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如何同时成为一位修行者与生意人?


   日期:2010/2/2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生当中,如何同时成为一个小乘行者、大乘行者、金刚乘行者、商人、台湾人?如何同时做个好学生、好老师、好人?

谈到佛法,人们很自然地把佛法和生活分开来,佛法并不包含在生活之中,人们认为修法是生活以外的另一件事:修法只在寺庙当中,而不在办公室、洗澡的时候、搭火车的时候、交通壅塞的时候等等。人们以为修法要剃头、改变服装,或最少在家里应该有一个佛堂;还要有一个特定做功课的时间,比如说是早上或晚上;加上一些佛像、佛书,甚至一个法名;身上需要戴一些象征性的东西-例如金刚结,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佛教徒。这是一般的状况。

我常常跟人们说:这样的佛教修行,对我们可能没什么帮助。检查一下自己,我们真的是一个金刚乘行者吗?不要说金刚乘,金刚乘有点太高远了,就以小乘来说吧,我们算得上是一个小乘行者吗?几乎不是。同样的问题:我们真的是大乘行者吗?可能也不是。或许在名义上算是吧,也许我们遇过一些大乘的和尚、金刚乘的喇嘛,他们给我们一些教授或灌顶,我们就认为自己是大乘或金刚乘的学生。做为一个大乘的学生,你们一定接受过很多关于慈悲的教法了,但是我们真的慈悲吗?几乎没有。我们都听过慈悲的教法,但是「听过」和「具备」是不一样的。除非真正具备慈悲,才是个大乘的修行者,否则你只是个听闻佛法的人。所以我们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只是大乘、小乘、金刚乘的「听闻者」,而不是大乘、小乘、金刚乘的「修行者」。

而且,我们真的想要成佛吗?我不这么认为。也许有一些人对「成佛」有些概念。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成佛,就不会对此生如此地执着。我们拥有的东西,朋友、房子、车子,我们对于这些还是有着很多的执着,这证明我们并不想远离这些东西、远离轮回,这也间接指出了我们并不想成佛、也不追求成佛。

然而,我们都学过「成佛」的概念,人们也常谈到「成佛」、「法身」、「报身」、「大圆满」、「大手印」;人们听到、谈到「大圆满」、「大手印」这种高深的教授,就像是某种你这些日子想听的音乐一样,让我们的脑子放松而已。事实上,人们通常不修行它,包括我也一样。或许在座有些人不是这样,但是我真的是这样。

所以,学习和追寻是不同的。先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真的是小乘行者吗?也许你想问:我们真的需要变成一个小乘行者吗?可能很多人都被大乘的老师宠坏了,也一定听过大乘的老师提到,小乘比大乘在层次上低。金刚乘的老师,大多数也很看不起小乘行者。我个人的意见是,如果小乘基础不好,就无法学好大乘;大乘基础不好,就学不好金刚乘,一定要全部都学。目前在座有两位尼师,或许将来会有更多人出家,这些学习「律藏」,都必须学习小乘并且依此修行。

然而,做为一个小乘行者,并不代表要将头发剃掉、到庙里出家。如何成为一个小乘行者的台湾商人?要知道,小乘的基本教法只有一句话:舍弃伤害别人的因以及伤害别人的行为。作为一个生意人,应该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你有这种纯净的动机,就算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至少可以不伤害别人;这样的话,作为一个商人,就可以同时也是小乘行者。

或许你认为,不伤害别人是很容易的事,但事实上,我们经常在无意间伤害了别人。你所吃的肉,究竟对动物造成了多少伤害?就算是开车吧,不让别人超车也可能伤害了他。很多这样微细的事一直在发生,所造成的业虽小,却连佛陀都无法帮你找借口。举例来说,很多金刚乘的学生请上师修法,为了生意顺利。如果这是出于好的动机,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我知道很多人请法,只是想要变得有钱而已。有人想要获利,就是另外人的损失。这些金刚乘的学生们不喜欢对方,有时会到上师面前批评别人,或许不是用很直接的方式,而是用间接、拐弯抹角的方式表示,像是说:「那个人话很多喔」等等。这也是一种伤害别人的方式;或是,不让上师到别人的家里去,这样也是伤害别人。也许你不认为这是伤害别人,你可能认为,身为一个佛教徒,只要不杀生就可以了,然而杀生只是一种很粗重的伤害形式,但生活当中微细的伤害行为,就往往被忽略掉了。

