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定弘法师:净宗根本戒 第10集


   日期:2015/5/25 20: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请看《大乘无量寿经》第三十五品,「浊世恶苦第三十五」。我们今天继续讲五恶的第一恶,杀恶。我们可以把杀恶第一条第一句念一念:「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噉。」这一段我们用了很多的时间,很详细的来讲解杀生之恶。五戒和十善都把不杀生摆在第一,五戒十善第一条都是讲不杀生,因为佛法以慈悲为本,如果杀业不能够断除,就会障碍自性慈悲的性德,所以杀生跟自性性德是完全违背的。因此佛制戒,第一就是戒杀,我们能够戒杀护生,爱护生命,这是与性德相应,跟性德相应的行为必定有善果。

  在《佛说十善业道经》里面,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明戒杀有十种善果,这个善果是自然而然成就的,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也不是佛菩萨、天地鬼神刻意去安排,完全是自然,这是业因果报,自然而然。我们今天将《十善业道经》里面讲到不杀生的十种果报给大家分享,当我们看到这个殊胜的果报,自然也就向往,让我们能够提起善行,能够持戒。除了讲十善以外,我们还引用沙弥戒律里面讲到的戒杀,我们也提出来学习,从这里可以看到,杀生是第一个根本戒,我们修净业必须要严格的遵守。

  我们把《十善业道经》关於不杀生这条经文先给大家读一读:「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於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於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当我们看到佛在经里讲这十种殊胜的果报,确实很向往。佛在劝我们的时候,先把果报说出来,激发我们来修因。《十善业道经》,佛是在龙宫里讲,当机众是娑竭罗龙王,他也是大菩萨。所以佛在这里叫著龙王,如果我们能够永离杀生的罪恶,就能够成就十种离恼法。恼就是烦恼,十种永离烦恼的方法,这十种后面给我们一一介绍。佛劝我们一定要把杀业断除,不仅行为上不能杀生,连念头都不可以有。什么是杀生的念头?凡是我们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这就是杀生,那个念头不清净,杀业也就断得不干净。戒律,小乘戒和大乘戒不一样,小乘论事不论心,大乘是论心不论事。如果是在小乘戒律来讲,我们只要不去杀害众生,没有造作这个动作,就不算犯戒,虽然心里想杀,行为上没有,那不算犯戒。大乘要求就严格,大乘是念头起来了,想去造作还没造作,这已经犯了杀业。

  佛法里要求我们戒杀吃素。佛当年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完全禁止僧团吃肉,但是那是迫不得已。因为僧团当时是靠乞食,别人施舍什么食物,我们不能挑,不能给别人增添麻烦,所以给什么吃什么,人家给肉,我们也只好吃肉。但是在《楞严经》里佛给我们讲了老实话,说比丘僧团(这是佛在世的时候)乞来的肉食,肉食里头是没有命根的,也就是没有神识的,是如来以神力变现的。所以《楞严经》上佛讲的「四种清净明诲」,就是四种根本戒,讲到杀生,就劝修行人一定要吃素。如果修行不能够彻底断除吃肉,还想吃众生肉,他修行能不能成就?《楞严经》上讲不能成就,这经文讲得很明确。特别是末法时期,这一切众生如果没有善知识指导,就会盲目听从妖魔鬼怪的说法。有一类妖邪的这些人,他们自言食肉来修三摩地,他说能修成。实际上他修到最后即使得定了,他修定有福报,但是最后会变成妖,我们讲妖精,妖精就是要血食供养。

  所以《楞严经》上教我们,真正要修三摩地,净宗同修修念佛三昧,要求生净土、永脱轮回,必须要彻底戒杀断肉。这是世尊对真正想出三界的人讲的,那讲老实话了,不跟你客气了。跟一般初学的,还没有真正有那个出三界的意念,佛就善巧的跟他讲,你要吃三净肉。吃三净肉,这个杀业没有那么重。什么叫三净肉?就是不是自己亲手杀,也不是专为我来杀,也不是别人杀的时候我在场看得到、听得见杀声(就是杀的时候,众生那种喊叫声),这种肉叫三净肉。一般像我们在超市里面买的那种冰柜里的冻肉,那都是三净肉。那是不得已的说法,从这里慢慢的提升,戒除自己吃肉的那种欲望,最后彻底断掉。

  在中国这两千年来,佛门弟子做得非常好,都吃素,这个要感恩梁武帝。梁武帝他是大护法,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让十多万出家人剃度出家修行,他是大护法。有一天他在读《楞伽经》,读到菩萨慈悲不忍食众生肉,他很感动,於是他自己就发心素食。他做皇上带头吃素,那底下,在家出家四众同修当然也跟著吃素,所以从他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佛教徒都吃素。这个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其他国家没有一定要吃素,中国特别讲求。这样确确实实好,为什么?吃素,它对身体健康、对心灵的净化都有好处。这个对身体健康,现在医学界已经证明,确实现在许许多多的疾病都是跟肉食有关,能够吃素,可以对健康有大帮助。

  像我们师父上人,你看他吃素六十年了,现在八十六岁高龄,身体多健康,每天讲经四个小时,那个体力、精力,真的,年轻人都赶不上。我自己就赶不上,我的精力、体力算不错了,比起他来还是觉得差一截。他的健康秘诀,首先第一个就是吃素,所以他身体没有病,从来不生病。当然,第二个更重要的,他心清净,心地真诚、慈悲,这是对我们身体最好的营养,什么样的病灶,在这样念头的慈化底下就能消除。所以有病,实在讲,好好的修自己的清净心、慈悲心,病就能好。吃素就是修慈悲心,我们能够吃素,就跟这世界上的杀业绝缘了,所以我们身体的磁场就好。常常杀生吃肉的人,身上带著杀气,带著众生的怨气,久而久之就会得病了。

