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关于佛化婚礼的5点争论


   日期:2010/3/1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化婚礼”最早是太虚大师践行“人间佛教”的一种方式,在台湾、香港、东南亚早已盛行,大陆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但是,这种与佛教相结合的婚礼长期以来一直遭受着许多质疑,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种种争议,那么佛化婚礼值不值得提倡?怎样举行“佛化婚礼”更如法,更有意义,从而让婚姻和家庭通过信仰得以提升?本期视点·观点栏目邀请法师、专家学者、网友分别围绕佛化婚礼值不值得提倡?佛化婚礼能否在寺院举行?出家人是不是适合做证婚人?佛化婚礼的形式应该怎样?佛教应该如何对待婚姻、家庭?5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1、佛化婚礼值不值得提倡?

澳洲法界佛学会会长、本站特约评论员行愿法师:佛化婚礼不是提不提倡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佛化婚礼的举行更如法如律,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佛教伦理的基本原理是缘起,缘起的世间,缘起的众生,缘起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特殊性与共性。佛法不共于世间一切宗教的核心原理就是“缘起”(巴利语Paticca-samuppada),宇宙万物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离散而灭,一切都遵循缘起的法则。在《杂阿含经》卷二(大正二·一二下)中,佛陀说:“我论因说因……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佛法的重心是放在“有情”生命问题的解决上,同样,佛法的弘扬也要遵循缘起的法则,不能背离缘起。众生是缘起的,众生的根性不同,学佛人不是人人都要出家,趋向解脱。就世间来看,就有乐于在家学佛修行的一类众生,这是人天善法的正行,也是出世圣法的根基,出世间法是建立在人天善法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家佛教徒的生活方式中,出生、成长、成家、立业这是人生的必然过程。

佛化婚礼是不是值得提倡?这是21世纪人间佛教弘扬中,佛教宗教仪式仪轨适应时代需求的一种方便形式,因为西方基督教的婚礼让基督徒们有归宿感,神圣感,而佛化婚礼同样让佛教徒们感受到三宝的祝福,婚礼男女双方的誓言。

在澳洲,一些佛教徒的婚礼都是在寺院举行,按照佛教基本的仪式,简单实用由寺院的住持为他们证婚,非常的殊胜如法。如果佛教徒结婚却要到基督教的教堂请牧师证婚,身为佛教徒不觉得太奇怪吗?所以,佛化婚礼不是提不提倡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佛化婚礼的举行更如法如律,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佛化婚礼是人间佛教弘扬中的一种方便度众形式。人间佛教菩萨道精神是入世的佛教,它与现代社会众生的因缘息息相关,不是隐遁山林个人解脱的佛教。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缘起的世间,缘起的众生,缘起的修道因缘,人间佛教菩萨僧的因缘就是尽力推动世间一切善法,接引一切有缘众生离苦得乐,趋向解脱!人间佛教菩萨行者在自利利他的弘法利生中,为庄严国土、净化世间而努力!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泰宁庆云寺住持本性法师:不提倡、不反对。或者说:默认

佛化婚礼在现今社会的逐渐流行,不可避免。

如何看待?

其逐渐流行,说明:有社会需要。

本着度生的精神,有社会需要的,只要不违法、不违戒,就要给予接受。

当年,女性要入僧团,一段时间内,佛陀一直不肯。佛陀认为,女性之入僧团,对僧团是有促进,但也有伤害。后来,佛陀还是同意了。也就是说,明知有伤害,佛陀还是接受了,因缘所致啊。

今天的佛化婚礼,既不违法也不违戒,也已经这样了,给予接受乃情理之中事,不必再作争议。但态度还应是:不提倡、不反对。或者说:默认。

上海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宗教所研究生导师刘元春教授:众生欢喜,佛欢喜!

佛化婚礼,原本是个不需争论的问题。因为,佛法的智慧就在于随顺善缘,成为让众生欢喜的增上缘。我们支持佛化婚礼,有这样的几点想法:

第一、可以表明佛教对待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

长期以来,人们多误以为佛教是个逃避社会现实而使人悲观、消极的宗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人们没有真正理解佛教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知道佛教的教化特色在于从“人生诸苦”入手,从而引导大家破除短视短暂的“自我偏执”,实现精神的提升与超越,充分享受到“常乐我净”的真实快乐。一句话,佛教精神原本在于让人快乐和欢喜的,并为此设立了“五乘佛教”,引导大家追求真正真实的大快乐大欢喜。五乘佛教中,人乘佛教是基础,让人珍惜人生,脱离恶趣,在佛法真理的引导下,过好现实的伦理生活。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元,婚姻又是家庭必不可少的媒介。婚姻家庭是人类伦理的基础,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没有家庭人伦的合理,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祥和。没有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没有一个个和美的婚姻家庭,佛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人乘佛教就在于能够充分肯定人生伦理的价值,并给予赞叹和助益。

