来都非常赞叹素食观,提倡素食。除了一些没有肉食身体确实就没办法活下去的个别人以外,我们特别希望佛教徒一方面经常戒杀放生,另一方面自己也是提倡素食。这对我们现在的环境和气候保护等等,也有非常大的作用。现在的这些大的农场、工厂里面关着的众生,像鸡鸭等,它们是以什么方式来养着的,可能你们很多人通过电视也能看到,也都清楚,我每次看到、听到它们,就想到我们人类确实也是比较可怕的动物。

  那么我们怎样才是快乐的?其实我们人类如果没有受到极大的疾病的话,应该是很快乐的。比起这些动物,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晚上睡觉有一定的空间,白天起来的时候,也可以自由地出门。这也是一种快乐。

  ◎换一种眼光,无论何种外境、因缘皆可是快乐

  所谓的快乐,我觉得每个人认定的方法不同。如果你认识到它就是快乐的话,那即使你处在一个特别恶劣的环境,可能也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有些人觉得可能有财富才快乐,那不一定!没有财富的有些修行人,比如米拉日巴尊者,我们从他的传记中可以看到,他所享受的这种快乐,可能富裕的人、任何凡人都没办法与他相比。

  我们先要懂得,怎样才是快乐?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在追求快乐,但真正得到内在的快乐应该是更重要的。因此米拉日巴尊者也说过:内在快乐尚未得,外在快乐痛苦因。他说我们内在的快乐如果没有得到的话,那么外求的快乐很快就变成了苦因。这一点可能你们也感觉得到,我们追求名声、追求地位、追求世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物,包括情执等等,你如果没有内心的快乐,一直追求外在的快乐,到最后所得到的也有许许多多的痛苦。

  所以我们应该想到,在这个世间当中都有不同的一些因缘。以前无著菩萨讲过一个《快乐之歌》,我好几年前给大家传授过。它大概的内容是:我们生病应该是很快乐的,因为通过疾病遣除我们的障碍,如果没有生病也应该是快乐的,因为通过长寿可以做许多的善事;如果有钱财,应该是快乐的,通过钱财可以积累更多的福报,如果没有钱财也是很好的,因为世间所有的这些痛苦是由于钱财等而得到的;如果长寿是很好的,人活在世间,特别是具有清静戒的人,能做大福德,如《中观四百论》里面所讲的那样,可以积累很多的资粮,如果没有很长的寿命,死亡的话也是快乐的,因为我们如果早一点离开世间就会少造一些恶业。

  所以不管是富也好,穷也好,或者是长寿也好,短命也好,或者是生病也好,健康也好,我们如果以另一种方式来看待,无论如何皆快乐。不管怎么样,我们如果认识到世间一切的性相和状况的话,应该很快乐的。这是无著菩萨对快乐的一种认定方法。如果我们真的懂得,什么都可以快乐。

  其实有些修行人也是这样的,只要有一些修行境界的人,在生活当中无论遇到什么,对他来讲都是可以接受的。健康也好,不健康也好,穷也好,富也好,遇到善友也好,恶友也好,或者赚钱也好,亏损也好,都是可以接受的。这需要一种修行的境界。我想我们很多人可能需要这种快乐。

  当然,表面上或者口头上这样说,谁都会讲,但是在生活当中真正遇到的时候就不一定,有时候痛苦产生的时候,当场很难转为道用。我们藏族有一种说法:看火星落到自己的身上没有?如果火星落到自己身上,就很难受。意思就是说,火星溅到别人身上的时候,我看不出来多痛苦,但是他自己感受得到。比如我的家人死了,我家里面出现事情的时候,平时我这样说得天花乱坠很不错的,但是真的遇到痛苦的时候,我还是很难受的。这个时候,也需要其他人的一些帮助。

