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十七)利他


   日期:2015/7/28 8: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7月1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八、利他。

  利他很重要。如果是有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自己所得到的暂时和究竟的功德与利益是不可思议的。

  利他心必须要前面所讲的那些功德,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才是真正的利他。如果有前提的这些基础和功德,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才是真实的,否则都是虚假的,按佛法的角度来讲,也都是不如法的。

  第一是智慧。智慧至关重要,是最基础的一种功德。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以及我们一些学佛人,很多人都有利他心,经常做很多利益他人的事情,但最终都是害己害他,没有好的结局。因为什么?你有利他心,去做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是没有错的,但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智慧。如果缺乏智慧,都是虚假的,最终会害己害他,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智慧是很重要的。

  在理智的情况下,比较智慧地去利他,这是很重要的。世出世间都有很多取舍之处,对此一定要明了,然后能把握适度,这才是正确的。在世间有很多人做慈善、义工,在出世间也有很多人开始要“发慈悲心、利益他人”了,但是大家根本不了知取舍之处,也无法把握适度。

  首先要具有智慧。如果自己没有智慧,不但利益不了对方,自己也可能会陷进去,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智慧很重要的。

  第二是稳重。我们在利他的同时,自己的自道一定不能退转,自己要有主见,这也很重要。否则,去利益他人也没有多大意义,同时也会失去自己的自道和信心,这样是不好的。

  无论是从世间的角度,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讲,自己都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了这一点,在利益他人的同时失去自己的道心和信心,这样不但利益不了对方,甚至自己也会被染污,自己也陷入进去了。尤其是我们想要弘法利生,首先自己要有修证,这是最重要的。若是自己没有修证,就不能弘法利生,否则只能以盲引盲,害己害他。

  第三是有愧。若是有惭愧之心,就不会有自私自利。无论是从世间的角度,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都不会自私自利。若是没有一点惭愧之心,表面上看似很善良,表面上看似在利益他人,但实际上还是自私自利,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是不好的。

  第四是不放逸。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一定要以正确的取舍为前提。若是身口意不谨慎、放逸的,这样很难真正能够做到利益他人。

  第五,正直。对于任何时候都公平公正的这样一个人而言,发菩提心(利他心)都是不难的。若是那种狡诈的人,看似在利益他人、帮助他人,实际上有自己的目的,图回报,这种利他不是真实的,是虚假的。尤其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这不是真实的菩提心。如果不是一个正直之人而是一个狡诈者,肯定没有真正的利他心,也不可能真正能够发菩提心。

  第六誓言坚定,这也是很重要的。

  第七,知恩图报。从世间的角度来讲,在有珍宝般的知恩图报之心的基础上,才能发出真正的利他心。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知恩报恩是发慈悲心、菩提心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愿行菩提心的基础是什么?是慈悲心;慈悲心的基础是什么?就是知恩报恩。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都是有理由的。是什么理由呢?就是知道对自己有恩,而且自己要报恩。不用说在世间,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也要有知恩报恩之心,这样才能发出真正的慈悲心;有慈悲心,才能发出真正的愿行菩提心。前前是因,后后是果,这是因果关系。从世世间的角度来讲,知恩报恩都是必须要具备的功德。

  只有具备了前述这些功德,再去发利他心、做利他之事,才是真实的,才能成就。

  现在很多人也在做利他事,但就是不长久,暂时做一做,遇到困难就不做了,有机会的时候偶尔做做,平时就不做了,这样肯定不会成就的。所以,只有具备前述的那些基础、功德,才有真正的利他心。

  利他心也有很多种,有一般的利他心,也有大乘佛法里讲的利他心。

  一般的利他心。在家里、单位以及其他地方,都可以有一般的利他心。无论在哪里,都希望自己所接触的家人、同事等一切人好,这是一种利他心;都想帮助和利益他们,这也是一种利他心。有这种利他的意愿和行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还是很迷茫的,还是不够智慧。这种利他心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是非常大的,哪怕只是对某个人生起“对他好,我要利益他”这样的心,给自己带来的真实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给大家讲几个这样的公案。