很多类似的情况,我相信你们都可以了解。如果你真能避免那些无论是粗重或微细而伤害别人的行为,能具有很清净的动机,就可以成为清净的小乘行者,同时具有商人等身份。只要做一个好人,好好经营你的事业,除去伤害别人的动机与行为;像是公车里的推挤行为,都是一种伤害。这是很简单的事,但常被我们忽略掉了。

如何成为一个大乘行者以及一般人?大乘行者,不只不伤害别人,还要去帮助别人。小乘行者要做的很单纯,不去伤害别人、不要介入别人的事件当中就好了。但大乘行者还要去帮助别人。然而若要帮助别人,首先便要理清:到底要如何帮助别人?如果不够聪明,有时候你认为的帮忙反而是一种伤害,所以你需要一些方法。最重要的是:帮助别人的动机是否纯正?也许你的行为很粗鲁、很温柔,或是各种不同的行为,内在都必须要有清净的动机、慈悲与慈爱。

如果不知道如何去做,帮助别人有时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大乘的修持当中,最重要的是修「心」,这个基础若是稳固的话,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将更容易。你可以由于「不打扰」而帮助别人,也可以「去打扰」而帮助别人;可以用欢喜、赞叹来帮助他们。来到一座美丽的寺庙,没什么可以帮忙的,那你可以赞叹说:啊,真是一个美好的寺庙,多么适合让人修持佛法!这也是一种帮助,心智上的帮助。像这样有善良的动机,常常欢喜赞叹的人,就不会伤害到别人。不伤害,便是一种帮助。

总而言之,关心别人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关心别人,就不会打扰到他。有时候上师好象都不关心你、不理会你,或许这就是他的关心。谈到如何同时成为一个大乘行者及好人,你不需要改变任何东西,只要达到这样的品质就好了,甚至不需要大乘或小乘的名号。只要避免伤害别人、同时尽量帮助别人,就算是一个大乘行者及小乘行者了。名称并不是很重要,在佛教里称为大乘行者,在基督教、回教等其它宗教里有别的名称,这些都不重要。名称不能改变事实,名称只是造出来的。

再来,如何成为一个金刚乘行者又同时是个生意人?要成为金刚乘行者,同时必须是大乘行者。经典中提到,大乘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因」乘,一个是「果」乘。「因」乘就是一般所谓的大乘,「果」乘就是金刚乘。修法的主要目的在清净。在清净的过程里,「被净化」的对象是衣服,「能净化」的物质是水和肥皂。然后,洗衣服的结果是「一件干净的衣服」,另外还有那被洗掉的污垢。各位需要有一个基本概念:所谓的「净化」都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被清净的)基础物、(所洗掉的)尘土、清洗剂(净化的方式),以及净化的结果。

顶礼就包含了这四个过程,当你顶礼的时候,你所洗掉的污垢是「我执」、「傲慢」;净化的方式是顶礼的动作,因为「自我」平时是不会将自己放得那么低的。净化的结果是成佛之后,就会有「无见顶相」(顶髻),而这里的基础是佛性。以洗衣服来说,所清净的基础物是衣服;能够清净的东西是水和肥皂;所洗出来的脏东西是汗水、污垢等等;结果是衣服变干净了。为什么大乘称为「因」乘呢?因为他们谈论污垢和能清净的肥皂、水。而在我们所说的「果」乘的大乘,也就是金刚乘,它并不强调污垢、水和肥皂,而着重在衣服本身。金刚乘认为,衣服不可能本来就是脏的;如果它本来就是脏的,就不可能被洗干净。因为污垢只是一种忽然、暂时的状态,因此可以被洗掉。所以,我们不是在洗衣服,而是在洗污垢。衣服从来不需要被清洗,衣服永远只是衣服,它不是脏的、也不是干净的,因为你没有办法让它干净,如果你要让一个东西变干净,它必须原来是脏的。这是为什么大家认为金刚乘是最好的原因,但我不相信这样的说法,我认为金刚乘比小乘更低等,小乘是最高等的,你认为呢?

