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慧长老:说禅病


   日期:2015/6/10 22: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坐禅的时候,因为身体和业障的原因,常常会出现种种病相,于扰我们的修行。这就是禅病。禅病有多种多样,有属于身体方面的,也有属于精神方面的。

  按禅经上的讲法,禅病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种原因是“四大不调”。四大不调,每一大都会产生101种病,共有“四百四病”。比如水大不调,它本身就是一种病,再加上它连带可能引起的100种病象,共有101种病,象脬肿、燥热等等,就属于这101种病相之一。

  第二种原因是鬼神作用或者魔王干扰。比如,在修禅定的时候,如果没有发起菩提心、回向心,只求个人福报,鬼神就不会拥护你,这时,魔王就会来干扰你。因为,如果你修禅定修成了功,出离了三界,就不再是魔王的眷属了,所以魔王要来干扰你。为避免鬼神的作用和魔王的干扰,发心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种原因是自已的业报所感,也就是“业障”或“业障病”。因为我们这个身体是我们过去种下的苦因所感的苦果。

  一切禅病的原因,都不外乎这三种。

  与此相应,病相也有三种:四大不调的病相,五脏的病相,五根的病相。其中,四大不调是引起五脏、五根生病的原因。四大不调必然会有病相表现在五根和五脏上面,这个懂一点医学的人都知道。

  首先、四大之病相。地水火风四大关系失调,失去了平衡,就会引起疾病。所谓失调就是指某一大的力量过盛,或者不足。地大增盛就会引起身体枯瘠(枯瘠就是瘦),没有色泽和光彩。水大失调就会引起身体浮肿。火大失调就会引起身体寒热无度、口干舌燥、大小行不利(大小行就是大便、小便)。风大不调就会引起身体行走不稳,虚悬不定,气急不畅。实际上,如前面所说,每一大失调都会有101种病象,这里只是对每一大的失调举了几个常见的典型病象罢了。在打坐的时候,如果身体不适,大家可以自己观察、体会,看看自己身体不舒服究竟是由哪一大引起的。

  其次、五脏的病相。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心肝脾肺肾和五官有相对应的关系。心主口,肝主眼,脾主舌,肺主鼻,肾主耳。

  心脏不好的人,肯定吃饭没有胃口,口干,身体寒热不调,口里面好象经常缺水份。如果是肺有病,身体就会感到膨闷,如胸闷鼻塞,等等。如果是肝脏有病,就会常常愁忧不乐,悲思无度,或者嗔恨心比较重,头晕眼疼。如果是脾脏有病,就会觉得身体表面好象有风在吹,通身不舒服,痒闷头疼,吃饭没有味道。因为脾主舌,它与味觉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肾脏有病,就会出现咽喉噎塞、腹胀耳鸣、腰疼气短。

  五根——眼、耳、鼻、舌、身的病相,与五脏大体差不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修行人只有当身体非常健康,五根、五脏、四大各方面都很协调的时候,用功才容易进步。出家人中当然也有身体非常好的,但是从我个人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来看,出家人身体不好的特别多。湖北归元寺的方丈——昌明法师,我的同学,他曾对我说:“哎呀!你瞧当和尚的,不是四大有病,就是五根有病,要么就是五脏有病,没有几个健全的人。”我说:“不会吧?”“唉!怎么不会呀!你看我收的几个徒弟,全是有病的。一年到头都在吃药,一年到头住在医院里!”可见,出家人身体不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出家人容易生病,当然和他的生活习惯突然发生改变有关。刚进寺院里来,集体关心不够,加上自己又不会调理,自然容易生病。这是情理中的事。

  上面提到的这三个方面的病相一般人都有,你就是不修禅也会有。为什么我们要把它们列为禅病呢?因为,在修禅的时候,如果用功不当,比如在数呼吸、看话头、或者念佛的时侯,气息运用得不当,也引起上面所说的种种疾病,所以说是禅病。坐禅时,用意念太下了,就会使地大和水大增盛;用意念太上了,就会使火大和风大增盛,从而会造成相应的四大、五脏、五根之病。

  那么,该如何对治这些禅病呢?既然你的病是由修禅引起的,那你就应该用修禅的方法——比如调息运气——来治疗。禅经里讲到了五种治疗禅病的方法,今天我只介绍其中的一种,因为其它四种不常用。只有这第一种方法,我可以学着用,就是用气息来治病。这种方法随时就可以用,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调好我们的某些疾病。

  禅经上讲,有六种气、十二种息可以用来对治由修禅引起的病。

  所谓六种气,就是吹、呼、嘻、呵、嘘、呬。假如我们感到身体发冷,那是因为我们把气息太往下沉了,这时候你就可以用“吹”(qu),用“吹”可以去寒。 “吹”字的发音方法是,嘴圆圆的,把气从丹田引出来。当然不是要你成天都这么做,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做上三五次。第二种气是“呼”(fu)。假如你感到身体发热,就用“呼”来对治。一边呼,一边观想体内的浊气被排出来,这样才能起作用。第三种气是“嘻”(xi)。它既可以去痛,还能治风。肚子疼的时候,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腿子疼也可以试一试!第四种气是“呵”(ho)。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你可以用呵气来对治。第五种气是“嘘”(xu),它可以去痰。第六种气是“呬”(si)。牙齿上下扣紧,然后呼气。这种方法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也可以用这六种气来对治五脏里面的病,如呼和吹可以治心病;嘘可以治肝病;呬可以治肾脏方面的病。各位下座后回到自己房间,可以试验一下。

  除了六种气之外,还有十二种息也可以用来治疗禅病。所谓十二种息,不过是用意念来观想息道的状态、部位和性质。根据所观想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十二种,即上息、下息、满息、交息、增长息、灭坏息、暖息、冷息、冲息、持息、和息、补息。假如我们的心态或者身体比较沉重,你就可以运用上息,观想气息从丹田一直上升到鼻端,这就叫上息。上息可以对治情绪低沉等病。如果你感到身体虚悬,坐不稳,好象悬在空中一样,你就可以运用下息,观想气息从丹田一直下到脚趾尖。身体恢复了正常之后,再运用正常的息道。这十二种息,不管是上息还是下息,满息还是交息,只是临时运用,不可长久坚持。长久坚持这么做,可能会引生别的病。善用这十二种息,可以遍治众病;不善于运用,则可能会引起其它的毛病。总而言之我们要记住,有六种气和十二种息可以治疗由禅观产生的一切疾病。

  当然,治疗禅病还有一些别的方法。如意念转移法,就是利用观想的方法,把病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或者把病转到木头柱子上,或者转移到树上,这样自己的病就没有了。另外,持咒、术法,也可以治病。术法治病是外道。外道也修禅,他修禅有了病,就用术法来治。现在不是也有一些外道能够治病吗?他们确实有两下子,能够把你的病说得八九不离十,而且还采取一些方法,也确实能够使你的病一时的见效,但是不能持久。因为他不是用正法,只是一种术法而已。所以,由修禅所产生的病,最好还是运用气息来治疗,这样比较稳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