佛教讲出世,在于引导人们精神超越,更好的坚守人伦道德,绝不是消极避世。佛教对待社会人生的态度,是赞叹与珍惜,是乐观与超越。“人成即佛成”,美好的人生,便是佛的情怀,便是佛教的愿景。

第二、可以成为佛教导化世俗的一种教育方式。

提出或者希望佛化婚礼的人,至少对佛教是不反感的或者是有亲近感的。人类不论哪个民族的、哪种文化环境中的,都十分看重婚礼的举办,都是把婚礼看做人生关头的一件大事。原因大概在于婚礼成为一个人人生的分野,婚礼之后意味着正式进入自己的家庭空间,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依循一定的社会伦理去生活去奋斗。从此,社会增加了一个新的家庭,而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生活在多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长幼关系、亲缘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上下关系、信仰关系,等等,都将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直接关系着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稳定、社会的祥和。

我们能看到的婚礼中,常常都有介绍夫妻双方爱情经历、心路历程、婚姻誓言等程序,此时的新人们应该说是最为纯真的时刻,他们将突显各自的情操与品格,展示各自的信约与理想,来接受亲人们的祝福与赞美——同时,也接受大家的见证与监督。假如这个时候,有人用佛法的智慧来开导新人们,如何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如何遵循社会人伦道德,如何信守社会与家庭责任,如何能提升个人品格与情操,如何能面对挫折与困难,等等问题,那么,我们相信这是对新人们最有用的祝愿!

第三、可以推进佛教贴近生活的一种有效方法。

婚礼是喜庆的,所以,人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新人们惊喜让来宾们欢喜。当然,一些传统的民俗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现代的婚礼越来越奢华,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那么,怎样既让人们欢喜,又能提倡好的风尚,这将成为包括佛教界在内的一种社会责任。

因此,婚礼的形式很重要。佛化婚礼,如果要人们喜闻乐见,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严肃的教化功能和一成不变的规程。如何既能起到佛教教化功能又能符合人们追求喜庆的期待,既能不违背佛教的礼仪庄严又能契合不同社会人群的审美情趣,这是需要一种大智慧的,也是佛化婚礼面临的最主要挑战。

佛教常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如果我们能够依据佛法精神与佛教礼仪,借鉴包括基督教等其他宗教、有关民俗的经验,加以创造,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佛化婚礼文化”,也将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有益贡献。

第四、可以凝聚佛教服务社会的一种持续力量。

就世俗层面上讲,人一生最重要的几个节点是出生、成长、婚姻、病老、死亡。针对这些人生的关头,一种宗教是否能够参与其中,是某种宗教发挥社会影响力的基本媒介。所以,任何一种宗教都十分关注人的生老病死,并设置了针对人类婚丧嫁娶的种种功能形制与诠释,依此增强其社会影响力与凝聚力。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等世界性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仪式,发挥其宗教教化与社会组织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某种宗教的社会力量,就在于其是否可以发挥对人们最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佛教一直讲“入世”,目的原本在于对人世生活的关心与导化。但是,长久以来,人们错误的认为,佛教的入世修行只应当在于理性的解说,属于阳春白雪,不能也难以面对最基本的生活伦理和形态,不能与“下里巴人”很好的沟通,甚至也不屑于参与“世俗的”生活伦理讨论。因此,当谈起佛化婚礼之类的事情时,还很难适应。于是,就产生了佛教被人看做“不是宗教”的极端问题。

其实,佛教界早已有高僧大德们积极推行佛化婚礼的活动了。不久前,我在台湾宜兰别院看到了星云大师主持佛化婚礼的照片,很是庄严和温馨,体现了佛教亲和人间的精神。这些年,在上海等大城市里,一些著名寺院也时常为信徒举办佛化婚礼,获得社会的好评。大家在庄严活泼的仪式上真诚互动,营造出纯净高雅的氛围,将婚礼转化成砥砺信念的力量,其积极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一种宗教,对待信仰者或者一般社会人群缺乏真实的关爱,缺乏对人们最基本生活的参与和导化,就将失去引领人们思考未来追求理想的力量,就将丧失亲和人间的现实魅力。