所以各位已经知道所谓「因乘」的大乘和「果乘」的大乘:「因乘」的大乘教法,就是要去帮助别人;现在要说明如何成为一个金刚乘行者的商人。身为一个金刚乘行者,最重要的是「净观」(sacred outlook)。小乘行者最重要的是「不伤害别人」;大乘行者最重要的是「不伤害别人,又帮助别人」;金刚乘行者最重要的是「净观」。人们都很懒惰,他们去伤害别人、不帮助别人,也根本就把别人都看成是糟糕的:唉唷,这个人有个大鼻子、那个人有个长鼻子、短鼻子,看到的都是糟糕的外表;或是,他真笨、她很漂亮,像这些,都是以分别心来看待事情。要断除这类东西,只要想着,大家都是好的、神圣的。就算你没有办法做到这点,起码要做到把大家看成不好也不坏。你就是一个很好的金刚乘行者。为了让大家修持这一点,金刚乘上师就教导很多不同的法门,像是观想每个人都是本尊;这就是要让你知道,每个人都是清净的、同等地清净。

以「如何成为金刚乘行者又是生意人」这个教授来说,也可以谈到如何成为一个「大圆满行者」和商人,以及如何成为「大手印行者」和商人,也可以谈如何成为「对轮回、涅盘没有分别心的行者」和生意人。

我们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认定自己是某先生、某小姐,而这是小乘、这是大乘、这是金刚乘、这是大手印、这是大圆满;我们把自己与这些都分开来了--这不是我。你们接受过灌顶吗?我相信你们一定接受过上百种灌顶了吧,你们真的曾经想过自己是一个菩萨吗?我猜是不敢想,因为你认为菩萨就应该是在坛城上这些有四只手臂、第三只眼、其它的脚、不寻常的身色,你是这样想的。在接受过灌顶之后,你已经受了菩萨戒,表示你已经是一个菩萨了。这并不表示你已经升官了,而是表示你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必须要去帮助别人。为什么你不认为自己是菩萨?第一个原因是不敢想、而且也不愿意去想,甚至你不关心、也根本不知道菩萨到底是什么。所以就算你接受了几百万个灌顶,也不会有效。

在灌顶的时候,你跟着上师念诵的内容一开始是皈依,念皈依文、剪头发、取一个法名,这些到底有什么用?你依然有这么多、或许更多的欲望,有那么多、就算没有更多的愤怒,有那么多的问题,为什么?因为你从来没有真实而真诚地皈依佛、法、僧三宝,因为你从来没有在快乐的时候想到它,只有在不快乐的时候想到佛法。这表示三宝是你责怪的对象,而不是皈依的对象。你如果是以这样的态度皈依,不如不要皈依。一旦你皈依了,不论面对好或不好的处境,你都要想到三宝。我看到很多人带着护身符,这多少表示我们还没有真正皈依三宝。如果三宝不能保护我们的话,这些绳子能保护我们吗?你不相信佛,而相信这些绳子;同时也不相信法和僧。

所以,你们真的皈依过吗?从心里真的皈依吗?好好想想。

伤害别人、不帮助别人,而且也从不认为别人是清净的,分别朋友和敌人、分别上师的不同,就算在朋友之中也是有分别心,对于美、丑也有分别心,如果这样,就不是一个金刚乘行者。金刚乘行者必须对每个人都有「净观」。现在有一些金刚乘行者,由于他们的欲望而有所谓的伴侣,他们并不是在修金刚乘的修持,而是在修自己的欲望。如果他们真的是很好的金刚乘行者,就算走在街上遇到一条母狗,都应该可以和母狗修持双运。这是个例子,问题是如何修持「净观」?若要重复告诉自己众生都是神圣的,这不仅很难、也是个谎言。你所修持的法本,也一样不断告诉自己,大家都是好的、大家都是好的;然而,一旦出了门,你还是觉得大家都是坏的。

像是念「诸法化空咒」,观想一切众生都化空,每个人都变成莲花、佛陀,你这样骗了自己一个钟头,你应该觉得惭愧,尤其在大宝法王、莲师、文殊菩萨、佛陀十二相成道图、以及坛城上的龙等等的面前,你应该觉得惭愧,因为你对他们说了一小时的谎。你口中念着一切众生都是好的,但是并没有从心里这样认为;因为,当你离开修持的地方、进入你平常生活的环境时,开车、塞车、推挤等等很多人、事、物让你忌妒、愤怒,这些情绪就算没有更多的话,也依然在你心理升起。

所以,别再说谎了,我们必须一步一步来,不要想一下子跳到最高深的教授,首先,就算你无法把每个人都看成是清净的,起码你对上师要有净观。我所要求的是:只对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想「我的上师是好的」就可以了。不管他做了什么、也许很疯狂,你们会想:上师好象有点问题,他像我一样,会吃东西、打哈欠、上厕所、发现漂亮的女孩子也会瞄一下,对于唠叨也会不耐烦等等。你不认为上师是清净的,而对上师有净观是很重要的。不过,在台湾有个很大的问题--你们有很多的上师,你们不只需要将成千上百的众生看成是清净的,还得将成千上百的上师看成是清净的,这真有点困难。