  有一对母女过河,母亲希望女儿能平安到达彼岸,女儿希望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母女之间的利他心是人之常情,也不是非常伟大的,凡是有良心的人肯定都会这样想。河水特别急,两个人可能都会被冲走。女儿肯定会想“我冲走就冲走,死了就死了,只要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就行”。母亲会想“只要女儿能到达彼岸就行,我死了就死了”。结果母女二人都被水冲走了,都死了。一般人死了以后都要到阎罗王那里,经过审判以后,才可以上天堂或下地狱。但是她们二人死后没有经过阎罗王的审判,立即转生到了三十三天。这就是利他心的功德和利益。

  还有一个公案,讲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转生于拉马车的地狱里。当时,他与同伴嘎玛热扎一同拉地狱的马车。那时,他还没有发菩提心,还在地狱里遭受痛苦。这个马车特别大,二人合力都拉不动。狱卒们就拿锤子打他们,遭受的痛苦非常难忍。这时他想:我们两个人也拉不动,与其共同感受痛苦,不如我一个人拉,让同伴休息。这是释迦牟尼佛第一次发利他心。他让嘎玛热扎休息,然后一个人拉车。狱卒们过来了问:为什么不让他拉?他说:即然我们两个人都拉不动,那就让他休息,我一个人拉。狱卒们说:个人造的业,其异熟果是要由自己承受的,哪有别人替代承受的?然后就拿起锤子击打他的头部,他立即死去,转生到三十三天。如果在平时,他不会死,因为地狱众生就要感受这样的痛苦。但因为他发了利他心,以此善根,他立即死去并转生到了三十三天,从此再没有下过地狱。这个发心也不是伟大的发心,是很正常的,如果是真正的人,都会这样想,都会这样做,但是其功德和利益却是不可思议的。

  还有一个公案,讲一个乞丐发利他心的事情。有一天,他给一个人发了一个利他心,希望对方好,希望对方能当上国王。对方可能特别想当国王,他就特别希望对方能当上国王。第二天,他所在的国家的国王去世了。国王没有后代,大臣们就商议找一位具有福德的人继承王位。他们到处寻找这样的人,在一棵大树下看到了这个乞丐。他可能很累,在这颗树的树荫下避暑休息,后来就睡着了。这时,其他树的树荫都已经走了,唯有这棵树的树荫还没有走。这些大臣来到了乞丐身边,看到了这个情景,断定这个人肯定不是一般人,肯定是具有福德之人,然后就祈请他做国王。这样,他就直接当上了国王。

  仅仅是这样的一种念头,就有这些不可思议的功德。但是,我们肯定都是不太在乎的。现在很多人都想改变命运,都想遣除障碍,那就发利他心啊!

  有些人可能有疑惑:到哪里去发利他心啊?你就给身边的人发,给同一宿舍的人发就行。如果能发一个利他心,这个功德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但一定是要发自肺腑的。

  我们现在很多前提条件都不具备,没有基础。就如同一个小孩子根本没有读过书,却让他直接读大学,那肯定不行啊。我们也是这样,根本没有基础,连做人的原则都没有,一点点功德都没有。我们有时候也发愿,但都是虚假的;有时候也做事,但里面掺杂着自私自利等不好的东西。我们虽然有时候也发利他心,也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但里面都掺杂着自私自利等烦恼,这样肯定起不到作用。比如,黄金是好东西,但若是里面掺杂着别的东西,就起不到黄金的作用了。同样,利他心是好,但若是里面掺杂着别的东西,不纯净,这样就起不到作用,也得不到利他心的功德和利益了。

  我们发利他心,并不是必须要发大乘佛法中所讲的利他心。大乘佛法中所讲的利他心则是非常伟大的,是对所有的众生都要发利他心的。无论是人还是非人,包括地狱等恶道的众生。

  现在,我们看不到地狱的众生,他们跟我们很少有关系。但是饿鬼道众生有很多,包括隐居饿鬼和空游饿鬼。隐居饿鬼跟我们接触不到,也很难发生关系,但是空游饿鬼我们能接触到,也有关系。我们什么时候给这些空游饿鬼发过利他心、菩提心啊?没有吧!一说家里有东西,身上有东西,都害怕,“怎么办啊,怎样才能把这些都赶出去,怎样才能把这些都降伏?”