  我前天去看望一位长者,他是癌症晚期。他开一个酒店,这个酒店它有一个餐馆,这餐馆是有肉食的。虽然这位长者他是学佛多年,也很发心护持佛法,自己也一心求生净土,但是到晚年就得了癌症,现在癌症晚期,只能卧床,全身疼痛,很辛苦。我看到我就知道,虽然他是很善良忠厚老实的人,而且真正学佛、真正护法,但是所造的杀业,这笔帐还得算,不能用善业抵消恶业。善业他有善报,善报是什么?儿女很孝顺,他自己也很孝顺,家里人很和谐,很多同修来帮助他,这是他的善果;但是他造作的杀业这个果报还是要承受。所以我给他助念,我就劝他,开导他:「你现在一切都放下,一心求生净土,坚信阿弥陀佛一定来接你,你自己肯定能往生。现在的疼痛是什么?消自己的罪业。忍一忍,突破障碍,你就能往生。」他真不错,很配合,神智很清醒,我陪他念,他就跟著我一起念。我看他皱著眉头的时候,我就握著他的手,劝他:「你跟我大声念,使劲念,把这念头集中在佛号上,不要想那个痛,那个痛就能减轻。」他不念佛的时候就大声呻吟,很痛苦,所以我们就帮助他,守在他床边给他念佛,也给他这样镇定。

  我一边念佛,一边观想,阿弥陀佛在空中放白毫光注照他,让他消除业障;他旁边这些有缘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往生净土,观想这些众生都乘著莲花跟阿弥陀佛走,不要障碍他。心里也跟他们沟通,跟这些有缘众生沟通,劝他们千万不要障碍,你能顺利护持这位老人家往生净土,你们功德无量;如果你障碍了,他不能往生,那你们罪就很重,将来你们在一起,在六道里面就生生世世冤仇没办法化解。就这样用心念跟这些众生沟通。有没有?虽然我们没看到,但是肯定有,以前造的这些杀业,在临命终时,那些众生肯定都会来。所以我在他身旁搭上衣给他念,希望能够藉佛力护持他。

  我心里还想,这些众生一定要原谅他,原谅这位老人家,老人家糊涂,以前不知道,伤害了你们,现在我们这功德都回向给你们,让你们也欢欢喜喜的到善道,甚至往生净土。如果你实在不肯放过他,我就说,我愿意来帮助他,你来找我算帐,我把我点滴功德都回向给你们,我愿意代他来受苦。真诚的这样的祈愿,还真有效果。所以我是前天早上九点跟他一起念佛,念到两点,他这中间就没有疼痛感。偶而中午,我要去吃饭,离开一个小时,结果那一个小时就不行了,他就痛;我赶紧吃完饭就又回去,回去跟他一念,他又不痛。这时我就想到,真的,这些有缘众生它都肯定在旁边来折磨他,肯定它会怨恨,这个时候他体力衰了,福报慢慢没有了,这些众生就要来算帐。所以这个时候最需要人去护持,要跟这些众生求忏悔,代他忏悔,给他念佛,解怨释结。这是他老人家一生修善积德感应的,临终时候有人帮助。

  我跟他们家里人建议,我说从现在开始就得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请他们去找人,找同修,分成三个班,每班八个小时,每班四个人。这四个人里面可以两个两个调换,两个人念两个小时,然后再调另外两个人上,这四个人坚持八个小时,再换第二班,日夜都要有人守候。凡是他疼痛的时候,就要提醒他,劝他要念佛,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这是真正叫助念,一直帮助他,护持他到断气为止,到往生西方为止。而且不断的要鼓励他,告诉他,你一定能往生,要坚信不疑,一定要身心世界全部放下,不能有任何牵挂,连身体都放下。他说我什么都放下了,就是现在疼。你疼,你就让它疼,身体就是假的,一件破的衣服要脱下来了,脱下来之前有点疼痛,突破了就好了,你使劲念佛。他的疼是一阵阵的,阵痛来的时候拼命念,就把那个阵痛打消掉了。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得到很深的启示,恶业真的不能造,即使你修很多善业,那善业是有福报,但是恶业它一样有恶报,再好的人还得受。

  所以佛在这里讲得十种离恼法,恼是烦恼,身上痛苦这是烦恼,心里也有烦恼,我们要永离烦恼、永离这些折磨,必须要戒杀,不跟任何众生结怨。这十种离恼法具体来讲哪十种?第一,於诸众生,普施无畏。佛教导一切众生,学佛首先从布施开始,一直到作菩萨、作佛还是行布施。布施有三种,一种是财布施,一种是法布施,一种是无畏布施,这叫六度的第一度,三种布施。实际上,六度全是布施,布施那是布施,持戒呢,持戒也是布施。一个持戒的人,跟人在一起,人家信任他,不会害怕,因为知道这是个修行人。譬如说,他持不杀生的戒,他不会伤害人;他持不偷盗的戒,他不会盗取别人的财物。所以他能持戒,对人就是无畏布施,人家就不会恐惧害怕。忍辱也是,你跟他在一起,你就不会担心,你得罪他了,他不会报复你的,因为他修忍辱。所以六度都是在行布施,对众生普施。这个普是平等、没有分别,怨亲平等,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亲人还是敌人,只要他需要,只要是对他有利益的事情,我们就做,这叫普施。

  一切众生没有觉悟之前,都有烦恼、都有恐惧,身心不安。尤其是我们看到现前的社会,因为缺乏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缺乏了圣贤的教育,所以众生价值观扭曲了,以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追求名闻利养,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而在这种追求当中,所得到的不是幸福,是不安、是烦恼、是恐惧。愈富有的人其实恐惧愈多,他怕失去,患得患失,尤其是听说今年是二0一二年,马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他就慌了,愈富有的人他愈慌,为什么?因为他觉得失去会很多;反而贫穷的人还没那么慌,他失去的少。所以整个社会人心都不安。怎么样普施无畏?必须要把事实真相告诉他,把因果道理告诉他,劝导他念佛求生净土,让他的心有所归向,佛菩萨在这世间也是这样普施无畏。真正知道了,人其实没有死亡,所谓的死只是把这个臭皮囊扔掉,换了一个更好的身体,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金刚不坏身。

