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学佛最重要的重点是什么?


   日期:2015/4/28 22: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三种最重要的,第一个,就是一个正确的发心,所以我们每天都会念: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每个人要去了解,学佛就要学佛的心态,乃至佛愿意他的弟子们能够学他一样成佛度众生,所以要发菩提心。菩提心,以大悲心为根本。什么叫大?大就是所缘一切众生。所以所有的世界、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应该要帮助他离苦得乐,乃至成佛的对象,不能够舍弃,所以这个叫发无上心。

  一个妈妈爱她的儿子,对儿子来讲妈妈的恩非常地大,但是这还是世间凡夫的心而已。因为这个妈妈可能会去煮鸡肉、猪肉来给儿子吃,所以为了自己儿子,她可能会去伤害到其他的生命。甚至一般的人只管自己家里平安、幸福就好,他不容易说完全地自他交换。只要有人没吃饭,他也吃不下;有人没房子住,他也不敢住大房子。所以我们要了解发菩提心,他应该有什么相,所以他要悲心具足。既然发菩提心,要如何才能够圆满菩提心?他就要有空性的智慧,乃至成佛的方法、帮助众生的方法,他都要会。所以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所以为了要成佛,我们要智慧如海,但是也希望所有众生都智慧如大海,所以各位就要深入经藏。当然这个经藏,有各位看得到的文字的经典,更重要的经藏,自性众生,要深入你的心,以外在的闻、思、修来净化你的心,用我们的心跟菩提心相应。

  什么叫菩提心?我们就要闻、思、修,亲近善知识、深入经藏,所以一定要经常这样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进一步呢,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这个叫劝进行者。所以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佛,但是我们读《地藏经》,太好了!我们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机会读诵、实践地藏本愿,《药师经》、《普门品》、《金刚经》。所以放生很好,吃素很好,点灯很好,受八关斋戒很好等等。但是我们要如何统理大众?当然你要统理大众,首先要统理自己,你的六根要清净。所以,是故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如果你六根不清净,心态不正确,你的影响力就会减低,不能统理,只能骗众生。这个世间骗众生的可多了,所以我们要统理大众不能走错路,走错路,伤害自己更重,所以叫无碍,一切无碍,这个无碍是与智慧、慈悲相应。不但如此,和南圣众,对于所有的善知识、对所有的菩萨,我们要引导大众,都要尊敬、亲近,特别是发菩提心的善知识,所以我们要供养赞叹--和南圣众。

  所以我想,这三点里面当然最重要的是发心正确,还有发心以后要有智慧的观照,所以除了般若波罗蜜,还要有智慧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讲的是一种比较对于一切相的本体,甚至去除我执;智慧波罗蜜讲的是你如何以般若空性为基本,去帮助众生的善巧方便,要各种方法。现在可以用电脑、可以办法会、可以用各种的传媒,甚至你要处理。今天有一千个人,你要如何统领他们,大家发挥效率,又能够净化、又能够产生功德,所以对于世间的一切你要了解。做个菩萨,他的生命里面要做过国王,做过皇后,做过天帝、天神,做过动物,这些你都要会怎么样运用这一些。现在给你一亿美金,你怎么用?所以虽然不执着,但是你要善用它,不是替你自己买一个房子,买一部好车子,是这些钱如何发挥到最好的功德力量,来回向给众生。所以这些智慧波罗蜜的追求,我们就要以接近众生,利用各种方法善巧方便才能够达到。

  所以各位手上现在有一本,叫《诸法集要经》。诸法就是一切佛所讲的佛法,在佛法里的要点,这位善知识帮我们结合起来,让我们大家能够很方便地找到重点。所以有观无畏尊者所集,里面有两千六百八十四颂,所以再由日称法师菩萨再把它翻译。我想,各位,你要很想要,完全地想要融入这些经典,要了解,因为你要帮助众生,你要知道佛怎么引导我们,菩萨怎么做。如果本身你对研究经教没有兴趣也不想深入,甚至有些人更奇怪,我这辈子念这个仪轨就好了,念这个佛号就好,其他我不想念,意思是说你不想成佛,你不想度众生。祖师大德不是说一心念佛求往生就好了吗?这个念佛是广义的,你要念三宝、念佛所讲的一切教法,并不是狭隘的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汇归三藏十二部经典,你要懂,不然你就等于这种断灭佛法了。所以我想,如果你不懂得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也不知道什么叫一心念佛,什么叫一心,什么叫念佛,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经藏,亲近善知识,才能够了解,所以在这一点愿大家要精进。