当然,在支持佛化婚礼的同时,也不能不提出一个担心:切忌佛化婚礼“产业化”。也就是说,我反对寺院将佛化婚礼演变成“创收谋利”的一种手段。因此,建议准备开展佛化婚礼的寺院或者居士团体,首先应当明确一个原则:只为佛化,不为谋利。我们期待,佛化婚礼,能够成为推动社会人伦道德发展和提升的积极力量,能够成为佛教化世导俗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成为倡扬人类文明风尚的一种媒介,为和洽人伦、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佛教教授、博导 本站特约评论员徐文明教授:对于婚姻这一人生的重大事件,佛教必须满众生愿,为之服务并对其进行引导

时常在屏幕上看到青年男女在教堂结婚的热闹场面,便感慨为何看不到法师为佛教信徒证婚,如今佛化婚姻已经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这是值得肯定和赞叹的。

在普通人一生之中,除了生死两头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婚姻了,婚姻意味着一个新的家庭的诞生,也是新生命诞生的基础,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前提。可悲的是,在以往的佛教中,只有在人生的终点才看得到佛教的影子,以至佛教成了专为人生末端服务的“死人佛教”和“老人佛教”,看不到生命的气息。太虚大师等有感于此,提出了“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的理念,使佛教获得了新的生命。

既然是人生佛教,就必须在人生每一个重大步骤和阶段中都完成佛化,至少都有佛教的参与和影响;既然是人间佛教,就应当用佛教来改造和提升人间,对于人间的重要事件都不能回避和缺席。因此对于婚姻这一人生的重大事件,佛教必须满众生愿,为之服务并对其进行引导。

或许有人心存疑惑,佛教主张断除贪爱,离诸情欲,为何还要为青年男女证婚。其实完全断除男女欲望只是对出家人的要求,不可能用这一最严格的戒律要求所有众生,否则真会出现人类断种的局面,佛教也无法传播下去了。对于在家人来说,能够做到奉持五戒、尤其是不邪YIN就可以了。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及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站特约评论员何建明教授:佛化婚礼是造化众生的一种形式

从太虚大师提倡佛化礼仪的婚礼这个角度来看,他主要还是觉得,佛教在现代社会应更多地为现代人服务。而婚礼是现代人很重要的一种生活形式。佛法四万八千法门,或者更多,实际上它的法门是无限多的,那么佛法就应该嵌入社会。佛法与世法本来不二,你就是要为社会服务,至于什么样的服务,有的人提倡人间佛教,即佛法的人间化。其实人间佛教就是人间的佛教化和佛法化,就是怎样把佛法应用到人间,引导大家在各种各样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中,变成能够符合于佛教的要求。这样的话,才能够使人不断得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不断地提升。

在一个佛教功德林里面,由密宗大师持松主持了一场佛化婚礼,持松法师在近代的影响非常大。当时持松法师为了这个事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他说这是佛教里,很新鲜的一种弘法形式,具有开创历史新局面的意义。

一是通过佛化婚礼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佛教其实跟现代社会有很密切的关系,它没有离开我们现世间;二是让更多的人生起佛法之心,喜欢佛法,意在弘扬佛法;第三个就是可以引导更多的人来提倡素食,培植自己的善心。持松法师还特别提到,他说佛化婚礼要注意宣传戒YIN。因为YIN和欲,无论是对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是很大的一个忌讳。持松法师告诉大家,婚礼不是为了YIN而结婚,而是为了人类未来的发展,为了人类的生活,为了人类的和平,为了人类更多的善心。这样的话才能够教导大家,什么叫尊重佛法,才能告诉人们,佛法不是排除世间的,而是跟世间一切善法相结合的。由此可见,佛化婚礼应该是造化众生的一个很好的形式,并且也是适应现代的一种形式。

法鼓山开山方丈圣严法师: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而佛化的婚礼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

人的出生是由于父母的结婚,父母的结婚就是建设佛化家庭的基础。

人类的社会是依靠人与人的结合,互相的支援关怀,彼此呼应照顾,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和谐安祥的社会;而其中的成员,就是以男性与女性的家庭,为组成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基本单元。如果在一个社会体的结构中,男女之间没有夫妇的分际,也没有家庭的伦理,一定会制造出许多的乱源。所以,世间不论任何的宗教和哲学,乃至于现代的社会学者,都主张要有正常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既能维系人类社会的和谐,也可促成人类子孙的绵延。