  前天我给他助念,给那位老人家助念,我就劝导他,你看这个身体,你都七老八十了,还要这身体干嘛?把它放下,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得金刚不坏身,你永远没有病苦,他听了非常欢喜。这些道理,当然他平常也听经,其实都知道,但是在那个时候有人跟他讲一讲,他就见到光明了,这就给他施无畏。所以我早上去的时候,我去看他,他是愁眉苦脸,嘴都歪了,疼痛疼得嘴都歪了,见到我,很苦恼,他说,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往生了。我劝慰他,我说:「你一定能往生,你要坚信。你善根很深厚,你又护持佛法功德很大,你现在念佛求生净土,只要真愿意去,一定往生。阿弥陀佛不会舍弃你的,他已经等你等了很久,他已经来到你的面前,你还没有看到他,他就在这了。你就好好念著他,耐心等著他的出现,一定往生。」所以我走的时候,他很高兴,我再问他:「你有没有信心往生?」他说:「有信心。」我说:「有信心你就决定往生!蕅益大师讲得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信心十足,你愿望恳切,那不决定往生吗?什么业障都障不了你,带业往生,这是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你的,确实是如此。」

  所以我们要常常培养於诸众生普施无畏的这种心,见到人有病苦,见到人有烦恼,我们要给他安慰、给他劝导、给他鼓励,让他有信心,这就施无畏。一个戒杀吃素的人,他很容易有这种心,久而久之,他对一切众生都有这种慈悲心。乃至见到地上的一个小爬虫,他都小心翼翼的不要踩到它,然后甚至还蹲下来给它念个三皈依,念阿弥陀佛,劝导它往生。所以这是第一条,於诸众生,普施无畏。

  第二,常於众生,起大慈心。这就更进一步,不仅不会伤害众生,而且对一切众生都有大慈悲心。慈悲就是爱心,爱护一切众生,这个爱是真诚的、是平等的,没有情执在里面,甚至对於小草,这些无情众生都有慈悲心。佛在《戒经》上讲,清净比丘,不踏生草。看到草地那个草长得很漂亮,不忍心踩,虽然那是近路,但是不能踩,绕远路走;除非是没有路了,不得已,都要小心翼翼的过。这都是对一切众生起大慈悲心,众生包括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

  第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瞋恚的果报在地狱,这是地狱主要的业因,而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很容易生瞋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往往生气,甚至怨天尤人。而这个社会本身是很不圆满的,俗话讲「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所以就老生气。老生气,那身体就开始发生病变,长肿瘤、长癌症了,这都是什么?气出来的,气憋在里头,那就长肿瘤。所以千万不可以瞋恚,瞋恚是自己折磨自己,那是最愚痴的。常常造杀业的人就很容易生气,这是我们只要留意观察就能看到。特别是什么?天天杀生,甚至是开荤菜餐馆的,那些老板脾气就很大,包括我给助念的这位老人家,他一贯以来脾气挺大。这是什么?因为常常造杀业,自然众生的怨气就带在他身上,所以他很容易生怨恼。我们要真正放下这个杀业,瞋恚的习气也自然就断了。

  我小的时候也是常常脾气很大的,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得出来?那是没学佛之前,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很暴躁。学了佛,开始吃素,脾气确实愈来愈好,现在就不会生气了,再有什么难以忍受的事情发生,我们都能够看得很淡。虽然不能说已经完全彻底断除一切瞋恚习气,这不敢说,肯定还会有,但是比以前淡了很多。我吃素,今年是十八年了。确实佛在经里讲的一点不错,不生气就是善待自己,老生气就跟自己过不去。所以我们在缘上控制,不能够生气;同时因上断杀业,断一切伤害众生的念头,乃至我们每说一句话都要想到,这句话会不会伤害到别人的心?念念都慈悲一切众生。你这个慈心养成了以后,就能永断杀心,永断瞋恚。瞋恚都是因为杀心没断产生的,「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很可能就造很重的罪业,跟众生结很深的恶缘。

  在佛经里有一部《阿育王经》,就讲到这么一个故事。说往昔阿育王,这是佛当年的时代,阿育王有一个王妃,王妃叫莲花夫人,生了一子,这个孩子端正相好,而且眼睛长得非常的美。结果这个孩子长大以后遇到一位尊者,尊者是一个很有修行、已经证了果的人,他有宿命通,看到这个王子宿因,知道他过去有罪业,这一生即使是长得很好,但是那个眼睛无常,最后会失明。於是尊者就为这王子善巧说法,跟他讲世间一切无常,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器官,像我们的眼睛即使再美,但是它有无常那一天,可能都有失明的一日,我们不要执著。这给他打预防针,要不然失明是很痛苦的。后来,阿育王的皇后看到这个年轻人,这王子很美貌,所以王后就很想跟这个王子发生关系,王子坚决不从。皇后就很生气,这一念瞋恚心起来,不得了,她就报复。结果她就趁著阿育王病的时候,那个王子在城外,当时正好北方有敌国来扰乱,王子带兵去抵抗,结果王后就假传圣旨,命令把这个王子的眼睛给挑瞎了。王命不得不从,所以王子受这个苦。但是因为之前尊者已经跟他讲过了,一切无常,所以他就不生烦恼,没有怨恨,反而观自身血肉之躯浑身不净。「观身不净」,这是佛法讲四念处里头的第一观,结果由於这种观,他就得了斯陀含果。结果王子回到国都来,他父亲还不知道他的眼睛已经被挑瞎了,父王看到这孩子两目已盲,而且形容憔悴,非常的痛心,就问什么原因?王子说,这是父王您下的圣旨,对我的惩罚。阿育王立刻就很愤怒,这不是我下的,马上追查。后来查到原来是王后所为,这阿育王就大怒,要杀这个王后。当时王子就跪下来,百般的劝解,阿育王仍然非常愤怒,不解恨,还是命人点起大火,把这王后给焚杀了。

