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健康

 身体疾病究竟想要告诉你什么?病愈的钥匙在哪里?


   日期:2015/9/1 10: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为一名“身心科”医生,我听到过许多让人揪心的故事。我行医三十多年,渐渐明白要把偏头痛、萎靡不振、消化不良和腰酸背痛之类的症状视为“特需通行证”,它意味着患者需要医生多花点时间加以关照。

  经过多年来倾听别人讲述烦恼,我已知道,如果能为患者创造足够的安全感,一份以爱的付出与收获为主题的隐情就会向我展现。并且,如果作为医生的我能够揭示疾病中隐含的意义,便可以开始使之痊愈。

  大概猜得到,寻找患者病情的情感根源不是我从医学院学来的能力。正相反,我所接受的主流医学教育告诉我,医生的责任在于对付症状:给头疼的人开止痛片,胃灼热要用抗酸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缓解抑郁。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就诊时间被限制在十分钟以内,因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是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抗焦虑的药物虽不能触及你的病根,却能让你一天里过得不那么紧张。消炎药虽不能解决慢性疼痛的症结,却能让你在做家务的时候不至于举步维艰。如果你因为每天服止痛药而患上消化不良,一片强效抗酸药可以安抚你的胃。针对症状的治疗有着无可争辩的价值,而我对任何救人于疾苦的做法都绝无贬低之意。

  不过,我早在进入医学院以前就感觉到,疾病其实为更深层次的疗愈和转变带来了机会,却被我们在一味对治症状的过程中错失。

  人体就像个小孩一样,只会通过相对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需要。不论身体想要的是营养、爱抚、新体验、休息还是排毒,都会产生相应的感受来寻求关照。当你倾听这些信号并解决对应的基本需求时,身体就发出舒适感来回应。如果你没能留意身体的讯息,它的呼声就会变大。如果身体用了最大努力都没有唤起你的注意,它也许会沉默一阵子,但下一次再发声时,就不是你能忽视的了的。

  听听你的故事

  大多数人生病的原因中都包含着一段隐情。在商人看来,他的心脏病是无休止的工作压力的结果,虽身心不堪重负,却无法在单位和家里得到体谅。

  对刚离婚不久的女人来说,她的肠道易激综合症是多年来压抑揪心的感觉、没勇气离开扭曲的婚姻,令痛苦长期累积所致。拥有酗酒父母的女儿会在成年后觉得,她的长期肥胖能帮助自己不去想童年所受的屈辱。

  今日的医学喜欢把问题简化,拒绝承认这些关联。它会告诉你,心口的烧灼感不是源于工作压力,而是胃酸分子渗进食道里了;引起高血压的是循环系统中过量的血管紧张素,而不是磕磕绊绊的婚姻;你的失眠跟童年时父母在你上床后吵架没什么关系,却反映了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缺乏;你的抑郁可以用缺少5-羟色胺来解释,所以没必要追究你的亲密关系是不是健康,或者你是否正在从事真正热爱的事业。

  虽然每一个病例的症状背后都有与爱之得失有关的隐情,但主流医学领域仍在忽视那些渴望被揭示的情感症结。

  视人如物

  我在医学院读书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掌握今日医学对待身心疾患的思维方式上。生物学教材告诉我们,人不过是一堆生化物质的组合。如果你接受了这个基本假定,那么依照逻辑得出的结论就是:对绝大多数疾病最好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是有效的。通过用药,我可以(至少在一小段时间内)让你安眠,让你清醒,加快或减慢食物在你消化道中的移动,提高或降低你的血压,或者使你的疼痛麻木。当然,这种做法的负面效果在于,如果用药有效,你就不需审视自己的生活或者改变生活方式。然而病愈的钥匙,正藏在自我审视和有益的人生改变当中。

  身体在试图告诉你什么

  我们常常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直到吃了苦头。跟爱人吵架之后,你抓起几块上顿吃剩的辣肠比萨狼吞虎咽,然后上床。你睡了一个钟头就醒过来,胃里火辣辣的,但几片抗酸药一吃,消化不良的痛苦在15分钟内就被压了下去。你学到了什么?虽然你的身体(和内心)可能会希望你明白愤懑与消化不良之间的联系,但你得到的教训却只是——记得在上床之前吃药。

  替代性疗法的局限

  那么,有什么替代的办法吗?医疗领域的许多人对于“替代性”这个词仍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使用常规对抗疗法的医生看来,它暗示着该方法的效果未获证实,令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对于非主流的保健领域从业者来说,这个词意味着能解除痛苦的个性化疗法,有效果即可,即便从没受过严格的科学检验也不要紧。

  我有不同的看法。虽说我拥护任何能缓解身心痛苦的办法,但对于把健康大事交付于医师(无论是医院大夫、捏脊推拿师还是草药师)之手的做法持警惕态度。如果有人通过接受针灸、顺势疗法或者营养调理,减轻了腹泻或头痛的问题,我也感到欣慰;然而,如果不在治病的同时认清并治愈潜藏的身心紊乱,如果藏在生理病变之下的人生问题得不到解决,我怀疑这康复未必能持久。如果人不懂得治疗更深层的伤痛,任其继续阻碍自己对爱的给予和接受,那么暗藏的症结还会以其他形式发作出来。

  如果一名医生“修复”了患者的身体,却没有去了解其患病的来龙去脉,那么症状虽可减轻,致病的问题却依然存在,于是患者的精神、情感和身体依然难保健康。一位女性服药后,偏头痛减轻,失眠却加重。医生给腰酸背痛的律师开了止痛药,却令他的消化不良变本加厉。用药片强行压下一位全职妈妈的焦虑,却又使她的苦恼转移到大打折扣的精力上面。身体在试图对我们说话,但主流的医疗方式非但不听取这些讯息,还用药物来帮你打造更强的“耳塞”。

  找出心中的症结

  当然,在一些危急情况下,适当的医疗干预是必要且生死攸关的。如果你在车祸中手臂骨折,就需要一名好的整形外科医生;如果你染上了细菌性支气管炎,很可能要用抗生素;如果你突然心跳过速,那最好赶紧到最近的急诊室让心血管医生检查一下。

  但即便是车祸、传染病、心率不齐,背后也几乎总是有一段与爱有关的隐情。也许你在电话里跟爱人吵架,闯了红灯,才酿成令你骨折的事故;也许你的支气管炎发作是由于你又偷偷开始抽烟,因为爱人最近跟你分手了;也许你的心悸是缘于过量的咖啡因,因为你彻夜难眠地苦思是否该把婚姻维持下去,起床后只得猛喝咖啡来消除困倦。情感的痛苦束缚着心,令我们生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疾病       苦恼)(五明学佛网:疾病       苦恼)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惟觉法师:面对疾病 

 慈法法师:如何运用“不舍一切苦恼众生?”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 生命与呼吸、疾病的来源、疾病的 

 仁焕法师:疾病来自烦恼 

 宽运法师:化解烦恼与苦恼 

 宽运法师:佛教的疾病观 

 耕云先生:耕云心药录——身体疾病篇 

 耕云先生:耕云心药录——心理疾病篇 卷下 

 耕云先生:耕云心药录——心理疾病篇 卷上 

 心理医生称有时候懒是重大疾病的征兆 

 高月明居士:精神分析-6(治愈心理疾病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