  虽然我们很多佛教徒都是学大乘佛法的,很多人可能嘴上可以说,胜义当中一切都是远离四边八戏的,世俗当中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如阳焰、如水月、如乾闼婆城等等的幻化八喻。你在开心的时候,就好像真是一种修行人,闭着眼睛也可以,入定也可以,安住也可以;但是当你遇到困难和违缘的时候,入定也没办法入,念咒也起不到作用,安忍也修不下去,什么都开始倒塌、崩溃。有时候,也可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旁观者的眼里,好像不是很严重的事情,但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觉得实际上我是最痛苦的,或者我是最快乐的。

  麦彭仁波切等藏传佛教的很多大德,有快乐和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快乐的时候,你也不能太过分地执著、傲慢、开心,因为你的这种快乐毕竟是无常的,过一段时间,你也可能会流眼泪的;痛苦的时候,你也不要特别地绝望和失望,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原因,过一段时间,你也可能会开心的。

  我以前讲过自己读书时候的一个小故事,当时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但现在看来很幼稚。但不管是幼稚也好,重要也好,在我生命当中也是发生过的。大概三十多年前我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跟其他的同学拉帮结派打架(众笑),当时打得比较厉害,我们的这个部落跟另外一个部落打了两天的架。打架之后,有一天我们的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宣布,说索达吉同学就是我们班的“败类”(众大笑)。他说还有初中三年级的陈某、初中二年级的康某,对这三位,学校要警告处分。当时我们班主任批评得很厉害,说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劝请,我可能要被彻底开除,但是通过他劝请之后,这次就没有彻底开除,但有一个要求,就是我要在第二天全校的师生大会上做书面检讨(众笑)。

  当时我们这个班其实人也不多,不到20个人,但是我好像感觉所有的同学都不理我了,好像他们的表情都变得不一样了,下课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伤心、特别痛苦。当时我自己写一个检讨书,也确实是写不出来,不通顺,时间也比较急,我就去求以前的一个对我比较不错的小学老师,他也给我上过一堂数学课(我不能说这个老师的名字,以前我的有些讲记里面说了名字以后,有些老师后来也给我算账)。我说某某老师啊,你可不可以帮我写一个检讨书,明天在全校上我要念。但是这位老师当时表情特别不好,他说:“谁叫你打架的?我没有说你去打架我帮你写检讨书,我才不写呢!”他根本不理我。其实我也找得不对,因为这个老师的家乡就是同我打架的那个部落,我平时认为他是很好的,但是这次不该找他。当时我可能比较伤心吧,这在自己的记忆当中很深刻的。

  前一段时间,我去一个地方开法会的时候,三十年前的那个老师也在迎接的队伍里面,拿着一个长长的吉祥哈达。我一看到他的时候,心里想:当时我让你写一个检讨书,你不帮我写,今天你这么恭敬地拿着哈达……后来又想:“哦,我学了这么多的大乘佛法不能有这样的执著。”(众笑)我就马上把心里的这个想法就像电脑上的“坏病毒”一样删除了!

  再后来,很多同学、老师都不给我写,我就自己勉强写了,另外一个同学帮我改的。第二天,老师说这次不单是学校的校长要参加我们的这个类似的批判会,还有当时这个区里面的区长以及区委书记都参加,这非常严重!然后就在全校的这么一个大会上,以我为主被大家批判……当时我想,我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从此之后,不管是我们班、我们的老师,还是我,都没办法抬起头来。非常非常伤心。当时我就觉得可能没有希望了,想过自己要不要离开学校。这发生在初中一年级,当时确实很痛苦的。

  后来,同样在初中的时候——初中三年级,应该是1981年的冬天,那时我也感受过一个很不错的快乐,当时也是我们的班主任说我是班里面的光荣。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我得到了整个炉霍县的第一名奖学金。我记得有32元钱。我也是在全校的这个大的场合上去领奖,领奖的时候,我自己感觉好像是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或者奥斯卡金奖等等。这种整个全县的奖当时对我来说就像是全世界性的,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但是,就现在看来,或者再过一段时间来看,当时的那个快乐、当时的那种痛苦,都是在非常小的一个范围当中。虽然对个人来讲,可能这是特别大的事情。确实当时在我痛苦的时候,那些老师、同学对我态度不好的情形,现在过了三十多年,我还记忆犹新。