  现在很多人对密法有兴趣,就是因为喜欢密宗这些咒,还有降伏魔众的这种法。有这些法,那些居士就不走了。问他们“想干嘛?”“有咒就不怕鬼”。就是想用这些法来降伏这些。你看看,还说自己是大乘修行人,还说自己是密宗弟子。有些人稍微接触了密法,就开始学这些东西。密法是有很多这样的修法,如降伏、压住鬼魔等。实际上,我们的贪嗔痴等烦恼才是鬼魔。要拿这些法降伏什么?降伏我执、我见。要压住什么?压住贪嗔痴等烦恼。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一说“压住、降伏”,就想跟这些鬼神做对。对鬼神也同样是要知恩报恩的,也同样要发慈悲心的,同样要利益他们的。

  对旁生也要发慈悲心。旁生分海居旁生和散居旁生,那些散居旁生跟我们能经常接触到,比如狗、猫、牦牛、羊以及野生动物等。海居旁生我们现在也能接触到了,以前很少能接触到它们。现在,我们可以把海里的东西捞上来,也可以到海底潜水,通过这些渠道,我们也能接触到海底的旁生。但是,我们对这些众生发过慈悲心吗?我们利益过这些众生吗?没有吧!

  尤其是对苍蝇蚊子,内心非常讨厌它们,它们一飞过来,就想怎么能把它轰出去,怎么能把它拍死,想方设法地去做。对蟑螂和老鼠,更是如此。面对它们,我自己都想过杀生,尽管没有直接杀生,但是间接杀生也是杀生。有时候蚊子进来了,内心很讨厌,也想办法把它轰出去,根本就生不起来慈悲心。“蚊子来了,太好了”,若是不能这样想,哪怕不讨厌也行,“进来就进来,咬一口就咬一口呗”,这样想也行。

  其实,若要生起大乘佛法里讲的慈悲心和菩提心,是非常难的。现在很多人,尤其是这些学佛人,一张嘴就说“慈悲”,“我慈悲”“你慈悲”……你对这些众生发过慈悲心吗?我们现在这么多人在一起,你给身边的人发过利他心吗?发过慈悲心吗?你是真的想利益他们吗?你有这样的想法吗?没有吧!你看,你们现在住在一个宿舍里,你想过利益他吗?“我希望她能远离痛苦”“我希望她能获得安乐”“我怎样才能利益她”“我要去利益他”……这样想过吗?没有吧。根本没有将他视为发慈悲心的对境。这些人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也是可怜的众生啊!但是,你们现在住在一起,稍微对方有一点点思想或者行为上的差错,内心就烦得不得了,然后就找寺务部,“我要换房间”。你看,根本就没有利他心。什么叫利他心?慈悲心、愿行菩提心,这些都是利他心。由这些心引发,去做对他们有帮助,能够利益他们的事情。你做过吗?没有吧!

  其实,发慈悲心、菩提心非常难,不是谁都能有的。我们接触佛法这么长时间了,尤其是我们加行讲了这么多年,菩提心也讲了很多很多,但是大家都没有利用这些方法。

  怎样发菩提心?我在讲加行的时候,对发菩提心的内容已经讲得非常细,非常到位了。愿行菩提心的基础是慈悲心,慈悲心的基础是知恩报恩。为什么要知恩报恩?知恩报恩的根就是因果。只有你深信因果了,才会有知恩报恩之心。对一切众生知恩报恩,才有慈悲心;有慈悲心,才有真正的愿行菩提心,之前是不会有的。但是大家都不这样去练啊,这就是走马观花!你们现在修法真的是走马观花啊。

