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五时佛经串讲05—华严经总说


   日期:2010/3/1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时佛经串讲05—华严经总说


尊敬的各位大德,尊敬的各位莲友,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首先,我们都来礼敬我们的大恩导师,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大恩大德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三遍.

在前面,我们从道理和事修这两方面,简单地学习了佛法的大体知识。这个知识,是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整个佛法的基础知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主要依据智者大师的五时判教法,来对五时佛经言教,一步一步的展开,进行具体的深入的学习。首先针对五时的第一时华严时,学习华严经。我们主要依据澄观法师和印光法师对本经的解释意义,来进行解说。

释迦世尊,最初成就无上正觉,用二十一天的时间,开演华严经。这个经典,唯显佛境,是开示的一乘佛法的真理,他的道理极其深沉,一般的凡夫俗子不能了解,小根小器不能得到实际利益。

这个华严经,武则天盛赞他是诸佛之密藏,如来之性海。恰如其分,真实不虚。对于此经,我用下面的六句话,作一个总的说明。这六句话是:博大精深,经中之王;一乘大教,唯显佛境;一心诸法,本具本作;因果一统,法界缘起;理事圆融,不可思议;最后一着,导归极乐。

对于佛的一真境界来说,佛光觉照,清净本然,遍满法界,在这个一真绝对的佛境之中,本来是没有一丝一毫相对法相可言的。可是,为了让众生能够明白,佛就在一法不立的如实境界中,强开二面,以使众生能够悟入。佛所强开的二面,一个就是理的方面,一个就是事的方面。

关于理和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印光法师说:理由事显,事由理成。其中的理,是指的理性。这个理性,实际上就是指的我们的真心自性。这个真心自性,是我们众生的根本和本源,他是遍法界的,超时空的,独立常恒而万古不变的,不受一切事物所束缚的佛性。其中的事,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就是指的事相。打个比方,假如把我们的这个身体,比作理性,那个这个身体所产生的一切活动和作为的一切事情,就是事相了。

所谓理由事显,就是我们的这个心体理性,要由各种事相,来显示他的存在性。比如我们的这个身体,当他静止的时候,与周围的静态事物之间,他的本体特征没有明显地突现出来。而当这个身体,一旦运动起来以后,通过他的与众不同的事相方面的表演,就把这个身体突显出来了。

所谓事由理成,就是说这个事相,是基于理性所产生的,如果没有这个理性存在,那么就没有事相的产生。比如,如果没有我们的身体存在,那么就没有表演的一切事相。我们的身体,是演戏的这个事相的基础,如果连身体都不存在,自然就没有各种戏剧事相的发生。

下面,我们来依次学习本经的主要内容,主要结构,以及主要特点。

整个华严经的内容,从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以前,为前面的一大部分,开示顿证法界,就是由一圆理而演成万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及以后,为后面的一大部分,说明渐证法界,就是由修万事而证一圆理。

具体一点说,本华严经,在入法界品之前,先说于一真法理,其后主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至离世间品,这前面的一大部分,是以理明事,说明信、解、行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以事证理,是证的部分。最后以普贤菩萨演十大愿王,提倡净土念佛法门导归极乐。

再说本经的主要结构。佛在华严经中,迁移七处,说法九会,明信、解、行、证四大理事。现在分述如下。

这七处是:

第一,菩提场;

第二,普光明殿;

第三,忉利天;

第四,夜摩天;

第五,兜率天;

第六,他化自在天;

第七,逝多园林。

这九会是:

第一会,在菩提场,说如来依报因果;

第二会,在普光法堂,说十信法门;

第三会,在忉利天宫,说十住法;

第四会,在夜摩天宫,说十行法;

第五会,在兜率陀天,说十回向法;

第六会,在他化自在天,说十地法;

第七会,在普光法堂,说因圆果满法;

第八会,在普光法堂,说普贤大行法六位顿成;

第九会,在室罗伐城逝多园林,说入法界法门。

若是展开这九会,则为三十九品。

初一会,有六品。一,世主妙严品。二,如来现相品。三,普贤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五,华藏世界品。六,毗卢遮那品。

第二会,也有六品。一,如来名号品。二,四圣谛品。三,光明觉品。四,菩萨问明品。五,净行品。六,贤首品。

第三会,也有六品。一,升忉利天宫品。二,忉利宫中偈赞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初发心功德品。六,明法品。

第四会,有四品。一,升夜摩天宫品。二,夜摩宫中偈赞品。三,十行品。四,十藏品。

第五会,有三品。一,升兜率天宫品。二,兜率宫中偈赞品。三,十回向品。

第六会,只有一品。即十地品。

第七会,有十一品。一,十定品。二,十通品。三,十忍品。四,阿僧祇品。五,如来寿量品。六,菩萨住处品。上面六品,明等觉因圆。七,佛不思议法品。八,如来十身相海品。九,随好光明功德品。十,普贤行品。十一,如来出现品。

第八会,只有一品,即离世间品。

第九会,也只有一品,即入法界品。

如果总束此九会,则可约为信、解、行、证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总共有六品,十一卷经文。名所信因果周。

第二部分,从第二会如来名号品,至如来出现品,总共有三十一品,四十一卷经文。名修因契果生解周。这个部分,又分前后为二周,以前二十九品为差别因果周,以后二品为平等因果周。