男女的结合是人生的大事。结婚的仪式是证明一对男女已经成长成熟,必须负起做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也是建立另一代人伦关系的开始。从两个单独的个人而成为一对夫妇,他们彼此之间必须共同遵守信诺、责任、义务。所以一个人在结婚之前和结婚之后,对于人生的体验和责任的承担,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结婚的行为,成为风俗和习惯之后,男女结婚,举行婚礼,便形同演戏。目的只是在向亲友宣告,或者是为了取得法律上的认可;在忙碌、□张、应酬,不但自己花钱,也让亲友花钱之外,并不能为一对新人在观念和心理上产上神圣、庄严、负责的教育功能。因此,凡是有儿女结婚,父母都很劳累,也让亲友破费,造成一种浪费而无益的礼俗;在结婚之后也不能保障这对新人能够互爱互敬,白首偕老,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在佛化婚礼中,一定会劝勉新婚男女,要互相尊敬、互相礼让、互相关怀、互相谅解。要将夫妇中的另一半视为共同修行菩萨道的伴侣,所以佛教徒称呼自己的配偶为“同修”,或彼此互称“我家师兄”和“我家师姊”。有了孩子就将他们当成是助道的“我家小菩萨”。对于公公、婆婆和岳父母,就将他们当做成就自己修学菩萨道的“我家老菩萨”。如果能透过此种认识,彼此相待,则在遇到种种的家庭问题时,自然会运用佛法的慈悲和智慧来化解。所以我要说:净化人间始于佛化的家庭,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而佛化的婚礼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

网友:希望大家为了正法久住,佛法常兴,慎重考虑

我觉得第一,寺院是清净道场是僧俗修行的道场。第二,有悖于佛制戒律。第三,太虚大师虽提出过,但是圆瑛老和尚曾反对过,所以一直没有执行过。我学业无成,希望大家为了正法久住,佛法常兴。慎重考虑。

网友:凡是正信的在家佛弟子,应该举行佛化婚礼

佛化婚礼,在佛法的三藏典籍中,是找不到明确根据的。所以,佛法并不强调佛化婚礼的重要性,凡是公开的如理如法的婚姻,都会受到认可。佛法五戒中强调“戒YIN邪”,主要是指严禁私通,私通在佛法看来是犯罪的行为。

至于佛化婚礼,对于建设佛化家庭来说是有必要的。至少,佛化婚礼的举行,已经证明男女双方都是皈依三宝的弟子,自从结婚之后,他们所组成的家庭,也必是佛化的家庭。所谓佛化家庭,是指信奉三宝并且实践佛法的家庭,至少是一个修持五戒十善的家庭,也必定是一个和乐慈爱的家庭。

所以,凡是正信的在家佛弟子,应该举行佛化婚礼,并且鼓励亲友们参加或举行佛化婚礼,参加佛化婚礼的本身,也是宣传佛法、积累功德的道场。

网友:种下了因,就有了解脱的起点

假设下我们己经成佛,那么该如何度众生是唯一目标,以马基维雅主义者所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主义与佛相比,不及佛之万万一,何以故,佛为了度众生,可以变化各类,以至畜类,地狱中,变化为世间种种相,为了彻底的慈悲,世尊甚至不惜杀人。

所以,只要是对众生有利,佛都会干的,其次,先以欲勾牵,后渐入佛道,若先对劣根众生以苛严手段,恐怕其根本无缘接触佛教,种下了因,就有了解脱的起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化婚礼       佛化家庭)(五明学佛网:佛化婚礼       佛化家庭)  

 刘元春教授:众生欢喜,佛欢喜!(关于佛化婚礼) 

 定居新西兰正信佛弟子诚征女孩组建佛化家庭 

 净慧法师:石家庄虚云禅林首届禅七开示 第二讲 佛化家庭  

 宽运法师:菩提眷属 和乐家庭——佛化婚礼的意义 

 放生让我举办了佛化婚礼,深深感恩佛菩萨的加持! 

 陕西女发愿组建佛化家庭 

 德森法师:佛化婚礼的检讨一文的按语 

 宣化上人:家中只有一人学佛,如何去除障碍,达到佛化家庭 

 建立佛化家庭,适合结婚的上等人选 

 净土宗佛子诚觅女佛子建立佛化家庭 

 觉醒法师:做到这几点你也可以建立幸福的佛化家庭 

 佛化家庭必看!如何将孩子从0-18岁培养成利国利民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