  有些菩萨很喜欢做事跑来跑去很有意思,有些人停下来就是睡觉、打瞌睡、胡思乱想,生命就浪费了。所以动则修福,要把握效率;静则修慧,所以你要有很敏锐的无我的思考。有些人在思考想东想西都想自己的问题,我如何、如何,我要怎么样、怎么样,我的儿子要如何,我那个……。都是想自己,你这个叫强烈我执,那就是一种躁郁、强迫症,这不是佛教。佛教是一种遍一切处的,所以对不同的根器的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他,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各位就要亲近善知识,要深入经藏,要关心世间的一切,所以这样你才能够开发智慧。但是佛讲的方法再好,如果你放逸的话--爱打瞌睡;如果你偏执的话--诽谤正法、轻慢正法,那都没办法。所以小乘的你要修学,《阿含经》你要深入,大乘的经典,你要广博,密乘的精要,这个仪轨你要能够修行,因为这都是佛讲的法,你这样才能够圆满成佛。所以我想,在这一点大家要花时间,甚至有些菩萨宁可,这一部经很好,手抄下来,这就是一种慎重,念的时候,念自己手抄的乃至注音,念到背下来了,熟了以后背下来。背下来以后经常拿来思惟、思惟,思惟目的要产生一种正念、正行、实修,所以我们受八关斋戒,放下外缘,专心的净化身、口、意的阶段里面来念佛、念法、念僧,来保持这样的修行。

  所以各位请翻到一百七十六页,布施、持戒、忍辱,这三项,这在家菩萨,甚至是发菩提心不分在家、出家,应该有的福德资粮,如何做得圆满。不是拿钱出来就是布施了,布施怎么样才圆满?布施如何才符合福慧双修波罗蜜?各种的大乘经典都有写到,所以各位就要深入,所以愿你的思想里面讲出来都是佛法,因为你按照哪一部经、哪一部偈在讲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事情。所以古时候的高僧大德要我们背、思惟,你的思考理路就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事情,所以我们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念开经偈,然后大家来读诵一下。当然,读的时候各位能够定慧等持,专心地读,边读的时候边思考,产生了化学变化,思想、行为的改造。以前你会吃肉,读了以后,吃素的经典,对呀,有道理,我不应该再吃肉,你马上就改变了。这不是光读而已,以前你觉得世间很快乐,念念《佛说阿弥陀经》,这个世间皇帝给你做好不好?台湾的钱给你好不好?再多也不如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快乐,还能够将来成佛度众生,所以世间的怎么好都没得比。

  所以老菩萨现在老了,我们赞叹、羡慕你,快去吧!世间人都说老了没用,你老很有用,你快要去极乐世界了,比我们还近,你要更积极才对。所以为了要去极乐世界,所以存多一点资粮,做多一点功德。怕自己障碍,所以要多忏悔,学习放下,不要再孙子、孩子什么一直挂念,到时候你还往生不了。所以要准备往生,因为往生再来,你就可以做大菩萨了,所以要这样来思惟,所以各位透过读诵这样的经典、经论,你就知道如何布施、如何持戒,不布施、悭贪,将来饿鬼、贫穷,所以不持戒,将来堕落等等。所以我想,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有这样子了解了你就会去实践,进一步你爱众生,所以你就会去弘扬。所以除了帮助、布施,自己又不伤害众生--持戒,但是你要度众生更大的功德是忍辱,所以忍辱的功德超过于持戒,持戒的功德超过于布施。所以如果你布施而不能够忍辱,这个功德也会散尽,所以布施有福报,持戒生天,修忍辱相好庄严、智慧辩才,所以人缘、法缘具足。所以我们现在来读忍辱品第二十四,来:

  善安住于忍,为第一庄严,此为最胜财,非世宝所及。若人修忍行,为世所恭敬,是故常一心,坚固而修习。若人修忍行,离忿怒过失,于此世他世,善人常称赞。忍财与戒财,及彼胜慧财,如是诸功德,超过于世间。是故具智者,乐行于忍辱,常于诸众生,心不生厌舍。忍如妙良药,能疗治忿毒,由彼忍力故,展转无令起。愚夫无明慧,如盲无所睹,以忍辱灯明,引之登正道。由无正法财,于五趣旋转,善修忍行者,我说为富饶。忿怒深过咎,如险恶旷野,若人具忍行,于彼善超越。若不修忍行,迷失于正道,欲离恶趣苦,非忍何由免?若人行忍辱,昼夜获安隐,永离诸忧慼,后世常端正。忍为功德藏,善人常守护,于意善调伏,无烦恼所娆。忍为生天梯,出轮回怖畏,若能善修习,解脱地狱苦。忍为功德水,清净常充满,能救饿鬼渴,涤傍生罪垢。若专修忍行,获吉祥安乐,等视诸有情,如世之慈母。

  所以,智慧就是分别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你要生气,这个世间太多事情让你发飙、生气的,因为世间就是如此。但是也因为有这些逆境,你可以不花半毛钱来修一切功德--忍辱,所以各位平常就要练习忍辱,要修慈悲观。甚至打坐的时候,你就要经常去思惟什么事情会让你生气,你要怎么修忍辱,甚至你要把忍辱当戒律。如果你不把忍辱当戒律,你有一百个理由要生气,所以你一生气,前面的福报就烧掉了,所以布施、持戒、忍辱,这是福德的资粮。但是这些需要精进来完成,所以我们要念一下精进品、禅定品,乃至胜慧品,愿大家都能够福慧圆满。

  来,精进品第二十五:为长养正法,观彼时及方,起勇猛精进,而求彼彼果。若离于正法,及时方作用,由无彼精进,多增懒隋事。智者多勇悍,乐解脱正法,速趣于天中,如箭顷相似。由彼精进力,善营种种事,于彼彼所作,皆悉得成就。或出世正法,及世间义利,皆由彼精进,舍此则无有。若人远精进,则舍诸善法,为世所轻嫌,如兔影昏月。舍离八圣道,净智不增长,唯彼精进力,得至安隐处。若人具精进,如王力自在,罗汉无精进,不能成菩提。了知是功德,诸根不散乱,发起精进心,为第一最胜。得净智现前,常生于正念,远离彼老死,得证真常果。

  祥定品第二十六:若人修诸定,于慧而不著,应当常一心,生清净意乐。善住心一境,无相违过失,解脱诸怖畏,此说为安乐。若心住一境,则离诸疑惑,清净如真金,此说为安乐。若人心寂静,诸根不散乱,决定趣菩提,此说为安乐。由心住一境,乐修习诸定,是人常获得,三摩地快乐。乐独处空闲,常修彼胜定,了知彼妙乐,出过于世间。如是清净心,常安住一境,解脱过失網,到最上寂静。若心专一境,善制于五根,以智水灭除,爱火所烧害。常现前安住,清净殊妙乐,由解脱彼爱,受用而无尽。心邪曲思惟,处处而生起,善住持定者,常一境相应。此最上禅定,能趣涅槃城,破坏诸魔怨,是故应修习。善坚固诸定,则能调意马,永离诸忧染,得最上安住。善修于定者,离贪而止足,所招殊胜报,此无能尽说。如是善修习,住心一境性,能超生死流,得至不灭处。

  所以希望大家真心地要多修禅定,因为我们这种道场,大家喜欢去助念、放生、做烟供,这一些是一种利他的福报。但是利他的福报,一个人也要开发智慧,也要降伏自我,不然你烦恼来了,你不知道怎么办。禅定就是心一境性,你能够控制你的心,不让它放逸,也不让它起烦恼。虽然没有解脱,但是你能够掌握你自己。禅定,各位就要自己愿意做了,像这样专心地读经也是禅定,念佛也可以禅定,打坐也是个禅定的方便。但是你要禅定,你就要控制自己,你不能做到一半跑掉了,念一念,不想念了,打坐的时候又打瞌睡了,这就没办法。所以各位,你一定要规定你自己,你要救你自己。所以如果你不想救你自己,肚子饿了,你要吃饭,但是内心乱了,你不禅定,那就没用。所以你每天吃三次饭,你每天有三次禅定的机会,用走路的也可以修禅定,用抄经可以修禅定,所以你要各种方法训练你的心能够专注。有了禅定作基础,进一步追求殊胜的智慧。所以翻过来,这也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有了殊胜的智慧以后就可以断除烦恼,又能够学习如何利益众生。以智慧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就成为波罗蜜。