  所以人遇到特别大的痛苦的时候,你在旁边对他哪怕稍微说一点安慰的话,或者稍微扶一下,他可能永远也不会忘记,就会觉得在他最绝望和最痛苦的时候,你真正给了他一种复活的甘露妙药,他就会特别地感激你。而当你快乐的时候,很多人会赞叹、欢呼你……不管怎么样,当我们快乐或痛苦的时候,对自己来说,可能是最大的一种感受,但是时间过了以后再来看的话,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在座的有些人可能遇到一些事情,心里特别特别地痛苦,但是旁边的人看来,你这个痛苦不值得一提、不足挂齿。

  ◎观察心的本性,快乐和痛苦皆转为道用

  按照佛教的一些教言,我们现在所感受的这些痛苦,真正从本体上看,的确也没有什么值得去烦恼。为什么这么讲?莲花生大士有个教言,即快乐和痛苦怎样转为道用。道用指的是在修道当中运用。这是后来伏藏大师桑吉朗巴取出的伏藏。他说我们世间上所有的这些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归根结底,乐和苦实际上都是我们的心。我们自己观察我们的心的时候,其实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未来,没有过去,没有来源,没有住处,没有去处。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稍微内加观察的时候,应该会清楚的。尤其是我们学过一些密法的人完全明白;学过一些中观的人,他也会悟到;甚至有些念过《金刚经》的人,也知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所以莲花生大士当时观察我们痛苦的这一颗心的时候,它的本体是空性的;本体空性的同时,它的自性是光明的;由于自性光明和本体空性的因缘,在形象上它可以显现为各种各样的。这就是我们的心,它并不是痛苦的东西。我们觉得心很痛苦,只不过是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而已。当你心里特别不舒服的时候,也许是可能听到别人对你说什么,也许在你的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许你自己身上的疾病等等而引起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对这种痛苦稍微内加观察的时候,原来就是心。用心观心的时候,心就是空性的,空自然解脱,是解脱的本体,也是光明和大乐无二无别的。

  这种修行方法,在我们藏传佛教的一些窍诀当中,的确特别殊胜。虽然世间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课,诸如“怎样寻找幸福?”“幸福的秘诀是什么?”“快乐是从何而来?”等等,但是真正深入去了解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原来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是一颗心。但是这颗心,我们不用别人来给我开导,也不用吃药。有些人因为特别痛苦,实在没办法,就进舞厅、喝酒、抽烟,去一些非常不合法、不如法的场所,通过麻醉和麻木来刺激自己忘掉痛苦。但这不是方法,只是暂时压制而已,当你麻醉之后苏醒过来的时候,心里的痛苦还是照样存在。

  如果我们真正从根本上知道,原来我这实际上是一种迷乱的、一种习惯性的执著,那我们的痛苦,可以自然而然解除。这时候所得到的这个快乐,实际上是一种无漏的快乐,是一种恒常的快乐,它不容易改变。为什么现在很多修持佛法的人,在生活当中不管是有什么样的遭遇,他都特别地淡定、特别地从容,这也是有原因的。我们内心的这种调整跟外在的一些形象、外在的一些药,或者通过看节目来压制,有一定的差别。

  我们很多人通过修行来解除自己的烦恼和痛苦,这非常重要!从来没有学过大乘佛法的、没有修行的人,生活非常苦恼。以前我们学会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管是在感情上、事业上、家庭上,都有许许多多的烦恼,确实也特别痛苦。我写了几本书,其中《苦才是人生》非常畅销,我自己观察与这个书名还是有一定的关系,里面的窍诀也许有一点不同,但是确实上上下下的人都比较痛苦。