  你们看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前行备忘录》,还有些对此讲得更细:对这个人应该想什么,对那个人应该怎样想。发慈悲心,也不是刚开始就对所有的众生发,而是先对某个人来发。如果能以自己最讨厌的人为対境进行练习是最好的,思维:面对这个人应该想什么,面对那个人应该想什么,现在想什么,一会儿想什么。就这样一个一个地练。

  比如,刚开始时,先给一个众生发慈悲心。或者是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是自己最讨厌的众生,以他为対境进行练习。能拿最讨厌的众生来练习是最好的了,如果实在不行,就先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发慈悲心,希望她能获得安乐,她能远离痛苦……发一遍不行,就发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十万遍……这样练习,你的内心才会有变化。当对这个人真的发出了这些心,再找一个中等的対境——自己不喜欢也不讨厌、平时没有太大关系的人,以这个人为対境来发慈悲心。并不是要把这个人叫到身边来,而是以他为対境在心里想,希望她能获得快乐,希望她能远离痛苦,这是小乘修行人具有的慈悲心。若是大乘的发心,就想“我要拔除她的痛苦,要给予她安乐”。就这样发,发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十万遍,直到真正发出来。然后,再以自己最讨厌的人作为对境,给她发……就这样发,最后就能发出来了。然后再开始给饿鬼众生、地狱众生发。这样才能真正发出这个心,否则很难有这种想法、这种念头。即使有了,也只是一闪而已。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我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这是目标,是真正的慈悲心、菩提心,但是需要像刚才所讲的那样去练习,才能练出来,才能修出来。在座的各位,谁这样练过?谁也没有练过啊,谁也没有这样修过啊!修过吗?自己没有方法,自己没有如法地这样观修,所以肯定发不出来。

  现在有些人学佛时间越长,出家时间越长,越没有慈悲心,越没有信心。刚开始还有点信心、慈悲心,后来都没有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具体地去修炼,没有这样一步一步按次第修行,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前行备忘录》里也有具体的修持方法。只有很深入、仔细地去观想和思维,这样去修炼,最后才能修出真正的慈悲心,否则是不可能的事。你们现在的观想就是走马观花,随随便便地过一下内容,大概地想一下,就ok了,就开始修了、练了。不能这样。

  我们以观修轮回过患为例,要深入仔细地想。先想地狱的众生。地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等,要一个个这样思维。你们看看以前的大成就者都是怎样修的。当他们难以生起觉受,很难达到境界的时候,就不顾一切、想法设法地去体会这些。比如为了修八热地狱的痛苦,他们就在炉子里烧火,然后自己靠近炉子烤、烫,这样去体会八热地狱的痛苦。还有的拿针扎自己,用刀捅自己,这样才知道太痛了,这时才去想地狱的痛苦。人家是这样练出来的,是这样修出来的!哪有随随便便就能修出来的?然后观修八寒地狱。冬天的时候,裸体到冰上坐着;刮风下雨的时候,不穿衣服到户外待一会儿,这样才知道什么叫寒冷,然后再去思维八寒地狱的痛苦,才能真实地体会到这些痛苦。只有这样修炼,才能修出来。

  再如我们要断这些分别念,也不是轻易就能断除的,要通过很多的方法去修炼,最后才能断掉。有时候需要控制,有时候需要放松。都有专门的修法。比如到一些没人的地方,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大声地说,分别念就释放出来了,不用控制。如果总去控制,也是不会成功的,最后可能会发疯或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分别念是需要释放的,到没有人的地方,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一个分别念也不放过,然后观察这些念头,这也是一种观察心、观察念头的方法。想起来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人嘛,没事。有时候到空谷里,自己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有什么就说什么,就这样释放。有时候也需要控制,不让念头生起来;有时候需要自然释放。有很多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最后才可以断除分别念,降伏这颗心,否则不可能。

  我们的心就像脱缰的野马,想随意地逮住它或是降服它,是不可能的。你要先把它逮住,然后再降伏它,这也需要很多方法的。真正将它降伏后,让它跑,它也不会跑。同样,分别念让它生,也生不起来,就是这样练的。

