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焕法师:和谐即是平安


   日期:2015/7/1 16: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初四上午) 和谐即是平安

  世间上真正的富贵是平安,一生平安才算是高贵的人。当大老板,财富满天下,如果没有得到一生平安,也没有多大作用。今年我们是定位平安的,现在我们所讲的道理是完善平安,前面已经定位和落实了,那么现在是完善的阶段,完善就是必定得到平安,这样叫做完善,不要口头谈,一定要把事情做出来。

  平安是来自和谐,和谐来自互相尊重,互相礼让。没有互相尊重,自然和不了;没有互相礼让,矛盾就升级。尊重别人包括在语言上和行为上尊重别人。说话不尊重对方,那么对方也不尊重你,互相不尊重,矛盾就升级了嘛。矛盾升级了,灾难就来了。这个从家庭到社会都一样。

  我们学佛应该学会讲什么话呢?应该学会讲尊重人人的话,学会讲关心人人的话,学会讲感恩人人的话。尊重他人的话,用我的体会就是谦虚的话,不给人家生烦恼的话。如果自己能谦虚了,那绝对不敢冒犯别人。我们人错在哪里?往往都非常想表现个人的伟大,小看别人,所以说话对人就不尊重。如果我现在对你们都没有尊重,那你们也都不尊重我,这时候是谁亏呢?最后是我亏了。如果我都能尊重你们,那反过来你们也会尊重我,对吧?我尊重你们,只是付出一点点,大家来尊重我,得到好处非常大啊。佛教有句话叫做净口业,净口业就是讲尊重人的话,关心人的话,感恩人的话,不要讲给人家有烦恼的话。

  在行为上尊重别人,那么伤害人的行为和非礼的行为就不要做。我们中国人见面握手,西方国家喜欢拥抱,说明人来到世间上最需要的是互相依靠,握手、拥抱都是互相依靠。佛教的合掌也是表达互相依靠,如果不合掌,一只手就叫孤掌难鸣。这个道理我讲很多次了,为什么我要反复地讲呢?连在我身边的一些人,都不记得这些道理。我们要做和天下的老师,如果几个人都和不了,怎么和天下呢?如果我们把这个理念忘记了,每天矛盾不断升级,那就是违背生命的本分。

  什么是生命的本分?平安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分。本分也是为人的根本,没有根本了,也没有生命存在了,也自然不安宁了。所以愿望我们每一个同修,说每一句话,首先都把平安放在前面,想一想每句话从自利上达到平安没有,从利他上达到平安没有,这叫做自利利他。个人得到平安,周围得到平安,就是自利利他。行为也一样,我们的行为是不是给自己带来平安,给周围带来平安?如果对平安有利,可以放心去说,放心去做。如果违背了平安,那千万不说,也千万不要做。留得平安在就有生命在,平安没有了,生命也没有了,即使生命还没有达到灭亡的时候,因为平安不存在了,你绝对睡也睡不好,怎么做也不行,相当《地藏经》里面所说的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下面我们一起念一遍:为了平安,愿做一个尊重人人的人,做一个关心人人的人,做一个感恩人人的人。

  如果现在我们已经不平安了,就应该忏悔自己不良的想法,忏悔自己不良的看法,忏悔自己不良的说法,忏悔自己不良的做法。忏是认错,悔是要改过,以改过为真忏悔。光认错没有改过是假包装,真正的改过叫真武装。能改过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整天跪在佛前面忏悔,站起来又有各种想法、各自说法、各自看法、各种做法来伤害自己,伤害周围,那种忏悔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讲唯心及唯物,唯心就是理念上认为断恶修善就是平安,这是理。那么事呢?真正断恶了,不做伤害人的事,不做争夺别人财物的事,不做非礼的行为,不说伤害人的语言,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感恩人,得到好处了,那就是真正的唯物了。毛泽东说理论和实践,佛教说理相和事相,也是等于道理和行为。道理说得好,没有把事做好,叫做开花不结果。有些人专门指导别人去做,自己始终没有去做,这种叫做画饼充饥。还有一种人做一下,回头又改变了,而且计划做得很大,后面不存在了,这种叫做虎头蛇尾。愿我们学佛的人,不要做开花不结果的人,也不要做画饼充饥的人,也不要做虎头蛇尾的人。我们要做:人成则事成,事成则名成,名成则佛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仁焕法师       和谐)(五明学佛网:仁焕法师       和谐)  

 其它:略论原始佛教和谐消费思想(谭苑芳) 

 其它:构建和谐社会:佛教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借鉴(李利安) 

 其它:和谐,因多样而美丽(李木源) 

 王雷泉教授:启迪智慧,促进和谐——王雷泉教授谈禅悟人生 

 周贵华博士:佛教与“和谐”理念 

 黄夏年教授:抓住历史机遇 构建和谐世界 促进世界和平—— 

 黄夏年教授:宗教和谐与城市文明是发展的必然之路 

 楼宇烈教授:佛教里的和谐 

 徐文明教授:和谐世界从口开始 

 方立天教授: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方立天教授: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方立天教授: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