也许,在我们把上师看成清净之前,我们必须先认为自己是清净的。认为自己清净,并不表示自己是最好的,也不需要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超越别人,如果这样想,表示你在和别人比较。在你的里面有一个东西,在不和别人比较的情况之下,就是好的。
我们在意识中可能不认为自己是坏的,但潜意识当中,我们总认为自己缺乏了什么。你应该思索的是:「自己缺乏了什么东西」这样的念头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你和别人比较的结果。因为你认为别人在享受、而我在受苦;别人都很有价值、而自己总有点自卑,所以认为自己没什么用,潜意识里你是这样想的。所以不要跟别人比较,不要和社会、历史、格言、道德等等比较,让你只是你自己。没有敌人可以恨、没有朋友可以爱,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该怎么办?试着想想这种情形。

或许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会知道,如果不依赖上师,就不可能成佛。所以把上师看成是清净的,并且有虔诚心是很重要的事情。但要小心你的虔诚心,通常我们只会对言行举止符合我们期待的人有虔诚心。你会喜欢的上师就是那种你所喜欢的人,而非你所需要的人。你所需要的人,才更重要。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我希望别人照我所希望的去做,我希望别人向我顶礼,你或许希望别人跟你握手,他或许希望别人照他想做的去做。我们对待上师也是一样,我们希望他们能照我们需要的做,这样想是不好的。我们应该去做他们要我们做的事,而不是我们希望他去做我们想要他做的事。我看到很多这样的逻辑,像是一种贿赂的行为,学生贿赂上师、上师贿赂学生,很多这样的情形。纯正的金刚乘行者不是这样,这不是净观。

如何成为一个「大手印」行者的生意人?你不需要改变什么,而需要具备三种特质。身为一个小乘行者,能够不伤害别人;身为一个大乘行者,能够不伤害他人并帮助他;身为一个金刚乘行者,需要知道什么是净观,同时具有这三种特质。这跟之前提到「把每个人都看成是清净的」很相似,只不过是不同的路径。从字义上来说,你必须知道的是,每件事情都是一味。「大手印」提到每样东西都是同样的味道,而不是素食或非素食。现在这个品尝的人,不是只用舌头尝味道,而是用六识品尝味道。为什么我们用「味道」来做比喻?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来自经验与感受。所有这些感受与经验,不论是好的、坏的,都是「心」制造出来的。你只有一个心,而它有六种不同的仆人。假设你从来没有眼睛的话,你会有视觉吗?如果你从来没有眼睛,你就看不到东西,那还会有所谓美、丑的分别吗?

同样地,如果你没有耳朵的话,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有声音存在吗?所以一个接一个地,你把这些所有都摧毁掉了,然后你什么都没有了,所有的东西都只是存在那里,美丽的物体、丑陋的物体,美丽的声音、吵杂的声音,都只是在那里。因为你有这些感官存在,然后你认为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因为你有这个「心」,于是你制造了这些美丑。因此,同样的东西对某些人而言是好的、对另一些人而言则是不好的,好和坏并没有真的存在,是由不同的人所捏造出来的。这些捏造又是从何而来的?是从习惯来的。

故而,身为一个大手印行者的生意人,需要不去分别好坏、美丑。这样的哲理很好听,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修持,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很简单。我们需要做的是减少极端的想法,这是很重要、但又很难简单说明的。举例来说,很抱歉拿这里的住持来解释,如果他很喜欢这个佛堂的地板,而我把水滴到地板上了,他或许会生气,这便是个极端的想法。也许他站起来,而把所有的水倒在地上了,由于是他自己做的,所以他没生气,这也是个极端的想法。我们要减少这些极端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思量这个道理--比如说,有个蚊子在咬你,而你反手就打,这是非常不好的。蚊子又不认识你,它只是认为这里有一大块食物,它是为了早餐而来的,这么一个小东西能够拿走你多少血?可能也是一点点而已。你用这么大的手打下去、还带着这些毛发,取了它的生命,像这个就是极端的念头。