  利他心也是如此,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要发出来是非常难的。佛法里讲的利他心,没有贫富之分,没有贵贱之别,都是平等的。我们有时候对穷人能发出点慈悲心,但是对富人就发不出来慈悲心。有人也许会说:不可能,谁给富人发慈悲心啊!不仅不发慈悲心,还嫉妒他,还说他这不好、那不好。我们现在对明星等这些“贵人”喜欢得不得了,但是对那些比较不好的人就发不出来慈悲心,甚至还恨他们。大乘佛法是平等的,没有富穷、贵贱的分别。畜生、地狱众生、饿鬼众生、天界众生等六道轮回里所有的众生,都是发菩提心的对境,都要对他们发慈悲心、利他心。这是大乘佛法里讲的利他心,这是非常伟大的,也是非常难的。这个心也叫菩提心。其实,真正的菩提心就是佛果,就是彼岸。这种心是到达彼岸、获得佛果唯一的因。它不是菩提,但是也可以叫菩提,因为它是菩提的因,通过它可以到达菩提果,所以叫菩提心。这是把果的名字取给因。真正的菩提果才是“菩提”,意指彼岸、佛果。这种无分别的利他心(有利他心肯定就有利他的行为),是获得佛果的因,所以称“菩提心”,这是很伟大的。

  有这种利他心,才可以解脱,可以成佛。什么是解脱?就是永远地摆脱烦恼痛苦,再也不烦恼,再也不痛苦。什么是成佛?就是福德和智慧圆满。如果有这种利他心,就会使你的福德和智慧达到最圆满的境界,这是多好的窍诀啊!这也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发世间的利他心,这是有分别的。比如说母亲对女儿有慈悲心,女儿对母亲也有慈悲心;父亲对儿子有慈悲心,儿子对父亲也有慈悲心。这种利他心也是可以的。希望对方好,希望他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这叫利他心。然后去做这样的事情,这是利他的行为。

  这种有分别的慈悲心是属于世间的慈悲心,如父女之间、父子之间或母女之间的慈悲心。没有分别的慈悲心是属于出世间的慈悲心,就是大乘佛法里讲的慈悲心。

  如果能以利他心对待家人,家庭自然就和睦了。如果能以利他心对待领导或下属,事业自然就顺利了。

  若是先生对太太有这种利他心或慈悲心,不是偶尔一两次,而是时时刻刻这样发愿:希望她离开痛苦,希望她能获得安乐;我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她远离痛苦,我要想尽一切办法要让她获得安乐。太太也这样为先生想:希望他离开痛苦,希望他获得安乐,我要想尽一切办法给他安乐,要想尽一切办法要让他远离痛苦。如果能这样做,夫妻能不和睦吗?家庭能不幸福吗?一定会的!利他心是令家庭和睦唯一的妙方。

  现在很多人也想了很多办法,也讲了很多道理,其实那些都没有用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利他心。若是有真正的利他心、慈悲心,你肯定会为对方着想,肯定会全力以赴地让对方远离痛苦或获得安乐。如果父亲双方都互相这样做,家庭能不和睦,能不幸福吗?

  现在很多家庭不是这样做的,都是自私自利,都希望自己离开痛苦,希望自己获得安乐。丈夫这样想,妻子也这样想,然后就发生矛盾,发生争吵,开始闹离婚了。

  在单位也是如此。现在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你们到机场看看,卖的也全是怎样做生意、怎样赚钱,领导怎样对待员工、员工怎样才能听话之类的书。尽管想尽一切办法,但这些也都只是一些手段而已,都是不好的!那怎么办?有利他心就行了!