  这一段因缘是由前生的缘起的。当时国内听到这个事情的很多出家人比丘就问尊者,当时有位尊者叫优波鞠多,问这个因缘。尊者有宿命通,就告诉大家,说这个王子往昔在波罗奈国曾经做过猎人,结果在一个山窟里头抓了很多鹿,怕这些鹿逃走,就把这些鹿的眼睛都挑瞎了,然后一只一只的杀了。从那一世开始,几百世中,这个猎人生生世世都遭到挑眼的果报,眼睛都被挑瞎。他之所以这一生得富贵,原因是因为他过去曾经在拘留孙佛时代,在佛入涅盘之后,他修造塔寺和佛像,而且发愿说,令我来世能够成佛,像拘留孙佛,发了这样的菩提心。所以他又因为修造塔像的缘故,常生尊贵家,因为发了个愿心,所以这一生能得斯陀含果。所以什么事都是有因缘的,都不是偶然发生的。可见得这杀业所感来的恶报,生生世世都得受。真正觉悟了,他就不会再造杀业,即使是由於宿业被别人害,他也不生瞋恚。这样,这个业障就永远消了,前生欠人的帐也就永远还干净了。

  我们再看,第四条身常无病,第五寿命长远。这两条,世间人都非常的希求,我们讲健康长寿,这是果报,因是什么?因就是不杀生。换句话说,如果造作杀业,必定感得多病、多灾、短命的恶报,要转我们的这个恶报必须要修善因。像我们师父上人也给我们讲,他年轻的时候,好几位算命专家给他算命,都说他活不过四十五岁。他也相信,因为什么?他的父亲、他的伯父、他的爷爷都没活过四十五岁,他说大概这是遗传。他当时也没有怎么特别学佛,所以他不太了解,实际上真正的因是杀业。他讲,他父亲四十五岁那年走的,走的时候癫狂,见到山就往山上冲,见到水就往水里头钻。当时他不懂事,不知道,学了佛之后才知道他父亲原来生前非常喜欢打猎。以前是在部队里面管军需的,所以有很多枪支弹药,常常拿著枪支弹药,带著儿子一起去打猎。所以我们师父年轻的时候练得好枪法,百发百中,打猎打了三年。所以他父亲走的时候走得就很悲惨,他自己学佛了之后才知道这个不得了。

  那人家给他算命说寿命只有四十五岁,他也就把自己修学的期限定在四十五岁,知道后头没有了,所以勇猛精进,他知道以后没有寿命了,必须得真干。结果四十五岁那年,他在讲经,他三十三岁出家就讲经,讲到四十五岁,讲了十二年,这个功德就很大。四十五岁那年,在讲一部经讲了一半,生了一场大病,重感冒,他就知道不要去治了。为什么?寿命到了,去治也没用,医生是治病不治命,寿命到了,医生也没办法。所以他就干脆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个月就好了。一直到现在八十六岁了,多活了四十多年,现在还是身常无病,寿命长远。有会看相的人说,我们师父的相都变了,现在是长命相,可以活很长寿。你看这一生命运彻底改变过来,这是得利於佛法,能修十善业就能改造命运。师父老人家学佛之后,他自己收的供养做三桩事,一个是印经布施,法布施;第二个,他支持教育事业,设奖学金等等;第三放生,他知道自己造的杀生业很多,放生。放生就是於诸众生普施无畏,无畏布施得的果报就是健康长寿。所以学了佛之后,第一个利益你能得到的就是自己健康。如果我们学了多年,身体还是很多病,没有转这个业,我们自己好好反省,哪里不如法?所以学佛很能够得到现实的利益,身体转了,相貌也跟著转了,你的福报会增加。如果你得不到这些利益,那得忏悔,对照十善业道,看看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

  第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非人就是人道以外的众生,多半是指鬼神,鬼神,他也喜欢善人,厌恶恶人,这跟我们人道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为什么?因为这个心众生皆有,叫真心,儒家讲良知、良心,一切众生皆有的。所以,一个人行善积德,所有众生都尊敬,不光是人,鬼神也尊敬;一个人造恶的,鬼神都讨厌,讨厌,他就会来找麻烦了。所以一个人戒杀护生,有慈悲心,心地善良,鬼神都守护,我们讲护持他、保佑他,很多的灾祸化解於无形,不知不觉就没有了。这是什么?他自己修善积德的果报。在《大藏一览》这部书里就讲到,说释迦牟尼佛有一次跟阿难在河边走路,他们都有天眼通,就看到这河边有五百饿鬼唱著歌在走,就跟著一家人走。阿难就问佛,这是什么缘故?佛就讲,这家的子孙就是在修福,而且将来当得解脱,所以这些饿鬼都载歌载舞的庆祝。后来过另外一家人门口,又见到了几百个饿鬼在啼哭。阿难又问,这一家又怎么回事?佛就告诉他,这家的子孙为他的过世的人、过世的祖先杀生祭祀,不肯修福,所以将来会有大火烧他们家,饿鬼看到了先啼哭。我们再看刚才讲到第六条,恒为非人之所守护,这些鬼神他们都知道哪一家人是行善的,哪一家人是造恶的,他们会保佑、护持善人,积善之家都会得到保佑。