减少这样极端的念头吧,慢慢地减少,你会逐渐习惯这样的状况。以喝酒来说,当你出生的时候,并没有带着酒瓶、酒杯,那你是如何开始喝酒的?首先,你从会喝酒的老师那儿学到喝酒的方法,而你第一次喝酒的经验并不好、很热,这就是四加行。然后你越喝越多,变得很擅长喝酒、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之后你再也不需要老师,而且可以教学生。像这样,一个人可以越来越习惯一些事情,所以,要减少极端的想法,然后对于好坏的分别心便会逐渐减少。

很抱歉这么说,对于西藏人而言,台湾人有太多的迷信。如果在修法的时候下了雨,有时候也许是好的,很多人很高兴地认为这是个加持;若是另一个仁波切在别的地方修法,或许他们则会认为下雨是障碍。如果看到彩虹,会认为是很吉祥的事;或者晚上梦到你的上师来到你面前,你会认为很好。这些都是极端的想法,减少它们,不要在意,不要太去想它们。就算释迦牟尼佛走进来,把手放在你头上,你也不要动;就算你真的动了,之后也别去在意,这样子你就成为「大手印」行者了。因为不管是什么来了,佛来了也好、魔来了也好,都是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舌头所感受到的,不过如此。由于你们是噶举派行者,所以我从我的观点来谈了「大手印」。

刚刚我是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说明,就像你可以买到的英文模板、数学模板一样,这是一个佛学模板。

问:如果我们修持一个本尊很久,也很诚恳、专注,有一天本尊真的来到面前,我们是不是应该跟他说,你都是我眼睛的幻现,快走吧?

仁波切:你什么都不要说,甚至连想都不要想第二遍,更不要想该如何处理?如果你一旦想说该怎么办,就表示你有期待与恐惧。这样的话,就不能成为很好的战士,如果你听过「觉悟战士」的开示就知道,你会因此失掉你的战场。

问:可是通常当我们做事的时候,如果没有动机的话,就会变成盲目地做。

仁波切:我并没有谈到不要有动机,而是说你不要去捏造一些东西。

问:可不可再说明一下「捏造」?
仁波切:就是去认为什么是好的、坏的。

问:何谓「净观」?

仁波切:这是个好问题,意义很多,表示某种可以给你加持的东西,什么样的加持呢?不要把净观看成是会给你灌一些甘露等等的东西,这不是所谓的「加持」。你认为某个杯子是坏的、是个极端;而那个是好的、是个极端,所以我想要那个、不想要这个。试着这么想,每样东西都无所谓好坏,认为它们都是清净的、不好也不坏,接着你就不会因为它坏所以想推开它、也不会因为它好所以想拥有它,于是你就不会痛苦。这就是加持,独特的加持。你认为把手放在头上就是加持吗?其实不是的。然而以大宝法王、萨迦法王、顶果钦哲法王来说,如果他们把手放在你头上,则是五方佛的加持。不过以我们这种人来说,(把手放在你头上)只是一种按摩而已,并不会让你没有痛苦。甚至在公众场合来说,这样做让我觉得更不好意思,好象自己是耶稣基督。我觉得握手或许加持更大,可以有很多感觉,也可以彼此按摩一下。

问:如果我们不能把人认为是清净的,是不是可以认为他们的心是清净的?

仁波切:这很好,是第一步。不要去想这是中国人、那是美国人、这是西藏人、那是非洲人,大家都是人,如果你能这样想,真的会帮助你。广东人、福建人、台湾人等等,不要去想这些东西,就能够帮助你;道教、佛教、基督教、印度教,如果你能够不这样想的话,就能够帮助你;大乘、小乘、金刚乘,不要再想了,大家都是佛教徒;各大宗派的想法也都可以放下了,你可以有很多方法去想大家都是清净的。

或许剩下的以后再说吧,讲了这么多骂人的话,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了。(笑)你们很幸运,因为这里有喇嘛、寺庙,可以做很多事,可以修很多东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修行者)(五明学佛网: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修行者)  

 陈兵教授:修行者异常心理调治(节选)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四讲、修行者的时节因缘 

 传喜法师:修行者应有的姿态 

 传喜法师:修行者的风采 

 大安法师:肉食使修行者不能生起慈悲心,所以不应食肉 

 圣严法师: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吗? 

 修行者要怎样破除​自己业障呢 

 《楞严经》修行者真正的“护身符” 

 智敏上师:初果以下的修行者,一定要严于防护YIN欲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仁清法师:大修行者都是不会违背因果的 

 大安法师:学佛修行者应如何对待身边的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