  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没有认识烦恼,没有认识自己的心。当你稍微认识到自己的心的时候,其实生活当中应该有许许多多的快乐!这种快乐就像我刚才讲的那样,或者是喝茶、喝咖啡,过一个非常简单的生活;或者是看书学习,这也可能是人生当中最好的一种快乐;或者你经常跟别人交流,想帮助别人,做一些利他的事情,这也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或者,在一些寂静的地方通过自己的禅定来安住,就像佛陀所讲到的一些三昧定,也是一种快乐。

  我们生活当中,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些机会,经常需要工作,需要发心,需要做很多事情,但如果内心稍微调整的话,跟什么人都可以接触,什么事都可以接受。甚至有些修行人,可能因为前世的一些业力,被关在监狱里面,他也可能过得很快乐的。以前我们藏传佛教很多的大德,在文革期间的时候,被关在监狱里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但是他们在监狱里面的整个生活,与常人完全是不同的。因为他内心当中有一些境界。在这个时候,他把它当作是一种闭关、一种享受、一种修行,这也是一种快乐。

  ◎三种方法将疾病等痛苦转为道用

  所以,我们世间当中很多的遭遇,可以通过修行来遣除痛苦。即使我们可能有一些疾病,它也可以转为道用。麦彭仁波切有一个教言,叫做《内修甘露妙雨》,我以前想翻译过来但是一直没有来得及,比较短,主要是我们的疾病转为道用的一种修行方法。它分了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我们的疾病、产生的这种病痛,实际上是一种净除障碍的因;第二个,我们的疾病是一种善知识;第三个,这个疾病可以转为道用。

  第一个就是说,我们可能因为受到了各种外境的影响,以及内在的业和烦恼的因缘,产生了种种疾病。当你生病的时候,可以观想:这种病,对我来讲是一种机会。世间当中经常讲“小苦除大苦”、“以毒攻毒”,《宝鬘论》当中也有这样的教言。意思就是说,我今天的这种疾病,虽然比较难受,但是这可以遣除更大的包括地狱、恶鬼、旁生这样的痛苦。因此佛经当中也说,众生头痛的这种痛苦也可以解除转生到地狱的痛苦。

  所以,我们生活当中遇到疾病的时候,应该有一种欢喜心来接受。还可以想到: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我现在感受的这些身体和心理的病痛,可以结束无量众生的痛苦。这时,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的非常多的罪业,都依此而遣除。

  这一层内容,就是告诉我们在生病的时候,要会抓住机遇。生病的时候,可能我们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很不幸,一定要想办法治好。前一段冬天的时候,我就感冒很长时间,不管是吃药也好,打针也好,什么都不管用。有的时候我也会观想,有的时候也是没办法观想。但如果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一定要想到:不管怎么样,如果我生病对众生有利,就让我生病;如果我康复、健康对众生有利,就让我健康。有这样的心态是很重要的。生活当中都非常顺利,对你来讲不一定是很好的,有时候生活当中的不顺、违缘,对你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让你遣除无始以来的许多罪业,从而遣除痛苦。这是第一层内容。

  第二层内容,就是把我们的病看作是一种善知识。我们可以想到,我们如果产生疾病,就可以生起出离心。你如果快快乐乐,好像在轮回当中根本感受不到痛苦,相续会不断地产生一种傲慢心。当你有了这样的疾病和不顺时,依靠它自己的修行就可以有进步。什么是善知识呢?所谓的善知识,就是以前我不认识的道理,通过他的出现,我重新认识了这种道理。同样的,在没有这个病的时候,我可能在这个世间当中什么都是没有感觉的,但是因为我遇到了这种痛苦之后,就重新开始调整自己,重新有所认识。

  我们有些人,身体好的时候,从来都不去寺院拜佛,因为身体不好,后来就开始学佛了,就开始到处去求加持。求加持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身体不好、心情不好。所以,无垢光尊者也在《窍诀宝藏论》里面讲,一些病魔、外缘其实对我们的恩德是很大的。如果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些疾病,然后开始重新认识这个轮回、重新认识自我,这其实是真正善知识的出现,因此,也不一定不好。我们平时问候:“你好吗?你身体好不好?”我们说身体好的话,“哦,那很好,那很好!”身体不好的话,那怎么办?互相都比较着急。但按照大乘佛教的一些教言,身体好的话,也许可能你很傲慢、懒惰,不修行;如果身体不好,就像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人说: “因为我生病,现在我开始要修加行,可能时日不多啦。”他身体好的时候,从来不想念佛、修行,一直散乱。但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他可能觉得生命无常,死亡会马上出现。这是第二个观修方法。

