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禅兴法师:佛门四威仪之住


   日期:2010/2/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门里的行、住、坐、卧的住就是站,俗话讲,站要有站相。

  怎么站也是有学问的,不是通常我们理解的站着不动,不依不靠,站直了,立正了。

站是一种修行。

  正确的站法是脚下略外八字,两脚尖距离八寸,脚后跟距离二寸,如穿海青,直立,略收下巴,脊柱挺直,方法是感觉到后脖子要靠到衣领上,双手平端,结定印。定印就是大殿里阿弥陀佛的手印。

  呼吸使用腹式呼吸。

  目光顺着鼻梁的方向看下,摄住眼根,如果眼根摄不住,那“都摄六根”就谈不上了。

  禅兴法师讲的站,直接引导到上殿的威仪上,这样就立刻可以起行,理路清晰,行时通畅。

  上殿时眼睛对着地下的一个光点,如果上殿时间是五十分钟,那就要对住,片刻不要让眼睛跑掉。如果是站在别人的后面,就看前面人的后背上的某个点。摄住眼根。

  不要平视,那样容易散乱,更不可以东张西望。

  这个教授,立刻就让大家用上了功。以前不知道怎么回事,上了殿要么闭眼想心思,要么就不知道想什么,要么就眯眼乱看看。

  上殿唱诵时要调呼吸,唱一段需要吸气的时候,口型保持,念头还在唱念,但声音停止,将一口气吸到小腹处,再唱,整个人会成为一个乐器。

  有功夫的修行人,方法得当,唱一天也不会累。

  以前上大供的时候,特意留心听过禅兴法师的唱诵,声音确实比大家的要洪亮、有力,原来窍门在这里。

  这样的教授,一下子就仿佛是睡了一觉,醒了一样。

  以前,班导法师也提过,注视光点,不要闭眼,唱诵要调整呼吸,但只是轻轻带过,直到请禅兴法师来讲课之前,禅兴法师需要一些时间备课,大家一面感慨,上座法师讲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还要认真备课,同时也问班导法师,在禅兴法师来给正式讲之前,要不你先给我们讲讲吧。

  班导法师说,不行。

  他的意思是,他觉得自己的威仪行持的一般,还是禅兴法师高量。教弟子,最好是一接触就是最好的,最高量的,以确保以后我们的路走的更正,走的更好。

  我们也确实算是有福报的,不知道过去世哪一柱高香烧对了,感得这样用心地教授,感得这样慈悲智慧的引导。

  佛门里的站相威仪不光是修行,还是可以养生疗病。这在中医理论里都有解释。

  长期保持正确的站相会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收摄身心。先由外,再入内,然后内外兼修。定会有所收益。

  四威仪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全都是细节,还包括如何穿海清,如何脱海青,如何叠海青。

  这些细节一一记下并行持起来,对忆持能力和观照能力就是一种无形的训练,而且常常会让人生起深刻的启发。因为身在佛门里,但思维和习气还是依照世间的惯性,但随着这些训练的展开,思维渐渐发生了变化,比如站在那里,穿海青,会想,赶紧穿好,不会去观照如何穿的,只会去想赶紧穿好了,去上殿,上了殿,就想,赶紧下殿,下了殿就会想赶紧用斋,用了斋就会想赶紧上课,上了课就会想赶紧下课。下了课就会想赶紧洗洗去休息。

  过日子也一样,上学时盼毕业,未婚时盼已婚,已婚时盼离婚,离婚了盼再婚,失业了盼就业,就业了盼辞职,工作久了,会想,要是退休了就好了,孩子小,盼他长大了就好了……

  永远在盼,永远在期待,永远是处在一个期待下一个事情的状态里,从未真正想过去把握当下。就像那副著名的漫画,狗脑袋上绑着一个棍子,棍子上吊着一根骨头,就挂在嘴上,吃不着,就往前跑,怎么跑怎么也吃不着,跑着跑着,忽然有一天跑到了头,就死了。

  还是要回到当下,当下,当下。

  可是当下如何觉察到呢?

  按照禅兴法师教授的那样站着,站在那里,就是当下,唱好每一个字,就是当下,顺利的调整好每一次呼吸,就是当下,感受并真切地觉察到自己的念头,就是当下。不要在上殿时妄念纷飞,想心思,做规划,而是把殿上好。

  站有站相,也有站的心相。所谓身正则心正。

  没人讲,没人指导,其实也不难的事情,但一辈子也不可能知道。

  还有一点很值得推敲的地方,禅兴法师在讲收摄眼根的时候,特别指的不是上殿的时候,眼睛要往下看,但不能失去对周围事物的观照。否则人就成木头了。

  不看而看,那就只能理解成用心去观照,看是眼睛看,观是用心去观察,看和观是不一样的。当然,眼睛也是可以观的,心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也是要依赖眼睛的。

  这就很深了,理解不了。估计是有了很高的量才能获得这样的能力和觉受,不过,对我们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可以先拿起来行持,入门。至少可以开始对治散乱。

  可能起来,佛门里的功夫也是从生活的点滴起行而来的,出家众依教奉行,逐步上路。就现在了解的这些来看,至少行、住这些小事,在家众也可以把握住威仪的内涵应时应机地做。

  既不难,也不神秘。全靠行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