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谨居士:佛法修行要先修「至静」


   日期:2010/2/2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个路线是先修至静。至静的方法那就很多了,譬如念佛、止观等等,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达到至静的境界,修密宗“有”的观想,一路静下去,静到极点,也可以断除烦恼,也可以断除见思惑的习气,证到果位。然后,再出山,行菩萨道,度化众生,中国很多禅宗祖师走这个路线。

例如牛头山法融禅师就是如此。法融禅师是四祖道信的弟子,他的法系与五祖的弟子神秀和尚(六祖慧能的师兄)的法系影响唐代的文化很大。法融禅师在牛头山住茅棚,万缘放下,专修禅定。修到什么程度呢?百花衔花供养,功夫定力当然很高。

这个时候,中国禅宗四祖道信禅师已经退休了,云游四海,来到牛头山一看,晓得山里有个修道人。于是,想入山看看。到了山中的寺庙,就问:“师父,请问这山里有修道的人吧?”有位和尚回答他:“我们出家人哪个不是修道的人?”四祖说:“啊?那你说哪个是修道的人?”这个和尚再不敢说话了,旁边一位和尚说:“在后山有个和尚,一天到晚只管打坐,见到人也不起来,也不合掌,我们叫他懒融,莫非这个人就是您所说的修道人。”

四祖就进山去了,看到法融禅师坐在那儿。四祖来到,法融视若无睹不理不睬。四祖明明知道他在观心修定,却故意问他:“在此做什么?”法融答:“观心。”四祖再问他:“观是何人?心是何物?”这下子法融答不出来了,于是赶紧起立行礼,问四祖说:“请问大德从那里来?”四祖答说:“贫道居无定所,或东或西。”法融就问四祖:“请问你认识道信禅师吗?”四祖说:“你怎么问他呢?”法融说:“我久仰他的大名,想去参访。”道信大师说:“贫道就是。”法融闻之大喜。

山中很清静。此时道信大师却问法融说:“这里是否有清净休息的地方?”四祖怪,法融也怪,他说:“有啊!后山有个小庵。”他们来到庵所,周围都是老虎、狼、熊之类野兽的足迹。四祖看了,作出恐怖的样子。法融对四祖道信说:“大师,您还有这个吗?”意思说您得了道,还会怕老虎呀!四祖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就在法融打坐的石头上写一个“佛”字,然后就坐上去了。法融看了很紧张,赶紧合掌道:“阿弥陀佛!罪过!”四祖说:“你还有这个吗?”法融后来就在四祖门下悟道。

法融悟了道以后,下山说法办道场,自己亲自出去化缘,天天挑米来回走八十里路,供养三百位出家人修行。你看!法融禅师在还没有悟道以前,只管学懒法——打坐,所以叫懒融。悟了道以后,就不同了,自己下山去背负米粮,让别人去悟去修行,这就叫作“披上袈裟事更多”,度众生是很痛苦的事,那是完全牺牲自我,成全他人。

走这个路线的菩萨,叫作“先修奢摩他”,先修止;“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断一切烦恼断一切烦恼以后,才敢到这个世间来,这个世间是充满着烦恼的,自己没有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是不敢入世的。

以我的看法,走这种入世菩萨路线的人很少,像中国的圣人孔夫子就是走这个路线。孔子传道与曾子,曾子著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圆觉经》这里所讲的“至静力”。但是,静到什么程度呢?功夫到什么程度?有问题。若说完全没有功夫也不对,的确也有功夫,也能心断烦恼,达到圣贤境界。但是,没有去掉烦恼的根,非最高菩萨境界,不够圆满。

这一类菩萨们,以入世为主,以救众生为主,以修功德为主,建立人道世界,讲究做人的道理,形成孔孟学说,影响中国几千年。一般佛教所讲修行是走出世路线,而儒家则专走入世路线,以入世度众生为主,这一类的菩萨名为“先修奢摩他”,先修止,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讲到这里,要了解孔子的大乘道,要到哪里去找呢?不要以为读了《论语》就了解了孔子,没那么简单。真要了解的话,要到《礼记》和《易经》的系传去找,这里面有孔子的形而上道。而他的入世之道,则要看懂春秋了。


出自:《圆觉经略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谨       佛法修行)(五明学佛网:南怀谨       佛法修行)  

 传喜法师:佛法修行靠心地完成 

 传喜法师:佛法修行靠心地完成 

 法藏法师:略谈佛法修行与佛教学术的分野 

 传喜法师:佛法修行靠心地完成 

 净土法门法师:你只要记住,依教奉行这些佛法修行的根本法, 

 佛法修行,易则容易 ,难则实难 

 宣化上人:你叫人依着佛法修行,没有人会相信的。为什么? 

 佛法修行为什么谈布施,布施就是打开心量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佛法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 

 南怀谨:念佛的同时也要多放生修福 

 南怀谨:算命的人最容易造口业 

 南怀谨:夜生活其实是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