  再来,胜慧品第二十七:由慧力为先,乐勤求正法,与定常相应,如母爱于子。又世间父母,不能偏随逐,彼于五趣中,一切皆救护。慧山极高峻,戒水常清净,于三有过患,一切皆明见。若真实了知,眼根所缘境,以智为所依,能渡三有海。善修施戒定,说彼智为先,由智乐持戒,则能免恶趣。若眼所观境,由慧而离染,故如来所说,善住八圣道。于苦等四谛,最初而开示,由增上慧力,破愚夫常见。智如彼利剑,断贪爱藤蔓,离生等缠缚,及彼过失聚。智为胜甘露,是出世法财,最上善知识,为第一宝藏。修智戒耆旧,离贪爱疑惑,常依止寂静,开示真实道。慧如彼金刚,力能极坚利,摧坏诸烦恼,令乘大智车。

  好,所以有了智慧,你所做的功德才会圆满;有了智慧,你才会保持空性,入寂静处。有了空性,你才能够圆满菩提,所以一个人如果有了执着,你执着去念佛经,这样力量也不大,你执着去放生,这个放生就不成为波罗蜜了,反而可能还会牺牲那个动物的生命,所以一定要有智慧才能够保持寂静,寂静才能够显发一切。希望大家很喜欢这样读诵,最好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找到重点以后,然后继续地去实践。所以手上拿着佛的亲口所讲的经典,这是我们生命最大的力量。所以自乐、他乐,更希望大家都能够了解,不然所有的人外表看起来聪明,却很没智慧。所以每个人都往外求、比较,而不知道往内净化,往外就是慈悲,不是比较,所以你要按照佛所讲的经典,乃至汇集了这种重点去实践,这个最重要。

  所以,来,希望这一本各位多看、多读,最近还印了一本寂天菩萨所汇集的跟这一本不一样,它叫《诸经集要》。《诸经集要》就是直接从经典收起来佛的法语,然后就把它分类。还有个《大乘集菩萨学论》,你要做一个菩萨,按照经典有什么要注意跟戒律的,寂天菩萨都把它收集得很好,我们也在印。希望大家要很热心地看,特别出家菩萨,身为出家菩萨受人供养,别人把你当作一个医生、护士,你不能乱配药、乱打针,一定要有经典作依据,这样以后才不会走入一个错误的乃至邪见,而且引导错误掉,所以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因为有时候井底之蛙,因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然后自己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乃至听来的,认为正确,但是事实上,如果你了解佛经的浩瀚,所有的五乘的都是佛所讲的教法,而不是说偏哪一种,配合不一样的根器。

  所以我想,除了读经典,自己有这种智慧,还要如何去面对众生的时候去应用。就像一个医学院的学生,第一名毕业,但是他碰到这种病人的时候,他也会直发抖,怎么样、怎么样帮助他能够让他好起来。如果这个病人又是自己的妈妈,你要更慎重了。所以我想,读经典的目的是要能够帮助众生,乃至今天你是一个医生,很会医癌症,然后轮到自己得癌症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痛苦得要死。所以这个就不是智慧了,智慧是能够自他两利的,才叫智慧,知识跟智慧不一样。所以这一些,各位,你读诵以后,你要去思惟。思惟,你要去实践,面对烦恼跟面对众生,怎么样去超越这个很重要,所以先把这个读诵《诸法集要经》功德先行回向,来: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HT法师       离苦得乐)(五明学佛网:HT法师       离苦得乐)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法语 佛法是离苦得乐的好方法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离苦得乐 

 仁焕法师:念佛离苦得乐 

 仁焕法师:为冥阳两界离苦得乐而念佛 

 仁焕法师:如何才能离苦得乐 

 仁焕法师:愿冥阳两界共同离苦得乐 

 仁焕法师:断烦恼才能离苦得乐 

 仁焕法师:冥阳两界离苦得乐 

 仁焕法师:离苦得乐的因缘 

 圣旭法师:为离苦得乐而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