  下面第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这是人不造杀业,自然就不会有这些冤亲债主来扰乱、来找麻烦,所以睡眠也比较安稳,即使是作梦也不会做恶梦,会做美梦。寝觉快乐,就是他做好梦,梦到佛菩萨、圣贤,甚至梦到到极乐世界去游玩,那心地很清净、很善良。所以学佛的人可以用梦境来勘验自己学佛的境界,如果还常常做恶梦,自己要忏悔,念头不善、念头不清净,尤其是杀心,一定要断除。断除杀了,杀业没有了,那梦境都会非常好,那梦境是由心所现的,如果梦境好了,你现前的境界也会好。为什么?现前境界跟梦境一样,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你常常做美梦、做好梦的,你就知道现实生活也会好,很顺利、很吉祥,没有灾难。这些古人都非常懂,所以常常做了恶梦他们就会反思,到底是我行为上哪里出了问题了?忏悔反省,改过自新,希望能够消灾免难。

  第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怨结就是跟人有过节,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是常讲我们得罪人了。有时候得罪人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一句话,人家听了不高兴,所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要不慎重讲错了话,可能人家恨我们一辈子,而我们还不知道,他要报复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什么?自己不明事理,在语言行为不懂得观照、不能慎重,而最初的这个念头实际上都是因为有伤害别人的意念,起初这个意念如果不能够觉察,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结了怨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们修行就要懂得观照自己的念头,心要细,看到这个念头起来了,如果是有伤害别人的后果,这念头都不能动。能够伤害人家的语言不能说,所以恶口、两舌、妄语、绮语,这都会伤害众生,就不能造。行为上杀盗YIN,都是伤害众生,不可以去做,尤其是杀生。所以能够常常这样收摄自己的念头,永断伤害众生的意念,就能够灭除怨结。即使是跟人有怨结的,他怎么伤害我,我都没有报复的心态,我都能宽恕,我用爱心对他,用感恩的心对他,感恩他给我消除罪业,绝对不跟人对立,久而久之怨结就灭除了。最怕是心里的念头当中,对立不肯放下,怨恨不肯放下,这个结就解不开了。所以解怨释结的方法是自己心上化解一切对立、冲突、怨恨,这样众怨自解,自自然然这些宿怨就解除了。

  在佛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佛当年的时代,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长者他的一个儿媳叫毗舍离,很有才华,很有智慧。波斯匿王,就是当时的国王,对这个长者的儿媳也特别的善待。这长者的儿媳有三十二个儿子,这三十二兄弟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大力士。最小的这个弟弟,有一天坐著象过桥,遇到当朝宰相的儿子,宰相的儿子横行霸道,结果这个小弟看了很不顺眼,就把这个宰相的儿子扔下桥,受了重伤。这宰相的儿子怀恨在心,要报仇,於是跟宰相密谋,制作了七宝的马鞭三十二条,这马鞭里面藏著利刃,到毗舍离家给这三十二个儿子,每人赠送一条,当作礼物,对方就高兴接受了。结果,这宰相回来就密奏给波斯匿王,说这长者家三十二个人天下无敌,他们都有密谋造反的念头,他们现在把利刃藏在鞭里头,准备想造反,不信大王你可以去查看他们家,是不是有这个武器。结果波斯匿王就派人去搜查,果然搜出这三十二条鞭,里头真的藏有利刃,这大王就信以为真,於是把这三十二人统统杀头,把头砍下来,然后每个头封在一个盒子里头,送到毗舍离家。

  当时毗舍离正在请佛吃饭,就是供斋,还有僧团。这时候见到波斯匿王送了三十二个盒子来,那盒子还挺精美的,不知道里头装什么,以为这国王也是来送礼物给佛,因为忙著供斋,没时间看盒子里的东西,搁在旁边。佛当时看到了,因为佛有天眼通,知道里头是什么东西。就跟毗舍离讲法,告诉她世间无常,苦空无常,跟她讲四谛法。结果毗舍离当下证得阿那含果,这是三果。然后佛就叫她,你可以把那盒子打开了,打开一看,是自己儿子的头,三十二个头。幸好那个时候这位夫人已经证得阿那含果,断了爱欲,否则受不了,不生怨恨心是不可能的,证得阿那含果了,就不再起怨恨心。可是,这家族里头的人就不能够忍受,他们都集合兵马要去报仇,因为他们家势力很大,这兵马,兵强马壮,真要造反了。这波斯匿王就很恐惧,立刻就跑到佛这里来求帮助,当时兵马已经追到了佛的地方,正准备要抓波斯匿王,要杀他。

  阿难当时看到这个情形,就问佛说,这三十二个儿子和他母亲跟波斯匿王到底是什么样的怨结?佛就说了,过去世中,这三十二个人一起偷了一只牛,把这头牛带到他母亲家里,这个老母亲就是现在的毗舍离,还是他母亲。於是这三十二个儿子要杀牛,这老母亲就很欢喜,就给他们准备杀具,刀、盆都准备好了,结果三十二个人就一起动手,老母亲在旁边随喜,就把这牛杀了。结果佛讲,这头牛是谁?就是今天的波斯匿王,所以他要来报仇的。那三十二个人,就是这一生还是那三十二个兄弟,这老母亲毗舍离,因为这三十二人当时的杀业,所以多生以来常常被杀,被这个牛转世来杀。包括这一生,波斯匿王就是牛的后世,见到这三十二个儿子,他就想杀,这就是过去生中的怨结。而这个老母亲因为当时见了杀很欢喜,所以多生多世常常见到这三十二个人被杀很愁苦,包括这一生。如果她没有证得阿那含果,那她见到自己三十二个儿子被杀,你说多愁苦!当时在场的这些人,包括这个国王,包括这兵马(这些带来的人),包括毗舍离,听了佛讲的,所有的怨恨都息灭了,结果这些人也不找波斯匿王来报仇了,当时向波斯匿王来忏悔,波斯匿王也知道自己的宿业,都心平气和,你看这怨结就解了。如果当时佛不在,怨结解不了,那就是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这三十二个儿子跟毗舍离前生也是有因缘,他们在迦叶佛时,这毗舍离是个女人,她以香涂塔来供养,有三十二个人来帮助她,所以多生多世以来,他们常常感召在一起做母子,而且常生尊贵,到这一生甚至能够见到佛。所以懂得这些因果报应的故事,我们就心能平了,人家对我们再怎么伤害我们都不要起怨恨,知道这是在了我们的宿业,欢喜偿还,不怨天不尤人,逆来顺受,众怨自解了。

