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解读《中论》怎么破世人的空间观念


   日期:2015/9/3 11: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解读《中论》怎么破世人的“空间”观念?

  本文是《理解、贯通大小乘佛法的核心思想:缘起性空(即般若)》的补充内容。

  补充文章---龙树菩萨《中论》“观六种品”

  该章内容是专门破世人“空间”观念的。佛法把空间叫“虚空”,我们本段就以“空”代称“虚空”一词。

  观六种品

  1、正面论证:“空”是有前提条件的

  “空”与“有”是相对性的存在,没有“有”就没有“空”。

  比如一个杯子:为什么杯子是“空”的?因为杯子装东西时是“有”,所以杯子没有装东西时才叫“空”。

  这个“空”不能离开那个“有”而单独存在。不能单独存在,就是条件性、相对性的存在。所以,“空”不是绝对性的存在。

  这就好比:一个人为什么是“穷”?因为相对于他人的“富”或他自己曾经的“富”,他才是“穷”。如果这个人跟谁的“富”都不比较,也不跟他自己过去曾经的“富”比较,那就无所谓“穷”了。

  所以,【当杯子中没有装东西时,杯子才是“空”。】可见,“空”是有前提条件的,根本没有绝对性,不是绝对性的存在。

  故此,《中论》说:“空相未有时,则无虚空法。”

  2、反面论证:离开前提条件,你怎么知道“空”存在?

  有人反对:不是你说的那样!“空”本来就存在,等它里面的东西没有了,“空”才显现出来。

  这话不对。如果“空”本来就存在,在它里面没有任何东西时“空”也依然存在,对这个无相的“空”,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

  这就好比:我们常说电流、电磁波信号、磁场、能量是“无相的”,但我们怎么知道它们存在呢?

  当电灯亮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有相的”光线,知道那个“无相的”电流是存在的;

  当电视收到信号、我们能正常看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有相的”电视画面、声音,知道那个“无相的”电磁波信号是存在的;

  当能量转化为物质时,当能量场中突然无中生有地出现一个粒子时,我们知道能量是存在的。

  离开了“有相的”东西,我们怎么能知道“无相的”那个存在呢?

  【离开了“有”,我们怎么知道“空”的存在?】

  所以说:如果“空”本来就存在,在它里面没有任何东西时“空”也依然存在,对这个无相的“空”,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

  故此,《中论》说:“若先有虚空,即为是无相。是无相之法,一切处无有。”

  3、“空”不能离开它的属性:离开了“无碍性”,就没有“空”!

  有人说:无论它里面有没有东西,“空”是一直都存在的,绝对存在。不过是等它里面的东西都没有了,才显出“空”的“无碍性”。(“无碍性”是“空”的属性,即没有障碍的这种属性。没有障碍,才能容纳东西。)

  这话也不对。照你所说,等它里面的东西都没有了,才显出“空”的“无碍性”;那就是说,它里面还有东西时,就显不出它的“无碍性”,它的“无碍性”就消失了。

  如果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承认:“空”与它的“无碍性”可以分离---“空”可以离开它的“无碍性”而单独存在。

  换句话说:“空”可以离开它的属性而单独存在。

  这就自相矛盾了:是“空”就肯定有其“无碍性”,离开了“无碍性”,还能叫“空”吗?!

  打个比喻:物质,有“有碍性”。一个物质的东西,放在某个地方,别的物质就没法放在同一个地方了,这叫“有碍性”。我站在这儿,你就无法也站在这儿。

  离开了“有碍性”,还能叫物质吗?

  物质,就一定伴随着“有碍性”;“空”,就一定伴随着“无碍性”。

  离开了“无碍性”,还能叫“空”吗?

  一句话---【离开了“无碍性”,就没有“空”!】

  故此,《中论》说:“相法无有故,可相法亦无。可相法无故,相法亦复无。”

  4、“空”也是缘起法:因为它不能离开“无碍性”而单独存在

  “空” 与它的属性“无碍性”,是不能分离的。二者都是条件性、相对性的存在,“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正因为二者都是条件性、相对性的存在,即因缘所生法(缘起法),所以二者都不是“本来就有(自有)”,都没有“恒常不变性、独存性、主宰性”,即没有自性。离开了“无碍性”,就没有“空”了。“空”是这样,其他一切现象,也都是这样,都没有自性、自体。

  故此,《中论》说:“是故今无相,亦无有可相。离相可相已,更亦无有物。”

  5、既然“空”并非“绝对的存在”,那么“空”是“绝对不存在”?

  有人说:照你所讲,“空”并非“绝对的存在”。那么,“空”是“绝对不存在”了?

  这就是世人的二元对立观念---不是执着“实有(绝对的存在)”,就是执着“实无(绝对不存在)”。世人认识的“有”,是“实有”;世人认识的“无”,是“实无”。总之,世人的认识,都是“实法”---绝对的、有自性的、真实不变的。

  你误解我的意思了。

  我讲的“空并非绝对的存在”,目的是在于破除世人“空有自性(即绝对性)”的观念,破“自性之空(即绝对的空)”。但我并不是要否定“没有自性之空、缘起之空(相对的空)”啊!

  一句话,我要破的是“自性之空(即绝对的空)”,并非要否定“缘起之空(相对的空)”啊!

  你误解的原因,还是在于不懂缘起法则“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我说空并非绝对性的存在,一切都不是绝对的存在。意思是说,没有“绝对存在”。

  按照缘起法则,既然没有“绝对存在”,当然也没有“绝对不存在”了!

  故此,《中论》说:“若使无有有,云何当有无。”

  6、诸法“非有非无”

  “空”是“非有非无”。

  空与有是相对性的:既然“空”是“非有非无”,“有”也是“非有非无”。

  根据缘起法则---无相的虚空是“非有非无”,有相的物质就也是“非有非无”。

  所以佛法说:诸法非有非无。

  破除了二元对立观念,树立了正确的“缘起”观念,你就不会执着于“有(实有、绝对存在)或无(实无、绝对不存在)”了。

  因为诸法都是缘起的,所以是没有自性的;没有自性,就意味着不是绝对的、真实的存在。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徒有虚名而已,所以大乘佛法说:诸法都是缘起假名的存在。

  故此,《中论》说:“是故知虚空,非有亦非无。非相非可相,余五同虚空。”

  当你通过缘起法破除了“实有自性或实无自性”的观念,悟到“非有非无”的本质,就懂得“诸法都是缘起假名的存在”。

  这就是诸法实相---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存在,没有绝对不变之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空间观念       中论)(五明学佛网:空间观念       中论)  

 洪启嵩居士:《中论》修证讲授-语言的自身与超越 

 洪启嵩居士:回到龙树本怀—从修证立扬来谈《中论》 

 李志夫教授:泛论佛陀及中论缘起理事观与逻辑理事观 

 杨惠南教授:《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程恭让教授:《中论》“化迦旃延经”颂有关的一些问题 

 演培法师:入中论颂讲记 

 任杰居士:关于藏传《中论》八不颂的意义 

 吕胜强居士: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 

 洪启嵩居士:《中论》修证讲授 

 理净法师:龙树《中论》思想述义 

 理净法师:《中论》旁破外的意义 

 理净法师:《中论》之思想