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日期:2015/4/29 17: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正是在给予中,我体验到我的富有。

我们往往误解了给予,最大的误解,认为给予就是放弃,是被剥夺、被牺牲了。一个不懂得给予的真正意义的人,一个没有施舍意识的人,他就是以上述这种方式来感受给予行为的。

比如,一个市场性格的人,他愿意给予,是因为有接受交换的利益。只有给予而没有接受,他就认为他是受骗了,是吃亏了,是被剥夺了,甚至是牺牲了。这种思维方式的人,一般不肯施舍,拒绝给予。

还有一种人,他把给予看作是美德,是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牺牲。他们仍然觉得,给予是我的施舍,是我的失去,但因为这是美德,所以我肯失去、肯牺牲。他们认为,给予比接受更好,因为这是美德,我不求回报,我只求给予,我能接受牺牲、忍受失去。当然,这也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对仁者,对佛陀教化的慈悲心来说,给予还有更高的意义:给予是一种生命力,一种人的善性、本性、菩萨心。正是在给予、施舍中,我体验到我的富有(当然这是精神能力的富有)。这是一种能量,一种生机勃勃的喜悦的正能量。这不是牺牲,不是被剥夺,不是失去,而是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现了我的生命力和人性中最崇高的施舍;是无我、无私,无任何个人目的的,是为了利他,为了利群利众,为了成就他人,成就别人的需求。

在物质财富的领域内,并不是拥有得越多就越富有;恰恰是能施舍、能给予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一个囤积者、吝啬者,不管他拥有多少财产,他一毛不拔,他处处提防失去,他就肯定焦虑不安、唯恐失去,他在心理意义上,在他的精神世界里,都是贫穷的,是十分卑微、可怜的。吝啬,正是贪婪的特殊形式。他的心灵一片空空,他永远享受不到那种施舍与给予的喜乐。穷人比富人更愿意给予,这个道理看起来很吊诡,其实也不难解释:因为穷人在心理上比富人更不怕失去。2011年5月,美国《福布斯》杂志首次选出全球19位最肯施舍的慈善家,排名首位的是比尔·盖茨,他共捐出280亿美元。其次是巴菲特和索罗斯,他们分别捐款83亿、80亿美元。19人中唯一的华人是李嘉诚先生,他捐出了16亿美元。可见,贫穷的痛苦不是贫穷本身,而是它剥夺了穷人享受给予的喜悦。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给予的主要含义,并不在于物质的东西,而是在人的精神力量,人品识见,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真正的给予,往往不是给钱、给物,而是把自己给予出去,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出去。这当然不是说牺牲自己的性命,而是生命中最有能量的东西,比如你的喜悦、关怀、知识、善良本性,甚至是智慧、福德、因缘,生命的一切表现,一切自然流露,都可以给予他人。

因为给予,你充实了他人,帮助了他人,以自己的生命感觉增强了他人的生命感觉。你不是为了接受、为了回报才给予,而是为使他人也成为一个给予者,你把自己最美好、最具生命力的东西带到了更多人的生命之中,更多的人也成为了给予者。

一个人惧怕给予,可以说这个人还没有走向成长和成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牺牲       给与)(五明学佛网:牺牲       给与)  

 夏绿蒂·净香·贝克:生活在禅中 二、牺牲 

 惠空法师:布施 V.S. 牺牲 

 佛菩萨牺牲百千万劫,才让我们懂得念一句阿弥陀佛 

 嘎玛仁波切:不要以为发菩提心,是要为别人而牺牲,而自己一 

 正视邪YIN,不再为邪YIN牺牲 

 嘎玛仁波切:很多人以为发菩提心,是要为别人而牺牲,而自己 

 千万不要成为邪YIN的牺牲品 

 那个制造伤害的人,是为了我们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 

 嘎玛仁波切:很多人以为发菩提心,是要为别人而牺牲,而自己 

 千万莫做婚外情的牺牲品 

 外遇都是这么发生的,牺牲家庭幸福,值得吗 

 洛桑陀美仁波切:学习菩萨敢于牺牲,勇于承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