  第九,无恶道怖。就是没有将来堕恶道的恐怖,恶道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为什么会堕恶道?因为造作恶业,我们现在不造恶业了,自然就不会有堕恶道的恐怖。我们不去杀生,自然就不会有堕恶道、偿命债的这个恐怖,我们现在戒杀吃素,不吃众生肉,将来也不会有被杀害的恐怖,你没造这个因。所以现在灾难很多,真正学佛的人会不会恐怖?他不会恐怖。你问我害不害怕灾难?我是不害怕。下个月,四月底,我接受日本太和净宗学会邀请,去那边讲经,讲一个礼拜,讲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还是《无量寿经》第六品,师父老人家让我去。日本很多灾难,你看前几天,好像是上个礼拜,一天地震震了六次。东京政府都已经宣告,未来很可能有七级以上的大地震,东京,甚至有可能整个首都都要被海啸给吞没,大家在商量是不是要迁都到大阪。我们去那里我们不怕,我们是帮助化解灾难。我们藉阿弥陀佛的愿力来化解,希望通过讲经让大家觉悟,让大家明信因果、断恶修善、端正心念,恶道就没有了,灾难就没有了,就不会有恐怖。我们一心求生西方净土,见到灾难根本不用害怕,灾难来的那天,正是自己往生净土的一天,这反而值得庆幸,应该祝贺才对。终於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时间到了,心心向往,所以哪有恐怖,高兴还来不及!所以不想往生的人,他将来要堕到三途六道,他就会有恐怖,他会贪生怕死。

  最后第十条,命终生天。这是讲还没有发心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他因为不杀生,他有慈悲心,修十善五戒,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将来他能够生天,享天福。要求生西方净土的人,他把自己的善业回向往生西方,他一定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比生天就殊胜太多了,生天享天福,福享完了还得堕落,他没出六道;往生西方净土就不退转了,就一生决定成佛。所以生天也好,往生西方也好,基础还是十善业道,这个不能够不讲求,不能不努力的去落实。往生西方的人,经上讲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果自己心地不善,对众生没有慈悲心,甚至还要杀害,那往生不了,因为心不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要跟佛心相应才行。所以这《十善业道经》里面讲到的十种果报叫十离恼法,我们希望得到,必须要修戒杀的善因。

  最后一点时间,我们提出沙弥戒律里面讲的不杀生,大同小异。但是这是讲戒,十善是讲善,善的果报还是在人天,如果不求生净土,那就只是在人天;而戒律能够帮助我们出三界,这是佛给我们制定的戒律,我们必须要遵从。十善你可从可不从,你自己决定;但是你学佛,做了佛弟子,老师的教诫必须得遵从,这叫戒律。所以如果犯了戒有两重罪,一种是本来造恶就有罪,像杀生,本来就有罪,将来得偿命;另外还有个犯戒的罪,那个犯戒的罪都在地狱,所以戒不受则已,一受必须要坚持。

  我们从蕅益大师所编辑的《沙弥十戒威仪录要》里面提出一段经文来跟大家分享。蕅益大师的《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是他老人家几十年深入律藏做出来的会集本。它也是会集本,帮助我们后学学戒,学沙弥戒,这是非常方便。因为沙弥戒,佛在讲经里讲到,就分散在各种不同的经里头,学起来不方便,蕅益大师做会集。他做的会集不是头一个,他之前有人做,莲池大师就做过《沙弥律仪要略》,这在佛门里面也是很普遍在学习的。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第八祖,他对戒律也有相当研究,可是他会集的,蕅益大师觉得还是不够满意,蕅益大师是第九祖,他是莲池大师的私淑弟子,而青出於蓝胜於蓝,所以他专攻戒律,蕅益大师当年就被人称作律师。他阅律藏就阅了好几遍,做了很详细的学习报告,有十七卷,十七卷的报告。《沙弥十戒威仪录要》,他在序言里面提到,说这莲池大师的《沙弥律仪要略》虽然是很好,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对於开、遮、持、犯讲得不够清楚,而且也有添加一些自己的意思,就不是完全出自佛经,所以蕅益大师做一个重辑。

  这本《十戒威仪录要》学的人反而不那么广,没有莲池大师的《沙弥律仪》法缘那么殊胜,这是什么?大概没有很多人去推广。我自己读了这个,我觉得很好,很欢喜,它确实简要详明,所以我也很希望将来推广。这个古来的注解没有,莲池大师《沙弥律仪要略》有一个注解,清朝弘赞律师的《增注》,注得非常好,所以注解对於推广是很有帮助。他是写书注解,那讲也需要有人。如果将来愿意学律的人,他能够也给蕅益大师的《沙弥十戒威仪录要》做一个增注,这就便於推广。