第三部分,以第八会离世间一品,有七卷经文。名成行因果周。

第四部分,以第九会入法界一品,有二十一卷经文。名证入因果周。

其中的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事理周全完备,没有一点欠缺的意思。通过信、解、行、证四个部分的说明,就把整个华严经的大纲,揭示得周备全尽,依照这个路线来实际修行,就能直接到达无上果位。

信解行证这四大部分,不过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个总的修证过程的由博返约之说。

此经的最后一卷,就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华严经王的归根结底之处。

现在来说本经的主要特点。本经是佛成道之后,所讲演的第一部经典。他讲说的是一真佛乘的实理境界,这个实际的理地境界,不可思议,已经超出了我们凡夫的思想和知识的范围,我们只能通过他的字面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而已,没有能力亲知亲见。这个经典的主要特点,我们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个特点,这个经典,是弃权开实之法。这个经典,实在是经中之王,如来一代时教,让众生开示悟入的终极目标,无非就是这个唯一的佛乘而已。其他三乘都是权宜的方便之法,只有这个佛乘才是真实的究竟之法。而在本经中,只是开示究竟的实法,一点都没有方便的权法,所以说他是弃权开实之法。

第二个特点,这个经典,是直开的至顿极圆之法。这个直开的道理,就象我们平常所说的开门见山法,我不跟你假打,不跟你兜圈子,不跟你说废话,单刀直入,直入正题。这个经典,全经都是直开法,直开如来理,直开如来事,直开理事圆融,直开即念念佛即念成佛之净土法门,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以念佛往生极乐这个法门,直接契入如来果地觉海。如来顿开顿示,让众生顿悟顿入;如来圆开圆示,让众生圆悟圆入。所以说他是至顿极圆之法。

第三个特点,这个经典所讲述的,是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的成始成终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如来一代时教,他的唯一的根本的宗旨,无非是让众生解脱生死,证入涅磐而已。这是他的根本目标之所在。释佛证道以后,所说八万四千方便法门的目的,无非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根本目标作铺垫,作准备的。而本经中所宣示和单提的净土法门,如众水之朝东,如群星之拱北,其余的所有一切法门,无一不是导归净土的方便之法。华严经所讲的道理,是开示唯一的佛乘圆融之理事,已经达到佛法的最高顶峰,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华严经中所宣明和单定的净土念佛成佛法,是真正的无上甚深微妙法,除了这个法门,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来了。

现在简单地说一下实修法门的分类问题。释佛所说的一切修行法门,不外乎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法门,就是所谓的主要仗佛力的净土法门。另一类就是通途法门,就是所谓的主要仗自力的法门,除了这个净土之外的其他所有修行法门,都是通途法门。

印光法师经常有一句话,称净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一法门,实为十方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的成始成终的总持法门。这个说法的确不假。这本来是这个华严经王的主旨之所在。可是又可惜,这个净土法门总是被人误解轻视,不信佛语不遵此行,真是所谓难信之法,一点不假。

净土的这个念佛求生极乐的法门,经中之王的华严经,唯独单单确定他,而没有指定其他任何法门,就已经表明这个法门是无上根本法,他的地位,在所有的法门中,是无与伦比的,没有任何法门有这个法门殊胜。这个净土法门,是一切法门唯一之母,其他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从这个唯一的法母产生出来的。可是还是有人,对这个法门心生怀疑,不信不受,真是业障重重,难以为喻。

整个华严经,都是在说明一个总的大的问题,也就是印光法师所说的一句话: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圆融,方合佛道。在讲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前,都是偏于理而说的;从讲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开始,都是偏于事而说的。

而明理以修事,以事修而证所明之理,是统一的,是圆融无碍而不可分割的。现在这个末法时代,明理的人多,实修其事的人少,所以真正能够了生脱死的人,并不多,这实在就是由于执理废事造成的恶果。

关于实修这个问题,从佛开始,乃至从古到今的大德大善知识大法师们,都在反复的讲反复的强调,可是信从此话依教去实行的人,依然如同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虽然遇到佛法,进入佛法宝山,只是种了一点佛缘善根,不能今生就得解脱,死亡之后依然轮回六道,真是可悲至极。

道理纵然明悟到九天之上,行事却在九地之下,不务实修,没有实际修行的因,就没有实际的结果。只有实修之因,才有实际之果。空中之花,永远都是空中之果,无有佛果可得。这是因果的铁的定律。希望大家重视这个问题,重视实际修行。

以后,我们就以信、解、行、证这四大部分为纲领,以经中的各品前后顺序为线索,展开对华严经的具体学习。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学习到这里。

现在,我们来把今天学习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所有一切众生,都结佛缘,都种善根,都入佛门受佛教化。愿我们把学习的功德,回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请大家和我一起,一起礼敬我们的大悲慈父阿弥陀佛。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三遍。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五时佛经串讲       华严经)(五明学佛网:五时佛经串讲       华严经)  

 会性法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 

 普献法师:读华严经的方法 

 惟觉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梦参法师:华严经梵行品新讲 第三讲 

 梦参法师:华严经梵行品新讲 第二讲 

 梦参法师:华严经梵行品新讲 第一讲 

 魏道儒教授: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 

 潘桂明教授:李通玄的东方智慧论──《新华严经论》札记 

 明一法师:《华严经》中“不可说” 

 杨维中教授:论《华严经·十地品》的佛学思想及其对中国佛学 

 杨维中教授:《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思想内容及其对中国佛教 

 杨维中教授:《华严经》的形成、汉译、基本思想及其修行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