  第三个,通过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疾病,可以修持六波罗蜜多。当你生病的时候,知道自己的身体可以布施给一切众生,修自他交换,这就是布施度;当你生病的时候,知道自己依靠有漏的身体,痛苦始终是接连不断的,因此发愿一定要修出无漏的智慧和金刚身,这就是持戒度;当你生病的时候,以大悲心和自己修行的境界结合起来,然后安住,这就是安忍度,有些大德,不管生什么病都不怕,不怕死亡,这也是一种安忍;当你生病的时候,中间病得不太严重时,将以前所修过的这些境界,不断地串习、运用,这就是精进度;当你生病的时候,经常安住在空性与自己的心无二无别的境界当中,或者观修众生的痛苦,在自他交换的方式当中修禅定和安住,这就是禅定度;当你生病的时候,按照上师的教言,观想病苦在胜义当中远离一切戏论,在世俗当中如梦如幻,这样来摄持,就是智慧度。因此作为一个真正有修行境界的人,在一场疾病当中,可以圆满六波罗蜜多。

  总而言之,把疾病看作一种净除障碍的扫帚,是一个非常难逢难遇的善知识,同时,依靠这种疾病,也可以修持波罗蜜多,把疾病转为道用。同样地,在生活当中出现的任何其他的痛苦,也照样可以转为道用。

  ◎结语

  今天大多数听众,我相信应该都是佛教徒,也有个别的不是,包括我们学院当中也有,每天晚上有一些游客来这里听一两堂课。我也是特别欢迎这些不学佛的人,以及没有信仰的人,因为他们照样有痛苦,照样有烦恼。我们佛教的教义也许可以引起他们的一些思索,通过一些前辈大德们的这些教言和金刚语,也许对他们的人生稍微有一点启迪和启发。我想这就是我们共同学习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

  当然有些佛教徒可能已经听腻了,已经成了“法油子”、“老油条”。我一般不喜欢“老油条”,喜欢“新油条”(众笑)。不管怎么样,希望你们在生活当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痛苦,观它的本体,然后,就可以转为道用。这个时候,你所谓的这个快乐,应该不是那么遥远。

  这个世间当中确实也是痛苦比较多,快乐很少,人们共同承认的这种快乐,它是临时性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我们随时都可以找到。有些人可能认为,所有的幸福应该只有从名声当中得到,他就拼命地一辈子都在追求名声;有些人觉得,所有的幸福应该是一种地位,有一个崇高的地位就可以。有些人,可能觉得所谓的幸福,就是拍照。有些人很喜欢拍照,我刚才看到,有一个艺术家,他的胡子全是白色的,有人说他已经好几十年一直在青藏高原,到处搞环保、拍照。我想说:“哇,他的这个胡子就是在藏地高原慢慢变成白色的。”所以他的幸福,就是在照相机上面寻找。还有一些人,可能他的幸福,就是在所谓的感情上;有些人,所谓的幸福,就是在金钱上;有些人,所谓的幸福,在心里。尤其是一些修行人,他的幸福,可能在心里寻找。当然外在的、基本的一些生活因素不能离开,但是更重要的,他去内观内在的心灵的时候,原来在我们心里的更深的一个层次当中,有幸福的宝藏。只不过去寻找它、真正能得到它的人,为数不多。

  在无边无际的世界中,在宇宙的空间当中,每一个人,从早上起来睁开眼睛,一直到晚上闭眼之间,就是在寻找幸福;闭了眼以后,梦中也在找幸福;也可以说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的当天开始,就一直寻找幸福,直到最后离开这个世间。但是真正的幸福在哪里?看你们自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