  领导真心希望员工好,让每一个员工都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心里想“我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员工也这样想:希望领导能获得快乐,远离痛苦。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让领导远离痛苦,获得安乐。你看,这样能不好吗?这个企业或者单位能没有发展吗?这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不用别的手段,只要你有这种慈悲心、利他心就可以了。如果有了这样的利他心,一切问题自然都能迎刃而解,根本不用考虑太多。

  在别处,也要尽量对他人发利他心或慈悲心。在前面也讲过,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上师如意宝也讲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如果你自己想获得究竟的利益,就要暂时利益他人,这是窍决。利益他人,其实是圆满自己的一种方法,是解脱自己的一种方法。处处都应该发这种慈悲心、利他心。什么叫利他心?也许你们很难明白。在这里,我们就发慈悲心就行。什么叫慈悲心?就是慈心和悲心。我希望他离开痛苦,这叫悲心;我希望他获得安乐,这叫慈心。这是一般小乘都有的慈悲心。如果你能再勇敢一点,就是要拔除他的痛苦,给予他安乐。这是大乘佛法里讲的慈悲心,这是最好、最殊胜的了。

  我们要这样给每个人都发利他心。外出的时候,见到狗、猫,也这样给它们发利他心。如果天气好,一定有很多蚊子、苍蝇,也这样给它们发利他心。一会儿你们一出去就可以发了。现在就可以发,不要等,向左看一下,向右看一下,“哦,希望他离苦得乐。”这样就行了。但是仅仅这样大概地说“离苦得乐”也不行,慢慢地还要深入、详细:希望某某人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如果他有病苦,希望他离开病苦;如果他有魔障,希望他离开魔障。对于喜欢吃的人,希望他吃得好;对于喜欢睡的人,希望他睡得好。若有些同修有高原反应,就希望他远离这种痛苦。就要这样具体地发心,才能发出利他心。否则,只是大概地想一想,肯定发不出来。

  大家可以先给同修道友发利他心。可能也有自己不太喜欢的人,最好先以他为対境来观想;如果不行,就以自己喜欢的、关系好的人为対境,这样比较好观想。然后,再以关系一般的人为対境观想。这样给每一个人发利他心,给这二百多人发利他心。

  有些人在寮房里观修的时候,一会儿看下表,一会儿又看下表,根本没去想。你们现在在学修《因果不虚》课程,这个课程更重要啊!比如说十恶业,以杀生为例,仔细想自己以前杀过的、现在可能杀的众生,然后进行忏悔!比如蚊子来了,如果它咬你一口,你能不能不打它、不赶它走。也许现在能做到不打它,还是会想办法赶它走,这样也行。定下来,自己能做到的就去做,做不到的先放一放,然后再想办法,还要继续修炼。再如,吃饭的时候,苍蝇进来了,嗡嗡地飞来飞去,能做到不讨厌是最好的,现在不把它拍死也行啊。就得这样想。

  还有间接杀生。下雨时,路上全是蚯蚓,你根本不在乎,甚至有的蚯蚓还是被自己踩死的。不能这样啊!它们一会儿就要死了,得想办法救它啊!有时候,可以思维屠宰场里的牦牛、大饭店鱼缸里的鱼,一会儿它们就要被吃掉了。这是还可以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它的位置上想,一会儿就要把你捞出来了,过一会儿就要把你吃掉了,怎么办啊?只有这样思维,才能真正地把心发出来。

  除了杀生,还有偷盗、邪YIN等等,都要仔细地、深入地想,这样才能把这些心真正发出来,否则是不可能的!有些人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听一下,一半都没听明白,百分之十能听进去就不错了。看书也是,根本没有看懂什么。这样永远不会有进步的。大家应该详细地想,心里才会有感受,才会把这些心发出来,否则是不可能的事儿。大家不要在这里虚度光阴,浪费一个这样良好的机会吧!