  他讲到不杀生这条戒就讲到,我们读一读这个经文:「凡有命者,不得故杀。若自杀、教他杀、方便杀、咒杀、堕胎、破卵、与他毒药,令命断者,并得杀罪」。杀业,杀生的定义,什么叫杀生?这就讲到凡有命的众生,这是有神识的有情生命,不可以故杀。故就是有意的,无意的就不算在内,就是你没有杀心,那个不算犯杀戒,那都是什么?不小心造成的人命案,那是跟你过去生中他欠你的命,没办法,你没有想杀他的心,但是他得还你这一命。但是如果有杀心,这就造杀业了,犯了杀戒。所以这里讲的几个不同的杀法,若自杀,自己亲手杀;若教他杀,自己不杀,叫杀手来杀,或者是想吃众生肉,自己不动手,叫厨房的人来动手,教他杀;方便杀,真在用方便了,就是譬如说杀猪拿刀子,想这些方法来杀,用这些手段来促成、来完成这个杀业;咒杀,他不用刀具这些凶器来杀,他用那个口念咒,咒人死,他是用杀心来害人,这也是属於杀。

  还有堕胎,这个现在的问题很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堕胎五千万,这是杀人。实际上这个数字很保守,肯定不止,很多堕胎的多半是青少年,她们很随便,没有到大医院,你就根本没有办法统计。堕胎当然跟邪YIN有直接关系,现在社会YIN风炽盛,所以堕胎就比过去不知要多出多少倍了。我们师父上人前段时间接受丁嘉丽老师的采访,主题就是讲「珍惜生命,请勿杀子堕胎」,那个光盘大家可以多看,大量流通。很多人看了那个光盘,曾经造过这种杀业的都忏悔、都改过自新,而且发心来宣传戒邪YIN、反堕胎。有同修提出,希望在香港办一场专门超度堕胎婴灵的念佛法会。此地香港护世息灾委员会,这新成立的一个机构,这都是净宗学佛的弟子,他们发心接受这个启请,在清明念佛三天的这个法会之后,四、五、六三天是清明超度祖先的法会,七号专门有一个「戒邪YIN、反堕胎觉醒法会」,上午是请悟道法师跟我讲戒邪YIN反堕胎因缘果报,劝导大家一定不能造这个业,觉醒阳间的人;下午是三时系念法会,超度阴间的婴灵,来救度每年被杀害的五千万婴灵,十年就是五个亿,不得了!能够超度这些众生,对於世界的安定吉祥,包括自己化解灾难,都有很大帮助。

  但最重要的,自己如果造过这些堕胎的罪业,要自己忏悔,向自己所伤害的婴灵忏悔,后不再造。而且要大力的提倡戒邪YIN、反堕胎,因为YIN欲是根本,真是万恶YIN为首。堕胎怎么产生的?因为最初有YIN欲,YIN业所致,YIN后面就跟著杀,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提倡戒YIN。所以大会提倡每年要有一天作国际戒YIN日,斋戒日,这个想法很好,起码让大家那一天斋戒清净,从一天开始,慢慢二天、三天斋戒清净。所有的宗教都提倡戒邪YIN,都有不同形式的斋戒,这是跟性德相应的。

  破卵,就是伤害卵生的动物。鸡蛋,蛋里头有小鸡,你把它打破了,小鸡就没命了,这也是杀。还有与他毒药,就给人吃毒药,毒死人家,令人家命断。现在这食品卫生问题也令人忧虑,你看曾经发生的毒奶粉事件,这就是等於给人吃毒药;地沟油,这些都是杀业,而且是很重的杀业,他杀的不是一个人,他普遍的来贩卖,将来的果报都是三途,所以并得杀罪。这些方式,举出些例子,凡是起了杀心、伤害众生的念头而产生这些行为,都属於杀。

  下面,「若杀生身父母、罗汉、圣人,犯逆罪,堕阿鼻狱」,这是最重的杀业,杀生身父母的、杀阿罗汉的、杀圣人的,包括杀自己的老师,都属於等流罪,这犯了五逆罪,这五逆罪都在阿鼻地狱。阿鼻地狱是无间地狱,最苦的地狱,一堕进去,那是长劫不能够出离。下面,「若杀人,犯重罪,失沙弥戒,不通忏悔」,如果是受了沙弥戒,或者是受了五戒、菩萨戒,都包含在内,这些戒第一个都是杀生,戒杀。如果杀了人,这是犯了重罪。犯戒的有轻重,杀人是犯了重罪,就失了沙弥戒体,就破了戒体。那破戒的罪必定是地狱,这里讲不通忏悔。所谓不通忏悔,就是用常规的忏悔方法救不了,肯定堕地狱。一般讲忏悔有取相忏、有作法忏,这是对重罪要用这种忏悔法,轻的罪一般发露忏悔,后不再造。但是这种常规忏悔对杀人来讲,这种重罪忏悔不了,那是不是真的没救了?还有一种方法能救,这是清朝乾隆年间慈云灌顶大师讲的,用任何其他法门都忏悔不了的罪,用念佛能忏,这唯一的方法,这是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带业往生。除了这个方法以外,没别的方法,这是唯一能够忏悔的,就解除地狱罪报的。

  《观经》里头,我们看到阿闍世王,他杀父亲、害母亲,跟提婆达多一起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罪都造了。提婆达多堕地狱了,阿闍世王临终时候地狱相现,他知道自己错了,向佛求忏悔,佛劝他念佛求生净土,结果他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中生。这是什么?真回头,深切忏悔,我们讲「浪子回头金不换」,他能真正忏悔就有救。用什么方法才能救?用念佛,他的业很重,唯有靠念佛才能消他的罪业,其他方法用不上劲,所以释迦牟尼佛教他念佛往生西方。这种在戒经里面讲不通忏悔,是讲通途法门。