  下面讲偈颂。

  若于他众勤饶益,此人自臻圆满因,

  广大财富胜妙德,皆从利他而出生。

  “若于他众勤饶益,此人自臻圆满因”:若是能全力以赴地饶益他人,尽力去做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是达到圆满的真实因。

  到达彼岸要有因,福慧圆满要有因,有因才会有果。这个因是什么?利他的心和利益他人的行为才是真正圆满自己的因,是到达彼岸唯一的因。

  现在有很多人讲神通神变,搞这个搞那个,这些都不是到达彼岸的因,不是圆满自己的因。真正的因是什么?就是有利益他人的心和利益他人的行为。如果有无伪的利益他人的心,就一定会有利益他人的行为,这就不用说了。

  “广大财富胜妙德,皆从利他而出生”:如果你存利他心,做利他的行为,这些财富和功德等都会从中产生。如果有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做利他的事情,其他的功德和福德都会自然圆满的。

  以前也讲过,火点燃了,虽然要的不是灰,但是灰自然就有。所以,要存利他心,做利他的事情。先从小范围开始,然后再逐渐扩大,这样去修行、修炼。如果有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自己的福德、功德自然就会圆满。为什么?因为一切的福德、智慧,都是从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中产生的。恒常希求自利者,初时虽能居高位,

  其后逐渐趋衰落,犹如陡山水下泻。

  “恒常希求自利者”:恒时、处处为自己着想,通过不择手段谋取自己利益的人。

  “初时虽能居高位,其后逐渐趋衰落”:刚开始也许是领导、老板或者是法师、上师等。

  “其后逐渐趋衰落”:但是慢慢会走下坡路,最后肯定会衰落的,有的今生就衰落了。有些领导最后进监狱,变得一无所有;有些老板最后赔了生意,甚至变成了乞丐。有些法师、上师,最后也衰落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

  “犹如陡山水下泻”:犹如陡峭的山水往下泻得特别快,很快会衰落,最后只会堕落。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

  此后逐渐至高位,犹如苍龙腾空中。

  “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恒时”指一切时处中。在一切时处中,有利他心、做利他行为的人,刚开始虽然身为奴仆、下贱人、奴才、乞丐等。

  “此后逐渐至高位”:但是因为他有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逐步会越来越有地位、名气和财富。

  “犹如苍龙腾空中”:犹如龙回天空的时候,特别快,一瞬间就融入空中。这种龙平时在海里的龙宫里,有时候会飞到空中,特别快就会进入空中。以此比喻来说明,这种人有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会迅速获得世间的福德,诸如世间的安乐、地位、名声、财富等等。愚夫贪图自利益,唯有精勤谋自利,

  然难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

  “愚夫贪图自利益,唯有精勤谋自利”:“愚夫”就是指愚痴的人。一个愚痴的人,一切时处当中只贪图自己的利益,想尽一切办法谋取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考虑别人的利益。

  为什么现在领导和员工之间搞不好关系,夫妻之间搞不好关系?就是这种愚痴之人,只贪图自利,想尽一切办法谋取自利。

  夫妻之间根本不去想对方的感受,也不考虑对方的利益。自己对自己好就行了,自己得到一点儿利益就行了,这样自私自利,最后导致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幸福。

  领导和员工之间也搞不好关系。员工虽然没有多大能力,作为下级,也不考虑领导或老板的利益,只想自己的利益,就为那么点儿工资,拿到了就高兴,拿不到就生气,也不去体会领导或老板的感受,根本不去想领导或老板的难处。领导或老板更是不去想员工的利益,只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事业搞好,尽一切办法去赚钱,只要赚到钱就行。

  “然难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像这样贪图自利的人,通过各种的手段,想尽一切办法谋取自利,这样的人很难成功。很难得到想得到的,很难有任何的成就。即使得到了,利益也非常微小。从表面上看得到了一点利益,也成功了,但是却做了很多违背良心的事情。虽然身安,但是心不安。虽然身在享受,但心在受苦。他所得到的利益也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失去的。其实身外之物不是财富,自己相续中的善根、福德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福报。这种人即使成功了,利益也非常小,根本不值得这样费尽心思地去获取。智者虽亦贪自利,然其着重利他众,