  下面,「若杀天龙鬼神,犯中罪,犹许忏悔,灭犯戒罪,而性罪不灭,终须偿报」。这是讲,如果杀的是天人、龙、鬼神这些非人,犯的是中罪,戒经里讲,这个犯戒的罪比较轻一点,比杀人轻一些。因为什么?人身难得,特别是人身得了之后能修行,就更难得。其他道的众生修行不容易,天人享乐,他修行他不愿意,所谓富贵学道难,他享受,觉得修行很苦,所以很难成就;这些龙,这是畜生道的,鬼,这些饿鬼道的,他们很苦,苦的也不想修行,都很不容易成就。所以六道里面人身最可贵,得了人身不修行,那真是太可惜了,古德讲「如入宝山空手归」。这犯中罪还可以忏悔,但是忏悔要用取相忏,作法取相,它有一套真正忏悔的方式,而且要最真诚的心来忏,才能够灭犯戒的罪。虽然犯戒罪灭了,但是性罪是不灭的,性罪是什么?你杀了就得偿命,你看佛当年他还有因果,这个性罪不灭的。他曾经造作恶口,骂过人,结果成佛以后要受三个月的马麦之报,恶口,口业这个罪性罪不灭。那杀业也是这样,他还得要偿命。

  「若杀畜生、虫蚁、蚊虱等,犯下罪,亦许忏悔灭犯戒罪,而性罪仍须偿报」。这是杀比较小的动物,畜生、虫蚁、蚊子、虱子等等,犯的罪就更轻了,下罪,但是犯了戒总是有罪,必须忏悔。虽然能忏悔,所谓忏悔就是后不再造了,如果说我现在忏悔了明天继续造,那就不叫忏悔,那还是有犯戒的罪,犯戒罪都是堕地狱。而且加上性罪,地狱出来了还得偿命债,过去杀了一只蚊子也得偿,今天吃它半斤,将来还得还它八两。

  「若杀人不死,犯中方便可悔罪。杀天神、畜虫等不死,皆犯下方便可悔罪」。杀人,已经起了杀心,也用方便,就是拿起杀具开始动作了,也去杀他,没杀死,这个罪业没那么重,这是犯了中罪,中方便可悔罪,这是可以忏悔;如果他真死了,就不通忏悔。没死还能够忏悔,但是也是要深刻的忏悔。如果杀天神(这是鬼神、龙王都在里头)、畜生、虫蚁等等不死的,算犯下方便可悔罪,这又轻一点,就是后果没那么严重。

  「助他令杀,皆得本罪。人重,天等中,畜生等下也」。这是自己没有亲自去杀,但是帮助他杀,就是做从犯,自己不是主凶,是从犯,从犯一样有连带的罪。如果真正杀了,对方死了,就是犯本罪,本罪就是跟他一样的罪,就是杀人的犯重罪,不通忏悔。人重,杀了人的犯重罪;天等,就是杀天龙鬼神等犯的是中罪,虽然能够忏悔,性罪不灭;杀畜生,这也是等於下罪,就跟刚才一样,等於自己杀也是一样。「见杀欢喜,得方便罪」,就是随喜杀生,见到杀觉得很痛快、很高兴,这也是造杀业,意业上造。一切唯心造,罪业都是由心造的,行为是个助缘,神识将来投胎还是这样的心所感召的恶报,所以一样是得罪。

  「若见他杀,有力应救;设不能救,应起慈心,念佛持咒,祝令解冤释结,永断恶缘」。这是讲到沙弥,就是真正的修行人,出家修行,没受具足戒,先受沙弥戒,要养慈心。沙弥叫息慈的意思,息恶行慈,把一切恶都息掉、灭掉,行慈悲,帮助众生。所以见到他杀,见到他人行杀,造杀业,有力的要应该救。譬如说你到市场买物放生,或者用钱来赎人,方便救拔。假设不能救,要起慈心、怜悯心,给他念佛、给他持咒来祝祷他,让这个杀者和被杀者解冤释结,把怨恨化解,永断恶缘。

  在经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杂宝藏经》里讲到,说有一个罗汉收了一个沙弥弟子,看到这个沙弥七天之后要命终了,就劝他回家。这个沙弥在回家路上,见到路上有很多蚂蚁被水冲了,漂流著,於是沙弥生了慈悲心,立刻把自己身上的衣解下来,装著很多土,把这个水,等於说建了一个坝,建了一个很高的坝,让蚂蚁都能爬到坝上,就救了很多生命。结果七天之后,这个沙弥没事,回到他师父那里。师父见了很惊讶,因为师父本来是有神通,能看到这个沙弥七天要死的,怎么还回来了?再入定,用天眼来观察才发现,这个沙弥原来救活了这么多的生命,所以他的寿命得延长。这是要发慈心救度解脱众生的苦难,自己得到最殊胜的利益。

  如果能够发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回向成佛,《十善业道经》上讲,成佛的时候,得佛随心自在寿命,你的寿命可长可短,自在。像释迦牟尼佛在人间世寿八十岁,这是短寿;阿弥陀佛世寿无量劫,长寿,都是自在的。所谓自在,自己不用刻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现在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回向菩提,我们戒杀、护生,以此功德来回向西方,临终的时候我们希求自在往生。现生能自在往生,没有病苦,甚至坐著走、站著走,预知时至,潇洒告别大家往生,这是花报好;来生作佛去,必然得随心自在寿命,这果报更殊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杀生恶,到今天就全部讲解圆满了,下一次我们讲偷盗之恶。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资料恭摘: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净宗根本戒  定弘法师主讲  (第十集)  2012/3/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68-001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定弘法师       净宗根本戒)(五明学佛网:定弘法师       净宗根本戒)  

 定弘法师:如何降伏YIN欲 

 定弘法师:虽YIN佚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定弘法师:YIN欲伤身 

 定弘法师:想求生净土,要伏YIN欲 

 定弘法师:表哥患脑血管瘤,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定弘法师:佛制不饮酒这条戒,是防止我们犯前面四条根本重 

 定弘法师:酒​有十过 

 定弘法师:深信因果,​求生净土 

 定弘法师:遇到重大问题,念观世音菩​萨是否比 

 定弘法师:用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们就得到​ 

 定弘法师:最重​要是心出家 

 定弘法师:早晨一小时念佛、拜佛、想佛,是用念佛机代念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