  设若精进利他众,间接自利亦圆满。

  “智者虽亦贪自利,然其着重利他众”:除了真正的大成就者、大菩萨以外,凡夫都有自私心。智者也可能求一些自利,但是他有智慧,他会去利益他人,存利他心。

  看似在利益他人,看似在为别人着想,实际上自己的功德自然就圆满了,自己的利益自然就获得了,这是一种窍决。很多人都不明白,疑惑:为什么不能利益自己?凭什么要利益他人?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着想?为什么要为他人着想?愚痴!还是不明白!这是方法。

  若是你处处为自己着想,谋取自己的利益,今生来世只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痛苦,只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灾难和不利。一个有智慧的人,会为他人着想,会做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样自己的利益就圆满了,一切自然就有了。这样做还不违背良心,还没有做对不起他人的事情,心里会更亮堂,更欢喜。尽管所做的事情中也有不成功的时候,也有错的时候,但是一个智者肯定不后悔,因为他没有做过对不起众生的事情,也没有违背过良心,他的心里还是亮堂的、快乐的。即使他没有成功,甚至走向错误,但是他的内心不会动,因为自己没有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

  前者也许会成功或者有世间所说的“派头”,但是他做过很多违背良心的事,做过很多对不起他人的事,心里还能亮堂、快乐吗?不可能的事!后者虽然暂时失败了、造成错误了,但是还会转变,最后他还会成功的,还会圆满的。前者虽然看似成功了、看似很对,但是他做过违背良心的事,做过很多伤害他人的事,将来还要遭受果报。因果是不虚的,最后他还是失败的,他还是堕落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智慧,不能自私自利。在出世间方面,能发出大乘佛法里讲的慈悲心,那是最最殊胜的。若是发不出那样的心,在世间也要有慈悲心,对身边的人也可以发慈悲心。一定要发慈悲心、利他心,这样自然就会有利他的行为等。若欲今生或来世,成办广大自利者,

  精勤利他胜方便,此乃诸佛菩萨道。

  “若欲今生或来世,成办广大自利者”: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如果想成办广大自利,就要尽心尽力利益他人。

  在今生,吃饱穿暖不算什么,应该对社会、对人类做出一些贡献,有一些成就。从世间的角度讲,真心想做一个成功或伟大的人;从出世间的角度而言,真心要到达彼岸,想解脱、成佛,都要去利益他人,尽心尽力去发利他心,尽心尽力去做利他的行为。

  什么叫利他心?就是慈悲心。慈心和悲心,就是利他心。若是有分别的利他心,就是世间的利他心,一般人都可以有。若是没有分别的利他心,就是出世间的利他心,大乘修行者才会有。

  “此乃诸佛菩萨道”:这是诸佛菩萨到达彼岸唯一的路,是获得圆满的一种方法。

  佛菩萨们之所以能够功德、福德圆满,靠的就是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佛菩萨为什么能到达彼岸?为什么能解脱一切痛苦?就是靠利他的心和利他的行为。人人都可以学,这样都可以到达彼岸,令福德、功德圆满。这是唯一的方法。

  福德功德圆满的唯一的因,就是利他心和利他的行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利他心,不仅仅指大乘佛法里讲的利他心,世间也可以有利他心。若是有利他心,所获得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人人都应该存利他心,应该做利益他人的行为。因为人的根基和福报不同,发心可能会有差别,有的可能是狭隘的,有的是广大的,但是都应该发利他心,应该存利他心,应该做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样自己就会圆满,这是非常重要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1、此处所讲的“利他心”是指什么?

  2、为什么说利他心是真正的灵丹妙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二规教言论讲记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二规教言论讲记       达真堪布)  

 达真堪布:末法时期的众生有两个特点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静虑、智慧 

 达真堪布: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 

 达真堪布:疫情期间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让隐身的化身佛切换到在线状态 

 达真堪布:拜财神灵验的关键是什么? 

 达真堪布:透过无常找到永恒 

 达真堪布:认真不是执着,放下不是放弃 

 达真堪布:为了平安幸福,不要吝惜你的祈祷 

 达真堪布:今年,你要集的福都在这儿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达真堪布:当下的美,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